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雕漆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雕漆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宋本蓉
¥36.80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1辑):雕漆技艺》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全书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包括:雕漆的文化特质、北京雕漆技艺的形成与发展、北京雕漆技艺的基本工序、北京雕漆技艺的当代传承人等。
49元5本 藏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藏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李云
¥44.80
  藏戏是现存中国戏曲剧种中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据传广场演出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其他一些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川剧等,历史都比藏戏短。藏戏源于西藏各地,流传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基本没有受到外界或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它们不仅在国内戏曲艺术中非常奇特,而且在世界各国的戏曲艺术中也是十分罕见。李云、王文章主编的《藏戏》力图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将这一古老神奇的文化形态——藏戏艺术呈现于读者面前。
49元5本 中医针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中医针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张立剑;杨金生等
¥39.20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护佑生民,厥功甚伟。中医学内容,涵盖诸多,体大义深,针灸乃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了人体相关部位之间的特定联系规律,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经络腧穴理论体系。临床诊疗时,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剌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重视“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倡导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合理、动静结合、因时制宜等预防保健思想。针灸因其诊疗技法丰富,适应病症广泛,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等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中医针灸中包含的对于人体生理、病理、治疗等及其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知和表述形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规定的“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相契合,是中国古代医家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与自然、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深度思考与独特解读。中医针灸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至名归,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医针灸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中医针灸对于人类社会的突出贡献。
49元5本 绣花鞋制作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绣花鞋制作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王冠琴;丁鼎
¥36.80
    中国刺绣艺术和鞋履的完美结合诞生了“绣花鞋”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鞋履款式,绣花鞋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今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绣花鞋同时具有美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的内涵。王冠琴、丁鼎编著的《绣花鞋制作技艺》是“绣花鞋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冠琴多年从事绣花鞋制作技艺研究与再创作过程中,实践经验和内心感受的总结。并系统梳理了夏商历史以前的鞋履、少数民族的绣花鞋靴,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等内容。既具备工具书的作用,又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力求图文并茂,将绣花鞋制作技艺的文化内涵展示给读者。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李新风
¥544.00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化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以敏锐的眼光和高度的责任感,聘任了*批30名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不仅有效地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以传承人为核心工作内容的保护制度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此次,在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设立“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对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社会激励机制,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进一步发挥和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49元5本 京韵大鼓(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京韵大鼓(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蒋慧明
¥36.00
  蒋慧明编著的《京韵大鼓/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系列之一,作者对中国传统曲艺——京韵大鼓做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全书分为七章,分别是从历史渊源与沿革、主要流派、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主要代表性作品、当代北京京韵大鼓的优秀传承人、著名弦师、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几个方面来介绍京韵大鼓这门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2010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2010年
吕品田
¥144.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2010年》是一部特色突出的专业年鉴,是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系统性、规范性、资料性、实用性的工具书,它载录的是本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新事件、新成果等,它是*了解本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进程的重要窗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2010年》共有综述、特载、政策法规、保护实践、理论建设、大事记、附录、后记八个部分,既反映出了201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又荟萃了本年度颁布的相关法规文件、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等;既有条分缕析的大事记,又有详尽的论文论著索引。内容涵盖丰富,信息量较大,充分体现了工作性与学术性的兼顾,其所收录的信息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49元5本 京西太平鼓(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京西太平鼓(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文鹰;文静
¥38.40
本书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太平鼓的历史渊源与沿革”、“追溯京西太平鼓”、“京西太平鼓当下存续状况”、“京西太平鼓文化表现形式”、“京西太平鼓的舞蹈文化研究”、“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与发展”、“京西其他地区太平鼓简要”等各个方面所有本项目的发展源流、传承现状及本项目基本构成面貌分析。
2007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
2007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
今日美术馆
¥192.00
本书内容包括“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开幕式致辞、“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晚会前讲话、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讲活、丰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巴黎获得圆满成功等。
49元5本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
康玉文;秦溯;李媛媛
¥36.80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是由宫廷传承并存续于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兼具皇家气派和民间韵味,是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具有其独特性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康玉生师傅、北京市地毯五厂副厂长秦溯先生合写的这本《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辑):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填补了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在文字记载上的空白,把宫毯织造的技艺核心留给后人,作为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使宫毯织造技艺再上一个新台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9元5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王文章
