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春秋后期霸权兴衰大起底(中华历史小丛书)
春秋后期霸权兴衰大起底(中华历史小丛书)
黄朴民
¥29.40
晋楚争霸,是春秋历史的一条主线。它延续到春秋晚期,已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契机,旧的礼乐文明走到了尽头,而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已是呼之欲出。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战争起着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是我们同时更要看到,战争也影响和决定着政治嬗变的方向。春秋战国战争的本质差异,是春秋战争就性质而言,是争霸,战国战争就性质而言,是兼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性质上的改变,渊源于春秋晚期的吴楚战争和吴越战争。它们是争霸战争的回光返照,又是兼并战争的牛刀小试。它们依附于晋楚争霸的战略大格局,又按自己的逻辑改变着中国历史嬗变的轨迹。
宇文鲜卑资料辑录   段部鲜卑资料辑录(精)--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宇文鲜卑资料辑录 段部鲜卑资料辑录(精)--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张久和,王石雨编
免费
该书由宇文鲜卑资料辑录和段部鲜卑资料辑录两部分组成。 二者均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的有关资料。前者断限上起宇文部见诸史载,下迄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后者断限上起段部鲜卑见诸史载,下迄东晋穆帝升平元年。
秦汉三国时期东部鲜卑资料辑录(精)--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秦汉三国时期东部鲜卑资料辑录(精)--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张久和,王石雨编
免费
该书辑录的范围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有关秦汉三国时期东部鲜卑之资料,其断限上起秦始皇三十三年,下迄曹魏邵陵嘉平元年。《国语》等典籍中所载之“鲜卑”虽不在此范围内,但因与鲜卑起源相关,酌情收录。
东胡资料辑录    乌桓(丸)资料辑录(精)--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东胡资料辑录 乌桓(丸)资料辑录(精)--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张久和,王石雨编
免费
本书包含东胡和乌桓(丸)两部分内容,二者均收录了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有关东胡和乌桓(丸)的资料。二者的编排方法皆以正史为主,以本纪为纲,重出者集中排列,歧异者注明。 所收录史料过长者,与东胡、乌桓(丸)关系较小之部分,酌情予以省略。
阜阳双古堆汉墓(精)(试读本)
阜阳双古堆汉墓(精)(试读本)
阜阳市博物馆编著
免费
本书为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考古发掘报告。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墓主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妇。墓中出土了陶器、铜器、带有铭文的铁器、漆器等器物二百余件,其中六壬栻盘、太一九宫栻盘、二十八宿圆盘(圆仪)等天文仪器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物。此外还出土了四千多片简牍,这些简牍的内容包括许多重要的古籍,如《仓颉篇》《周易》《诗经》《春秋事语》《吕氏春秋》《庄子》《离骚》《万物》等,内容丰富。
49元5本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孙皓晖作品)(修订版)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孙皓晖作品)(修订版)
孙皓晖
¥40.60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力图重新发现中国文明的生命力,为国家和民族寻找文明话语权。作者孙皓晖从反思世界文明手,指出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重重困境,通过提出中国原生文明史观,一步重新确立中国原生文明研究方法,在文明史的意义上将古代中国原生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行比较,突破传统儒家历史观的藩篱,明确指出中国原生文明的生命样态,重提出“强势生存”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
49元5本 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给孩子的经典名著
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给孩子的经典名著
陆令仪 朱莉编著
¥33.00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是中国古代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合称“史学双璧”。《资治通鉴》记载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留下了许多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是一部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宝典。 《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是专为孩子编写的《资治通鉴》读本,精选原著中经典、精彩的故事,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有彩绘插图,让小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读懂历史。故事后还设有“博闻馆”,小读者可从中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49元5本 E考据故事集:从清初到民国(精)
E考据故事集:从清初到民国(精)
艾俊川著
¥46.80
按照“义理、考据、辞章”的说法,在中国人的精神创造中,考据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代表着传统学术研究。E考据是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考据,通过数据库、互联网搜索,让学者有可能跳过积累环节和专业壁垒,直搜寻到证据线索,极大提高考据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普通人参与考证提供了机会,拓展了学术边界。 本书作者是知名古代印刷史、古典文献研究学者,也是近十几年来引领风气,借助E考据工具行文史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这部新作涉及自清初的傅山至清末民国的袁世凯、严复、林纾、梁启超、廉泉、王国维等人物,均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挖掘、释读和考证来探寻真相、还原历史,在层层叠叠的海量文献中做网络侦探,破历史疑案,非常精彩。
