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读日本史
¥46.99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欧洲文明史
¥25.99
《欧洲文明史》是一部研究欧洲历史和文明史的鸿篇巨著,该作体现了作者通过论述能反映并指示出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道路,然而他设计、绘制的"文明蓝图"在确立了欧洲文明中心地位的同时,却忽略了文明的复数形式;他将欧洲文明的历史评价为积极的,具有世界文明发展导向意义,却消极评价他者的文明并将其边缘化,是为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明确表达。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
¥48.99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 20世纪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叙利亚训练巴勒斯坦游队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与约旦和叙利亚结成联盟,放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爆发,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战争,并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从而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但是战争过后,却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期盼已久的和平与稳定,战争中有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并成为之后中东战争不断升级的根源,严重影响巴以局势,巴以人民也因此长期饱受冲突之痛。 究竟在“六日战争”之后,“赎罪日战争”之前,以色列国内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人民生存现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巴拉克、尼灿、帕斯特纳克及其子女们的职业生涯与家庭生活经历了何种变迁?这些故事与细节,都将在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所著的《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中一一道来。?


萨苏说故事系列·可怜的将军
¥32.00
这是作者继畅销书《京味九侃》、《北京段子》、《京城十案》和《动物奇案》之后的又一部“萨苏说故事” 系列作品,以辛辣幽默的笔法和萨苏一贯独特的视角,讲述日本德川幕府(江户)时代将军、正室夫人以及后宫女官们勾心斗角、爱恨情仇,解析日本民族种种性格的历史通俗读物。


人类命运转折时
¥59.00
智人凭什么脱颖而出成为地球霸主? 掌握了粒子对撞机,就能解锁未来科技? 我们距离找到外星文明还有多久? 人类在未来可以永生吗? 不想结婚、不想生娃,低欲望社会的未来会怎样? ……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作者从中选取了22个*为惊心动魄的片段,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闯关地图”,同时也向读者揭示,人类史就是一部人与进化、灾难、科技、自己不断博弈的历史。面向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向地外探索、寿命极限、社会肌体演变发起挑战。


欧洲四千年
¥47.99
《欧洲四千年》是一部视角独特、脉络清晰、见识通透的欧洲史解说。本书首先概述了欧洲地理以及欧洲文明的三大核心元素,包括古罗马文明、基督教和日耳曼习惯法,然后梳理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奠基,中世纪日耳曼蛮族王国、基督教神权统治、封建制以及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辟而崛起并向全球扩张的欧洲,以及民族国家崛起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几方面内容,揭示了欧洲纷繁复杂的历史演背后的深层逻辑。使读者透彻了解四千年欧洲史,从而准确把握欧洲文明的特质。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34.99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诞生于东方和西方相遇之处,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从希罗多德时代始,乌克兰大地见证了两千年来帝国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定居和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此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它是欧洲的面包篮,也一度成为杀戮的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直到今日,乌克兰仍是东西方力量冲突的焦。若不理解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就看不清当前牵动世界的动荡。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以同情的理解,写下欧洲之门所经历、所见证的两千年,为理解东方与西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补足了拼图上缺失的一块。


国家的品格
¥7.85
作者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必需的遗忘与不容推卸的记忆
促销价:¥9.99|¥49.00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核心信念是,为了“应对”过去,人们必须不断保持对它的记忆。德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克里斯蒂安•迈耶翻阅了世界史,以了解人们在战争或内战后寻求和解时曾经做过什么。他的发现既惊人又简单:自古希腊人以来,世界一直依赖遗忘。然而,纳粹时代的德国罪行不能被遗忘。公众对他们的纪念是过去和现在都不可缺少。 本书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数个通过遗忘达成的和解,如果人类无法遗忘,也就无法与过去和敌人和解,从而陷永久的混乱,如果对非人的暴行选择完全遗忘,则又有可能重蹈覆辙。本书从少有人关注的角度,揭了历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面。


英语民族史(全4册)
¥111.00
本套装包含《英语民族史.新世界》、《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英语民族史.革命时代》、《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共4册


