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共同体与社会16843-4
共同体与社会16843-4
﹝德﹞斐迪南·滕尼斯
¥44.50
《共同体与社会》如同标题明确呈现的那样,本书*鲜明的特征莫过于它采取了二元对立的结构、围绕着“共同体”(Gemeinschaft)与“社会”(Gesellschaft)这对彼此相对的概念展讨论。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三卷组成,依次是“关于主要概念的一般规定”(共同体的理论与社会的理论)、“本质意志与抉择意志” 、“自然法的社会学基础” ,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共同体”与“社会”之间对立的意涵:*卷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刻画了两种人类结合的关系形态以及它们各自形成的共同生活秩序;第二卷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对应上述两种共同生活类型的个体心理事实与原理;第三卷则透过法学和政治哲学的视野解读了两种关系类型背后的规范以及共同生活的法权基础,其中又包含了双重的自然法脉络:*重是私法层面的“共同体”或“社会”内部的人与人(“人法”)、人与财产(“物权法”)之关系的诸规范;第二重则是公法层面的、作为整体的共同体与社会为了维持自身所形成的法权秩序(“公社”与“国家”)。
《宏德学刊》第九辑(2018秋季号)
《宏德学刊》第九辑(2018秋季号)
赖永海
¥39.00
《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综述、重要学术对话、书评等。
凯恩斯文集第13卷
凯恩斯文集第13卷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9.00
本书是1972年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推出的“凯恩斯全集”的第28卷。全书共五章:*章,凯恩斯与金斯利?马丁的通信。该部分收录了凯恩斯与《新政治家》杂志的著名编辑金斯利?马丁的大量通信,时间跨度长达23年,涉及社会﹑政治和文学等各方面的问题。第二章,凯恩斯关于古代货币的著述。凯恩斯在1920至1926年这段时间,曾几次放下《货币论》的写作,而集中精力研究古代通货史,这部分收录的就是他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凯恩斯关于艺术的著述。凯恩斯为英国艺术贡献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他担任过国家画廊管理委员,为国家画廊收藏品,参与国际藏画拍卖;担任过一些重要艺术团体的财务总监、主席、经济担保人;这部分收录的是他为一些大型画展写的前言和为新闻媒介的艺术评论和文章。第四章,关于休谟的著述。1933年,凯恩斯作为一个藏书家,得到了一本书,题为《新书“人性论”摘要》,1740年在伦敦匿名出版,传统上一直认为,《摘要》一书的作者是青年亚当?斯密。经研究,凯恩斯对此提出了怀疑,在与剑桥大学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和藏书家皮耶罗?斯拉法讨论后,证实了自己的怀疑。他们两人确认,此书不是出自斯密之手,而是休谟本人撰写的。于是,他们于1938年重新出版了这本书,并共同写了一篇导言。第五章,杂著。这本书对于了解凯恩斯丰富多彩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12期)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12期)
唐力行等
¥29.50
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了海内外江南社会史专家们的10余篇论文。其中,复旦大学的戴鞍钢教授通过考察1911年发生在江南和上海的金融恐慌,从而关注那个大变动时代人们的心态。南京大学的黄泳及范金民教授则通过解读《圣驾五幸江南恭录》这篇历史文献,还原了康熙第五次下江南的真实场景。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的《走码头:江南水乡与苏州评弹——以常熟为中心的考察》以*书码头常熟为例,探讨江南的水网与市镇、书场的对应关系,相当于一篇别生面的江南评弹地理。苏州大学的朱小田教授及汪建红则通过对丰子恺作品的分析,探讨江南文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是如何对社会生活行艺术观照的。香港中文大学的邱澎生教授则对清代苏州的商匠工资纠纷对清朝地方政府经济立法的影响做了深研究。本期文章精彩纷呈,特突出,有助于读者对近代以降的江南经济、江南文化、江南社会有新的了解和认识。
社会公正论(第三版)
社会公正论(第三版)
吴忠民
¥49.00
《社会公正论》(第三版)是作者吴忠民耗费二十年心血,极为努力完成的一部专著,在国内学术界社会公正研究领域居领先位置。该书的*版和第二版分别于2004年、201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引起很好的反响,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07)、中共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2005)、山东省图书优秀成果奖(2005)、第十九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2005)。 本书系统论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含义、公正公平正义相近概念的异同、社会公正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社会公正的机会平等规则、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社会公正的社会调剂规则、代际公正、程序公正、社会分层中的社会公正规则、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自由理念、平等理念、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等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该书还对社会公正的不当追求、中国70年中国自由和平等的演及问题等重要问题行了分析。另外,还以专论形式简明扼要地解释了一些社会热门话题。
信睿周报·第5辑(第25-30期)
信睿周报·第5辑(第25-30期)
梅雪芹 等
¥28.80
《信睿周报》第5辑(25-30)介绍 第25期 回归策展的本体——初论“创作策展” 作者:蔡萌、刘鼎 等 在当代艺术和思想领域,展览的作用早已不可或缺。但在很多展览、特别是中外合作的展览中,中国策展人常以居间调停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其作为创作者和研究者的主体性往往缺失。本期“起点”邀请三位策展人,从各自的策展经验出发,谈当今国内创作型和研究型策展的方法和实践。 第26期 生态文明:从理念到人 作者:梅雪芹,刘华杰,田松 等 2020年6月5日,我们迎来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环境日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本期“起点”版块中,来自历史学、博物学、哲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学者就围绕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思考与讨论。 第27期 道德固持:病毒威胁让我们更保守 作者:喻丰,邓启耀 等 疾病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病痛,它同样作用于人心,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本期“起点”版块聚焦疾病与道德、社会心理以及伦理之间的关系。在《道德固持:病毒威胁让我们更保守》一文中,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喻丰谈到进化塑造了人的心理机制,厌恶情绪激活的一整套行为免疫系统能让人们远离一 定危险,而面对病毒感染的威胁,回避、守旧、从众的道德固持倾向会进一步加剧,若不反思,人必为其所困。 第28期 科学文化批评与博物之学复兴 作者:刘华杰,邢鑫 等 向前追溯科学的历史,其与博物的历史几近重合。随着分科之学的深入发展,博物式探究已不再是学术的主流。但即使科学十分重要、权能无边,依然不够充分,人们今天仍然需要博物。本期“起点”便聚焦博物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能够扮演的角色、中日博物传统在近世的分流以及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发展之路。 第29期 病毒的传播学 作者:刘海龙,王铭铭 等 在本期“起点”文章《病毒的传播学》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尝试将病毒等物质性的传播纳入更为普遍意义上的传播过程进行思考,探讨其会对我们理解病毒的文化意义以及普通传播学产生怎样新的启发,文章围绕病毒传播和信息传播的差异、疫情应对背后的两种不同媒介观等话题展开。 第30期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未来的全球公共产品将由谁提供? 作者:庞中英,王勇 等 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给本就风雨飘摇的全球化进程添上了更多不确定的色彩。本期“起点”版块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全球化危机及国际秩序的未来。