49元5本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乔治忠著
¥52.80
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部分论述,共31篇,分为四章。各篇文章在把握史学史总体脉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创见,成一家之言,考证扎实周密,富于理论思维。 章“史学理论探析”,深考查了中国史学的起源问题,指出中国史学正式诞生于公元前841年,同一于中国上古连续纪年的产生,并将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术体系分为官方和私家两大系统。第二章“史家史书考析”,考订《世本》《越绝书》的成书年代,对章学诚、清高宗以及现代刘坦的史学成就行了个案考析。第三章“史学专题考论”,分析了古代中国史学异常繁荣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史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先秦、十六国北朝时期、明代、后金政权的史学观念和史学发展,官方史学与机制运转,疑古思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社会史论战等。第四章“中外史学比较”将视角放大至东亚和世界,通过中西、中日史学的比较,认为历史学的内在矛盾是记史求真与治史致用的矛盾,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史学各具特色;中国传统史学传至日本后,被其受和改造,参与了日本近代社会和思想变革。
49元5本 《史记》导论(精)
《史记》导论(精)
赵生群著
¥39.00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格局。在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本书从《史记》的成书过程、内容、体例、取材、史料运用与价值、述史框架、书法、史学理论、编纂、《史记》纪传与传记文学等方面,探讨《史记》的创作方法和过程等。在熟稔《史记》的基础上,作者对相关史料行了详细梳理与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本书为作者在《<史记>编纂学导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初版)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次再版,对正文行了增删润色,增写了绪论,重新核校全书引文并完善出处,另相应添加了部分图片,以使本书臻于完善。
49元5本 史记(少儿彩绘版)--给孩子的经典名著
史记(少儿彩绘版)--给孩子的经典名著
苏雪莲,张瑞利,吴永强编著
¥33.00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列于“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和成语典故,是历代读者心目中的史学经典。 《史记(少儿彩绘版)》是专为孩子编写的《史记》读本,精选原著中经典、精彩的故事,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有彩绘插图,让小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读懂历史。故事后还设有“博闻馆”,小读者可从中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49元5本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
郑克晟著
¥52.80
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本书系作者追忆郑天挺、梅贻琦、陈寅恪、刘半农、白涤洲、胡适、傅斯年、夏承焘、魏建功、向达、罗庸、郑奠、雷海宗、翦伯赞、商鸿逵、邵循正、周一良、王永兴、何炳棣、裴文中、余逊、白寿彝、林庚、谭其骧、孙毓棠、王亚权、张政烺、王锺翰、吴晓铃、李光璧、杨翼骧、胡钟达、马大任、马寿千、萨本仁、邓瑞、冯承柏等师友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以及作者读书治学的经历。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包括老照片和学者信函手迹等,除郑天挺、郑克晟家人亲友外,还有20世纪以来中外文史学界著名学者一百余人,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作者与所写人物多有密切交往,并引用日记、信函等手资料,内容翔实丰富,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华书局、南大学历史系的教学科研状况,以及1949年后史学界的一些重要工作,诸如高校文科教材建设、“二十四史”校、《中国历史大辞典》、南大学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并可补一些学者的生平事迹,鲜活真实,极为珍贵。
49元5本 三国人物风云录
三国人物风云录
宋杰著
¥34.80
《三国人物风云录》是《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作者宋杰老师的第三部新著,全书分“魏晋风云(上)”、“魏晋风云(下)、“蜀汉英烈”、“东吴豪俊”、“外交谍影”、“乱世庸才”、“巾帼贤淑”和“三国综论”八个专题,记录和评了汉末三国的珍闻轶事,呈现出与《三国演义》传统叙事有所不同的真实史迹,并从独特的视角揭示曹操、曹丕、司马懿父子、刘备、孙权等诸多人物的性格特,对当时战争、文化、制度等亦有所分析论述。
49元5本 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
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
曲柄睿著
¥58.80
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延续与变革,讨论史家意图的流转变化;关照列传编纂范式限定下的史传与其他文献的互动与整合。通过列传编纂这一命题,考察前四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及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乃至文学意识,反思汉宋间史学发展的情况及史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而揭示汉宋史学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的深层历史动因。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
¥94.80
