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穴取穴标准图册速查
¥11.44
《找穴取穴标准图册速查》主要介绍十四经脉和奇经八脉的找穴取穴方法,分别从穴名来源、科学定位、快速取穴法、主要作用、经穴养疗法和穴位配伍调身养病来介绍穴位,整体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可以帮助读者更精确、直观、全面地了解人体穴位位置。

刺法灸法学
¥15.70
内容提要本教材系统介绍了针灸技法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共分为八章。章重点介绍了针法、灸法的概念与特点,同时介绍了刺法、灸法、拔罐法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毫针刺法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并且着重介绍了针刺异常情况以及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第三章介绍了灸法的基本知识及临床操作技术;第四章介绍了拔罐法,包括拔罐法的概念特点、罐的种类、操作方法、功效适应范围和宜忌注意事项;第五章介绍了电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挑刺、铌针等特殊针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第六章介绍了历代医著论刺法灸法;第七章介绍了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如耳针、头针、腕踝针、声电波电针法等;第八章介绍了刺法灸法作用机制的研究。此外,本教材精心选取了大量插图,包括分部腧穴局部解剖等,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本教材适用于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各级各类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小儿推拿一本通
¥11.44
“小儿不喜药,推拿相宜”。《小儿推拿一本通》为父母们解析了小儿身体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教会父母们如何诊察小儿的异常。全书介绍了近200个小儿常用穴位,分析了每个穴位的定位、功效主治、理疗方法,您可以在人体骨骼图上精确定位,也可通过真人演示图对照操作。本书还列举了儿童常见病的对症理疗方法和小儿日常保健理疗法,内容简单又详细,讲解精彩又实用,图解清楚又细致,让您一目了然,轻松学会理疗,为您的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肥胖病
¥23.98
《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肥胖病》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单纯性肥胖病部分。本部分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与委托。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提出。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悦读中医(第二辑)
¥16.57
本书是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的读书心得作品合集,这些作品全部在“悦读中医”微信平台做过展示,不仅让无数中医学子产生强烈的共鸣,也让每一位老师、专家、作者感动,纷纷向微信后台建议将这些作品结集出版,让这些作品能被更多的读者看到。希望《悦读中医(第二辑):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作品集》的出版,能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全民阅读,促进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药镜
¥12.95
《药镜》四卷,明末清初浙江嘉兴名医蒋仪撰。康熙甲辰年(1664)与明·王肯堂《医镜》合刊,置于《医镜》之后,合刊本总名《医药镜》。《药镜》前撰[凡例],,次附[总目]。正文内容分为四卷,系依药物之药性的温、热、平、寒四类而列,共344味。其后附载[拾遗赋],收药140种;[疏原赋]述经络、用药法,以补所未备;[滋生赋]录水类药品25种;[补遗]载36种食物之性用。本次整理以康熙甲辰年刻本《药镜》为底本。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神经根型颈椎病
¥23.98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包括:带状疱疹、贝尔面瘫、抑郁症、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偏头痛、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便秘、腰痛、原发性痛经、坐骨神经痛、失眠、成人支气管哮喘、肩周炎、膝骨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单纯性肥胖病等病症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心病分册)
¥34.45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心病分册)》编写充分考虑到目前全国各地区中医心内科从业人员状况,编写内容通俗易懂,尽量贴近临床,努力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原则,深入浅出,重点解释辨证依据,理、法、方、药应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亦对部分疾病的新证型、成熟治法和临证经验做了介绍。《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心病分册)》可作为中医心内科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
¥18.31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由辽宁省名医、外科专家吕延伟教授等主编。 全书共8章,重点介绍了*为常见的8种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难点、中医治疗优势、辨证治疗过程中细微的变化与对策,突出展示了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和成果,客观评述了中西医治疗现状,并结合我国几代专家的临证经验,提出适合患者病情与需求的治疗方案。 本书旨在继承和发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规范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工作,启发开阔医生的诊疗思路。主要供中医外科或周围血管科专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


孙晓生养生文丛第二辑
¥27.47
《孙晓生中医养生文丛(第二辑)》作者孙晓生尝试从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凝练研究论文的途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古至今开展学术研究,故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以养生为主题的论文100多篇,现从其中选辑经典研读和现代探索两部分,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以飨读者。


