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三部曲II:帝国盛世
¥61.20
《大英帝国三部曲》以巨大的篇幅,记叙了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到丘吉尔去世的英国历史,叙事笔法光辉生动,涉及不同大洲风貌、各色人物形象和多场战争,辅以作者的实地考察所见,再现了大英帝国从兴起逐渐走向衰落的漫长历程。 第二部《帝国盛世》展现了1897年前后大英帝国盛期的自满和强大、辉煌和败坏。大英帝国占据了全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广阔领地,新帝国主义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皇家海军和英国陆军耀武扬威,各地的英国移民,有人带去了赛马、狩猎等运动,有人嗜酒,有人在俱乐部过着孤高排外的社交生活,有人规划殖民地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到荒野探矿。大英帝国向世界各地输出了英式的传统、技术、理想以及恶行。
约瑟夫斯与第一次犹太战争
¥46.80
当犹太人在公元66年反抗罗马时,耶路撒冷贵族约瑟夫斯被任命为将军。被罗马人俘虏后,他得到了皇帝韦帕芗的好感,从而保住了性命。之后,他担任罗马军团的顾问,他认为犹太人生存的*希望就是向罗马投降。 作为一名犹太起义亲历者,他被允许翻阅韦帕芗的作战笔记,因而约瑟夫斯是我们关于这场战争的重要信息来源,这场战争以摧毁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和他所生活的令人惊叹的时代而告终。对于任何对中东早期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约瑟夫斯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有必要对他进行深度而*的了解。
法国大革命思想史:从《人的权利》到罗伯斯庇尔的革命观念
¥79.20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或许没有哪段时期比法国大革命时期更加炫目。然而,*近几十年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社会力量激发和塑造的,忽视了自由、平等这些抽象概念。在本书中,作为研究启蒙运动重要历史学家的乔纳森·伊斯雷尔,以革命思想为立足,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流派作为解释和探讨法国大革命起源、发展及终结的基础,为读者展示了革命思想如何从18世纪的激思潮中生发而出,又如何将革命的领导者分化成激烈冲突的阵营,乔纳森·伊斯雷尔对秉持不同革命思想的法国政治精英之间的分歧行了深的分析。人类思想的交融、碰撞,共同勾勒出了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商业与文明
¥48.30
这是一本有趣的经济史读物,生动再现了商业如何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形成的“小麦的循环”到商业供销网络的建立;从货币的兴起到东西方帝国不断拓展的商业版图;从穿行于丝绸之路的古代商队到互联网革命下的商业冲,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商业与文明更迭兴衰的画卷。本书不再像以往那样围绕着民族、权力、国家等角度讲述世界史,而是从商业与文明的维度考察世界史的变化,在横向世界史中梳理纵向商业史的发展,在纵向商业史中比较横向世界史的不同。四大商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八大关键历史印记,十二章世界历史画卷,带你看商业活动如何给历史以文明。
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
¥39.50
本书对工业全球化的个时代的全球历史行了通俗易懂的介绍与剖析,该时代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并在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中崩溃。 通过将工业化、技术创新和帝国兴衰相结合,世界工业化大国塑造了相互联系的全球空间,很少有地区未被触及。在十个简洁的章节中,本书记述了这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概述了全球工业、帝国和经济变革,与地方经验、身份认同的相互联系。 Z后,本书揭露了次世界大战对这个全球体系的灾难性影响。本书将工业化、世界经济、帝国主义、国际法、外交和战争等历史学家通常视为独立发展的历史编织在一起,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对一个发生根本性历史变革的时代行了新的分析。作者认为,19世纪政治、社会和国际事务的革命性变化是相互关联的发展。 对于任何研究现代全球史的学者来说,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文景·回音谷(套装共3册)
¥120.00
时光回响,通往无比鲜活的过去。文景·回音谷系列关注世界历史,聚焦身体性别、物质交流、社会心理、科学环境等话题,以历久弥新的经典大师之作和具有启发性的前沿学术佳品,回应当代人的社会体验与观察。本套书包括《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三本。
阿富汗:冲突与动荡800年(经纬度丛书)
¥142.80
