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历史经典三部曲(潜规则、血酬定律、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16.99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人。 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吴思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曰“潜规则”。 什么是潜规则?简单地说,就是在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 吴思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 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 血酬定律有三个要点: 1、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2、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掠夺发生。 3、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 根据*个要点,以生命为代价从事狩猎或挖煤的收益不算血酬。暴力掠夺特指以人类及其所拥有的财富为对象的行为。 根据第二个要点,在暴力掠夺发生时,人类必定权衡成本和收益。成本至少有四类:1、良心。同情心和正义感。2、机会成本。在权衡中,与卖命并列的还有卖力、卖身和卖东西等选项,人们会比较血、汗、身、财的付出与收益。3、人工和物资的消耗。4、暴力对抗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暴力镇压,暴力反抗,还是暴力掠夺者之间的竞争,暴力掠夺都要面临一定的伤亡风险。以上四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每类都能演义出一串历史故事。? 根据第三个要点,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这就会引出暴力掠夺者与财富创造者互动的漫长故事。本书对血酬定律作了深入的研究。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
旧制度与大革命
¥12.56
《旧制度与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是法国历史学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生前后的也是重要的一本著作。该书是对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解读。
俄罗斯历史文化研究
¥10.79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学习俄语,从事俄语工作和研究俄罗斯的人越来越多。本著作从俄罗斯历 史和文化的角度对俄罗斯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读者对俄罗斯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广大俄语学习者、俄语爱好者和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套装共5册)
¥29.04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蒋赞初卷》 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蒋赞初先生的文集。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 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蒋赞初(1927~),男,江苏宜 兴人,1927年5月出生,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学与历史研究。江苏省暨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资深文物考古专家,南京历史学会 名誉会长。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鲁洁卷》 鲁洁卷是江苏社科名家、著名教育理论家鲁洁老师传记。鲁洁老师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 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德育学等方面的研究。她长期主持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 准的制定,现正主持全国小学品德教材编写工作。2014年主持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获*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在有限的文字内,凝聚鲁 老师一生的学术精华,展现了其毕生的治学风范。框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块:1. 学术小传。按照时间顺序,在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几个小标题下的叙述中,展开作者一生学术生涯的总结。2.代表性学术成果。分列4个专 栏——走向成“人”的教育探寻、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危机的反思与走向、人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生活德育及其课程建构,依次介绍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等。3.学 术年谱。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茅家琦卷》 本卷收入了茅先生的个人小传、学术生涯简介,以及大量代表论文,内容囊括中国思想史的 方方面面,尤重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学术价值高,文笔生动流畅,富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框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块:1. 学术小传。按照时间顺序,在求学、“文革”前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文革”结束后的学术反思、海外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工作和“文革”以后学术研究工作 几个小标题下的叙述中,展开作者一生学术生涯的总结。2.代表作。收入专业论文共计十五篇,很好地总结了茅先生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情况。3.学术年谱。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沈立人卷》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沈立人的文集。 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张宪文卷》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张宪文的文集。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13.51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血酬定律有三个要点: 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掠夺发生。 三、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 根据个要点,以生命为代价从事狩猎或挖煤的收益不算血酬。暴力掠夺特指以人类及其所拥有的财富为对象的行为。 根据第二个要点,在暴力掠夺发生时,人类必定权衡成本和收益。成本至少有四类:1、良心。同情心和正义感。2、机会成本。在权衡中,与卖命并列的还有卖力、卖身和卖东西等选项,人们会比较血、汗、身、财的付出与收益。3、人工和物资的消耗。4、暴力对抗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暴力镇压,暴力反抗,还是暴力掠夺者之间的竞争,暴力掠夺都要面临一定的伤亡风险。以上四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每类都能演义出一串历史故事。根据第三个要点,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这就会引出暴力掠夺者与财富创造者互动的漫长故事。本书对血酬定律作了深入的研究。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58.00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吴思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认识历史及现实的表相与本相
