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15.13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治国齐家的学问,也有学者把它诠释为一种让人幸福的艺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大量的经济学术语每天都会扑面而来。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的:“学经济学并非能让你变成天才,但如果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与你格格不入。”读懂经济学,它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身处的这个社会,帮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做出正确的抉择。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使你更加幸福的学问。《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不仅适合广大普通读者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学习的参考手册。
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报告.2012,房地产蓝皮书
¥81.95
《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报告(2012)》在对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2012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包括房地产开发情况、房地产销售情况、房地产信贷与开发资金来源情况、房地产价格运行情况、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等,并深入分析了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运行情况,后还对2012全球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了概况式介绍和分析。
财政转型的宪法原理
¥33.34
本书以“法释义学方法”(“法教义学方法”),从财政宪法学视角全面解析中国宪法上的“国家目标规定”、“国家税权条款”、“预算权条款”及“纳税人基本权利条款”,进而探讨中国财政模式转型的目标、契机、路径与基本思路。本书的研究思路之主要特色在于:以宪法规范贯入“财税法”等部门法、并统辖各公私部门法规范,使财税法等部门法的制度变革和规范适用得以遵循宪法理念与宪法原则。因此,以部门宪法释义学方法全面阐释中国财政模式转型的宪法内涵、法制进路,乃是本书的主要理论建树。?
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22.80
本书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思想突破、理论创新、重大政策决策等读者关心的问题,解析三十五年来八次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直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关键时刻,勾勒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破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之谜”。
中国发展报告 2013
¥29.17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中国发展报告2013》对中国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以多维视角来审视中国发展在不同方面所体现出的特征,通过中国发展指数科学、全面地测量中国发展所表现出的复杂特点。全书客观分析了中国发展指数和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的*结果,将视角聚焦于中国发展的质量和民生问题,广泛探讨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外贸易、社会舆情、公共服务等问题,对居民的幸福感开展了深入研究;此外,还缜密地梳理了国际上关于发展的理论流派,大跨度、大空间地勾勒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关于发展的不同观点,通过透视当前中国发展的“短板”,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冷静的思考。
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北京故事
¥31.95
《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北京故事)》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顺应国际潮流、立足中国实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各种政策努力和逐步建立国家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的过程。在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北京市在城市规划、农村地区规划管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今后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的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18.00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报告(房地产蓝皮书)
¥68.06
马建堂主编的《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报告》全面剖析了201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并详细回顾了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简要展望了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后还介绍了国际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襄言随语: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
¥45.84
本书是作者在湖北省襄阳市及随州市任职期间公开发表的讲话、报告、随笔集,内容包括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及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本书对读者了解地级城市政府工作创新及地方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财产行为税政策解析与实务操作
¥22.08
本书特点: 1.每个税种均从概述、课税要素、征收管理、会计处理与实务四个方面予以解析、阐释,并在每章末小结。 2.各章均有一节专门阐述本章税种的涉税业务账务处理与实务操作内容,并配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解析各税种课税要素时引用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现行有效的税收规章和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且注明文件标题、发文字号。 4.每章均附有大量练习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四类题型。 《财产行为税政策解析与实务操作》采用*资料,内容丰富、翔实、严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是税务人员、企业财会人员、涉税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学习、掌握财产行为税各税种征管政策及规定的实用工具书。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讲解与案例分析(修订版·2015)
¥17.60
本书分析了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税负和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差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总体框架,介绍了试点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务处理,列举了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上缴税额和出口退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方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税务筹划理论研究——多角度透视
¥36.12
本书是对税务筹划进行理论研究的专著,以规范研究为主,采用演绎、归纳、伦理和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力求使方法服从内容,将内容阐述清晰。 首先,在阐述了税务筹划的产生与发展后,对税务筹划的学科定位及其与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税务筹划的动因与诱因;初步构建了税务筹划的环境、目标与原则、意义与特点、前提与原理、基本手段等层次和因素的理论结构体系。然后,在对国内外税务筹划研究进行回顾与综述的基础上,从产权框架下的税务筹划研究、税务筹划的治理模式、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税务筹划、资本弱化规则下的企业税务筹划、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税务筹划中的隐性税收、税务筹划外包质量控制、税务筹划风险评价等多角度,对税务筹划进行理论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中国实践
¥102.79
本书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中国实践”为主题,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为指导,讨论了国民经济核算整体框架、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自己流量核算、中心框架中其他相关问题的核算、卫星账户的编制等问题。全书包括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24篇、各种学术研讨会论文三十多篇。 ?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
¥40.28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系*重点支持的研究报告之一,由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商学研究中心大关中研究所组织全国长期研究关中—天水 经济区及周边区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内容包括总报告、综合分析篇、 专题研究篇、附录等部分。
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2)
¥48.52
“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波经济全球化,其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不过,这一波全球化的红利已经透支。当前,中国加入或者参与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在扩大内需的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或者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这一波经济全球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利用其创……”这是来自刘志彪、吴福象等专著的《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2*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的节选部分。
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
¥25.20
本文将从利益分配视角探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及其可持续性。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入手,分析当前失衡现状的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利益分配问题。本书后,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失衡模式进行了趋势性分析。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
¥21.00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分析了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就业保护法的严格性,以及就业保护法对雇用关系稳定性、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影响,立足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在立法和实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招聘雇用、用工模式、用工成本以及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潜在收益和成本进行了理论探索。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
