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新世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文丛)
¥52.80
本书分为传播学研究、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新媒体研究三个部分,收了21世纪以来传播学、新媒体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的重要篇章,为做好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及面向21世纪的转向提供了经验。


新闻历史与理论(新世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文丛)
¥41.88
“新世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文丛”按主题分为5卷,精选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历史与理论、融媒体建设与创新、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这些论文能够代表该领域研究水平,是在研究视角、方法、范式等方面具有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学术成果。 史论的研究是慢功夫,*是做不得假。《新闻历史与理论》分为新闻历史、新闻理论和当今热等板块,收新世纪以来新闻史、新闻理论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的重要篇章,为做好新闻史论基础研究提供了经验。


《经典释文》陆氏音系
¥88.80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至今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数代学人培桃育李、滋兰树蕙,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硕学鸿儒,形成了“守正创新、严谨求实、尊重个性、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和“重基础训练、重理论素质、重学术规范、重人文教养、重社会实践、重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特色,铸就了“扬葩振藻、绣虎雕龙”的学院精神。 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世界**学科”建设学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全体师生深知“**学科”建设不仅决定着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能否在新时代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达到新高度,更关乎陕西师范大学的整体发展。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兄弟院校及合作机构鼎力支持,文学院同仁更是呕心沥血、发愤图强,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及时汇总建设成果,展示学术力量,扩大学术影响,更为了请益于大方之家,与学界同仁加强交流,实现自我提高,我们汇集本学科师生的学术著作(译作)、教材等,策划出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学科建设成果”丛书和“长安与丝路文化研究”丛书,从不同的方面体现我们的研究特色。


励耘语言学刊(2019年第2辑)
¥52.22
《励耘语言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主要刊发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创刊于2005年,2017年起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刊的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理论、方法和求实的学风,积极吸取现代语言学的新成果,关注新兴学科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追求学术真理,提倡探索创新。


两汉语类文献生成及文体研究(精)
¥58.80
两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这种意义首先主要表现为它真正启了帝国文学之形态。秦帝国虽然终结三代以来的封建制国家形态,但在文学方面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实绩。这个任务要等到继起者汉帝国来实现,汉代文学确实在多方面展现新兴帝国的盛世气象,从而为后来文学的演奠定可贵的基础。 《两汉语类文献生成及文体研究》主要选取“语类文献”作为对象,希望通过对“语”这一特定文体的研究,借此来探究汉代散文的生成及演历程,并而为描绘汉代文学生态提供一些思考线索。

读书指南 第三辑 --跟大师学国学(试读本)
免费
《读书指南(第三辑)/跟大师学国学》是梁启超先生《国学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之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印行前就已“各处纷纷函索传钞”,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行了系统介绍,对诸书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法、校释书优劣等问题一一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 梁启超先生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此次出版,附录收《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四篇文字,希望有益于读者。


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
¥35.00
本书从一位人民日报从业30年的资深记者的数十篇新闻作品,滴水见日,管中窥豹,对中国的改革岁月作了微观回顾,也从央媒30年报道样式与传播手段的观察视角,反映80年代以来新闻语境的变迁和传播的与时俱。作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有采写经历,报道样式覆盖消息、通讯、人物、报告文学,时评、政论以及融媒体写作,还曾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既选取了与大时代、大改革、大事件相关的如三峡工程、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题材,也有与民生及人文温度息息相关的文物抢救、随迁子女教育、代沟问题、路边小店的生存与城市治理等,亦有突发事件如万载爆炸、强制拆迁、阜阳毒奶粉、动车追尾事故等深度报道或评论。这是一个从铅字照排时代走到媒体融合时代的记者的社会实录,不管传播载体如何变迁,内容永远值得关注。

注音版说文解字(试读本)
免费
《注音版说文解字》原版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此书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手把手教你公文写作(附赠范例宝典)
¥23.92
本书结合党政机关公文的具体范例,先讲再练,旨在讲通、讲懂、讲会,还要能看、能写、能判,真正达到像本书名字一样的效果——手把手教你公文写作。 本书分为7章,内容涉及公文写作新手需要熟悉的公文写作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类公文的写作和具体模板,包括知照类公文中的公告、通知和公报等内容,报请类公文中的报告、请示和批复等内容,指令类公文中的纪要、规定和决定等内容,洽谈类公文中的合同、招标书和商业计划书等内容,规范类公文中的总结、简报和细则等内容,社交类文书中的演讲稿、书信等内容。 本书适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从事文字写作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院校新闻传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选读参考书。


