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清前期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清前期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常建华著
¥52.80
本书分六章探讨清前期的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章政治认同:治统与道统的续,强调清朝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特别是明朝的历史连续性,阐明清朝合法性的来源以及对其统治特色的深远影响。第二章寻求秩序:土司政策的继承与变革,探讨了清在大一统政治观念背景下对于土司的治理,以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第三章深基层:保甲的普及过程,论述的是清廷控制地方社会秩序的追求。如果说以上两章揭示的主要是清朝国家治理的新尝试的话,那么,后两章则是重讨论清朝的民生政策。第四章国计民生:矿政策的演变,反映出清朝虽然关注民生,并允许贫民为糊口挖矿,但总体上民生问题从属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寓治理于解决民生之中。第五章粮食安全:社仓实践及漕盐维护,主要讨论清朝对于社仓的推行,我们看到了清廷将宋儒社仓主张付诸民生的努力。当然,清廷以社仓关注民生的实践,也蕴含着治理的意味。第六章康雍交替:雍正帝继位研究,通过一步推对于雍正帝合法继承帝位的探讨,以加深认识雍正改革及其与国家治理、民生政策的关联。
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王明珂
¥45.00
《羌在汉藏之间》为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王明珂在十余年内反复出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高山峡谷中的羌族聚居区,具体包括汶川、茂县、理县、北川、松潘等地,行了多、移动的田野考察。基于考察所得的田野文本,以及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王明珂以“羌”为案例,深讨论了“民族”由来问题,以及华夏边缘族群的融合变迁,提炼出“一截骂一截”“毒药猫”“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等具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类学理论概括。全书分为“社会篇”“历史篇”“文化篇”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羌族社会结构中的认同与区分、羌族历的典范叙事与历史心性的形成、族群认同下的文化再造与展演。 王明珂认为,羌既是一个在他者眼中存续三千年的古老民族,又是一个族名和历史叙事在近几十年才为族人所自知的新兴民族。与所有其他“民族”一样,羌既是历史的创作物,也是历史的创作者。从汉代的河湟西羌、唐代的西山诸羌,到20世纪前半叶的羌民,以及当今的羌族,都是历史事实与历史记忆的创作物,而他们也以各种表征与行动回应主流叙事,促成种种历史事实,如中古与唐朝、吐蕃对抗,并借此完成族群的内部塑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与“历史”中,“羌”成为了汉藏之间模糊的、漂移的边缘。
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列维-斯特劳斯文集3)
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列维-斯特劳斯文集3)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19.20
本书的独特之是没有主题,它首先停留于研究一个神话,而为了由此达致部分的成功,它必须同化200个题材。尽管它竭力囿于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和文化的区域,但这并不妨碍它不时呈现一般神话学论著的面貌。它没有起,因为如果它换一个出发,则也会按类似方式展;而且它还没有终,许多问题只是加以扼要叙述,而其他问题全都只是提一下,俟诸异日再来详细研讨。为了绘制我的图,我不得不由中心向外展工作:首先围绕一个神话,借助种族志和其他神话建构这神话的语义场(champ semantique),然后对这些神话的每一个都重复行这种运作;这样,这个任意选择的中心区可能被许多线再分割,但随着向外展,重叠的频度不断降低,因此为了使扫描密度处处相等,必须以位于外围的为中心,画新的圆来多次重复这个过程。但这同时使原始领域也扩大。所以,神话分析看来是个永无止境的任务。每一个步都给人以一种新的希望,而这希望的实现取决于一个新困难的解决。记录永远是敞的。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英】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28.80
《人口原理》是世界上*早的人口学著作之一 ,是人类文明史、学术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自出版以来直到今天乃至可见的未来,它已经并且仍然将对世界人口理论及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人口原理》共19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和二章提出人口原理的两个基本前提和三个命题;第三至七章通过描述野蛮或狩猎状态、游牧状态、文明国家状态的人口历史,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来论证三个命题的合理性;第八至十七章通过批判以葛德文和孔多塞为代表的学者观,来强化人口原理的合理性;第十八和十九章总结全文,概括和重述作者的观。 在翻译的基础上,此译本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社会人口状况,新增由译者撰写的导读部分,对《人口原理》各章的内容做一步阐解。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 . 第二辑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 . 第二辑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3.99
“大讲堂”除了现场专家主讲外,还以新媒体传播、心得体会征集、讲座结集出版等形式,集中宣讲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政策法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等知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具体落实主办单位要求,给无缘现场聆听讲座的读者带来的第二批养老、养生讲座精华,由李娟、刘梅林、凌峰、党俊武、袁志发陆莉娜、郭桂芳、周玉杰、魏镜、于建伟等领导专家主讲,内容涉及日常膳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病防治的现代理念等多个方面,是老年人养生、养老的权威指导读物。
49元5本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上野千鹤子
¥29.90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始了一场从零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芝加哥大学推荐书目,中产阶级如何应对技术创新导致的失业焦虑?后浪出品)
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芝加哥大学推荐书目,中产阶级如何应对技术创新导致的失业焦虑?后浪出品)
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
