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日)福原启郎
¥19.20
从诸生之家、地方望族到天潢贵胄, 他和他的家族经历了三四代人的努力, 篡夺曹魏、平定孙吴,由此一统天下。 作为晋王朝国之君,他锐意取,拉下三国时代的帷幕,致太平之世。 而随后又沉迷后宫、倦于政事,亲手播下西晋政权内乱崩溃的种子。 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本书以司马炎为基,上溯其祖、父两代,下延其子、孙两代,以河内司马氏五代人的事迹为主轴,生动描述了曹魏、西晋时代的政治变迁与社会风貌。前半部分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四人的活动为中心,叙述了汉末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司马氏篡魏、西晋统一、司马攸出镇等主要政治事件及其意义。后半部分,以发生于晋惠帝、怀帝、愍帝时代的贾后专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事件为线索,叙述了西晋王朝逐渐崩溃的过程。*后,本书考察了西晋王朝统一、灭亡过程中的内在动因,揭示了西晋王朝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位置。 晋武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有意识地试图阻挡时代的潮流,但*终却为潮流所摆布。魏晋时代是一个复杂万分而又生机勃勃的时代,而晋武帝正是这样一位体现时代特征的皇帝。——作者的话
中国皇帝简史(套装5册)(揭秘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发展脉络,帝王的传奇人生)
中国皇帝简史(套装5册)(揭秘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发展脉络,帝王的传奇人生)
刘亚玲
¥29.99
本套装包含《正说大明十六帝》、《正说大清十二帝》、《正说大宋十八帝》、《正说大唐廿一帝》和《正说大汉廿二帝》 《正说大明十六帝》:明朝,和历朝历代一样,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度里,家族统治是那个时代的选择。父传子,子传孙,皇帝们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传给自己的子孙,而子孙的贤孝、愚笨却在所不问,而正因此就决定了家族统治的命运。朱家历代十余位皇帝,无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占据了大部分,他们身居皇帝之位却不履行皇帝义务。即使这样,朱氏家族还是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造成这样的奇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正说大清十二帝》:这是一部清朝皇帝的众生像,通过讲述清朝皇帝的人生经历,从而展现了清朝兴、盛、衰、亡的发展脉络。大清自入关至王朝结束,历经近三百年,从开国的努尔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绪的维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国之兴衰与帝位人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说大宋十八帝》: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大多数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血腥、屠戮。唯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例外。赵匡胤取代后周时,并未采取血腥手段,更没有担心前朝子孙复辟而大加屠戮,反而勒石为盟,要求后嗣新君遵守誓言,善待周室。大宋三代,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着尊师重教的风气,大宋皇帝在强调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故其争斗少有诛杀,较为开明廉洁。 《正说大唐廿一帝》:自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至唐为朱温所灭,前后经历近300年。正所谓“历史是鲜血写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君主,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要千方百计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与同自己相抗衡的势力作殊死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有时则悄无声迹,暗中较量。但无论怎样,其结果必将是二虎相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你死我活…… 《正说大汉廿二帝》:汉朝历史共计四百多年,分为以刘邦家族为皇帝的西汉王朝和其后裔刘秀家族继任汉家天下的东汉王朝。作为皇权的拥有者,刘氏家族不同于普通的家族,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与无奈纷争。在这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先后有二十多位刘姓皇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外戚争权也始终伴随左右:诸吕之乱、霍光揽权、王莽代汉、窦氏欺主、梁冀跋扈……在刘氏家族与外戚家族的争斗中,另一势力──宦官逐渐登上舞台。在权力争夺与斗争的过程中,一个辉煌的时代终走向了没落。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黄楼著
¥88.80
本书在中晚唐宦官政治这一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上行了深而新颖的探讨,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表现。中晚唐“宦官政治”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也是永贞革新、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演发展的逻辑主线。它由皇权政治中来,*终又回归到皇权政治中去,对五代及宋初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49元5本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美)贾雷德·戴蒙德
