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套装共2册)(好望角丛书)
¥238.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上册)(好望角丛书)
¥119.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重新发现美国:原住民与美国历史的解构(下册)(好望角丛书)
¥119.00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行了更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70.99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 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 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


文明与战乱:两宋风云300年
¥54.00
本书完整讲述了从赵匡胤国至南宋灭亡的300余年历史与你一起回到原典,讲述两宋兴亡。通过两宋18位皇帝的更替,文臣的风骨与武将的壮烈,展现两宋内之变革,外抵强敌的风云岁月。 穿越时光,深探索两宋的兴衰历程,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摒弃二手解读,直原始史料,挖掘隐藏在岁月深处的事实真相,领略中华文明的绵延起伏。

紫禁城外两万里:一位英国女作家笔下的晚清市民生活
¥62.00
1907-1909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女作家在中国大地上展了一场壮游,她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记录当时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写下十九封长信向远在英国的友人介绍自己在这个东方大国的经历与见闻。 在上海登陆后的第一站,她去了山东芝罘,为下来的中国之旅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北京始,她的旅行正式启程,经京汉铁路前往武汉,西四川盆地,着又独自一人前往河北和山西,随后南下南京,经杭州返回上海。这趟历时两年的旅程全程约合两万里,在罗安逸的笔下,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引领新潮的步人士、清王朝崩溃之际的达官显贵纷纷跃然纸上。在辛亥革命的前夕,传统的时代正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瓦解……


*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上)
¥19.99
蒋廷黻的《*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深入剖析了清朝建立至清末民初,中国东北地区所遭受的列强侵略与危机。文章以沙皇俄国和日本对东北的蚕食鲸吞为核心,揭示了清政府在边疆政策上的失误、国力衰弱以及列强扩张野心,共同酿成东北长期的外患。历史学家监外交家的蒋廷黻运用大量外交史料,从地缘政治和外交策略角度,详尽梳理了东北问题演变的全过程,深刻反思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必然性,为理解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史提供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值得仔细阅读。本部为上篇。


琦善与鸦片战争
¥19.99
《琦善与鸦片战争》是史家蒋廷黻以全新视角,重构了历史争议人物琦善的形象。通过详实的史料辨析,揭示其在鸦片战争中的真实角色。本书打破传统"奸臣卖国"的刻板印象,指出琦善实为近代中国首位理性外交家:在大沽谈判中审时度势,以灵活外交保全主权,首创"平等外交"理念;面对英军压境时冷静分析中外实力差距,主张"师夷长技"却未获重视。军事层面,琦善并未擅撤防务,虎门失守实为清军装备落后与战术僵化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位清醒的务实派终究难逃时代桎梏,其推动的有限改革被朝廷保守势力扼杀,*终成为千古罪人。


*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下)
¥19.99
蒋廷黻的《*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深入剖析了清朝建立至清末民初,中国东北地区所遭受的列强侵略与危机。文章以沙皇俄国和日本对东北的蚕食鲸吞为核心,揭示了清政府在边疆政策上的失误、国力衰弱以及列强扩张野心,共同酿成东北长期的外患。历史学家监外交家的蒋廷黻运用大量外交史料,从地缘政治和外交策略角度,详尽梳理了东北问题演变的全过程,深刻反思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必然性,为理解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史提供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值得仔细阅读。本部为字篇。


士大夫轻举妄动与两国初次决战
¥19.99
在《中国近代史》这部分内容中,史家蒋廷黻以忧心、悲悯的笔法,点出了同治、光绪年间中国士大夫阶层对世界大势的无知与轻举妄动,特别是在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他们阻挠自强却又盲目主战。文章详述了清廷在伊犁问题上与俄国的周旋,以及中法战争中因士大夫的激进言论导致战略失误。重点分析了中日初次决战,即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与失败,指出中国海军的战术失误及士大夫的盲目自大,导致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虚弱,为后续瓜分狂潮埋下了祸根。


靖康纪闻拾遗
¥19.99
《靖康纪闻拾遗》是宋代李纲所著,记载了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前后宋朝廷的种种失策与腐败,*终导致京城陷落的史实。书中揭露了朝廷大臣们缺乏远见、党同伐异,以及对议和抱有幻想,忽视军事防备的致命错误。李纲详细描述了太原失陷、金兵压境时的朝野慌乱、援兵不至、城池陷落的经过,特别提及了王云使金议和受阻、太上皇艮岳被毁的奢靡与衰败,以及金人入城后的种种暴行。本书批判了宋朝官员的无能、贪腐和*的涣散,强调了在危难时刻,忠义之士的缺失与小人得势,*终,导致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博物馆文物夜话
促销价:¥8.99|¥19.99
当*后一位游客离开,博物馆的灯光熄灭,千年的沉默被悄然打破——青铜鼎开始抱怨游客的闪光灯,唐代侍女像仍在等待迟到的情郎,乾隆瓷母炫耀着满身华丽釉彩,而素纱禅衣正回忆着西汉贵妇的体温……


苏轼的朋友圈
促销价:¥8.99|¥19.99
《苏轼的朋友圈》以北宋文豪苏轼的人际网络为线索,深入剖析其生平交游如何塑造了他的文学、思想与命运。全书共八章,从眉山少年的草根情谊,到汴京党争中的政敌与盟友;从贬谪路上的患难之交,到佛道方外的精神知音;从红颜知己的隐秘叙事,到艺术同盟的跨界碰撞——*终落笔于苏轼身后千年的文化辐射,揭示“朋友圈”如何成为理解苏轼多维人格的关键钥匙。