阿富汗位于亚洲和中东的交汇处,几千年来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阿富汗是一个文化和种族多元化的国家,但又因冲突、政治不稳定和人民大规模流离失所而分裂。在这部权威插图历史书中,乔纳森 L.李讲述了一个在政治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动荡不安的地区的小型部落联盟如何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故事。 李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把当前阿富汗面临的冲突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并对西方关于这个国家先为主的观念发起挑战。李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这个地区的君主统治和杜兰尼王朝,集中关注了该地区的每个统治者和他们在平衡部落、种族、地区和宗教的各个派系上所做的努力,而考察了社会和宪法改革中的挣扎以及伊斯兰和共产主义派别的崛起。他通过考察波兰历史,阿富汗政府官员回忆录,英国政府和印度办事处档案文件,公的中情局报告和维基解密文件,提出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新洞见。李还为该国的对外关系,内部权利斗争以及类似“反恐战争”的外国军队干预提供了新的线索。
汽车250年史:从蒸汽三轮到飞行汽车(财之道丛书)
¥58.80
在本书中,史蒂芬·巴黎西恩考察了汽车丰富多彩的130年历史中的影响、发展与意义。他讲述了汽车及其创造者们的故事:从19世纪80年代始,那时只是一辆四轮驱动的电动四轮车,到早期的先锋汽车制造商,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20世纪50-70年代的战后年代,终停笔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今天。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汽车的马力与性能的书,更是一本人的故事。里面讲述了奔驰、阿聂利、罗伊斯和雪铁龙这样的超级汽车制造商;伊思古尼斯、勒夫布维尔、麦克罗蒂、邦格拉这类杰出设计师,还有福特、塔塔和保时捷等有远见的汽车产业专家等。 这是一本史诗般的关于汽车和其背后的人的伟大著作。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在
¥34.80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的原书名是Confronting the Classics: Traditions, Adventures, and Innovations,直译为《直面古典学:传统,冒险与创新》。作者玛丽·比尔德是英国当代著名古典学者,全书包括31篇对研究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的书评。中文书名来自她的序言《古典学还有未来吗?》。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轻松幽默的,但学术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比尔德认为,尽管很多人认为古典学(也就是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学问)正在衰落,但每一代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新观。她始终关切着这些讨论和争辩,并在本书中向我们呈现了古典学的学术传统和近些年的重新阐释以及新理论。在全书中她始终声称,古典学不仅关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人,也关于我们自己,以及在这中间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古典学者、作家、艺术家、电影人,还有引用甚至挪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政治家等等。我们需要直面这一学科,参与到讨论中来。该学科仍是各种观激烈交锋的场所,而不是已经尘埃落定、可以被扫故纸堆的。
古希腊文明2500年(4册)
¥140.80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古希腊兴衰史,全景式呈现古希腊文明2500年发展史,并于细处打捞古希腊辉煌而神秘的文明碎片,解读古希腊文明兴衰的启示。 《希腊的起源》——很长一段时间,古希腊文明就像雅典娜全副武装从宙斯的头颅中横空出世那样,充满诗意般的壮丽与神秘。但随着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遗迹的面世,这古老的西方文化之源才真正变得有迹可循。本书还原了从青铜时代到古风时期的古希腊文明的历史线索。 《古典希腊》 —— 古典美学的准则,逻辑和理性思维,共同生活以及解决冲突的社会伦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民主和参与式政治的思想基础,个人主义、人文主义、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这些奠定西方乃至世界文化、政治等领域基础的理念,都在古典希腊时期得以形成。即使在新科技如火如荼的今天,从本质上讲,欧洲人仍然是希腊人。 《雅典的陷落》——本书用丰富可靠的史料,立体生动地再现了古典时代后期希腊霸权的争夺与更替,尤其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带来的混乱与崩裂。雅典的落败直接导致城邦制以及古希腊文明从鼎盛而走向衰落。 《亚历山大帝国》——本书通过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及希腊化王国时期的发展、变迁和权力更迭,细致、丰富而清晰地呈现了当时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帝国的历史兴衰,以及丰富、动荡又极具戏剧张力的时代如何被那些以悲剧告终的伟大人物所左右。同时,亚历山大远征不仅建立了世界性的广大帝国,还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所征服的地区,深刻改变了古代世界和古典时期希腊的风貌,更使得希腊文化经历了一个新的黄金阶段。