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法的经济解释:法律人的倚天屠龙
法的经济解释:法律人的倚天屠龙
熊秉元
¥24.00
各种社会现象,都是由人类行为汇集而成,社会科学的功能,就是针对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尝试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本书分为四篇,*篇的前四讲,就是构建社会科学的基本架构。第五讲是案例分析,把基本架构和社会现象作一联结。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可以“以理解之”!法律的形成和变迁,也是社会现象之一。对于法律的基础,传统法学多是立基于道德哲学。相形之下,社会科学追本溯源,由初民/原始社会始,描述法律的出现、性质以及道德的功能。第二篇的意义,是在*篇的基础之上,建构“实证法学”。 正义的理念,贯穿法学和司法运作。由社会科学的角度,还有其他关键性的因素,对法学和司法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篇里,将探讨重要的影响因子:信息,是隐身于法学内部的主导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道理,要学好法律,*好先掌握学习的态度、方向和技巧。第四篇的各个讲次,就是针对“学好法律”娓娓道来。而且,更一步阐明,如何体会法学的智慧结晶,如何优游于法学的智慧资产财富之中。
每满100减50 正义的效益:一场法学与经济学的思辨之旅
正义的效益:一场法学与经济学的思辨之旅
熊秉元
¥24.00
对中国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法律经济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汲取多位知名经济学者的精辟观点,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寇斯、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者凯克斯爵士、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等,藉此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法律问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具体呈现了法律经济学的多元面向。 作者在书中以诘问的方式,言简意赅地揭露经济学者的思辨历程,不仅可为深层思索判断的参考坐标,同时指引了一条进入法律经济学的途径。
每满100减50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黄倩、秦川
¥17.40
本次修订主要行勘误和内容更新。本教材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国民收核算与决定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
每满100减50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大讲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大讲堂)
本书编写组
¥2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于2017年4月7-11日举办了“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四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课程围绕马克思经济学的“道路”与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中国价值传统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济学的当代建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论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专题,行了精彩授课和深研讨。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者在以上讲课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以飨读者。
每满100减50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刘刚
¥7.25
   本教材围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为常见的经济现象,吸收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领域发展的新成果编撰而成。本教材共11章,包括导论、宏观经济数据、简单国民收的决定、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在每章后面提供了相应的补充材料和复习思考题,丰富了学生知识。本教材案例丰富,资料翔实,数据较新,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信睿周报·第1辑(第1-6期)
信睿周报·第1辑(第1-6期)
赵汀阳,张卜天,李霖灿,韩炳哲,吴国盛,陈亦水,许纪霖,孙歌,陈小平,孙周兴,何怀宏,黄剑波,魏颖,蓝江,姜宇辉(奥) 克里斯塔•佐梅雷尔,(法) 劳伦特•米尼奥诺,徐英瑾,等,
¥28.80
第 一期内容简介: 当人工智能成为全 能全知、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人类会不会进入一个高科技的“新奴隶制时代”?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可能否定自己存在意义的“上帝”?《信睿周报》首期关注超级人工智能崛起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可能性,在《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说“不”》一文中,哲学家赵汀阳从哲学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新的解读。 国内对西方科技著作的译介随“西学东渐”兴起并持续启发思想界,然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认为,在此过程中对西方科学之起源的深入理解和反思始终阙如。在本期文章《我为何以及如何翻译科学史》中,张卜天将基于他本人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介绍国内较少受到关注的科学史翻译问题。 此外,艺术单元将呈现耗时七年筹备的全球影像展“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这场囊括世界各地超过120位摄影艺术家作品的展览,通过影像关注集体性孤独、消费社会下的个人及人机关系等社会和科技人文问题。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对大数据的反思、西班牙《国家报》对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访谈等。 我们正处于一个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从根本上是成就和实现自由的力量,但其在成就自由的同时又可能构成对自由的威胁。在本期“起点”文章《如何化解现代技术对人文的异化?》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从技术工具论与人类学的技术观出发,探讨了技术的本质、技术对人文的异化以及如何化解这种异化等问题。 第二期内容简介: 在《从“猫咪钢琴”到“数字的灵韵”:来自故障艺术家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陈亦水介绍了美国艺术家迈克尔·贝当古的著作《数字资本主义批判》,该书从艺术考古学、数字技术语言、非物质商品等角度,为数字资本主义研究领域提供了来自数字新媒体艺术家的全新视角。 本期的艺术单元将呈现两位艺术家的个展,其异曲同工之妙在于他们都关注“身体”这个主题:在纽约活动的艺术家吉娜·毕弗斯在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的个展关注数字生活下人体之异化;英国视觉艺术家马克·奎恩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皮相之下”则聚焦艺术与生命体之关联。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媒体人殷智贤对建筑师王澍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现代性表达的访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许纪霖对在欧洲和美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下“政治正确”究竟意味着什么的分析,以及聚焦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关于历史遗产与公众情感的学术访谈。 