¥22.40
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和初步的尝试。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这一重大课题行了探讨,力求深系统,供广大该方面的工作者阅读学习。 本书站在历史与文化的总体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于启发人们更深地思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理论问题,对于科学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49元5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王文章
¥41.60
  我们需要深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无论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纵向发展看,还是从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的多样性文化创造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成果,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构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比如.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都有民间信仰,很多民间信仰并非儒、释、道所能涵盖,正是民间信仰及表现为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蕴涵的文化传统,更广泛地维系着大众的文化趋向,传递着人们的信仰和习俗。因此,作者王文章整理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做一些更深系统的思考。
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罗微
¥544.00
为了支持和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实践和传承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3年6月,再次与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主办了“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以下简称“薪传奖”),是我国首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专业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60名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旨在表彰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出杰出贡献的传承人和其他工作者,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49元5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54.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及其相关文件、国务院法规及其相关文件、有关部委规章及其相关文件、文化部规章及其相关文件、人大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及其相关文件、地方规章及其相关文件、国际公约及其相关文件等。
49元5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
李树文;等
¥20.00
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赋予缔约国的重要职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推进国际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努力。在充分吸收国际公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实践制定《非遗法》,这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体现,彰显了我国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决心和努力,是我国为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的积极贡献。
49元5本 为文化保护立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为文化保护立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冯骥才
¥39.20
冯骥才先生是当代文化学者。近十年来,他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传统村落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冯骥才著的《为文化保护立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论文集,包括冯骥才先生撰写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70篇,以及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提案17份,全书分为“思想”、“城市文化保护”、“民间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保护”、“附:提案”五个篇章。从理论、实践、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行了深、细致地研究、分析。全书充满历史感、责任感,体现了学者对于文化保护问题的思考与践行。
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罗微
¥544.00
“薪传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首个*专业奖项,每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出60位获奖传承人,已经于2012年、201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以下简称“薪传奖”)自2012年创立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对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继续与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实施第三届“薪传奖”的评选工作。第三届“薪传奖”继续秉持公平、公正、严格、规范的评选原则,面向我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专家提名和传承人自荐等方式产生候选人,*后经专家严格评审,评选出60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贡献突出的传承人,获得此届“薪传奖”。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薪传奖画册,收入了第三批获“薪传奖”的60名优秀的传承人的简介及相关资料和图片。
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田青
¥102.40
本课题是关于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属于宗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叉学科,本课题选取了已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历史源流、现实状态、濒危情况及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考察,力求真实地反映目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寻求对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合理措施与方法,提高广大僧众对于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修行;同时,也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49元5本 民俗非遗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民俗非遗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董晓萍
¥27.65
本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之一种。含序言、题解、章(世界遗产与民俗非遗)、第二章(民俗非遗保护理论)、第三章(民俗非遗保护方案)、第四章(外国非遗保护样本)、后记若干部分。本书在丛书的指导思想下完成,在民俗非遗与国家文化模式和文化建设、民俗非遗的研究学理和保护方案、民俗非遗的国际性的总体框架下展讨论。作者长期从事民俗学研究,具有从民俗学的角度讨论“非遗”的优势,民俗学不等于“非遗”理论,民俗非遗也不等于全部“非遗”。“非遗”是国家政府管理的中国历史文明整体优秀代表作的集合体,非遗保护理论与方法要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中抽取出来,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产生。非遗的理论研究还要与其他学科汇合,形成融会贯通的非遗理论集成。
49元5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向云驹
¥36.80
本书汇集了向云驹先生近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及讲话稿,其内容主要涉及关于21世纪文化走向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深度与高度的话题、以及十余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行的遗产批评和遗产实践的思考、讨论、争鸣和建议。这些论文或文章都曾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上发表,大多引发了文化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学术价值,各个文章观明确突出,对非遗的研究相当的深。
49元5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刘锡诚
¥30.55
本书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作者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以来的学术成果二十余篇论文组成,主要有《非遗十题——我国非遗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新课题:都市民俗保护》、《春神句芒考》、《重建国家与节日文化——继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断想》、《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民俗文化是一条滔滔巨流》等,从理论、实践、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问题行了深、细致地研究,既有对“非遗”理论的归纳,也有具体个案的分析;既显示了对“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反复思考过程,也将对“非遗”的传承实践引向深。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