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周勋初文集)
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周勋初文集)
周勋初
¥34.00
《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曾于1996年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收《周勋初文集》2000年版中。周勋初先生回忆该书出版过程较为坎坷,幸得原江苏古籍出版社社长薛正兴先 生慧眼识珠、敦促出版事宜,但后期未能修订再版单行本,实为遗憾。此次再版,虽收新版《周勋初文集》,但是独立印行,弥补缺憾,以飨读者。这本书是周先生在唐代笔记小说 方面研究初的结集。周先生精心爬梳资料,考证翔实,以期阔唐代文史研究者的视野,拓展唐代文史研究领域。该书上篇从目录学着手,在学术史的角度考察唐代笔记小说内涵特 、兴起传播和校雠整理等相关问题;下篇对作家作品行考订,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为唐人笔记小说研究提供综合研究的实例。
每满80减40 宋濂与明初文坛
宋濂与明初文坛
任永安
¥24.00
本书介绍了宋濂的生平,考述其著述,考察论述了宋濂思想心态与文学创作,通过宋濂这一个案,系统论述了浙江文派与吴中派、江西派等文人群体的交往与影响,此外也探讨了浙派文学中的史学影响因素、浙派文人与明初台阁体文学的关系。
每满80减40 小说面面观
小说面面观
(英)E· M· 福斯特著;杨蔚译
¥45.00
     《小说面面观》是福斯特1927年在剑桥的一系列演讲,在文学史上广受好评,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本书的特是结构清晰、全面、易门,作者以自身的写作出发,并对照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深度分析,其中不乏对菲兹杰拉德、亨利·詹姆斯等作家尖锐的评。福斯特在这组系列演讲中谈到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提出小说既大于现实又小于现实的观;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观,成为后世的评论家经常采用的术语;提出"小说家的职能就是从其根源上揭示隐匿的生活"的观,对于叙述角度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如模式与节奏的探讨尤其深具创之功与启发意义。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2册)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2册)
王德威
¥180.60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 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识别的星象坐标,从而让文学、历史的关联性彰显出来。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期望向世界读者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一端,同时反思目前文学史书写、阅读、教学的局限与可能。
每满80减40 西风吹不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华出版流变(1901-1949)
西风吹不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华出版流变(1901-1949)
刘火雄
¥19.66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文学社会学、文献计量分析等理论工具和方法,对晚清民国时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在华出版流变作系统考察。通过对商务印书馆、启明书局、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北新书局、文化生活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个案解析(涉及显克微支、赛珍珠、罗曼·罗兰、泰戈尔等作家作品),提炼其出版规律和特点。
每满80减40 私想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现象观察
私想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现象观察
沈杏培
¥16.66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有关当代文学思潮、现象和作家文本研究的成果集,共分为五辑:“作家与作品”“现象与思潮”“热与专题”“史识与方法”“杂谈和书评。该书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学科的不少重要命题,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比如“毕飞宇论”、“儿童视角小说研究”、“定量研究与刊物发展”等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每满80减40 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张峰屹
¥33.00
“谶纬”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谶纬之文献杂乱散逸,谶纬之名实搅扰不清:如何利用今存的谶纬文献展研究?如何厘清唐以来“谶纬无别”“谶纬有别”两种截然相反的观?谶纬作为两汉流行的社会政治思潮,又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当朝士人的思想行为?谶纬思潮之演又与两汉文学创作发展有何种联系?南大学文学院张峰屹教授《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一书,通过扎实严谨的文献梳理,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谶与纬在历史中的分合纠结之情状,还原谶与纬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演变程,并尝试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书后附作者五篇单篇文章,提纲挈领,出谶纬与两汉文学思想研究中为关切的问题。
每满80减40 少年读西游
少年读西游
李天飞
¥68.00
