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历史上的永久和平愿想
¥56.00
在人类思想史上,战争与和平的辩证问题一直占据着不同寻常的位置。本辑收录欧洲关于永久和平——尤其是欧洲内部和平可能性的思想史文献及研究,一方面总体性展示自中世纪至十八世纪欧洲和平观的历史沿革,另一方面关注几个代表性个案,如佩恩的“欧洲合众国”构想、根茨针对康德“永久和平论”的异议、1800年前后德意志学人关于“永久和平”的论争等,以这些代表性个案为剖面,加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一问题的认识。


现代欧洲的基础
¥45.00
《现代欧洲的基础》旨在简要介绍1756年以来欧洲历史的主要事实和趋势,但更主要的是指出这些历史事件的“灵魂及意义”。全书共分12章,分别论及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意大利的统一、德意志的统一和普法战争等重大事件。从结构上来看,论述拿破仑的篇幅多,且处于全书的核心位置。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现代欧洲的基础。在拿破仑以前,欧洲一直缺乏向心力,统一欧洲的梦想既不切实际,终也一无所获。拿破仑虽然未能取得成功,但没人像他这样离统一欧洲的目标如此之近。 与众多关于欧洲的史述相比,该书独特的价值在于,作者没有丝毫现代实证史学的色彩,而是坚持对历史人物做出中肯合理的道德评价。


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经典与解释”第51期)
¥56.00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1期,论题为“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 “论题”栏目以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施米特等人关于地缘政治的论文为主,勾勒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地区再到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图景。其中,美国学者坦布斯《豪斯霍弗与太平洋地缘政治》一文发表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前(2002年),由此可见美国学界的地缘政治学研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旧文新刊”栏目收拉铁摩尔的文章《美国与亚洲》(1943年),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亚洲战略的延续性,同时理解我们自身的地缘战略意义。“评论”栏目《〈以美为鉴〉与中国问题》一文探究作者著书意图,出发生在美国的施特劳斯学派与剑桥学派之争与我们的关联。

地缘政治学的起源与拉采尔:驳拉采尔持地理决定论之谬说
¥78.00
本书讨论拉采尔对当代地缘政治学体系的影响,旨在反驳把所谓“地缘决定论”归到拉采尔头上的通常做法。有感于学者们对拉采尔的众多矛盾评价,作者详尽分析了拉采尔思想的诸多构成要素,具体探讨了与理解拉采尔作品相关的一系列重大主题,比如: 科学政治地理学的建立; 理解拉采尔作品的方法论路; 重新界定拉采尔思想中的地缘政治学阶段; 拉采尔的国家观念; 拉采尔如何把社会参数和文化参数视为国家权力的要素; “生存空间”概念中的生物地理学内涵; 拉采尔对种族主义理论和达尔文化论的态度; 拉采尔的总体世界概念以及他与世界主义的对抗; 拉采尔在分析社会和国际事务方面对跨学科实证科学方法的贡献; 拉采尔关于欧洲空间架构的思想; 拉采尔关于东方问题的思考。


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全两册)
¥30.40
西谚有云,陷阱上不要忘记放一块金币。 1944年末的西线战场,盟军节节进逼但已成强弩之末,德军步步后退但精锐尚存,西线战场出现了非常微妙的局面,尽管盟军实力雄厚,但不小心犯下的错误依旧会让他们在阴沟里翻船。对信奉为力量在于进攻的希特勒而言,如果能抓住机会奋力一搏,突然出击在盟军的软腹上狠狠打上拳,让盟军来个内出血,也许会让西线战场出现对德国极为有利的局面。与自信的希特勒相比,盟军领导人就很难乐观起来;意大利战场胶着,荷兰方向的作战行动在“市场一花园”之后已经陷入泥潭,在阿登高原南北方向展开的攻势困难重重,躲在西墙背后的德军犹如一支蜷缩的刺猬,令人无处下嘴。如果能让德军在西线后的机动力量走出西墙,盟军只要反应及时就完全可能将其在运动中消失,通往本土的大门将轰然打开。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也是一个危险的想法——对攻守双方都是危险的想法。 希特勒看到了金币,拿下安特卫普或者消灭盟军大批有生力量,都能让德军在西线处于有利态势,但他没有看到金币下面的巨大陷阱,或者他认为自己可以在陷阱起作用前将金币捡走。于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在阿登高原的冰天雪地中拉开了序幕…


孙子兵法详解
¥34.99
孙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实践家。他所著兵书《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被后人誉为“武经”、“兵学圣典”,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自战国以来,两千多年间一直为人们所景仰。本书以《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行校勘释义。释义部分多举史证,超出一般译注范畴,具有独特价值。本书校理科学,注释准确,译文流畅,反映孙子本义。是一部繁简得当,全面真实反映《孙子兵法》精神实质的读本。