明清鼎革一般是指明朝灭亡、清朝勃兴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了意识形态、民族认同、中华宗主国认同等的崩塌与重建。在文化、制度与思想等经历了矛盾、冲突与混乱之后,新的秩序逐步形成。 发生于17世纪中叶的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亦波及整个东亚地区,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不仅如此,明清鼎革的消息通过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欧洲,引起欧洲政治、宗教、商业、文化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导致欧洲对中国观念以及中欧关系的变化。换言之,明清鼎革不仅是一次国内事件,更是一场区域政治变革事件,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全球性事件。 以往国内外学界对明清鼎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史的框架内。本文集则提出突破国别史框架,从东亚区域史乃至全球史的视角重新研究明清鼎革。文集所收各篇论文分别从本土、周边、东亚、全球、军事、文化、双边关系等多重视角,呈现了明清鼎革对东亚乃至全球的不同影响,从而将明清鼎革这一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政治事件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本论文集是从全球史、区域史看本国史的一种尝试,希望使其成为破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科界限的一个典型案例。
49元5本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精)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精)
张鲲著
¥34.80
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15BZX092)结项成果。作者梳理了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基本形态,重点研究了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农耕生活、天人关系、宗族社会、礼乐文明和政治权力等五个方面;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外部机制,主要包括祭司体系、仪式规范、情境熏染、榜样示范、重复固化等方面;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文化心理、思维统合、情感共鸣、价值整合、人格导向等方面。此外,对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机制做了调查,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重大祭祀仪式,即黄帝陵祭典仪式、中国抗战胜利纪念仪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49元5本 洛阳伽蓝记校释(精)--周祖谟文集
洛阳伽蓝记校释(精)--周祖谟文集
[北魏]杨衒之撰 周祖谟校释
¥45.60
《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杨衒之所著,以佛寺为经,以相关史实、人物等为纬,真实描绘了北魏时期洛阳城的社会风貌与历史变迁,深具历史与文学价值。 周祖谟先生于1944年起着手校勘《洛阳伽蓝记》,后又增加注释工作,几经增删,历十二载始成。经过周祖谟先生的整理,原书正文与子注之体例得以恢复,眉目清楚,史料丰富,被黄永年先生称为古籍注释的标准著作。 本次收《周祖谟文集》,我们以中华书局2010年再版本为底本,修正了部分文字错误,重新核对了书中引文,并统一了体例。原附录中《北魏的佛教与政治》与周先生《自传》已收本《文集》第二卷,此处不再收录;增录《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一文。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四辑)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四辑)
金程宇编
¥76.80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自2005年张伯伟教授创刊出版第1辑以来,一直秉持“推崇严谨朴实,力黜虚诞浮华;向往学思并,鄙弃事理相绝;主张多方取径,避免固执偏狭”的学术导向,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设有朝鲜—韩国汉籍研究、日本汉籍研究、域外古逸汉籍研究、汉籍交流研究等几个专题。其中朝鲜—韩国汉籍研究专题文章有《李植<俪文程选>的源与流》《科举制度视域下的高丽律赋考察》等,日本汉藉研究专题有《日本<罗陵王>汉文曲辞及其辞、乐关系考论》《新见日本经学家佐藤一斋词六首考述》等,域外古逸汉藉研究专题文章有《日藏中土佚失疑伪经<灌顶度星招魂断绝复连经>研考》《日藏神宫文库本<明文抄>所见<唐历>佚文》等,汉藉交流研究专题文章有《新发现的无逸克勤写经与明初对日外交的若干问题再考》《苏州江氏家族来舶清人考》等。
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与研究(精)--湖南博物院藏品研究大系
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与研究(精)--湖南博物院藏品研究大系
湖南博物院编 郑曙斌著
¥288.00
上世纪70年代初,马王堆汉墓发掘。一二三号墓中均出土了大量遣策简。遣策即是记录下葬物品的清单。本稿围绕马王堆汉墓出土遣策,集合以往诸家隶定,加以精按,并提出某些新的解析和观。约计300页,30万字。本稿为四色彩印,有精美遣策配图。
经纬度丛书·诗情与优雅 : 宋代园林艺术与生活风尚
经纬度丛书·诗情与优雅 : 宋代园林艺术与生活风尚
侯迺慧
¥90.09
园林自唐代始,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到了宋代,园林与宋人生活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富豪权贵固然可经营广大宏伟的山水环境,普通的市井小民﹑乃至贫贱之家也可以在房屋周围种植花木,以盆山盆池布置成简易小园。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笼罩下的各种人文活动,都可能在无形之中受到山水氛围的移化,产生文化意义上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宋人诗文为主要依据,透过对诗文整理、解读和分析,证以其他史籍地志、笔记丛谈的记述,加以作者亲身的山居园游体验,探讨宋代园林——中国园林史上高峰的艺术成就,以及园林生活内容和文化意涵。
49元5本 宋韵文化简读
宋韵文化简读
陈野
¥34.99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本书是对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宋韵文化”的全方面解读,围绕宋韵文化的概念内涵、精神实质、形态特征和当代价值,分制度、经济、思想、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社会、百姓生活和建筑共10个部分,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准确把握其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组织提炼“宋韵”的核心特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