¥39.99
《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 直面危机 2. 愿意承担责任 3. 明确问题的边界 4. 寻求帮助 5. 借鉴榜样 6. 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 诚实自我评估 8. 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 耐心 10. 自身灵活性 11. 核心价值观 12. 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行选择性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放性思考题。
49元5本 说苑(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说苑(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王天海,杨秀岚译注
¥57.00
《说苑》是西汉刘向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书加以选择、整理而成的一部杂著类编。刘向“以著述当谏书”,希望据以实现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从体例上看,类似后世的《太平御览》等类书;刘向的思想是儒家,但《说苑》以儒家为体,以老庄墨名法诸家为用,更像是杂家著作;表现形式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很多篇章甚至可以视为古代短篇小说。三全本《说苑》是译注者在其《说苑全译》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共20卷723则,皆按卷次独立编排每则序号,并辑录佚文72则。按照丛书体例,吸收了新近的研究成果,每卷原文之前加题解,对本卷内容行总括式介绍;增加了大量注释,改正了以前的错误;调整润色了译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言清晰畅达。
49元5本 《山海经》注译
《山海经》注译
韩高年著
¥13.65
本书是“国民阅读经典”(平装)中的一种。《山海经》全书现存十八篇,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本书是《山海经》全文注译,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山海经》的上佳读本。
廖季平先生年谱长编(精)
廖季平先生年谱长编(精)
王承军撰
¥100.80
  一、先生年谱之编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时门人郑可经编《四益馆经学四变记》,先生序云:“近着书逾百种,恐久而散佚;又知己辽隔,或仅闻鄙说,未详大旨之所在。因属及门,条例旧文,附以佚事,编为四卷,聊以当年谱耳。”后郑氏尝欲编先生年谱,以故未果。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先生去世,孙廖宗泽为编《六译先生年谱》《廖氏学案》两种,今仅存年谱,藏重庆市图书馆,收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儒藏》史部《儒林年谱》第四十九册,又见舒大刚、杨世文主编《廖平全集》第十五册。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姜亮夫始编《四先生合谱》之梁启超及先生部分;二十七年戊寅,乃有合谱之意;至三十八年己丑,书成作叙;然今正谱散佚,仅存叙录。后先生女廖幼平编《廖季平年谱》,乃就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而成;婿李伏伽编《年谱补遗》,亦补《六译先生年谱》之缺。是今日所见先生年谱皆本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或订其失,或删其繁,或补其遗,而无集大成者;小子不敏,驽力从之,成此长编。   二、新编《廖季平先生年谱长编》初本《廖季平年谱》,复以《六译先生年谱》《年谱补遗》增订,再据先生着述、诸家记载、晚清民国以降报刊订其失、补其缺、增其遗,而成初稿。在此基础上.据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廖平全集》补初稿之缺之遣。   三、为便于读者检核、查阅,《长编》引用先生着述凡见于《廖平全集》者,皆注明全集册数、页码,然所引资料皆与原刊、原文覆核,改动之处不一一注明,读者可自行查阅原刊、原文;凡未见于《廖平全集》者,一本原刊、原文,且注明出处,以便覆按。   四、新编《廖季平先生年谱长编》时间下限止于民国三十八年,即先生去世后十七年。   五、新编《廖季平先生年谱长编》凡分九卷:卷一家世师承、卷二早年求学、卷三肄业尊经及初变、卷四二变、卷五三变、卷六四变、卷七五变、卷八六变、卷九谱后。如此分卷,既遵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成法,亦附编者考见;六变起止殆不尽同《六译先生年谱》,亦不尽同时贤。然藉此以考先生生平事迹、学术履历、思想历程则尽同。
49元5本 契丹简史
契丹简史
张正明著
¥16.80
契丹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也曾骤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对这个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衰亡,以及经济、人口、外交、阶层、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诸多认识的误区。本书正为扫清历史迷雾,还原一个民族真实面貌而作。
49元5本 杨宽先生编年事辑(精)
杨宽先生编年事辑(精)
贾鹏涛撰
¥45.60
  一、《杨宽先生编年事辑》尽可能详尽准确地收集使用有关杨宽先生生平、思想、著述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记述杨宽先生一生的行迹。各年之间,内容详略,均视资料多少而定。   二、该书以公元纪年,后注干支。正文大致按年、月、日编排。一年之中,凡无日可考者,系于月,无月可考者,系于年,以“是年”标明于该年之末。日记等材料按年编,年之下不再按月按日分散辑录,以保持材料的完整连贯;部分材料也不按年月编排而插相关内容处。   三、该书所辑录的材料,均按原稿或手稿节录。引文以脚注形式注明资料出处,格式为作者、书名或篇名、原刊物、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档案资料则标明所收藏单位及档案编号。凡引录的资料,一次引用时注明完整信息,其后仅注作者、题目或篇目、页码。凡引录材料中有无法辨认之字迹,一律用口代替。《历史激流:杨宽自传》是该书一部重要参考书,除原文引录注明具体页码外,其他引用皆不注明。   四、为求行文简洁、格式统一,书中人物姓名后一律不冠尊称或职称。