49元5本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梁启超,彭树欣
¥29.99
       回望晚清民国,我们发现了一个教育的传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寒素之家,竟然诞生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梁启超;梁启超又一步发扬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梁家子弟,子女九人均龙跃凤鸣。        其中zui著名的是三个院士,1948年中国首次设立院士制度时,梁家的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同时当选,思礼则于1987年、1993年分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他的弟弟梁启勋、梁启雄和侄子梁廷灿在其引导和指下也成为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新会梁氏满门俊秀,星光灿烂。        梁启超时代的教育环境同今天极其相似,学校教育偏重知识,传统教育的根本德育被忽视。梁启超在呼吁和实践教育改革的同时,倾注大量心血在家庭教育上,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其家庭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德育、智育、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下教育和家庭教育极具引领和补偏救弊的作用。        为了完整体现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年轻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全面收集梁启超给儿女的书信、家庭讲学文录、自述和对亲人的怀念等,精心编校,书前有详细的前言、导读,每篇书信、文章均有背景介绍,并对所涉人物、难懂词语加以注释。        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给孩子们的信100余通,包括修养、为学、情感、处世等内容。        二、梁启超的自传、对父母和妻子的追忆,亲赴讨袁前线的《从军日记》等。        三、给孩子们讲孟子的完整讲稿、指定儿女读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讲演稿等。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一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一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十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十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七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七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六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六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四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四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八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八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五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五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三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三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二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二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九卷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第九卷
韩丛耀
¥99.00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遍搜民国时期各大画报图刊,以图史互证的方式,点染出现代中国众多重大事件,同时亦不忘将目光投向市井百态,勾画出宏大叙事与微观描绘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家国情怀 知行合一——纪念郑杭生先生(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
家国情怀 知行合一——纪念郑杭生先生(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
张建明 冯仕政
¥52.80
郑杭生先生作为改革放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领导人和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拓者,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而且他高尚的人格、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堪为垂世风范。此纪念文集是郑杭生先生的老朋友、学界同人及其弟子对先生的追思与缅怀,以及对其学术与人生的回顾与感悟,鲜活地展示出郑先生为国为民、为人为学和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社会运行论及其发展——郑杭生学术思想研究(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
社会运行论及其发展——郑杭生学术思想研究(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
李强 洪大用
¥58.80
本书选录的论文是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思想相关观、核心理念、基本理论及社会运行学派发展历程的评述及深化研究。讨论话题涉及社会运行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相关分支社会学,以及理论自觉和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等方面,对继承和发扬郑杭生等老一辈社会学学者的丰富遗产,推动中国社会学积极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桑兵、关晓红 主编
¥35.00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折射出整个近代中国在中外文化冲突融合的缠绕中遭遇的困境。透过目前的习以为常,依稀可见曾经阵痛的脱胎换骨。在此过程中,看似兼收并蓄,其实外来学说的输入不免表浅变形,本来民族的地位则多有流失。
49元5本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
¥26.99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一本名著,在对公共舆论的探讨上有重要的地位。作者经过数千次电话调查,搜集了无数各种各样的谣言分析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人们只有掌握了谣言的规律,才能找出控制它或者反它的办法。作者充分运用了“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生动地论述了谣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作者搜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法国流行的种种谣言,阐述了他们的起源和流传路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们、人们是如何利用谣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还分析了谣言在明星制度、政治、金融、商业行为中的作用,不仅着眼于谣言本身,更对谣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与社会背景行了深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