这是一本为青少年解读《西游记》的书。著名学者李天飞专注《西游记》研究多年,积累参考上千种文献,然而他解读经典的文章不拔高、不戏说,以幽默地气的方式去做文化的普及。本书以取经人、天宫、人间、地府、妖界等七大内容行分类。针对近几年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的问题,作者将这些内容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观。比如为什么有的坐骑都被收回,有的都被死了?菩提祖师为什么和孙悟空断绝关系?天蓬元帅到底是多大的神?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少年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真正领会西游精神:拼搏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
每满80减40 品中国书家
品中国书家
张国擎著
¥36.00
汉字道法自然,书法呈现汉字之美。书中的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13位书法家,以人生的磨砺和挥毫,铸就了中国书法的天花板。他们创立、承续或改变了书法的走势。书法在师徒、族人和挚友之间的传承与激发令人深思。书法的背后,是国朝风云和人生际遇碰撞后的苦涩与馨香。大师们被反复锻的人生,波澜起伏地迸发出书法长河中的千古绝唱! 本书是一本适合书法教育的品质读物,注重审美和品质的传导、感悟。
每满80减40 文化语境视域下索尔·贝娄中期作品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文化语境视域下索尔·贝娄中期作品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王喆
¥30.00
美国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 1915-2005)一生创作颇丰,就其小说创作而言,时间之长、质量之高实属当代美国文学界少见。本专著主要选择贝娄中期作品(六七十年代发表的小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主要围绕贝娄中期作品中所展示的四种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阅读”,以此为基础,力求实现对这些文化的现象和本质的再认识,从而开辟更加广阔的文学学术场域。同时,如何处理好传统社会价值观与改革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的关键阶段,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中期作品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似乎更能够对当前人们提出一些警示,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本专著的研究不但印证国外相关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和艺术家的原著,而且还印证、归纳、综合、吸收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力求客观、*、科学地呈现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成果。
每满80减40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
李凯等编著
¥27.00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建立之前1362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朝代更迭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即是遴选了《资治通鉴》中的大事篇章,以时代为序,以生动人物为重,并辅以简要的诠释和翻译。既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也方便他们提纲挈领地了解历史。 本书编者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优秀学者,谙熟文本;并拥有长期的一线历史教学经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习《资治通鉴》带来帮助。 全书共分十一个主题,分别为:策士纵横、名士风范、变法革新、七国之乱、罢黜百家、经营西域、三国鼎立、永嘉南渡、孝文改革、贞观之世、藩镇割据。我们相信,抓住生动的人物与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历史,更利于同学们思考人生。
每满80减40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杨丽娟
¥30.00
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教科书出版概况,考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学科发展史,考察地质学传播脉络,并探讨教科书与名词统一、地质教育之关系, 除探讨教育改革对教科书发展变化的影响外,还试图将教科书发展置于整个学科发展史背景下讨论。时段则以1853年介绍西方地质学知识的译著《地理全志》出版为起点,至1937年*抗战爆发为终点,重点研究20世纪后出版的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考察各阶段地质学的发展及教科书内容特点,共五章。*章介绍地质学、矿物学早期在华传播情况。第二章论述1902—1911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的特点和影响。第三章讨论民国初年学制改革及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出版情况。第四章分析“壬戌学制”颁布实施情况及美式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第五章探讨清末至抗战前三十余年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列入本社“有学”系列。
每满80减40 小莽苍苍斋藏与红学相关人物墨迹汇辑
小莽苍苍斋藏与红学相关人物墨迹汇辑
雷广平主编
¥90.00
“小莽苍苍斋”是曾任毛泽东主席秘书的田家英先生的书斋名,田家英先生平生喜好书法,对清代历史颇有研究,他多方收集清代名人墨迹,作为研究清史的史料。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他收集到了有清一代众多文化名人的手迹,其专门和齐全的程度在国内收藏界罕见其匹。在这些珍贵收藏中,《红楼梦》专题的收藏格外引人注目。本书以田家英先生小莽苍苍斋藏清人文献为基础,汇辑其中与红学研究相关人物的墨迹。包括曹寅及其交往人物的法书、信札;与《红楼梦》传播、评论相关人物的法书、信札等;并收录体现《红楼梦》中服饰织物面貌的清代云锦图样。由专家撰写解析论文、人物小传、文献释文等,以期为曹雪芹家世研究、《红楼梦》传播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材料。