¥25.00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是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新作,其内容是《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等著作的知识论基础。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 “反思史学”。同时也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学的反思。作者希望读者/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
顾颉刚“层累说”与20世纪中国古史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5.14
顾颉刚是20世纪中国具影响力的史学家之一,他提出“层累说”,创建“古史辨派”,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本书概述了顾颉刚“层累说”的学术思想来源,揭示其“远绍东壁,近承长素”的史料辨伪疑古传统;以“层累说”产生的学术背景为切入点,系统论述该学说的酝酿、形成和发展,以及学术意义和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出“层累说”的学说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20世纪中国古史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考察该学说与其他学术流派理论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凸显出20世纪中国古史学研究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加以详细梳理和重点分析,全面揭示考古学在中国上古史重建中的学术功绩与重要作用,以此来展现20世纪中国古史学先破后立的演进过程。
史想录(精)
¥31.26
《史想录》由知名学者傅国涌先生的系列演讲稿结集而成,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关键问题:辛亥革命、“五四”、知识分子及商人阶层、百年言论史和企业史等,重构了百年中国内在的历史脉络,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历史的丰富面貌,对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
大节落落 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
¥35.88
大节落落,高文炳炳》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发起,收集七十余篇学者、师友追怀刘浦江教授生平、治学的纪念性文字,辅以刘浦江先生学术自述(摘自其日记、书信等)、论著目录及挽联等相关文字,以缅怀、纪念刘浦江先生的学术业绩,弘扬其学术精神。
全球史、区域史与国别史:复旦、东大、普林斯顿三校合作会议论文集
¥33.57
这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有关全球史、区域史或国别史问题的三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编。
春秋逝去的贤者:夏衍书信
¥24.31
在给宋振庭的信里,夏衍说:“任何一个人不可能不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制约,我们这一辈人生活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两千年的封建宗法观念和近一百年来的驳杂的外来习俗,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很难洗刷的斑痕。”夏衍的书信,正是反映这个大转折时代的手资料。夏衍的一生,经历了赴日留学,经历了新文学运动,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可说是曲折的一生。夏衍的书信除写给家人之外,更涉及邓小平、周扬、潘汉年、钱歌川、黄苗子、李子云、王元化、陈白尘、于伶、洪深、萧乾、陈子善等等,是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和社会变化的重要资料。本次出版在《夏衍全集》书信卷的基础上又增补了新发现的夏衍佚简若干,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材料。
长安学研究·第一辑
¥53.25
所谓长安学,是用汉唐都城“长安”之名命名的一个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虽然以长安城、长安文化、长安文明为主,但却又不完全局限于此,而扩展至建都关中地区的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历史文化,另在地域上亦远远超出长安城的范围而扩大至整个关中以及更广泛的相关地区。为更好地推进长安学研究,国际长安学研究院特创办《长安学研究》作为院刊。我们希望以此为热爱长安学研究的朋友提供一个发表学术见解、展开学术争鸣的平台。我们也希望以这种形式发现、扶植、团结研究人才,积累学术成果,扩大学术影响。
岁月如水流去:夏衍日记
¥24.31
本书是夏衍自述文字系列之一。收录夏衍各时期日记,有《日本日记》、《新加坡日记》、《北行日记》、《赴京日记》、《苏行杂记》、《旅德杂记》、《“四清”日记》、《1967年初春笔记 》、《“文革”日记 》等,时间从1925年开始至1969 年止,涉及夏衍留学日本、参加开国大典、访问苏德以及到山西介休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在大红门卫戍区某联队和交通干校接受“文革”专案组调查时等方面经历,是了解夏衍一生和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化的手资料,弥足珍贵。
创始发明
¥5.00
主要指四大发明与历史价值。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史籍:千秋历史典籍
¥5.00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4.40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28.80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由梁启超授课讲稿集结而成,是一本关于学史、读史的指导性著作。从史学的意义、中国史学的概况、中国历史的改造以及如何搜集史料、整合史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讲解简明易懂,观点独到。对学史入门、国史研究大有裨益。
史林札记
¥39.36
蔡美彪先生曾在中华书局出版《学林旧事》《辽金元史考索》两部著作。收入本书的,是蔡美彪先生没有编入已出著作的零散文稿,内容庞杂,涉及民族史、文化史、官制史等各个方面,以及少量序跋前言等,故题为《史林札记》。
白话汉书(套装共4册)
¥48.00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10.30
《德政之要》着重揭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表达的如何施行德政的关键点,参照“四书”之一的《大学》的次序进行编排,分修身、齐家、治道三个层次,挖掘整理出《资治通鉴》中数十个“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足以为今天领导干部提供正反两方面借鉴的故事,从个人小我的修身讲起,逐步扩大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治理,再进而扩展到为政之道,由己及人,由内向外,揭示为善可以致宦通显、青史留名,为恶则导致身亡家破、遗臭万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贯穿全书始终。体现了“三严三实”的精髓,可供读者进一步认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