¥49.20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技术步的历史,以及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分配。正如本书所表明的那样,工业革命从长远来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繁荣,但机械化的直后果对大量人口来说是毁灭性的。中等收岗位减少,工资停滞不前,劳动收占比下降,利润激增,经济不平等加剧。 本书作者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证明,这些趋势大体上反映了我们现在这个始于计算机革命的自动化时代的趋势。正如工业革命终为社会带来非同寻常的利益一样,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潜力做到这一。但弗雷认为,实际的结果将取决于短期发展能否得到良好的管理。在十九世纪,工人们激烈地表达了他们害怕机器抢走他们的工作的担忧。今天绝望的中产阶级没有诉诸武力,但他们的挫败感导致了民粹主义的抬头和社会的日益分裂。由于中产阶级的工作仍在面临压力,我们不敢确保对技术的积极态度会持续下去。 工业革命是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巨大后果。《技术陷阱》表明,在眼下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过去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面对现在的状况。
49元5本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精)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精)
窦竹君著
¥39.60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主要依托基层社会组织行。本书对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保障机制行研究,认为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推文化建设,构建民众心底里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由此奠定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化礼成俗,以便生活化地实现治理;传统中国社会基层组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特质,这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够融治理于利益之中,化治理于普通生活中,规范与惩戒融为一体;官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终保障,使之得以有效行。
49元5本 论草原文化
论草原文化
叶桂桐,叶茜
¥44.50
草原文化
49元5本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型态的现代转型(1949—2019)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型态的现代转型(1949—2019)
冯 莉 著
¥37.50
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型态的演化,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精髓在中国现代化程中的重要折射,另一方面是东西方城市社区治理思想和实践交互作用过程中的脉络展现。因此,在左冲右突、不断摸索向现代治理型态转向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型态的演化,不仅彰显了传统政治思想的韧性,这种韧性伴随着社会政治的巨大变迁,成为把握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运动规律的重要视角,而且也展现出了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建构中的放性和时代性。
49元5本 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王滢涛 著
¥39.00
本书立足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研究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型。一是提出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内卷化”,乡村治理现实困境的根源是激励异化(激励本义的偏离),乡村治理现实的本质是封闭化的治理主体、物本化的治理理念、自利化的治理内容、运动化的治理机制、风险化的治理结果,在既定框架中的一切改革与创新都难以实现乡村治理的实质步;二是从价值选择、制度建构、机制完善等维度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理论,以此超越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保障乡村的全面振兴。
史园三忆(全三卷)
史园三忆(全三卷)
马军 编著
¥79.00
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是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史学重镇。本书对已故学者的纪念文字、老同志的革命回忆,以及同人们的所史忆往行了汇编,是研究上海学术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全书分为三卷,上卷为《远去的群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逝者们》;中卷为《绿圃红叶: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老同志革命回忆录》;下卷为《古杏与赭砖:徐家汇历史研究所的那栋楼、那些事和那些人》。
49元5本 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
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
李锦峰 著
¥29.90
工人问题的探讨不能脱离具体生存状况(包括他们的社会联系),而他们的具体生存状况是由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权力结构决定的。工人的劳动在生产着源源不断的商品的同时,也生产着这种社会权力关系。《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一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分析市场转型(Market Transition)中国家与工人关系的本质。
49元5本 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
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
计海庆 著
¥35.00
以脑机口、植芯片、人工器官、神经增强药物、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为代表的人类增强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话题。本书尝试从伦理学和哲学层面对人类增强技术引发的种种问题行哲学理论的反思。包括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区分治疗和增强,如何认识技术增强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如何平衡个人自主权利与保护人类基因原真,如何看待超能力个体的社会地位,如何评估人类增强技术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如何评判身体功能与技术产品的融合趋势,以及如何理解身心二元关系在人类增强中的价值蕴含等。 作者提出,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评判应超越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的二元对立,重新在人和技术产品相互定义和相互建构的“后人类”观中敞面对但审慎地应对人类增强的挑战,并充分认识到人类物种存在形态正在发生转变的未来图景。
49元5本 儿童福利与家庭发展
儿童福利与家庭发展
刘琪、杨雄 主编
¥32.50
本书探讨了政府、社会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责任,为建立完善儿童福利体系,为儿童健康成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对策建议、推广科学方法,共同为儿童健康、家庭幸福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这也是上海按照“儿童优先”原则,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举措。