沈芊绿医案
¥15.26
《沈芊绿医案》,沈金鳌著。内容赅博,论述亦精,颇有发明,影响甚大。记载沈金鳌治疗寒热、风温、湿温、春温、冬温、暑、暑风、湿、汗、疟、瘾疹、风痧、黄疸、呕吐、吞酸、哕、噫、郁、噎膈关格、痞满积聚、食伤、酒伤、肿胀、淋浊、遗精、痔、瘰疬、痰饮、经漏崩带、胎前、产后、幼科等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凡547案,后另附单方4条,保存了沈氏的用药理念和特色,可与其理论著述相印证,并体现其对民间单方验方的留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耳鼻咽喉疾病分册)
¥35.75
刘大新编写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耳鼻咽喉疾病分册》,是在《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2年发布)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实际*新进展,对其重点内容进行释义。编写目的在于对耳鼻咽喉常见病证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常规处理策略与方法,力图提高各级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及规范化意识。


内经运气病释
¥18.3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时至今日,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古籍在存世的中华古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不仅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中医药典籍不仅承载着中医的学术经验,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既是中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本草便
¥17.44
《本草便》,明代张懋辰撰。其人履迹未详。作者节选李杲的《药类法学》《用药法学》与王纶的《本草集要》,并兼收张元素、朱震亨等诸家关于本草的论述,对384味药物进行编撰、阐释而成。本次整理以浙江省图书馆藏明刻本影印本为底本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膝骨关节炎
¥23.98
《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膝骨关节炎》于2015—07—10发布2015—07—10实施。《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膝骨关节炎》针对带状疱疹、贝尔面瘫、抑郁症、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偏头痛、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便秘、腰痛、原发性痛经、坐骨神经痛、失眠、成人支气管哮喘、肩周炎、膝骨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单纯性肥胖病等病症给出了临床实践指南。本部分指南由中国针灸学会提出,由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四诊脉鉴大全
¥17.50
《四诊脉鉴大全》,清;王宏翰撰。全书共九卷,卷1~2,述医源、脉源,察色望形闻声音以决生死;卷3,问诊论;卷4~6,脉诊部分,详述脉象,脉诊方法等;卷7,论奇经八脉;卷8,论妇人脉法;卷9,运气摘要。全书以归纳整合经典及历代诊断文献为主体,并深入探讨中医诊断学之生命原理,是一部重要的中医诊断学古典文献。


赵洪钧医学真传
¥20.30
《赵洪钧医学真传》收录病例以内、外、妇各科而分门别类。每种疾病虽用药不同而治病相同,以体现同病异治的特点。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分科立论,症候图解,方药释义等项。凡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妇科疾病分册)
¥39.99
杜惠兰和罗颂平编*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妇科疾病分册》对经期延长、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崩漏、痛经、*年期综合征、带下病、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妊娠眩晕、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缺乳、不孕症、瘕瘕、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23个疾病,从术语和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治疗、中成药、针灸疗法等方面进行了释义。


伤寒理法与经方临床
¥23.54
中医临床的殿堂,到底该从何门而入?——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门,从何而入? 中医治病,正如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到达某地,是乘飞机、乘轮船、坐火车、开汽车、还是骑自行车而去?在多数时候,不可能既有飞机的快捷,又有自行车的便利(除非是享受“专机待遇”的特殊乘客,但必有费用高昂之弊)。


贴耳豆
¥15.26
本书选取八十余种耳穴治疗的有效病种,每种疾病配一张彩色耳穴图,标明所选耳穴,做到一病一图,一目了然,即看即用即有效。 另对耳压疗法的基本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并在书后附有“耳穴速查一图通”。


中医病机辨证学
¥18.31
病就是辨证的前提,是论治的依据,是联系理论 与临床之间的枢纽,也是保证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中 医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周仲瑛、周学平 编写的《中医病机辨证学(第2版)》旨在构建中医病 机辨证体系,打破目前僵化、教条的辨证分型论治模 式,达到活化辨证的目的,以促进中医学术的不断繁 荣与发展。 总论介绍了构建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意义、方法 ,着重论述了病机证素的概念、内涵等内容。 各论是本书的主干部分,从风病善变、寒多阴伏 、火热急速(温暑同类)、温性缠绵、燥胜伤津、郁病 多杂(气病多郁)、瘀病多歧(血病多瘀)、痰病多怪、 水饮同源、虚多久病、毒多难痼、疫为戾气、多因复 合(复合或兼夹病机)十三个方面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 授审证求机、审机论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 逐一重点列述其病机证素条目的每个部分,先概要介 绍其主病脏腑、病机钩要、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然 后列述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临 证备要等。为突出临床实用,辨证内容又分为特异症 、可见症、相关舌脉三大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 抓主症,甚至“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辨证思 路。*后辅以病案举例,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