民主与政党组织(上册)
¥80.40
本书从观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英美两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运作过程。在工业革命与思想变革不断行、旧统治阶级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利益集团互相勾结之下,政党组织、大会与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政治演中,政党组织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软和人们对政党的狂热,操纵选民从而攫取权力,成为最大赢家。 作者在书里批判了渗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义,认为政党政治下的民主,以对政党的虔诚取代个人良知,释放出普遍的依赖心理,束缚了公共精神,让懦弱裹挟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来,那么应该将其建立在理性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绪与煽动之上。 由于例证扎实、论述详尽、分析透彻,本书成为民主与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对后来马克斯·韦伯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主与政党组织(下册)
¥80.40
本书从观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英美两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运作过程。在工业革命与思想变革不断行、旧统治阶级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利益集团互相勾结之下,政党组织、大会与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政治演中,政党组织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软和人们对政党的狂热,操纵选民从而攫取权力,成为最大赢家。 作者在书里批判了渗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义,认为政党政治下的民主,以对政党的虔诚取代个人良知,释放出普遍的依赖心理,束缚了公共精神,让懦弱裹挟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来,那么应该将其建立在理性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绪与煽动之上。 由于例证扎实、论述详尽、分析透彻,本书成为民主与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对后来马克斯·韦伯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主与政党组织(上、下两册)
¥160.80
本书从观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英美两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运作过程。在工业革命与思想变革不断行、旧统治阶级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利益集团互相勾结之下,政党组织、大会与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政治演中,政党组织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软和人们对政党的狂热,操纵选民从而攫取权力,成为最大赢家。 作者在书里批判了渗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义,认为政党政治下的民主,以对政党的虔诚取代个人良知,释放出普遍的依赖心理,束缚了公共精神,让懦弱裹挟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来,那么应该将其建立在理性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绪与煽动之上。 由于例证扎实、论述详尽、分析透彻,本书成为民主与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对后来马克斯·韦伯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政党研究名著译(套装共5册)
¥373.20
本书从观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英美两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运作过程。在工业革命与思想变革不断行、旧统治阶级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利益集团互相勾结之下,政党组织、大会与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政治演中,政党组织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软和人们对政党的狂热,操纵选民从而攫取权力,成为最大赢家。 作者在书里批判了渗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义,认为政党政治下的民主,以对政党的虔诚取代个人良知,释放出普遍的依赖心理,束缚了公共精神,让懦弱裹挟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来,那么应该将其建立在理性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绪与煽动之上。 由于例证扎实、论述详尽、分析透彻,本书成为民主与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对后来马克斯·韦伯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算术
¥19.99
《政治算术》论述了所有的政府事务及与君主荣誉、百姓幸福和国家昌盛有关的事项都可以用算术的一般法则来证实。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以极其普通的科学原理解释纷繁错综的世界,是一本视角独特的政治经济学名著。

房地产转型与重塑
¥55.30
长期以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行业之一,贡献并牵动了巨大比例的GDP、税收,带动了许多衍生产业及就业。但中国经济也出现了过于依赖房地产的问题。202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要实现“良性循环”。202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步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本书认为,房地产传统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制造业,不断在新的土地上大规模、产业化地构建新房,城市不断外延。伴随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的完成,房地产企业需要“破位”思考,把不动产空间看成某种“场景”及“口”,从过去的“空间营造者”和“空间提供者”发展成为服务型机构、运营型机构。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新时代政治经济范式和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有侧重地推动市场的供给侧(房地产行业和企业)改革,引导它们更好地响应、契合、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侧(居民的住房需求),适应和引领房地产市场的新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的业务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定义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本书通过18个不同的维度,具体分析了如何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新发展模式,而围绕住宅物业、酒店管理、租赁住房、物中心、主题公园等9种业态分析房地产企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后,本书总结提出,通过构建大会员体系,可以实现各种不动产业态、空间、赛道的融合贯通,触达更广泛的机构与人群,也为行业转型迭代提供新的机遇。


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
¥34.99
史无前例揭露不为人知的CIA监听秘史 全方位多角度再现大国情报暗战真相 ★ 区区一个中情局雇员,斯诺登为何敢与奥巴马死磕到底?“棱镜门”的背后上演了怎样的监听风云? ★ 从“香烟炸弹”、“毒药手帕”到“钢笔注射器”……,为何中情局暗杀卡斯特罗的638 种办法都以失败告终?奥巴马和劳尔卡斯特罗在曼德拉葬礼上的握手,是否意味着“旧的监听时代”结束? ★ CIA 特工如何靠一部假冒电影将美国人质带离德黑兰?从范登堡到帕内塔,为何一任一任的局长只会将中情局管理得更糟? 作为实施监听窃取情报的“鼻祖”,中情局将监听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纵然它践踏民主、危害自由,但中情局仍然以秘密情报作为利器,在世界各个角落张牙舞爪。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蒂姆韦纳经过缜密调查,参阅了一份*解密的70 000 多页绝密文件,汇集300 多份前中情局官员与退休特工的访谈,以客观真实的角度描述了中情局的前世今生。大国监听的时代,中情局将何去何从,本书将为你一一揭这些谜底。