49元5本 传统与技术:政党治理中的结构与发展趋势
传统与技术:政党治理中的结构与发展趋势
束赟 著
¥13.93
改革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并从各个方面不断推党的自身建设,将之作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传统与技术:政党治理中的结构与发展趋势》一书的部分主要在总结党建的主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基层党建的重和亮,提炼党建的历史经验。 政党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步在政党政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著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信息技术对党组织发展的影响。探讨党组织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党组织逻辑与技术逻辑的博弈,以及党的逻辑和技术逻辑之间的关系。
49元5本 当代国民素质现状与发展报告(2020)——系统观视野中个案研究与定量分析的多维度探讨
当代国民素质现状与发展报告(2020)——系统观视野中个案研究与定量分析的多维度探讨
黄凯锋 主编
¥44.00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的一项合作成果。本书立意的初心并非是对当代中国国民素质现状与发展愿景行全面阐释,而是基于系统观的视野,以结构性、过程性的研究立场,择取与当代世界互动中正处于建构状态的国民素质的几个要素,初步展了有重的个案研究与定量分析,并聚焦新时代国民素质的重心行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此探寻国民素养未来发展的现实的、可能的面相。
49元5本 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宋冰 编著
¥24.99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加剧了社会撕裂、政治纷争、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情绪。不同政治理念、治理框架和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之间的比较、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体和学术、政策期刊。然而,值此全人类共同面临大危机之际,我们是否应该更深层次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形成和助推这种生存状态的理念与制度。鉴于此,中外哲学家都呼吁来一场“形而上学大流行”,以唤起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让思想获得集体免疫”。 针对当下人类面临的困境,本书的作者试图回到哲学原,重新反思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人的本质、人与其他存在形式的关系、高科技之于人类的意义等。 托比·李思深刻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提出我们并非生活在人类世,而是一直生活在微生物世。白书农认为,疫情为人类反思以往的“神本”“人本”文化提供了机缘,人类意识是时候转向对一般生命系统演化规律的探索,并塑造“生本”的思想体系。张祥龙认为,疫情给高歌猛的高科技狂热了一针镇静剂,或许“适生”科技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安康幸福。宋冰则从中国古老的“生生”观中寻求灵感,结合近年来引发热议的“共生”思想,探索人类与其他存在形式的联系。赵汀阳认为,我们需要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无情”反思,从更高的维度重新思考深层哲学概念,他提出苦难问题可能是“形而上学大流行”的一个更好的选择。王蓉蓉和沃思则分别认为,疫情是“道”的时刻,是体悟疫情“病毒经”的时刻。 我们必须走出人类意识上的“错位”,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同时,我们亟须行思想转向和“升维”,重新思考幸福、痛苦、自由、生死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和生命实践,寻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困境与烦恼的方法和路径。
人类学讲演集(列维-斯特劳斯文集9)
人类学讲演集(列维-斯特劳斯文集9)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12.00
《人类学讲演集》同文集中其他的著作有些不同。它的内容基本上是斯特劳斯在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L’EC0lC Pratique deS HautesEtudes)和随后的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任教期间的讲义。正像作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他不像有些同事那样把已经成书的或即将发表的材料抛给学生,而是把课堂当作一个试验室,以新的视角或新的理论框架探讨新近和以往的人类学发现。读者可以在他的讲义中发现原始状态的、尚未定形的种种理论讨论,就像是在曲折的道路上行摸索。但是作为一位严肃的学者和教师,他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就一定要把这些初的探讨变成终的研究成果。这就是为什么法语原书的标题为“诺言”(Paroles Donnees),意思是他暗地已经向时而堕五里迷雾的听众们许下了诺言。确实,我们在讲义中看到了《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卷一和卷二、《图腾制度》、《野性的思维》、四卷神话学、《面具之道》、《遥远的目光》等著作的雏形。
面具之道(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面具之道(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21.00
本书的论述主要围绕着三种面具展:萨利希人的斯瓦赫威面具、努卡特人和夸扣特尔人的赫威赫威面具以及夸扣特人的皂诺克瓦面具。斯特劳斯逐一分析了三种面具的美学特征,并细致地解释和比较了与三种面具相关的神话故事,探究了它们产生的可能性原因。为何总是有鲶鱼的存在?神话里不断出现的铜究竟代表了什么?神话情节的衍变和部族社会的变迁是如何对应的?面具被当作印第安人对原始人类起源认识的记忆载体,它们记载、传承了印第安族人的文化,通过结构性的分析,斯特劳斯从某种程度上重述了人类起源历程。  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一扫学术著作枯燥、呆板的语言方式,代之以丰富、饱满、韵味十足的新叙述语体,为人类学赋予了诗学韵味。
嫉妒的制陶女(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0)(精装)
嫉妒的制陶女(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0)(精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21.00
本书从南美洲的神话入手,探讨了神话与人种分布的关联性、神话逻辑的地域性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神话思维的含义等三方面的问题。作者列维-斯特劳斯作为世界知名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和神话学家,通过翔实的案例及独到的分析,将嫉妒与制陶女的关系阐释得浑然天成,通过他创立的典型式的应用理论,把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务联系起来。作为一本神话学的专家,该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研究神话思维方面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书为“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中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