最后一章:弹雨硝烟中的绝唱
¥27.99
本书收录了二战著名战地记者厄尼·派尔的两部作品:他的绝笔作《最后一章》和他描写二战的处女作《在英国》。 《最后一章》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场发生的故事。作者的足迹涉及马里亚纳群岛和冲绳,与航母领航员、B-29战机飞行员、海军陆战队员等各兵种、各岗位的士兵共同生活,讲述普通士兵战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这片世界上最广阔的战场让战争变得像慢动作电影。飞行员们花14个小时飞到日本,然后战斗20分钟,再花14个小时飞回来。按摩师成了B-29飞机上的侧翼炮手,卡车司机成了食堂里的厨师,电影院经理当上水手,电话架线员当上海军陆战队员。前往冲绳的甲板上上演即兴音乐会,印第安战士用舞蹈祈求好运。所有人都努力适应着战争。 《在英国》讲述了派尔1940年末前往英国,在这个对抗希特勒的国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派尔带领读者在夜幕降临的伦敦街头漫步,在伦敦地底深处的防空洞里度过夜晚,在斯特兰德酒店相对豪华的楼上度过夜晚、穿过考文垂和布里斯托尔可怕的炸弹破坏区,走英伦三岛各地的酒馆,乘火车穿越英国乡村,来到苏格兰和威尔士——同时让读者确切地感受到二战初期英国人的生活,详细描述了日常事物:配给制、燃烧弹、停电、数百万人生活在地下、考文垂的毁灭、英国俚语和幽默等等。当时他们孤立无援,独自对抗轰炸和抵御德国侵。作者用文字向在战争中努力维系日常生活的英国人民致敬。


美国史话: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美国(经纬度丛书)
¥70.80
本书为喜马拉雅热门节目“美国史话”改编作品。主要围绕美国性格讲述美国历史,时间跨度从15世纪到20世纪末,涉及建国、立宪、西扩中,北美殖民者的实用主义,南北战争的困局和突破,美国在国际战争的立场和表现。抓住重要节、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剖析美国能在短短几百年间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埃及、希腊与罗马:古代地中海文明
¥100.80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52.80
这是一部高度还原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真实生活的自传体作品。 自1948年以来,战争和占领迫使无数巴勒斯坦人离了自己的家园和土地,在异国他乡艰难度日。然而,虽然人生遭遇磨难,民族遭受欺凌,但巴勒斯坦人并没有沉沦和抱怨,而是怀着对世界美好的向往,积极抗争,快乐生活。 本书收录了11位生活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撰写的自传体散文,他们以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了对生活、民族及巴以几十年冲突的所思所想,用自己个人的笔触展现了巴以冲突大背景下巴勒斯坦普通人的精神风貌,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11篇文章中,有对人生的感悟,有对童年的回忆,有以另一个角度叙述历史,有讲述与家人快乐的过往,其文字优美动人,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息,是一部独特的控诉战争,讴歌和平和人性光辉的佳作,同时也是真实记录历史的文献资料。


叙利亚:权力交汇下的破碎之地(好望角丛书)
¥118.00
叙利亚,这个古老名词一直被用来指代一片拥有灿烂文明的土地。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横跨东西方文明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几千年来,叙利亚先后成为亚述、埃及、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周边强权相互竞逐和交流的舞台,无数的军人、教士、商人、游牧者、冒险家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叙利亚破碎而脆弱的社会底色。 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弱,叙利亚再次受到了帝国和地方权力交叉的冲。无论是地方精英的统治,还是来自埃及的干涉,都轮番破了这里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权力平衡。一战后,一个独立的、立宪的阿拉伯叙利亚王国从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中崛起。然而欧洲列强的介,使得独立和宪政的梦想最终破灭。伴随着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这片本就是被拼凑起来的土地,最终在二战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实现了从叙利亚地区到叙利亚国家的转变。然而独立后的叙利亚仍频繁发生暴力冲突,因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土地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认同。社会、地理、政治和民族的分歧,最终导致军人掌握了政治话语权。迈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这个国家再次产生裂痕,暴力与冲突成为叙利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本书的作者马修·雷伊将目光聚焦于叙利亚在1780—2013年之间的历史,探究了造成她破碎而脆弱现状的历史根源。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套装共2册)(好望角丛书)
¥238.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海权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与全球秩序的转变
促销价:¥39.99|¥108.00
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上有六个海军强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其中,英国海军的实力依然强于其他五国的海军。短短六年后,1945年,当这场世界大战落幕时,世界上仅有一个海军强国,那就是美国。英国海军实力大减,剩下四个国家的海军已被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让位于美国的海上霸权。而这就是二战海战导致的结果。 1939年9月17日,德国的一艘U艇在爱尔兰西南部沉了英国航母“勇敢号”,二战海战正式响。战争在三个战场同时行:在大西洋,这是一场破交与保交的拉锯战。德国U艇持续猎杀盟军的商船,试图扼杀通向英国的海上贸易路线,而盟军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护航。在太平洋,这是一场典型的马汉式较量,是美国和日本争夺制海权的战争。战列舰对战列舰,航母对航母……大规模舰队战一场着一场,拼的是双方海军的真正实力。在地中海,上述两种类型的战争都存在,但规模小得多,实力较弱的意大利海军无法对盟军海军构成有力威胁。1943年,意大利投降,盟军先是在地中海海战中胜出。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二战海战终于落下帷幕。 《海权的胜利》从二战前六大海军强国的基本面貌一直写到战争结束,是一部二战海战的全景纪实。同时,保罗·肯尼迪教授延续了他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的方法,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战略分析结合起来,从经济、军事、技术、地缘政治、战略思想、政治决策等多重角度,为我们盘了六国海军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详细分析了六国海军沉浮的原因尤其是美国海军快速崛起的原因。二战海战导致了美国海上霸权的兴起,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的全球秩序。肯尼迪教授的这本新作,为我们深认识这种秩序提供了有力的助益!