每满80减40 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
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
艾丽斯·马蒂森(美)
¥39.84
22年写作课导师、英语界小小说*奖项小推车奖获得者艾丽斯·马蒂森创作与授课经验精华总结,带你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写作课。 ·小红帽就该遇上大灰狼,学会制造麻烦 ·主线清晰大过锦上添花,不要舍本逐末 ·少一些心路历程,人物得行动起来 ·卖关子是一门学问,保持“不确定”的吸引力 ·克服对角色的保护欲,具备“虐待才智”   …… 马蒂森是一位极聪明又优秀的老师,她的所有建议都来自对学生具体创作案例以及文坛巨匠经典作品的深剖析。她的分享细腻周到,极富洞察力与同理心,让你在写作这条路上找到共鸣,找到平衡的心态,找到自己的世界。
每满80减40 《红楼梦》四十探
《红楼梦》四十探
王玉珍
¥17.9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书以新颖的视角,深的分析,从《红楼梦》四十个经典问题手,鞭辟里地解读了其中令人迷惑或读者不易发现的问题,让人耳目一新。且书中语言简洁优美,人物解读精彩,观鲜明精炼,寥寥数语便将人物的性格、命运阐释清楚,让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从而更好地把握全书的主旨意趣和结构布局。本书能引导广大读者从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走《红楼梦》这座神奇瑰丽的文学殿堂。
每满80减40 日本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会内蒙古年会论文集
日本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会内蒙古年会论文集
李征,谭晶华,魏大海
¥19.99
本书收录了日本文学研究会内蒙古年会论文13篇,其中涉及对日本古典和歌的研究、日本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宗教文学的研究等,集结了日本文学研究前端学术成果,系日本文学研究重要参考文献。论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观点明确,且较之目前相关学术领域已有的学术成果有所突破创新。
每满80减40 任洪渊全集:第三个眼神·诗歌卷
任洪渊全集:第三个眼神·诗歌卷
任洪渊
¥20.80
《任洪渊全集:第三个眼神·诗歌卷》是任洪渊先生一生诗作的合集,收录了包括《汉语红移》组诗、《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组诗、《女娲11象》、长诗《第三个眼神》等在内的多首代表诗歌,并收录了《找回女娲的语言》《我的三个文学世纪》《还是那个太阳》这三篇重要诗学文章。任洪渊先生立足汉语文化,精通西方文化,他的写作涉及对历史、哲学、文学、生活等诸多层面的剖析和思考,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彰显出任洪渊式汉语诗学和文化哲学的魅力,通过“语言的任洪渊运动”,对汉语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著名文学批评家童庆炳所言:“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任洪渊的诗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
每满80减40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
任洪渊
¥27.60
《任洪渊全集:汉语红移·理论卷》是一本深刻而极富灵性的文艺理论作品,集结了任洪渊先生针对诗学、美学、哲学、文化学所撰写的主要理论著作。全书以他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正荣先生的一篇重要对话《当代汉语书写:在克隆外,在0与1的编码外》为序论,以写作于2004年的文化随笔《面对希腊逻各斯的中国智慧:汉语与拉丁诸语世纪对话的一次语言学准备》为导论,慢慢引导读者任洪渊用毕生精力构建的“汉语红移”的文学历史时空。他用跨越中西文化的视野,用透视历史和时空的眼界,重新反思汉语的魅力,重回中国时间,重新找寻触动人心的思想精华。
每满80减40 异乡人的国度
异乡人的国度
(南非)J·M·库切著 汪洪章译
¥50.00
库切用一个伟大作家的眼睛凝望那些已经逝去的或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伟大作家,并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为什么这些人的作品具有意义——无论是对身在何处、身在何时的读者。
每满80减40 内心活动
内心活动
(南非)J·M·库切著 黄灿然译
¥47.00
阅读库切的评论文章,我们得以看到处于文坛前线的作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同行,与来自外部的评论家不同的是,库切与他的评论对象同样拥有将生活处理为文学作品的创作经历。这些富有洞见的文章不仅会满足库切的读者,也同样会满足世界文学的爱好者。
诗经通释·风
诗经通释·风
王静芝
¥55.53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与诗学审美的源头,也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气味的起。本书为《诗经》做详解通释,先以阐明读诗基本方法的绪论为引领,再收录《诗经》全文,每首诗下又包含原文、诗旨、注音、词义、章句解说、旧注考辨、文学赏析等内容,注释详尽,可供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读者用作阅读、学习与检索的参考书籍。 《诗经》存世悠久,注释版本众多,前人讲解中多有分歧之处。本书作者王静芝教授在20世纪下半叶台湾学术界及教育界声望卓著,曾长期任教于辅仁大学,历任中国文学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长。他精研经史典籍数十载,以传习经典、续通文脉为己任,将毕生治诗的成果集于此书,“字注句解,贯串全章,单义简释,力求明快”,以望为“初学及自修者”提供一个简明平易的门径,一窥经典之基与诗史之美,是帮助今日读者与学人领会《诗经》全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