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20.42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中医基础理论章节,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诊断中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要。中药、方剂篇中重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以及各种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临床学科中,重介绍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和主要辨证论治方法,且列出了具体药物组成和剂量,并介绍了针灸、外治及其他简单易行的办法,方便读者参考学习。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李克邵
¥23.98
《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李克绍(内科专家卷)》详细介绍了李克绍先生一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全书共分四部分: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其中“专病论治”充分反映了李克绍先生临床独到之处,是其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李克绍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大家,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颇有心得。《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李克绍(内科专家卷)》详细介绍了李克绍先生一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其中“专病论治”部分充分反映了李克绍先生的临床独到之处,是对其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本草纲目易知录
¥86.33
《本草纲目易知录》8卷,本草学著作。清·戴葆元撰。戴氏参考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汪昂《本草备要》,删繁补略,结合自己对药性的认识及临证实践经验,编著成书。书载总目1205条一其中涉及药物者有1199条,即载药1199种,其他类者6条10前7卷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纲目易知录》正文,依次为卷一草部,卷二草部、谷部,卷三菜部、果部,卷四木部、服器部、虫部,卷五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卷六兽部,卷七人部、水部、火部、土部、金部和石部。卷八为仿蔡烈先为《本草纲目》所编索引《本草万方针线》体例而作《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纲目易知录》的索引,名为《万方针线易知录》。本次整理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思补山房刻本为底本。
喻昌
¥22.00
喻昌,字嘉言,晚年自号西昌老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南昌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代表作为《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喻昌开创病历议病式,详论伤寒六经证治,力主《伤寒论》错简重订,阐发“三纲”学说,总结冬温、春温、伏气等病证诊治规律;创大气论、秋燥论等,多为后世推崇。本书内容,包括喻昌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汪机
¥20.50
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生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卒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安徽祁门人。其原创著作为《石山医案》,编著的著作有《针灸问对》《医学原理》《本草会编》,还有对他人著作加以点评发挥的著作,合计十二部。汪机在中医经典理论的词语注释、医理解释等方面颇见功力,尤其是对《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再认识独具特色。本书内容包括汪机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王孟英
¥24.00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号潜斋,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医家。作为温病学派之集大成者,王孟英注重经典,广采叶桂、薛雪、吴瑭、章楠等诸家言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温病理论多有发挥。另外,王孟英在诊断、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临床经验,充分反映在传世的医案、方书、评按著作中。本书内容包括王孟英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马培之
¥22.00
马培之,名文植,字培之,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苏武进孟河人,清代著名医家,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著有《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等。马培之精通内、外、喉诸科,尤以外科见长。其在中医外科领域,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强调外症不能着眼于局部,主张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结合刀针治疗,内外并举,故世人称其“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本书内容包括马培之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俞根初
¥25.73
本书为《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俞根初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本书对俞根初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重点论述了俞根初对伤寒的“新知”及其对“绍派伤寒”的影响,以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展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特点。
陈修园
¥22.00
陈修园,名念祖,号慎修,一字良友;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卒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家。著有《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等十几部著作。陈修园主张《内经》为体,张仲景方为用,强调中医经典为临证的基础,集诸贤之大成,继承发展了“六经气化学说”。陈修园一生致力于医学普及教育,其著作在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内容,包括陈修园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恽铁樵
¥27.47
恽铁樵,名树珏,铁樵为其字,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民;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苏武进人,近代著名中医。著有《药庵医学丛书》和多部中医函授学校讲义。在学术思想方面,对《内经》、《伤寒论》及温病学多有阐释和发挥;在临床经验方面,内外妇儿各科兼通,尤在儿科病证方面颇有心得;创办函授学校,培养后学。恽铁樵一生自强不息,坚持与民族虚无主义和废止中医派斗争,强调发展中医必须坚持以中医为主,注重中医思维,捍卫中医旗帜,开拓创新,为近代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恽铁樵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金谷子讲黄帝内经灵枢
¥49.00
本书是个人读书临床的心得,力求严格用以经证经、以实验经的方法,尽量不夹杂个人无据的阐释和发挥,期望透过临床实践,和带教学习的同学一起直趋《内经》的本源,认识医道的本来面目。也会对临床针灸医生学习、运用经典的理论和技术、切实提高临床疗效起到参考作用。
朱丹溪
¥22.00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生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卒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代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镇人。元代著名医家,滋阴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其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称“金元四大家”。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等。朱丹溪援理入医,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将“气、血、痰、郁”作为临床辨证的纲领。朱丹溪之后受众者甚广,其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不仅对明清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促进了日本江户时代汉医后世派的形成与发展。本书内容,包括朱丹溪的生平概述、著作介绍、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后世影响等。
杨士瀛
¥27.47
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约生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卒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三山郡(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南宋著名医家,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代表著作有《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论》《仁斋伤寒类书》《医脉真经》等。杨士瀛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习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悉心钻研,能融汇各家之长,且多有独到之处,在脉学、内科、儿科、伤寒等方面卓有成就,在后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本书内容包括杨士瀛的生平概述、著作介绍、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王旭高