第三期内容简介: 亚洲范畴的界定与使用,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欧洲人的“专利”。此外,“理论框架来自西方,经验材料来自亚洲”,不仅是欧美亚洲研究的基本逻辑,也为亚洲学人所默认。在本期“起点”文章《亚洲视野:创造新的普遍性想象》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尝试打破人们对于普遍性的一贯认知,去探讨如何利用亚洲的历史资源建立另外一种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论想象。 在《古人为什么不爱谈创新?》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厘清了“创新”一词的演化史:“创新”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贬义词,甚至被官方禁止,一直到19世纪,其正面意义才被大众接受。 “创新”一词的涵义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的变化折射出一部从“神”到人、从仰仗权 威到自我解放的现代性观念进化史,也给今天的“创新”热潮提供启示。 本期艺术版块展示了中国青年摄影家苏杰浩的系列影像作品《早晨的风暴》,以及英国著名画家玛吉·汉布林的绘画作品。这两位不论是从年龄、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没有太多共同点的艺术家似乎都在关注着一个相同的主题:个人记忆与精神归属。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托马斯?M.尼科尔斯反思互联网和反智时代的《海量信息是如何把我们变蠢的?》,以及本报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的独家专访文章《人工智能技术会失控吗?》。陈小平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失控的风险被普遍高估了,当前需要重点防范的是一些不够成熟的、不完全符合伦理规范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误用或滥用,从而造成不良甚至恶劣的伦理后果。 第四期内容简介: 今天,加速发展的技术工业改变了人类文明,人的形态在完成由自然人向理论人的转变后将向技术人过渡,自然人类文明的“完人”教育理想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样的“学”才能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在本期“起点”文章《未来之人与未来之学》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孙周兴将展望人类之“学”的两种基本样式——古典的模仿之学与现代的数之学在未来技术人类文明时代下的关系与形态。 基因编辑、人造肉等概念在近期获得了不少关注,而利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组织进行艺术创作的“生物艺术”(Bio Art)目前在国内仍鲜有人知。这场艺术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于西方兴起。在本期艺术版块文章《生物学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媒介?》中,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将以她近期策划的展览“准自然”为引,梳理“生物艺术”发展脉络及近年亚洲艺术家对该运动的回应。 本期纸上展览将回顾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回顾展,致敬这位对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极简主义大师。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两篇书评——分别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为一部堪称伟大的游记作品《黑羊与灰鹰》撰写的《南斯拉夫与“其余的一切”》,和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黄剑波针对龚浩群即将出版的人类学作品《佛与他者》撰写的《文明的包含性阶序及其现代转化》。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副研究员保罗·莫兰有关世界人口浪潮趋势的文章《人口的未来:三种颜色》和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访谈文章也将在本期呈现。 第五期内容简介: 当电子游戏不可逆转地成为新世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理解电子游戏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在本期“起点”文章《电子游戏世代的存在哲学》与《21世纪“颠覆性游戏”反思》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从哲学视角出发,分别探讨了游戏中的生命体验与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体验如何彼此缠绕,以及游戏是否可以“构想别样可能”。 在本期艺术版块中,《互动艺术中的活性系统》介绍了互动艺术与演化算法、人造生命、交互界面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奥地利林茨艺术设计大学教授克里斯塔?佐梅雷尔和劳伦特?米尼奥诺基于他们近30年的艺术实践,探讨了艺术-科学交叉研究及与观众互动背后的意义。 纸上展览部分将呈现法国瑞士摄影师埃莱娜?比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以建筑与景观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另一篇《颠覆与解构:“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期展览“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一次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1967-1974)”策展人让-保罗?布朗谢的演讲节选。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本报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进行的专访《深度学习与人类的发展》,以及佐治亚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李子针对英国作家埃德·扬关于微生物的作品《我包罗万象》撰写的书评。 第六期内容简介: “一神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建立“文化边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文化边界”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拒绝、打压跨文化的可能性。在本期“起点”的三篇文章——《跨文化的挑战》《一神论与文化边界》与《“超文化”何以可能》中,法国人类学家阿兰·乐比雄、中国哲学家赵汀阳、人类学家王铭铭,借由对“一神论”?“互惠人类学”等概念的探讨,分享了对?“跨文化”问题的思考。 在《从基因编辑看我们对未来世代的义务》一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邱仁宗以2018年的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为引,从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引申至更广的生命伦理课题:我们何以对素未谋面的未来世代负有责任?我们不负责的行动会对和我们权力关系不对称的后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艺术版块将首先关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 “太虚之境”展览,由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讲述他创造这些视觉奇观的用意和故事;另一专题则聚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挑战的灵魂”,该展汇集了三位在20世纪分别开展过突破性艺术实践的东西方先锋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李禹焕和丁乙——的代表作。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果针对西卡罗莱纳大学生物学教授詹姆斯·T. 科斯塔所著《达尔文的后花园》一书撰写的书评,以及《巴黎书评》对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进行的关于电影创作的访谈。