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一组历史丛书项目,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共有30种图书。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开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本系列书目如下—— 《早期的法老》《埃及帝国》《古埃及的终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东的王国和帝国》《希腊的起源》《古典希腊》《雅典的陷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从王政到共和》《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罗马帝国: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辉煌》《中世纪欧洲》《伊斯兰的扩张》《基督教王国和十字军东征》《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中世纪的终结》《征服美洲》《文艺复兴》《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君权》 《大航海时代》《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19世纪的世界》《世界大战》
古希腊文明2500年(4册)
免费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古希腊兴衰史,全景式呈现古希腊文明2500年发展史,并于细处打捞古希腊辉煌而神秘的文明碎片,解读古希腊文明兴衰的启示。 《希腊的起源》——很长一段时间,古希腊文明就像雅典娜全副武装从宙斯的头颅中横空出世那样,充满诗意般的壮丽与神秘。但随着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遗迹的面世,这古老的西方文化之源才真正变得有迹可循。本书还原了从青铜时代到古风时期的古希腊文明的历史线索。 《古典希腊》 —— 古典美学的准则,逻辑和理性思维,共同生活以及解决冲突的社会伦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民主和参与式政治的思想基础,个人主义、人文主义、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这些奠定西方乃至世界文化、政治等领域基础的理念,都在古典希腊时期得以形成。即使在新科技如火如荼的今天,从本质上讲,欧洲人仍然是希腊人。 《雅典的陷落》——本书用丰富可靠的史料,立体生动地再现了古典时代后期希腊霸权的争夺与更替,尤其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带来的混乱与崩裂。雅典的落败直接导致城邦制以及古希腊文明从鼎盛而走向衰落。 《亚历山大帝国》——本书通过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及希腊化王国时期的发展、变迁和权力更迭,细致、丰富而清晰地呈现了当时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帝国的历史兴衰,以及丰富、动荡又极具戏剧张力的时代如何被那些以悲剧告终的伟大人物所左右。同时,亚历山大远征不仅建立了世界性的广大帝国,还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所征服的地区,深刻改变了古代世界和古典时期希腊的风貌,更使得希腊文化经历了一个新的黄金阶段。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一组历史丛书项目,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共有30种图书。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开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本系列书目如下—— 《早期的法老》《埃及帝国》《古埃及的终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东的王国和帝国》《希腊的起源》《古典希腊》《雅典的陷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从王政到共和》《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罗马帝国: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辉煌》《中世纪欧洲》《伊斯兰的扩张》《基督教王国和十字军东征》《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中世纪的终结》《征服美洲》《文艺复兴》《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君权》 《大航海时代》《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19世纪的世界》《世界大战》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46.20