49元5本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
郭继承著
¥13.30
认识中华文化,要抓住其要义。而掌握中华文化要义,必须基于中华文化自身立场,遵循中华文化自身演的逻辑,回到经典文本,探其源,析其流,弄清中华文化究竟讲了什么。作者基于这一立意,选取中国文化史上z具代表性的文本,包括《论语》《易经》《孟子》《道德经》《庄子》《坛经》等,阐释儒家、道家、佛家及中医的主张、思想,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蕴含着beyond时空的大智慧,给予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
49元5本 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李皓著
¥40.80
本书梳理赵尔巽执政奉天三年间的举措,分析其施政背景、具体措施、客观效果等,从东北特殊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发,指出赵尔巽执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这一问题上的积极意义,并在清末东北新政以及清末全国新政的大背景下,分析赵尔巽执政承前启后、尤在启后的政绩,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认识赵尔巽其人、赵尔巽执政三年间的奉天政局。
北朝科技史
北朝科技史
李海,段海龙
¥45.00
北朝(公元386-581年)是我国东晋至隋唐之间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东魏和西魏由北魏分裂而成,东魏之后为北齐,西魏之后为北周。北魏对北方的统一,结束了中原近150年的混乱局面,为之后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鲜卑拓跋部创建北魏,以游牧民族主中原,学习中原文化,兼容并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步和突破。北朝科技一方面继承和发展秦汉以来形成的体系,一方面借鉴吸收以佛学为代表的外域文化中的科技知识,并将其融中国科技体系之中,在天学、地学、农学、医学、建筑及机械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重大的突破。北朝科技成果不仅充实了中国古代科技体系,还提升了科技水平,*终完善发展了中国传统科技。北朝科技与南朝科技互为补充,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科技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9元5本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姜鹏
¥16.99
宋朝,尤其11世纪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时代,是中国历史*典型的学者和政治家合一的时代。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几乎都是大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皆是。在群星璀璨的大宋政坛中,司马光便是其中*耀眼的之一。他一心为国,志存高远,敢言直谏,堪称纯臣典范;在晚年更是主持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掌故(第五集)精(试读本)
掌故(第五集)精(试读本)
徐俊主编 严晓星执行主编
免费
2016年《掌故》出版了*集,如今第五集面世,四年来出版五集,也算没辜负广大读者的殷殷期盼。本集作者中,刘衍文先生今年恰好百岁,刘永翔先生也刚刚荣休,他们父子二人以《交游漫忆》、《学林闻见录》联手加盟《掌故》,值得大加庆贺。丘光明亲历并完整记述了“文革”结束后不久召的“度量衡”学术会议,真实地还原出特殊时期的历史氛围,她的回忆不可替代。与之类似的,是胡桂林对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存在了五年的中国画创作组的回忆。该组的成立与度量衡会议召的时间近,堪称美术界的复苏之始。 “更能消几番风雨;z可惜一片江山”,梁启超这副著名的集联一经胡文辉考掘,展示出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丰富的心灵世界。朱季海不喜欢别人写他,王学雷也承认“季海先生是我们难于理解的”,然而由其平实写来,仍然可信而有趣。本集可圈可之作尚多,如许礼平为烜赫一时的海山仙馆作传,艾俊川再谈小万柳堂,均着眼胜迹之兴废;郑重以叶恭绰为例写文人逼债之法,范旭仑揭出钱锺书老于世故的一面,俱关注人事之明晦。《掌故》的魅力,大约离不这样的“知人论世”。 本集封面照片为儒学大师马一浮与蒋国榜在杭州小万柳堂旧址合影。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试读本)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试读本)
郭继承著
免费
认识中华文化,要抓住其要义。而掌握中华文化要义,必须基于中华文化自身立场,遵循中华文化自身演的逻辑,回到经典文本,探其源,析其流,弄清中华文化究竟讲了什么。作者基于这一立意,选取中国文化史上z具代表性的文本,包括《论语》《易经》《孟子》《道德经》《庄子》《坛经》等,阐释儒家、道家、佛家及中医的主张、思想,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蕴含着beyond时空的大智慧,给予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
科学外史(三册全)
科学外史(三册全)
江晓原
¥55.00
 科学很枯燥吗?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有趣。《科学外史》系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涵盖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诸多领域,谈及司南传说、星占学家、“超级民科”、影响因子等科坛趣事。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诸外部因素之关联及互动;作者又喜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常有标新立异之论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而对于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作者关注尤多。           《科学外史》系列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年度“中国好书”、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