每满100减50 单身经济学
单身经济学
何红旗
¥16.99
  《单身经济学》分析单身群体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的经济学书籍。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单身群体中,10%以上的人每月可支配收为8000元人民币以上,他们的储蓄意愿偏低,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单身经济学》不仅聚焦单身经济蕴藏着哪些商机,生产者与服务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淘金,而且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单身男女为何选择单身,有哪些独特的消费行为,以及如何投资理财才能避免因过度消费而导致财务赤字等内容。如果你想知道是单身潮流改变了商业,还是商业的丰富便利促成了单身的流行;那么请翻《单身经济学》,相信你一定可以在趣味阅读中找到答案。
每满100减50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9.99
  在大多数读者的心目中,经济学都是专业、晦涩的代名词,但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却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深浅出地将经济学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问题结合了起来。   养老金为什么不敷出?国家为什么要放二胎政策?我们缴的五险一金有什么用?房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没有枯燥乏味的数字堆砌,没有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只用有趣的段子和一看就懂的漫画解答这些生活常识问题,为你理清它们背后那些让人蒙圈的经济学原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借贷关系、货币的起源、消费者心理……破经济学在你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让你在哈哈大笑中学到实用、简单、地气的经济学知识!   翻本书,看作者如何用艰深的经济学原理抖包袱。
每满100减50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邱海平
¥31.60
可以说《资本论》是影响全球人数极多的著作之一。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资本论》,但却未过。这是因为篇幅宏大的三卷本《资本论》博大精深,要想透彻通读,绝非易事。为此,我们邀请我国知名的《资本论》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为我们编写了这本《21世纪再读<资本论>》,以期使普通读者通过这本书,了解《资本论》的内容,掌握《资本论》的精髓,透彻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和创作《资论本》的过程,同时介绍了《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和所采用的方法论、所体现的哲学观与历史观。第2部分至第四部分则分别介绍了《资本论》三卷本的主要内容,系统梳理了《资本论》的内容体系。本书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熟悉《资本论》这本巨著,更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能够客观看待新世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这也正是本书的出版目的。本书适合所有对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每满100减50 区块链行业词典
区块链行业词典
梁莉娟,张秀峰
¥36.99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区块行业相关概念的词典。维京资本与甲子光年系统地梳理了区块领域的多个概念,涵盖基本定义、区块基础技术、数字货币和法律监管等多个方面。所有区块行业的参与者和关注者都亟需这样一份详实、客观的工具。因为长远来看,在跌宕起伏的加密数字货币行情背后,区块技术本身才是浪潮里的坚实陆地,是未来可以承载巨大变革的基础。但许多行业参与者和关注者仍对区块技术的基本概念认知不足,在讨论热火朝天之际,参与者对某些基本词语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导致交流效率低下,信息混乱。更深远的问题是,当下区块技术获得了超出技术本身的关注,并被赋予了对立的情绪,有人极力赞美,有人大加抨。区块技术已到了被污名化的边缘,它需要被正名,才能更健康、长足地发展。所有希望了解区块以及区块行业的相关人士都是本书的目标读者。
每满100减50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康芒斯 (Commons,J.R.)
¥11.00
  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l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的两个阶段。改革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到一个新阶段,短短二十多年间,翻译出版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速度之快,影响g_r'-,均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步,主流无疑是好的;但也难免有选材不够精当和译文质量欠佳之嫌。
每满100减50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 (Ricardo,D.)
¥7.63
   本书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被人们称为“李嘉图革命”。这部伟大著作所阐述的思想至今仍然让人们受益无穷。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斯·奥布莱恩在1975年出版的《古典经济学家》一书和1981年发表的名为《李嘉图式的经济学家和李嘉图的经济学》一文中,仍对他的分配理论行了深的探讨和研究。     这本传世之作的贡献是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在劳动价值论上,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大小决定的。劳动包括直劳动和间劳动。直劳动可以创造新价值,间劳动不能直创造价值,只能把旧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在产品分配论上,李嘉图认为可以将社会分为三个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工人阶级拥有自己的劳动。因此,劳动和资本投资于土地而生产出来的谷物应归三个阶级所共同占有。分配给地主阶级的那部分是地租,分配给资本家阶级的那部分是利润,而分配给工人阶级的那部分则是工资。
每满100减50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
¥9.59
  *受欢迎的经济学经典,一部在经济思想体系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关键地位的书,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迄今无可争议的经济学圣经,也是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
每满100减50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庇古
¥9.59
   本书从经济福利的角度探讨了在什么条件下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会发生差异,从而妨碍国民净产品的增加,而提出了运用征税和津贴及国家干预等措施对之加以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书中提出的的社会福利理论后来成为西方福利国家制定社会保障的政策依据,促了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该书为福利经济学的山之作,作者也被奉为 “福利经济学之父”。
每满100减50 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
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
魁奈 (Quesnay,F.)