¥22.00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王旭高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部分,生平概述包括王旭高生存的时代背景和从医经历等;第二部分对其主要著作的学术价值作了简要的概述;第三部分对王旭高学术思想的源流和学术特色作乐详尽的介绍;第四部分为临证经验,从内科、外科阐释了王旭高的临证经验,并分科列举王旭高经典医案;第五部分从历代评价和学派传承介绍王旭高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阅读,对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老医治难病——燕赵名医薛芳50年临证经验
¥24.00
薛芳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之一。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以善治心血管病为主的内科疑难重危病症而著称。 《老医治难病:燕赵名医薛芳50年临证经验》较完整地收录、整理了薛老临证50多年治疗内科疑难危重病症的思路、方法及经验体会,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肺心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等疑难病症,内容丰富,经验独到,方法具体,体会深刻,切合临床,真实反映了一位名老中医以人为本、扎实临床、不懈探索的大医精神,颇具实用及参考价值。
中医药膳学
¥20.93
《中医药膳学(第二版)》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膳学专著。《中医药膳学(第二版)》分为概论、药膳基本理论与技能、药膳配料、药膳配方、药膳的临床应用等五个部分。内容科学、系统、实用、先'是中医院校师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亚健康调理师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热爱中医食疗养生的读者阅读。
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
¥33.50
叶橘泉先生(1986-1989),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一级教授。“方证药证”学说倡导者、实践者,杰出的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 叶橘泉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方证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从他的经方临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备经方临床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他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证’,论治施‘方’,方证相对,疗效卓著”。他提出的方证学,是现代经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上,诸多与会专家们认为:叶橘泉先生作为“方证药证派”的代表,与“脏腑经络派”的代表刘渡舟先生、“谨守病机派”的代表胡希恕先生,构成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叶橘泉先生一生著作颇丰,至93岁辞世时,先后编著出版44册著作,并发表了500多篇文章。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过全面整理,归纳出叶先生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医话三书”“方证三书”“药证三书”:其中“医话三书”包括《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叶橘泉临症直觉诊断学》、《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方证三书》包括《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药证三书》包括《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叶橘泉食物中药与便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橘泉先生关于“方证学”的理论和实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只要大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证学”,中医必将出现新的鼎盛时期,当今全世界悄然兴起的中医热就是证明。叶先生在大半个世纪为中医发展而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充满艰辛的一页将永远留存在我国中医学的史册中。 今天我们整理出版《叶橘泉医集》,为的是将其宝贵经验和学术体系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也为了让后继者永远怀念他。他的学术生命将在一代又一代后学者的血液中延续。 作者简介 叶橘泉(1896—1989),曾用名叶觉诠,吴兴(今湖州)双林叶家?人。1915年经塾师推荐,拜本县名中医张克明为师,历四年后,独立开业。1924年参加上海恽铁樵函授中医学校学习,探求医理。1931—1935年兼任双林镇救济院院医。1935年起任苏州国医研究院讲师、国医专科学校方剂和药物学教授。建国后,积极投入中医药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创办过农村医疗进修社,编印农村医药丛书。1954年出席江苏省中医代表大会。同年,参加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工作,任院长,兼江苏省中医学校副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7年任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曾先后兼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咨监委员。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1989年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1989年7月逝世于南京。编著有《现代实用中药》、《古方临床运用》、《本草推陈》、《中医直觉诊断学》等。
婺州名老中医医案集
¥25.73
本书精选了51位地处金华婺州名、老中医的临床验案,按内科、骨伤、外科、针灸、妇科、男科、儿科、眼科、五官科的顺序编写,以每位医家为单位,遴选其精华医案,并加以按语评析,从中反映婺州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用药思辨,对深度挖掘婺州医家中医经验、继承与发展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与方法等均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六经八纲读懂金匮要略
¥9.00
《胡希恕医学全集:六经八纲读懂金匮要略》是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金匮要略》原文的注解行整理,是在原书基础上,参阅了胡老多本笔记,并加新的内容。书中以“胡希恕注”“胡希恕按”标示者为胡老研究成果,是《胡希恕医学全集:六经八纲读懂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本次再版,增了作者的认识和体会,书中以“冯世纶解读”标明;还探讨了方证的六经归类,体现了对经方的继承和弘扬精神。 将《胡希恕医学全集:六经八纲读懂金匮要略》紧密结合临床,更容易解读《金匮要略》,展示两代人研究经方的成果。 《胡希恕医学全集:六经八纲读懂金匮要略》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胡希恕(1898-1984),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率先提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明确了经方治病是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经方医学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 胡希恕先生作为临床效果卓著的经方大家,被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胡希恕先生曾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其“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辨证体系疗效卓著。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代表的叶橘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中医好文选
¥17.01
在知识爆炸年代,每天发表的中医文章,数以十计,甚至百计。所以,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论文中,发掘被湮没的佳作,发现新推出的精品,及时把它们介绍给读者,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中医好文选》可考虑以临床医生为主要对象,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宗旨,不定期地连续出版。 《中医好文选(第1辑)》每篇好文加简要按语,画龙睛,提示价值所在。 《中医好文选(第1辑)》内容形式可以综合卷和专题专号卷相结合。每卷字数掌握在10万字左右。总之,选文以高质量,内容贴近读者需要为准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肿瘤疾病分册
¥30.50
花宝金编写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肿瘤疾病分册)》涵盖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肾癌、癌性疼痛等10个病种.各病种均由中医肿瘤界*名专家学者负责编写,对各病种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和治疗等方面行了释义,反映了中医治疗肿瘤的先理念和*新成果,对《指南》的应用要、注意事项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在本分册编写过程中,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一方面,从理论角度阐述《指南》推荐建议的适应证、处方用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及特殊用药等;另一方面,从实践出发,撰写了在应用《指南》推荐治疗相关疾病证候时的体会。对于证候分类、推荐处方、中成药等的释义,综合当前*新研究成果,对其是否符合临床实际、是否有循证医学证据等方面,行了说明。证候分类的合理性、推荐方药的正确性、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是本分册释义的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