坚不可摧(电影版)
¥29.99
《坚不可摧》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励志小说,被誉为“感动整个美国的励志巨著”, 主人公赞贝里尼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战胜苦难,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者历时7年,对主人公路易?赞贝里尼行了75次采访,大量翻阅资料,还原了一段尘封85年之久的记忆。 ★二战中,赞贝里尼海上坠机,面对烈日、暴雨、干渴、饥饿的恶劣情况,漂浮了整整47天,漂流了漫漫2000英里。 ★被俘后,先后被辗转关押在4座日军战俘营里,熬过了身心备受折磨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二战后,深受战争阴影纠缠,生活险些被怨恨摧毁。凭着坚忍走过了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战争带来的苦难才算彻底告一段落。 ★今天,赞贝里尼仍然健在,94岁。 整个故事反映了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及前后个人命运的起伏跌荡,感悟生存、反抗、救赎与尊严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紧扣人心。故事像鲁宾逊漂流记,主人公经历又有像老布什,同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机落,被救起,只是他没有老布什幸运,没有成为战争英雄而成了战俘,从中却体验到了常人不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是喜欢战争题材读者*关注的兴趣,特别是喜欢猎奇冒险或心理探索的读者们。


大决战:四野征战实录(1946-1950)
¥56.00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阶段,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踞守辽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之战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东北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国民党数十万*被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和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被俘,东北国民党军和关内联系的咽喉——锦州,被解放军死死扼住了。 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地区的黑山和大虎山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围歼战,此役中全歼了国民党军第9兵团10余万人,生擒了兵团同令官廖耀湘,从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长沙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退守衡阳、宝庆(今邵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企图同余汉谋集团和宋希濂集团相呼应,籍以阻止人民解放军向两广进军,屏蔽国民党大西南“半壁江山”。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1日,同白崇禧部在衡宝一线展开激战,*终歼灭了其大部分主力,让白崇禧划江而治的迷梦归于破灭。 1949年10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之东路军兵分三路发起广东战役,向广东国民党守军展开进攻。国民党军毫无斗志,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14日夜进驻广州。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下,国民党军部分撤往广西,主力逃窜雷州半岛,至24日,人民解放军将逃敌约4万余人全歼于阳江、阳春间地区。……


太平洋战争(九):困兽之斗
¥27.92
“太平洋战争”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等国,于1941年至1945年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至败亡的全过程,深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据典,还原史实,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见解。书中战争场面宏大、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本书系“太平洋战争”系列第九部《困兽之斗》,主要叙述了雅尔塔会议、硫黄岛战役、东京大轰炸、“大和”号之死、冲绳战役等内容。

天生机密
¥61.60
自核武器诞生伊始,保密就如影相随。从科学家们因恐惧纳粹德国获得核武器研制信息而行自我审查,到美国多元的政治力量围绕核保密与反保密展激烈辩论。这本书讲述了从20世纪40年代原子弹诞生之初直至今天,美国核保密制度演变的完整历史。 这本书以核保密制度的演变为主线,结合大量解密文件与档案、公资料、若干历史事件参与者与当事者的故事,详尽追溯了二战背景下美国核保密制度的缘起、二战后期和二战结束后美国原子能立法过程、冷战时期核保密制度的建立,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核保密制度面临的种种挑战。呈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多元的政治力量围绕核保密问题的博弈,揭示了近一个世纪的核保密制度如何塑造了当今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


政治理论的当代视野
¥29.33
本书基于政治理论的近期发展,考察了权力、民主、义务、责任、公平等政治与道德的交叉议题,通过它们审视了政治实践的动态发展,还原了政治理论不断突破旧的边界、建立新的边界的思想历程,从不同方面呈现出了政治的当代含义,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当代政治的理论视野。


乡村振兴中的现代乡愁:理论解读与实践检视
¥22.66
【内容简介】 现代乡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意识表达,更是人们对乡村变迁发展的典型本能反应。这种反应既是对乡村已逝过去的怀念,也是对当前乡村振兴实践的期待。习近平同志在云南省考察时,指出“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为当前乡村振兴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本书将现代乡愁置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从解释现代乡愁的内涵出发,详尽阐述其表达机制,从文化、历史、治理以及城镇化等多个维度,对现代乡愁的发生机制及其实践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6.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解释力、实践力。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理论的科学性、实践的正确性、发展的放性、视野的世界性等维度展论证,系统化、全景式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程与理论成果,及其在国际上重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尤为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现实的答案。


被判刑人移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
¥19.33
【内容简介】 被判刑人移管是指将外籍被判刑人移管回其国籍国继续服刑的一种司法协助活动。整体来看,我国签订的被判刑人双边移管条约内容较为宽泛,存在自由裁量空间大、操作程序烦琐、期限限制不明、特殊刑种适用不确定等问题。这不仅造成我国的被判刑人移管工作面临司法实践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移管制度的功能发挥。本书将结合当前我国被判刑人移管工作面临的司法实践难题,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对比验证,分析法律适用困境背后的制度缺陷与现实障碍,从而为完善我国被判刑人移管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被判刑人移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19HQ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