¥9.59
  《经济表》被认为是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分析的次天才探索,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受到此书中的某些思想的影响。
每满100减50 国富论
国富论
斯密 (Smith,A.)
¥11.00
  《国富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著作,是市场经济的圣经。在18世纪就有十个英文版本,并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国富论》在中国曾经有过两个中文译本。早的译本是1902年由严复先生翻译的名为《原富》的译本。是严复先生使中国人认识了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严复先生对《国富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先河之功。迄今,中国人熟悉、使用多的译本是1930年郭大力和王亚南先生的译本,初版译名为《国富论》,1972年再版时改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和王亚南先生的译本在中国传播得广,影响*,被引用的次数多,两位先生译本的这种地位迄今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可以预言,在未来几十年内也不会有人撼动。在这种背景下,重新翻译《国富论》有没有必要?这是我们翻译《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国富论(套装上下册)(超值白金版)》时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每满100减50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李斯特 (List,F.)
¥9.59
  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l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的两个阶段。改革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到一个新阶段,短短二十多年间,翻译出版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步,主流无疑是好的;但也难免有选材不够精当和译文质量欠佳之嫌。
被诅咒的部分
被诅咒的部分
(法)乔治·巴塔耶
¥24.50
1949年,在《被诅咒的部分》出版之际,巴塔耶表示自己十八年来一直致力于撰写这部表现世界的作品,而十六年前发表在《社会批评》杂志上的《耗费的概念》则是其初步研究成果。对于乔治•巴塔耶,《被诅咒的部分》“在某些特定学科之外,触及了每一个研究地球上能量运动的学科的关键问题……从地球物理学到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甚至那些可以被认为属于艺术、文学和诗歌的领域都首先与过剩能量的运动……相关联,这一运动体现在生活的沸腾之中”。这项工作的深刻意义在于:世界的沸腾——“舍弃”“排出”和“爆发”——被构想为不断赋予作者生命活力的沸腾。因此,《被诅咒的部分》在乔治•巴塔耶的作品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每满100减50 大局观从何而来
大局观从何而来
罗宾·邓巴
¥31.96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一个脑容量很小的生物,化为拥有大局观思维的全球物种的? 我们为何能在超大规模的社群中,凭借每日吸纳的巨量信息管理自己的生活呢? 我们的脑容量是如何影响所能组建的社群规模和社交关系的? 我们如何利用小社群的经验处理大社会的问题?社交是如何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脑的? ……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颠覆你对人类大脑和社群的认知。 《大局观从何而来》是“邓巴数”提出者、著名化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经典著作,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之一。邓巴教授联合另外两位著名考古学教授,从人类大局观思维的形成基础、化过程、化优势3大板块,揭示我们所拥有的能够行大局思维的社会性大脑是如何化产生的,大脑又是如何影响社群规模的,以及如何将小规模群体迁移至无限连的网络社会,利用小群体经验解决大社会问题。
每满100减50 人类网络:社会位置决定命运
人类网络:社会位置决定命运
(美)马修·杰克逊
¥19.99
一本全新、重磅而有趣的权威之作,讲述社会网络的特和人们在其中的位置如何塑造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并影响我们的人生。 人类网络的结构和位置,决定着每个人在交友、择校、就业、理财、养育子女、休闲娱乐等所有方面的选择,决定着人们的圈子和“三观”,决定着哪些人更有权势和影响力、更容易成功。没有人能逃脱生活编织的大网。 人类网络还与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密不可分:传染病、不平等、社会固化、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战争与和平……对这些顽固的“社会癌症”,网络思维或许能帮我们找到根治之策。 马修?杰克逊对人类网络的观察与分析,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通过精彩纷呈的案例、逻辑、游戏与图示,给我们讲述人类社会网络的精彩故事。
每满100减50 弹性
弹性
(美)列纳德·蒙洛迪诺
¥29.99
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故步自封的人。 ——列纳德?蒙洛迪诺 人有两套思维模式——逻辑思维和弹性思维,相比理智的逻辑思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弹性思维都更有助于我们破或重新制定规则,从而更好地实现创新。 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弹性思维背后的心理学和神经学原理,揭示了有关弹性思维的一系列过程,以帮助人们了解“神秘灵感”背后的科学起因。 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弹性思维往往是在无意识中推的,并且可能是多条思路并行的,它不像分析性思维那样受到自上而下的直指示,更多是受情感驱使,并将多元信息整合起来,从而找到应对挑战的新方法。它还会纳一些非常规的,甚至是奇特的新想法,让我们释放更大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