知堂乙酉文编
¥19.99
其中有知堂一向喜谈的历史、风俗、名物一类,淹通广博,立意深远,从容而谈中给人以启示……
知堂文集
¥19.99
此书系周作人的自选集,收作者早期散文小品、诗歌、文学评论等。
血纸人
¥19.99
十二年前是谋财害命的道具,十二年后是伸冤复仇的催命符。呵!太神秘了!太神秘了!太神秘了!
紫色游泳衣
¥19.99
故事比较简单,破局的方法有意思。民国时期的语言风格现在读来别有风味。
自由人生
¥19.99
《自由人生》收录了反映胡适各个时期主要思想的文章,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人生与世局的观察与体验等方面的内容。胡适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
自己的园地
¥19.99
散文集。周作人作。1923年出版。*辑《自己的园地》收散文十八篇;第二辑《绿洲》收散文十五篇,增收《茶话》二十三篇。所收散文作品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冲淡。少数议论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
雨天的书
¥19.99
《雨天的书》收录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编集中*著名、*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本书*可显示周作人前期随笔的风格特色,也就是“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响深远。
夜读抄
¥19.99
“《夜读抄》一卷,凡本文二十六篇,杂文十一篇,”系就是否“关于一种书”来划分,此处“杂文”含义自不同于从前用法,实际上均系文化批判之作。在周作人的众多作品中,《夜读抄》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从《夜读杪》真正开始,周氏由此建立了自己成熟定型的风格。
永日集
¥19.99
本集中的诸篇文章乃是围绕作者写作的主题--文学与时事而作,是作者在这两方面的继续或深入思考,体现了其反礼教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艺术与生活
¥19.99
现代评论集。他说,“我对于文艺与人生的意见大抵在这里边了,所以就题名曰《艺术与生活》。
药堂语录
¥19.99
周作人与鲁迅兄弟二人共同作为文学大家著称于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绝不多见。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恬淡,清隽幽雅,小品文闲适幽默,古雅遒劲,与鲁迅的风格截然不同。本书名曰"药堂",有作者陈一家之感言,供各位读者品味之意。或为一剂苦口良药,或为一杯清暑汤茶,但凭读者品评。
泽泻集
¥19.99
名副其实的小书,连头加尾不过区区二十几篇而已。
药味集
¥19.99
精选周作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此集“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是他一生中*优秀的集子之一。周氏散文风格向被形容为“闲适”,在他看来这可分为“小闲适”与“大闲适”,后者即“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又说,“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其中欲说还休的情感成分,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苦味”。《药味集》*能体现周氏文章这一特色。
药堂杂文
¥19.99
此书共收集了作者自1940年以来的近28篇文章。与别的册子的不同在于,本集更多的是一些所谓的"正经"文章,而闲趣之情似乎稍有减弱。对于读者而言,能更深刻的联系当时的时局来体会作者的感情。
鲁迅的故家
¥19.99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从“百草园”、“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补树书屋旧事”四部分,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交游情状。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99
为市场上***权威的周氏文集,也是理解鲁迅小说*读之作,*有分量的鲁迅研究资料,真实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之鲁迅。
谈虎集
¥19.99
书中收录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会使您回味无穷。
鲁迅的青年时代
¥19.99
*的关于鲁迅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录,真实还原有血有肉的“人”之鲁迅。周作人,鲁迅二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了解鲁迅的人之一。
木片集
¥19.99
《木片集》为周作人后期散文的代表。题材上延续之前怀人忆旧、名物风俗、草木虫鱼等主题,忆《语丝》成立因缘,蔡孑民、钱玄同等老友故事,谈希腊神话、南北点心,分析农历与渔历、避讳改姓,甚至蝙蝠和猫头鹰、乌鸦和鹦鹉这样的题目也能惬意谈来。
谈龙集
¥19.99
七十年的“开明”历史,四十五年的“中青”历程,数代人辛勤劳作,培育出的是一座斑烂绚丽的昆仑园圃。我们采撷其中*美的一束花朵,敬献给深深关爱着我们的广大读者和作者。
欧洲文学史
¥19.99
为“我国*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高水平”,“……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部欧洲文学史。……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