洪秀全与曾国藩
¥19.99
本书*部分对比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与曾国藩的湘军。洪虽有革命思想,却因迷信和享乐,未能成功建国;曾国藩则以儒家精神、宗族观念治军,挽救清王朝,但也因旧体制局限,导致湘军私有化流弊。蒋廷黻对时下双方都进行了细致客观分析。第二部分内容聚焦洋务运动,其从发起到落幕的全过程,点出了晚清统治阶层在近代化进程中,尝试探索时的挣扎与局限。恭亲王奕?、文祥等人通过英法联军的惨痛教训,确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开创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等新式机构,开启军事与教育近代化先河。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大员更将改革推向纵深:李鸿章力主"变则通",创建北洋海军、派遣留美幼童,更清醒认识到日本变革的威胁;左宗棠设船政学堂,推动海防现代化。大家各尽所能,然而这场自强运动始终受制于多重桎梏。简言之,尽管洋务派搭建起近代工业体系雏形,但缺乏制度配套与全民共识,*终在甲午战败中暴露了"跛足改革"的本质,印证了半新半旧无法救国的历史规律。


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19.99
《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的精彩内容。以“中国近代化”为*主线,深刻阐释了近代中国如何应对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蒋指出,晚清至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能否成功利用科学技术废除旧观念,进而构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本章批判性分析了传统思维的局限,肯定了洋务运动自强尝试的意义,也揭示其失败根源在于“半新半旧”的体制。史家强调近代化不仅是技术层面,更是深层次的制度与思想变革,其看法为后世理解中国近代百年提供了开创性的史观,颇具意义。


鸦片买卖与东西对打
¥19.99
本书详细描绘了近代中国被动卷入世界体系的开端。史家从中英订立邦交开始,很快聚焦于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横行上,揭示了利益冲突如何引发东西长久的对峙(鸦片战争)。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民族丧失二十年光阴”,清廷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沦丧殆尽。本篇剖析了当时朝野中剿夷派的抬头及其狭隘的认知,而这些守旧势力在现实面前接连崩溃。蒋廷黻强调,这一时期的中国未能真正理解西方文明的本质,因而丧失了自我变革的宝贵机遇,为后续百年屈辱埋下了悲壮的伏笔。


列强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19.99
本书深入探讨了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的一段中国近代进程。李鸿章于战败后,用尽各种外交方法,试图“引狼入室”寻求列强援助,却反引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与随后的瓜分狂潮,凸显了清政府外交的被动与无奈。而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虽意图政治改革,但因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及守旧势力,被顽固势力(特别是慈禧太后和义和团)总动员所扼杀。*终,在经历自强、变法、反动皆失败后,孙先生的革命方案及其三民主义逐渐成为民族复兴的出路,并促成辛亥革命,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然而前路漫漫,之后又面临军阀割据的重重障碍……


蜀王本纪(文白双译版)
¥19.99
《蜀王本纪》在帝王本纪中,可以说集历史与传说于一体,区区几千字,然而意味隽永。《蜀王本纪》由明代学者郑朴辑著。全书以半史半传的笔法,勾勒了从蚕丛、柏濩、鱼凫到杜宇(望帝)、鳖灵(开明帝)再到开明尚的古蜀王室兴衰史。文中不仅记载了真实的功绩,如张仪筑路、李冰治水 ,也融入了大量浪漫的神话传说,如杜宇化鹃、五丁力士开山辟道以及秦惠王献美女导致五丁覆灭的故事。蜀王的传记不仅提供了研究古蜀文明的重要文献资料,亦折射出古蜀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崇神尚巫的精神世界,以及中原文明与西南地域碰撞交融的复杂历史轨迹。它模糊了传说与史实的边界,被视为巴蜀文化记忆的元文本,对后世的神话历史学、方志学及文学母题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篇中,增加了扩展阅读部分,希望读者能读到尽可能多的资料,更好地理解这一段与众不同的文明。


戊戌政变小记
¥19.99
《戊戌变政小记》为野史中一则记录,鳞光片羽,可窥当时一貌。该小记详细记录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德宗皇帝即光绪帝推行维新变法的始末。小文开篇点出光绪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建议,锐意改革,天下百姓曾寄予厚望。然而,变法仅仅持续四十天即告失败,维新派官员被处决,光绪帝被囚禁,实权人物慈禧太后重新掌权。文中列举了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谕旨,涵盖教育、军事、经济、吏治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力图改革的真挚愿望。随后,文章对比了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发布的“伪谕”,揭示了其复辟守旧、扼杀新政的本质。作者认为戊戌变法被推翻是庚子义和团之乱的导火索,进而引发辛亥革命,强调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


历史的记忆:1865—1890年的印第安战争——争夺阿帕奇里亚
¥49.00
“历史的记忆:1865—1890年的印第安战争”系列共有五卷,是一套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历史巨著,以战争亲历者的视角讲述美国西部军事战争的历程。书中大量的原始资料都来自当时未出版的手稿和信件、报纸和杂志文章,以及官方和非官方的军事报告,对该地区的军事战争行了十分翔实和完整的叙述。 《争夺阿帕奇里亚》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一卷,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争夺阿帕奇里亚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华拉派战争、索尔特河洞穴之战等的始末,相关的著名领导人科奇斯、维多利奥和杰罗尼莫等的逸事,以及阿帕奇战士及其家人为摆脱威胁而不懈战斗的场景等。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
¥45.99
公元前431年,希腊世界内部的两大阵营爆发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里,各类城邦与各色人等轮番登场,在各种环境中做出自己的抉择。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就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成了西方历史学的经典巨作。修昔底德认为,日益强大的雅典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而斯巴达必须回应这种威胁。这种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逻辑,就是后世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是张新刚教授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解读。张教授选取书中为重要的事件,按时间历程,梳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内在逻辑,并借此探讨了公民品性、城邦政体、权力与正义等关乎古希腊人思想精神的重要议题,揭示了修昔底德对“人的境况”深而复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