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唐别集考(全三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套装全三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唐别集考(全三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套装全三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齐文榜著
¥91.80
《唐别集考》是河南大学教授齐文榜先生历时十年完成的目录学巨著。此前类似的书有,万曼的《唐集叙录》,陈伯海、朱易安的《唐诗书录》、赵荣蔚的《唐五代别集叙录》的基础上,都已经是本领域的基础性文献。而《唐别集考》在吸取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见材料及海外传回资料,广泛而细致地检核比勘原书原本,对106家唐人别集的版本源流、内容特征、存世情况等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梳理,内容翔实,论证可靠,对前人误说或不尽详细处多有纠正或补充,同时也能充分吸取该领域迄今各项专门研究的成果。代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水准,为学界提供了很好参照,有助于唐代文学及历史文化研究的一步发展。
唐别集考(全三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套装全三册)【第三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唐别集考(全三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套装全三册)【第三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齐文榜著
¥92.40
《唐别集考》是河南大学教授齐文榜先生历时十年完成的目录学巨著。此前类似的书有,万曼的《唐集叙录》,陈伯海、朱易安的《唐诗书录》、赵荣蔚的《唐五代别集叙录》的基础上,都已经是本领域的基础性文献。而《唐别集考》在吸取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见材料及海外传回资料,广泛而细致地检核比勘原书原本,对106家唐人别集的版本源流、内容特征、存世情况等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梳理,内容翔实,论证可靠,对前人误说或不尽详细处多有纠正或补充,同时也能充分吸取该领域迄今各项专门研究的成果。代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水准,为学界提供了很好参照,有助于唐代文学及历史文化研究的一步发展。
49元5本 穆天子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穆天子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王天海译注
¥25.20
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卷六原为杂书中的一篇,名为《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主要记述周穆王东巡河济之间,其所宠爱的盛姬去世,穆王为其举办盛大隆重葬礼事。全书雄奇浪漫,颇具小说色彩,故一度被认为是虚构的小说,而实际上它应该是一部记载周穆王西征东巡的实录性散文,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历史文献。本次以上海涵芬楼景印天一阁刊本《穆天子传》作底本,注释中汇校勘、集释、案语为一体;题解疏解该卷内容与大意,各卷题解之后皆列有《周穆王日程经历名物一览表》,以供参考查检;译文文句畅达,便于读者阅读。并附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表的相关著作和论文,为读者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线索。
(试读本)老子化胡经校注--道教典籍选刊
(试读本)老子化胡经校注--道教典籍选刊
郜同麟校注
免费
 《老子化胡经》至少在南朝萧梁时已经行世,是道教徒为、压倒佛教而编造出来文献,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道教与佛教论争失败,《化胡经》被禁绝,从此完全亡佚。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若干唐代写本。 《老子化胡经校注》收录了藏经洞发现的所有《化胡经》写卷共七种,又根据写卷内容划定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之为“十卷本”(斯1857、伯2007、斯6963、伯3404、伯2004,分别对应序、卷一、卷一、卷二、卷八、卷十)、“灵宝本”(斯2081)、“别本”(伯2360),并在此基础上录文、作注。又广泛搜罗教外教内文献六十余种,编纂了“老子化胡经佚文”“老子化胡说相关文献”“老子化胡经相关史料”三个附录,篇幅几占全书一半,材料极为丰富。
49元5本 唐语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唐语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王兴芬译注
¥39.00
《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世说新语》,“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与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 《唐语林》涉及有唐一代不同历史时期各类人物的言行轶事、宫廷杂事,其中记录最多的是帝王和大臣的言行轶事,而以大唐王朝众多帝王串联起来的各类事件和各色人物,反映的就是整个王朝兴起、兴盛、衰落以至覆亡的全过程。《唐语林》对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以及名物故实等的记述和辨析,对研究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民俗、文学艺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49元5本 虞初新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虞初新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邵颖涛,岳立松译注
¥42.60
《虞初新志》二十卷,明末清初文言短篇笔记小说集。书中收集的文章题材广泛﹐既有明清传奇人物,亦有奇异事件,所记多为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胜,聆听明清奇闻逸事的同时看尽人生百态。本书既对后世作家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亦流传至海外,在域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49元5本 虞初新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虞初新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邵颖涛,岳立松译注
¥42.60
《虞初新志》二十卷,明末清初文言短篇笔记小说集。书中收集的文章题材广泛﹐既有明清传奇人物,亦有奇异事件,所记多为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胜,聆听明清奇闻逸事的同时看尽人生百态。本书既对后世作家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亦流传至海外,在域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49元5本 唐语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唐语林(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王兴芬译注
¥39.00
《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世说新语》,“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与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 《唐语林》涉及有唐一代不同历史时期各类人物的言行轶事、宫廷杂事,其中记录最多的是帝王和大臣的言行轶事,而以大唐王朝众多帝王串联起来的各类事件和各色人物,反映的就是整个王朝兴起、兴盛、衰落以至覆亡的全过程。《唐语林》对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以及名物故实等的记述和辨析,对研究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民俗、文学艺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49元5本 东坡志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东坡志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罗宁译注
¥33.60