后真相时代(真相与谣言齐飞,当真相被操纵利用,你当如何分辨?《牛津大辞典》年度热点,Facebook COO桑德伯格、梁文道力荐!)
¥12.99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
¥19.80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北京大学在1959年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3册
¥19.20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3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1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该书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2册
¥13.80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1册
¥12.96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選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選计划会议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並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 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行编写。 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選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選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文選部分执笔人: 萧璋(北京师範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範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徹(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選、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補充。文選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並且随着文選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 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並签注意见,*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徹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1962年1月,上册讨论稿出版。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座谈会,出席者有丁声树、朱文叔、吕叔湘、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会议共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讨论上册的内容,但*后也对中下册的内容交换了意见。 上册讨论稿分寄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后,陆续收到了回信。有些是集体的意见,有些是专家个人的意见。从1962年1月下旬起,我们始行上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考虑到,上中下三册应该压缩为上下两册,以便更适合于教学计划的要求。体例上也作了改动,把文選各篇的说明移作注解,或迳行删去。我们的修订工作除充分地吸收专家们和各校的意见,行必要的修改外,还趁此机会再深发现问题,改写了不少的地方,上册增加了一个单元,其他单元也行了部分的改写。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册修订完毕。 本书全稿曾请叶圣陶先生审阅。 总起来说,这一本《古代汉语》上册已经四易其稿。我们知道其中的缺还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续的话,那是和党的领导分不開的,也是和全国专家们以及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师同志们的鼓励和帮助分不開的。我们编写小组虽然祇有九个人,但是这一本书的编成,则有千百人的劳动在内。我们谨在这里向曾提宝贵意见的专家们和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忱。 *后,我们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随时不吝赐教,让我们能够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来修订这本书,使它逐渐趋于完善。 王力 1962年7月


说文解字十二讲
¥22.80
《说文解字十二讲》根据万献初教授在武汉大学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说文解字十二讲”内容整理而成。本书以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为说解依据,选列出土文献的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作参考,深浅出地分类讲解汉字的构形意图和字形结构,重讲解了540部首中470个字根的构形理据及其应用、“六书”理论。全书内容翔实,体例完整,讲析生动,阅读过程中,可使我们对汉字的构形有客观、详细、全面的了解,从而一步激发我们对于汉字构形以及《说文解字》的学习兴趣。


注音版说文解字
¥19.60
《注音版说文解字》原版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此书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世界汉学 第17卷
¥34.00
《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全书分“汉学义理”“汉学史论”“汉学新论”“汉学名家”“汉学视域”“经籍释读”等版块。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9
¥47.88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每年的《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问题的回顾,根据内容划分为章。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9》对201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学术层面、热话题研究层面做了概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一册在手,纵览头一年学科发展前沿、重难问题解析;而且,书中多篇论文回顾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老问题,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兼顾历史研究与前沿探索。


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
¥56.56
书稿以高本汉记录的7个晋方言的材料为基础,讨论它们的语音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探究晋方言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扩散和磨损,总结晋方言这7个语音百年来演变的规律。


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南宁粤语语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33.00
本书主要由七个章节和两个附论构成,研究的主要关注在广西南宁的粤语语法上,包括《作为语言区域的广西南宁》、《语言触与南宁粤语的状貌词》、《方式助词在广西汉语方言和壮侗语中的扩散》等章节,对广西南宁这一“语言区域”使用的粤语的语法做了全方位的归纳与揭示。


模仿律
¥29.99
模因论先驱,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法国传播学鼻祖塔尔德(G.Tarde)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模因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本书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解释了社群的形成原因,人类行为的进化,信息的传播特征: 1 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2 几何级数率: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3 先外后内律: 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这是一本社会学书籍,也是一本哲学书籍,模仿一直存在,而文明的进步令人的模仿行为更加个性化,更加理性化。 社会中相似性的社会根源,是各种形式的模仿的直接地或间接结果——这些模仿有风俗模仿或时尚模仿、同感模仿或服从模仿、感知模仿或教育模仿、无意识的模仿或有意识的模仿,如此等等。 塔尔德所提出的社会学的首 要任务就是确认影响物体能否成功繁衍的变量,从而解释为什么有些模仿能脱颖而出。要弄清楚,在同样构想的100中语词、神话思想、工业流程等革新之中,为什么一成的革新能得到传播,九成的却被忘记。塔尔德提出的范式还奠定了市场营销的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