¥21.60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主要从财政角度分析需求结构失衡,尤其是其中的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源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内外经济双重失衡的根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不解决,中国内外失衡问题不可能有效解决。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扩大内需,主要是居民消费需求,就一直是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但收效甚微,因为在经验上,居民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到 2010年已下降至37%以下,这远远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为什么宏观调控未能稳定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本项研究试图从财政分权、财政政策等财政角度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分析。应该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已有文献讨论的收入分配差距、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二元治理等,但从财政角度研究的文献却很少。而实际上,在中国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挤压主要源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因为在现行的分权体制和制度结构下,政府与企业更容易形成隐形战略联盟,从而形成不利于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同时,政府出于竞争压力和增长目的,更倾向于采取有偏的财政政策治理经济,而这些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对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有一定作用,但从长期看,由于受工具性约束和制度性约束,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所以不仅未能稳定和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反而使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 整个研究包含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财政原因。 部分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及其失衡程度作出判断,在钱纳里和赛奎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需求结构变化与收入转换、市场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关系等式,探究需求结构,主要是居民消费率变化的一般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模拟结果对我国需求结构变化是否偏离其变化的一般模式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给出从财政角度研究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财政分权体制、分权制度设计与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对中国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揭示前者引起后者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而对需求结构失衡的风险传递效应进行实证描述。接着对需求结构失衡中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可能的财政解决办法进行分析,构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的财政体制与政策环境。后对体制调整和政策选择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三至第五部分主要从财政分权角度考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财政体制因素。其中,第三部分主要从体制演进视角研究财政分权策略与政府财政支出意愿的关系,重点解释公共品供给不足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从地区间竞争视角研究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策略选择,重点解释竞争压力与政府财政收支决策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五部分主要从激励结构视角研究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行为的关系,重点解释分权制度安排对公共品提供主体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这三部分主要是对第二部分分权体制及其制度安排对需求结构主要是其中的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的深化。分析遵循的逻辑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源于公共品供给短缺,而公共品供给短缺又源于财政分权策略及其分权制度安排。 第六至第八部分主要从财政政策角度考察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财政政策因素。其中,第六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信心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信心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性。第七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信心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信心在财政政策调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消费者信心非对称变化的财政政策因素。第八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消费意愿与财政政策关系,重点解释消费者消费意愿趋势变化特征及其财政原因。这三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的深化。分析遵循的逻辑是:居民消费需求高低是否除了受收入约束外还受信心约束?消费者信心与财政政策之间存在怎样的双向作用关系?消费者信心下降直接表现为消费者消费意愿的下降,在消费意愿下降过程中,财政政策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通过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 ·在经验上,我国需求结构自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就开始进入失衡状态,其中水平偏低和下降速度过快是其主要特征。尽管失衡一直存在,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如果考虑水平偏低的历史因素,需求结构失衡程度依然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当前需求结构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高增长的必然结果。 ·我国分权体制下的财政制度安排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财政原因。重新平衡需求结构,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同时确立以直接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内生平衡机制。 ·以中央政府为主导、财权划分为核心的财政分权策略是中国公共品供给相对短缺的根源。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政府公共品提供意愿,需要重塑财政体制的激励结构,从财权意识转向公共责任意识,而不是仅仅解决财政体制存在的收支不匹配问题。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区间竞争正在由单纯的粗放式税价竞争转向财政支出竞争,财政支出竞争的结果是社会事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以及社会性支出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事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和社会性支出增长滞后,直接导致公共品供给相对不足。 ·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对地方财政收支决策构成了不恰当激励,造成地方政府严重的预算软约束和有偏的支出倾向。转移支付下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和行为变异,直接导致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充分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导致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不仅使低收人群体难以充分参与经济增长成果分享,而且恶化了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预期,成为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财政根源。 ·积极财政政策对恢复消费者信心作用显著,但作用效果在不同政策工具之问差异明显。扩张偏向的财政支出政策虽在萧条时期对消费者信心有显著促进效果,但主要是通过增加社会性支出实现的;而快速膨胀的行政管理费却恶化了消费者信心,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源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与财政政策调控策略密切相关。中国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的内需扩张政策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呈显著非凯恩斯效应。虽然财政收入政策的作用效果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但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财政收入政策总体上却是紧缩的。 《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的作者是李永友。?
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
¥47.22
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变化很快的学科,《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是在当今中国已经深度进入全球经济时对世界经济的全新观察。本书有以下特点: ,以产业革命的进程为核心线索,力图找出世界经济以及各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书中多次讨论了中国30年实践与西方道路的特殊之处,也多次论及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道路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第二,对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与产业结构变迁相关的城市化、国际分工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对传统的理论提出了修正,指出了三次产业划分的缺陷,论及了当前产业变动、贸易结构的新动向。 第三,将世界经济变迁、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体系联系起来加以整体分析。 第四,把世界经济研究的起点扩展到1500年以前,并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世界文明的单线与多线发展问题,突破了以往世界经济的研究范围。 第五,将经济学中的宏、微观机制的理论概念融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叙述之中。 第六,将中国30年的高速成长放在世界经济长周期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 本书是一本介于学术著作和教学辅导之间的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关系类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用书。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5.00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流通创新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
¥25.00
生产者服务包括产品服务、要素服务和各类专业服务,流通创新是指流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集成。《流通创新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以分工深化、信息化、国际化为主线,深入分析如何通过流通创新推进产品服务方式转型,完善产品服务功能,健全生产者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流通功能的实现与流通创新相伴随。由分工深化和信息化主导的流通创新,改变了传统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分割、自我封闭的格局,在产销双方信息共享和利益分享的前提下,以生产者服务的方式来构建新型产销关系。通过典型调查与实证分析,概括出基于流通创新构建的生产者服务体系的典型形式:大型零售商纵向约束与价值链流程再造;流通商主导的供应链动态联盟发展;新型商人雇主制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重构与商品交易市场的转型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