1572年8月24日,圣巴托罗缪日,在法王查*九世默许下,新教军事领袖科里尼被天主教一方吉斯公爵亨利一世手下的士兵杀害。很快,天主教徒头戴饰有十字架的帽子,臂缠白色袖章,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以天主之名追捕“异端”,处决迅速演变为大规模杀戮。然而,就在几天前,巴黎城中还一片欢乐祥和,一场象征和解的隆重婚礼刚刚在巴黎圣母院举行。新娘是查*九世之妹玛格丽特,新郎则是信仰新教的纳瓦尔的亨利,即未来的亨利四世。 短短几天,诚心寻求和平的婚礼为何会演变为“血色婚礼”?为什么对少数新教领袖的处决会演变为几乎波及全法国的大屠杀,它又如何搅动国际局势?在一系列事件中,查*九世、美第奇王太后、天主教权贵、西班牙国王扮演了何种角色? 法国历史学家阿莱特·茹阿纳分析处决与大屠杀突然发生的来龙去脉,考察当时国内外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对此的反应,重新讲述了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的故事。在她看来,这血腥的一天改变了法国历史的走向:天主教在法国的命运彻底改变;新教徒不再认为法国会成为新教国家,始形成身份认同;动乱杀戮之后人们对秩序的渴求使君主权威得到强化,专制的大门启;对宗教分裂及其导致的创伤的反思,同样使王权受到质疑,甚至为大革命埋下伏笔。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无疑是一个悲剧,它因恐惧而将他者视为异端,将差异扭曲为威胁,距今迢遥却又未曾真正远去。
创造欧洲人
¥77.70
1846年6月13日巴黎一布鲁塞尔铁路通,1500名旅客受铁路公司经营者罗斯柴尔德男爵的邀请,搭上首航火车。受邀的旅客包括法国国王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子内穆尔公爵和蒙庞西耶公爵、法国和比利时的官员们、大仲马、雨果、戈蒂耶、安格尔等名人。旅途中,柏辽兹指挥乐队在火车上演奏了《葬礼及凯旋大交响曲》。这条铁路并非条国际铁路,但却被视为重要的,因为它连了法国和低地国、英国与德语区。铁路穿越国界,就此启了欧洲文化的新时代。作家、艺术家、歌剧团、乐队和演员成为常客,搭乘火车穿梭各国,举办大量的演奏会、艺术展览、读书会、沙龙,国际市场也借由便捷的跨国运输向量产的廉价画作复制品和书籍、乐谱的印刷品放。 欧洲各国民众始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并共享同一种文化——他们阅读同样的书籍、聆听同样的音乐、欣赏同样的绘画、观赏同样的戏剧。终,他们以“欧洲人”自居,视欧洲为一个不受国界限制的文化交流、翻译、交换的场域,19世纪的欧洲就此拉文化全球化的序幕。铁路时代带来大众交通与旅行的革命,印刷技术提升作品量产的市场力量,终艺术与文化成为一门生意,而作品后能流芳百世或是被历史湮没,也将由资本市场决定。 费吉斯通过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法国女高音保琳娜·维亚尔多和艺术评论家路易·维亚尔多三人的故事,展现19世纪灿烂辉煌的国际主义文化,以及当时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如何成为跨国的文化中介者,通过蓬勃发展的文化圈将欧洲各国联结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共同的身份标签——“欧洲人”,而树立欧洲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在世界文明的经典地位。
第三帝国的末路:凯塞林元帅回忆录(从波兰到法国,从英国到苏联,从北非到地中海,从意大利回到西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非战场全景式回忆)
¥35.19
凯塞林少年参军,“一战”期间,曾就职于炮兵部队,后任参谋,又参与了德国空军的组建工作。“二战”初期,凯塞林作为空军指挥官,主要职责是配合装甲部队展闪电战。在德国空军横扫欧洲大陆后,作为元帅的他始指挥空袭不列颠和突袭苏联。当德军在意大利战场出现颓势后,被调至罗马配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展南线战斗,并作为南方战区总司令独立指挥此地的三军部队。 凯塞林对于德国在“二战”时期多个战场上的失败,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例如:轰炸英国的“海狮行动”被取消在于目标不明确,在苏联战场未能尽早占领莫斯科,北非战场是由于没有优先占领马耳他岛以及意大利军队的无能,等等。
古代埃及史
¥60.80
埃及,古代的伟大文明,尼罗河的赠礼。三千年岁月见证了它的统一与分裂,三十次王朝更迭,家国变迁,但文明的核心依然延续。黄沙之下也埋藏着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埃及远征库什、腓尼基,承受希克索斯、亚述、波斯的统治,再迎来了希腊与犹太的移民,成为古代文明的交融之地。古代史学者乔治•罗林森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神话,使沉默的斯芬克斯透露历史的秘密。 本书呈现了古埃及从前王朝到第三十王朝的三千年历史,从法老王权的辉煌兴起,到与亚述的帝国争霸,直至波斯统治之下后一个本土王朝的落幕。乔治·罗林森通过考古研究描绘了埃及文明的跌宕起伏、法老的王权变更。书中不仅再现了海上民族侵、祭祀篡国、卡叠什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也展示上古文学与神话、艺术与习俗,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卡纳克神庙的千年变迁。古代近东诸文明也在书中依次出场,共同演绎古代埃及丰富且曲折的历史故事。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62.40
该书叙述了伊斯兰世界的兴起对西方文明造成的巨大影响。在作者看来,日耳曼和匈奴各个民族虽然对罗马世界的冲,*覆了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但对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有限,并未*底摧毁西方社会的基本框架结构。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和狂战则对西方社会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底砸碎了各种古典传统,使地中海世界被割裂为两部分,即穆斯林控制的西地中海和由拜占庭支配的东地中海,并使得西方社会的重心被迫转移到北方,拘于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新的西方文明才得以诞生。