苏东坡,宦海沉浮,南来北往,是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人。看的多,想的多,积累沉淀下来,铸就了苏东坡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其才艺也是雅俗并重,深受大家喜爱。《东坡志林》是苏东坡留下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苏轼的世界。其书的大致内容,“纪元祐、绍圣二十年中所身历事”。全书分29个门类: 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学问、命分、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女妾、贼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所记人事,妙趣横生,回味隽永,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感受他机智幽默的个性,领略他从容优雅的姿态,触摸他幽隐深慨的心灵,体察他诚笃坚毅的精神,管窥他博大包容的思想。《东坡志林》一书,以自传性的书写,不只是保留了那个时代的珍贵的史料,也借全书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苏东坡的形象。
49元5本 曾子·子思子·孔丛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曾子·子思子·孔丛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陈桐生,孙雪霞译注
¥43.20
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编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相承的道统体系,学者们将子思与孟子合称“思孟”。战国时期,学术界重视的是子思论述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兴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中庸》是儒家论述心性道德培养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说成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作。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其记述自孔子始,下历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迄东汉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孙季彦,共记录了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49元5本 唐摭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唐摭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孔燕妮译注
¥43.20
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在唐代逐渐健全而兴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特别是士考试的笔记小说,书名中的“摭”,为拾取、摘取之意。全书共15卷,分103门。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唐代科举以士为重,士以文学为重,作者士出身,偏爱才学之士,意在增其鼓吹,助其流传,凡有一言可记、一事可载者,皆不吝收录,以光耀才人,传于后世。因此《唐摭言》除了记载大量科举相关的社会风尚、举场习气之外,更收录了诸多士子文人的诗文书信、趣闻轶事,生动展现了唐代科举社会的真实生态,使读者得以窥见当时士人的生活风貌与精神气质,以及他们沉浮科举、悲欢喜怒的人生百态,充分体现了作者“旌表赡敏而矛楯榛芜”的撰写目的。部分条目后附有“论”与“赞”,作者于记人叙事之际评判是非得失,隐寓褒贬规箴,供人取法或警戒,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法戒兼陈”。书中记载的众多唐代士子,有名者固多奇人伟事,无名者亦不乏嘉言懿行,其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被后世小说、戏曲广泛演绎,流传颇广。
查慎行诗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查慎行诗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清]查慎行著 范道济辑校
免费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烟波钓徒,晚年居初白庵,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士,特授翰林院编修,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一生著作宏富。查慎行诗文造诣极高,为清前期名家之一。
宗镜录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宗镜录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五代]延寿集 富世平校注
免费
 《宗镜录》,一百卷,五代宋初高僧永明延寿编集,通过借鉴、吸收、融汇天台、华严、唯识等佛教各家各派的理论,阐释了以“一心”为宗的思想,认为各家各派尽管名称各异,但都属于方便权施,都是“一心所作”,都属于“一心法门”。“一心”,即如来藏,即一乘法,即诸法实相,是一切修行成佛法门的总名,也是一切经教阐释的核心。本书呈现的以“一心”为宗的心性思想和禅教一致的融合观念,成为中国佛教禅教关系演变史上的一股强劲思潮,影响了宋代之后中国佛教的格局与走向。 本次整理,以《高丽藏》本为底本,通校以《嘉兴藏》本,参校以《永乐北藏》本、《清藏》本、《大正藏》本、《金藏》本,在此基础上对佛教专有名词、人物典故等做简要注释,并梳理全书所引文献的来源。  
唐诗品汇(全四册)精(试读本)
唐诗品汇(全四册)精(试读本)
[明]高棅编选 葛景春,胡永杰点校
免费
本书是明代高棅编《唐诗品汇》的整理本,葛景春、胡永杰校。《唐诗品汇》为唐代诗歌选集,全书共一百卷。其中正集九十卷,拾遗十卷,选唐代诗人六百八十一人,诗作六千七百首。选诗按诗体排列,先古后律;每诗体之前,均有叙目,为该诗体总论,主要说明该诗体的来源,及在唐代各期的流变情况。书前有总叙、历代名公叙论、凡例、诗人爵里详节等。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选诗和论析又很具识见,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学习与研究唐诗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本次整理据明汪宗尼校订本标排印。
49元5本 群芳谱诠释  中华书局出品
群芳谱诠释 中华书局出品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58.80
《群芳谱诠释》是不得不读的博物学经典,是中国园艺古籍整理的“名作”。该书对明代王象晋所撰的园艺史著作《二如亭群芳谱》中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谱的主要条目行了校订与考释。全书诠释独到、资料丰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研读《二如亭群芳谱》、研究中国园艺的重要参考,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与关注。该书于1985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此次重版,在农业出版社 1985年版基础上,重新核对了底本,改正了原书的讹误,补回了被删去的若干条目,并为本书编制了条目索引、拉丁名索引以及新旧学名对照表,以方便读者使用。本书封面以及前插采用了科学画大师曾孝濂先生的作品,为本书增色不少。
49元5本 山海经注译--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中华书局出品
山海经注译--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中华书局出品
韩高年注译
¥34.80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古代地理名著,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囊括了各地山川、道里、民族、物产、祭祀、巫医等内容,记录了大量异物和神灵鬼怪,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本书对《山海经》全文行通俗的注释和翻译,是一部适宜大众阅读的《山海经》读本。
49元5本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
¥39.16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
49元5本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
¥39.16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
49元5本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三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三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
¥39.16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
49元5本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九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九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
¥39.16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
49元5本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十一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全十一册)【第十一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
¥39.20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