法国大革命(贝克知识丛书)
¥15.00
汉斯-乌尔里希·塔默在本书中回顾了欧洲史上这桩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介绍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和他们的动机,解释了法国大革命重要的结构特征和首都巴黎的特殊角色,呈现了革命者围绕宪法和恐怖血腥统治的你争我夺。


英国为什么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因宗教而分裂,因财富而斗争,因文化而共存 看千年英国分合 读客轻学术文库
¥75.00
历史中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如何由四个独立王国走向统一,成为今日的英国?而在当下的英国,为何这四个地区又仍然分歧不断? 在本书中,来自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中世纪英国史专家们,从宗教、财富、文化等角度,让读者看懂这四个王国如何因为宗教信仰的变迁、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如何因为英语这一通用语言的发展艰难地保持着“求同存异”,直到形成如今的英国。


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
促销价:¥49.99|¥98.00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国人从此放弃了在欧陆疆拓土的执念,转头望向海洋,在那里,更大的机遇在等着他们。彼时,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引领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它们纷纷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和贸易站,同时始大力建设海军,以保护移民和贸易航线。 英国全面参与大航海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由于孤悬海外的地缘优势,英国可以专注于海军建设,这使得它后来居上。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军由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杂牌军转变成一支国家的常备舰队。17世纪下半叶,在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的海外贸易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增,有了支撑大规模海军建设的能力。光荣革命后,英法两个海上强国展了一个多世纪的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1815年战胜拿破仑后,英国终于完全拥有了全球海上霸权,世界“英国治下的和平”时代。 可谁也没想到,英国绝对的海上霸权仅维持了60年左右。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破其霸权的正是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扩散到了其他国家,美国、俄国、德国等新兴大国与英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英国人发明的铁路,也使得海权相对于陆权的优势始下降。19世纪末,大英帝国已经疲态尽显。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耗尽了经济和军事家底,其帝国体系也在二战后迅速瓦解。英国的海上霸权终于让位于美国的海上霸权。 大英帝国因何崛起,又因何衰落?海权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这本书中,保罗·肯尼迪教授已经始运用后来他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的研究方法,他将历史叙事与战略分析结合起来,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释。他认为,英国获得世界霸权不只依靠海权,更依靠海权与陆权的结合,不论在伊丽莎白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情况皆然。。他也更加理性地看待海权,认为20世纪后,海权的重要性已始下降,只有同时拥有陆权和海权的国家,才能成为新一代的霸权国家。 没有哪个曾经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可以永远保住霸权,日不落帝国早已日落。但回顾英国海上霸权400多年的兴衰起伏,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洞悉当前世界格局的加速演变!


天堂之奶:一部鸦片全球史(好望角系列)
¥69.99
在人类寻求短暂解脱的过程中,鸦片有着特殊的“魔力”。每天,它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慰藉,确保医疗护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它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毒瘾,加剧了人类社会恶劣的堕落和剥削现象。从古至今,鸦片作为一种无可匹敌的商品,以合法或非法商品的形式遍布全球。 在本书中,著名的文化历史学家露西?英格里斯将带领我们经历一场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当今美国、从罂粟乳汁到海洛因、从吗啡到人工合成鸦片的史诗之旅,客观审视鸦片这种引人关注的物质,从人类初对它的使用及背后的原因手,展现人类与这种魅人物质的交往史。 一部鸦片史,半部是金钱对人性的嘲讽,半部是肉体与精神的悲歌。这是一个关于成瘾、贸易、犯罪、战争、文学、医学,尤其是金钱的故事。正如这部视野雄阔、包罗万象的作品所深刻揭示的,鸦片的历史就是我们人类的历史,它能让我们了解到自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