49元5本 跨国移民与近代广东侨乡
跨国移民与近代广东侨乡
袁丁著
¥17.15
本书是袁丁教授历年来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论文集,大多数文章与粤籍华侨及广东侨乡有关,其中包括近代侨汇的流通问题,近代东南亚华侨商会建立背景,东南亚华侨社会与华侨华人信仰,以及对广东潮汕和四邑侨乡的田野考察。本书收录的文章成文时间跨度大,从八十年代初绵延至今,袁丁教授的学术脉络和研究旨趣可从中一窥,如早年的关注、研究方向的扩展、运用的新材料与新方法、近几年的研究重心等等,对于渴望在华侨史领域深耕的学者或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49元5本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马伟华著
¥27.72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就是作者尝试以多元角度对这段历史行解读的结果。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的主题,是对明清之际的历法改革行探讨,作者没有把视野局限于历法的结构、数据的推算、历理的辨析等历法要素本身,而是将全书分成五章,分别从崇祯改历中修历诸家的纷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改历中的活动、康熙历狱的发生与审判、康熙历狱的翻案和康熙三十一年(1692)容教令的颁发诸角度着眼,探析明清之际历法改革的背景、宗教和皇权对历法改革走向的影响。作者把历法改革这一科学问题置于当时中西碰撞、朝代鼎革、皇权干预、宗教理念冲突等社会背景之下,全方位揭示这些社会因素是如何引发、影响历法改革这一科学活动的,并说明了科学因素本身在对抗和调适这些社会因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的讨论有理有据,得出的结论多有启发性,证实了通过多元角度研究科技历史的可行性。   马伟华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就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一步修订改写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笔者的评说,也许不无偏颇。倘若读者有不同意见,倘若读者发现《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在史料依据、论证方式乃至叙述细节等任何方面有所不妥,敬请告诉笔者或马伟华博士,以便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行更改,为学界奉献真正的学术精品。
49元5本 竹简《文子》研究之回顾与反思(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竹简《文子》研究之回顾与反思(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何志华著
¥37.12
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依次为:一、竹简《文子》研究;二、竹简《文子》成书年代反思;三、竹简《文子》、今本《文子》、《淮南子》三书关系反思;四、今本《文子》与《淮南子》之关系;五、当代学者新近出版《文子》论著评述。
49元5本 严修集
严修集
陈鑫,杨传庆整理
¥55.30
严修(1860—1929),号范孙,字梦扶,别号偍屚生,天津人,曾任晚清翰林编修、贵州学政、直隶学务处总办、学部侍郎。一生擘画学务,推动科举改革与废除,参与晚清教育变革的顶层设计;亲手创建了包括南系列学校在内的大批新式学校,被尊为南校父。严修是中国传统士人中较早主动钻研西学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守正新的典型代表。 此次整理出版的《严修集》是其作品*次集中出版面世,共七十余万字,文体十分丰富,分为十个部分,分别为奏折、文集、诗集、联语、诗钟、歌谣、公牍文书、呈启函电、科举文献、自定年谱。另有附录,包括朱卷履历、贵州碑记、传记资料、著作序跋。本书对研究严修的生平、思想,理解中国近代史、教育史、社会文化史、知识分子史都有着重要价值。
49元5本 明清社会史论
明清社会史论
何炳棣著 徐泓译注
¥42.00
《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代表作之一,是探索明清500多年间中国社会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巨著。何炳棣先生采用近100种科举史料,以计量法统计附有三代履历的明清士登科录及会试、乡试同年齿录等关键性史料,分析士及举贡4万个案例,并运用社会分层化和社会流动理论,解释明清科举制度与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紧密联系。并以律令、方志、传记、家谱、社会小说等大量史料,观察明清两代社会与家庭事务,探讨社会流动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会概念,深地诠释了科举体制下的社会流动。《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先生的经典之作,对明清时期科举、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的研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译者徐泓先生,中国台湾地区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南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其翻译专业准确。尤其难得的是,徐先生同时添加了长达万言的译者注,详细查对史源,列举并评介过去几十年间涉及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各种论着,这对于广大读者理解何先生英文原著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