二战记忆:暗黑时刻(套装共六册)(纳粹、屠杀、暗战、恐怖硝烟弥漫,揭秘二战中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后浪出品)
¥265.60
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冒险历程,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胆量的故事,这是一部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关于飞虎队的权威史著。作者广泛参考了美、日两国的历史档案,并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录和访谈材料,拨环绕在飞虎队周围的层层历史迷雾,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为了使这部著作与时俱,作者又根据美国、英国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行了全面修订。包括埃里克·希林和特克斯·希尔在内的美国志愿航空队老兵提供了很多新材料,加上新近发现的日本和新西兰飞行员的回忆录,使得本书呈现的历史面貌更加丰满。
波斯札记
¥31.20
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波斯文化显得神秘、高远,其实,中国文明与波斯文明在历史上有过密切的交流,琵琶、箜篌、石榴等食物、器物均是由波斯传中国,而中国的唐诗也影响了波斯诗歌。在这本《波斯札记》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专研波斯文化的学者穆宏燕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了波斯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社会、诗词传统、审美趣味……书中的波斯有我们熟悉的一面,即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一面;也有陌生的一面,即受限于语言与地域的隔阂,长期游离于中国读者视野之外的一面。全书深浅出,配有许多精美的波斯绘画、器物插图,是对波斯丰富的文化宝库行的一次饶有生趣的概览。
从瘟疫中幸存的佛罗伦萨1630-1631
¥70.95
1629年,一场瘟疫席卷意大利。遭受瘟疫侵袭的佛罗伦萨城,既没有横尸遍野,也没有发生针对边缘群体的大屠杀,致死率远低于其他意大利城市。 历史学家约翰·亨德森超越传统的贫富对立叙事,采取人口统计学、医学、社会、艺术等跨学科研究,将枯燥数据化为生动史实,从亲历者日记、政府官员信件往来、法庭审判记录、志愿团体记录等原始档案文献中,还原佛罗伦萨人为了生存下去,是如何在偏见与良知、法律与情感、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行抉择的。
建筑里的罗马
¥60.00
罗马城如同一张羊皮纸,在数个世纪里被不断覆盖、重建。从万神殿到扎哈·哈迪德设计的MAXXI曲线,建筑学教授安德鲁·利奇解读建筑、历史遗迹、城市街道及其背后的建造意图,为读者勾勒出一系列历史速写。每一章他都带领读者在真实的街区寻访历史,将建筑遗迹与电影、传说、故事、壁画一一对应,帮助读者了解罗马这座城市如何形成,又如何被历史塑造。 作为曾经的帝国中心、世界之都、文艺复兴中心以及现代首都,罗马城中数不清的文化叠加交织在一起,在建筑上体现尤为明显。王政时代的砖块建筑几乎被大理石替代,罗马帝国时期的神殿或被遗弃,或用于教堂建筑,圣彼得大教堂见证了基督教会从一个卑微的局发展为触角伸及四方的精神帝国,特尼米车站的改建则是人道主义取代法西斯价值观在建筑上的表达。 作者都根据罗马所处的不同时代依次规划出线路图,在真实的罗马街区寻访历史,解读建筑上不同的历史层次,依次想象罗马从起源到王政时期、帝国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王国时期以及短暂的第三帝国时期。通过挖掘建筑背后的历史细节,深度呈现罗马的魅力。
《白氏文集》日本传播史研究
¥39.99
“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之一。本书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白氏文集》。全书分为三章。*章,作者分别对藤原定家编写的《奥入》、尊圆法亲王法帖、《管见记》和《秘府略》所载的白氏诗篇进行了校勘,并对其所属的文本系统进行了辨析。第二章,作者分别对日本庆安三年(1650年)刊《新乐府》、许氏榆园刊《文粹》和句题和歌作品《文集百首》中的白氏诗篇进行了校勘,并论述了其与旧抄本、刊本系统的关系。此外,作者还在该章内对白居易、白行简二人有无幼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三章,作者选取了台湾中央图书馆蔵影抄明刊本《白氏策林》、朝鲜铜活字本《白氏策林》、日本文政六年(1823年)刊《白氏文集》等数种作品,对其进行了介绍,并分别论述了其文本特征。通过以上考察,作者发现《白氏文集》的旧抄本与刊本的文本之间存在着“断绝”,并提出如下假设:虽然在书籍形态从写本向刊本转化的过程中,宋刊本的文本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但日本传存的旧抄本资料却并未受到影响。同时,作者还指出,若将混有不同文本的诸本一一剖析并确定旧抄本的文本后,再以《文苑英华》为参照,追溯唐抄本的原型,便有可能复原唐代《白氏文集》原本的面貌。除以上三章考察之外,书中另附有《日本传存的汉籍资料》、《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白氏六帖事类集〉解题》、《藤原克己〈菅原道真与平安朝汉文学〉书评》三篇文章,对于本书的考察、分析起到了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