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文化研究与设计
¥44.90
本书旨在加强学生对品牌与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品牌传播与营销能力,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品牌与文化洞察力,又倡导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开发、创意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本书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商业社会品牌营销的本质,提升学生对于国内外品牌建构行为中所折射出的文化、政治观念的剖析能力,使学生具备认识、解读品牌文化,驾驭品牌建构的能力,领略隐含于品牌营销之中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种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优秀城市品牌文化的品读,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本书适合各高校设计艺术学、传播学、营销学等专业的师生使用与借鉴。


这里是辽宁:风物
¥23.99
本书是“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丛书中一本,将对辽宁省内20多种风物特产行书写,具体包括:大连海参、大连樱桃、大连鲍鱼、岫岩滑子蘑、鞍山南果梨、抚顺哈什蚂、清原马鹿茸、抚顺琥珀、桓仁冰酒、桓仁山参、东港草莓、锦州干豆腐、黑山花生、盘锦大米、盘锦河蟹、铁岭榛子、北票荆条蜜、朝阳大枣、朝阳小米、绥中白梨、营口海蜇、喀左陈醋、岫岩玉、阜新玛瑙、抚顺煤精、本溪辽砚等。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行叙述,在查找资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把自己对辽宁风物特产的热爱和情感都呈现在文中,会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推广辽宁、反哺东北旅游经济,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亦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这里是辽宁:美食
¥23.99
本书是“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丛书中一本,将对辽宁省内20多种风味美食行书写,具体包括:鸡架之城、辽菜、沈阳三大名店(李连贵熏肉大饼:别样肉夹馍、老边饺子:老字号的百年芳华、马家烧麦:东北烧麦第一家)、旧食记(冬天的烤地瓜、压桌菜——小鸡炖蘑菇、享誉关外的黏豆包、味道独特的冰梨)、翠花上酸菜、铁锅炖大鹅、家乡的杀猪菜、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西塔烤肉:香飘东北亚、羊汤还是小市好、老四季那个味儿、苏家屯大冷面:中国第一大屯的排面、凌源赵家豆腐脑、享誉华夏的牛庄馅饼、给个神仙也不换、海三样:海边值得、满嘴海蛎子、海肠韭菜馅来、生卤,海边也是一个世界、炒焖子:路边摊儿也有大美食、沟帮子烧鸡,东北美食第一站、舌尖上的蒲笋、抚顺麻辣拌——拌出来的美食智慧等20多种地域风味美食。


这里是辽宁:工业
¥23.99
《工业》是描绘辽宁地区工业诞生与发展的一部散文集,对辽宁省内25处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重要遗址和重要工业地标行书写。由辽宁省著名作家刘庆撰写。主要介绍了沈阳的沈阳铸造厂(中国工业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沈阳造币厂、沈飞航空博览园、老龙口酒厂;大连的旅顺船坞、大连甘井子煤码头、老铁山灯塔、大连电气作业所旧址、大连建新公司、龙引泉、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工厂、大连沙河口铁路车间旧址;鞍山的鞍山钢铁厂(鞍钢集团博物馆)、台町文化街区;抚顺的抚顺西露天矿;本溪的本溪湖煤铁公司(本溪煤铁工业革命遗址博览园);营口的营口造纸厂;阜新的阜新煤炭工业遗产群(海州矿山公园);盘锦的辽河油田。同时每篇文章都配有相应地址的精美照片。


这里是辽宁:古迹
¥23.99
本书是辽宁作家周建新所著的,以介绍辽宁的古代遗迹资源为主题的散文集,是“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丛书中的一部。作家的足迹广泛地涉及查海遗址、朝阳双塔、赫图阿拉故城、虎山长城、碣石、锦州大广济寺、九门口长城、觉尔察城、喀左窖藏青铜器、辽南石棚、辽西走廊、辽阳壁画墓群、辽阳广佑寺、旅顺日俄监狱、旅顺万忠墓、牛河梁遗址、牛庄古镇、清福陵、清永陵、清昭陵、三燕故都(朝阳地区三燕文化的遗迹)、沈阳北市场、沈阳故宫、沈阳中街、五女山山城、新乐遗址、兴城古城、义县奉国寺、银冈书院、锥子山长城等多个辽宁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全面地呈现了辽宁丰富的古迹资源,以具有审美性的表述方式为读者行了全面的介绍,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


这里是辽宁:非遗
¥23.99
本书为尹忠华撰著,对辽宁省内的3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了书写,具体包括:东北大鼓、长海号子、金州龙舞、庄河剪纸、大连核雕、海城高跷、海城喇叭戏。琥珀雕刻、煤精雕刻、抚顺地秧歌、丹东鼓乐、辽西太平鼓、辽西木偶戏、古渔雁民间故事、建平十王会等等。作者具有深厚的辽宁非遗研究功底,文字流畅自然、娓娓道来,兼具艺术性与学术性,具有较好的阅读趣味性。


这里是辽宁:山水
¥23.99
本书为我省作家津子围撰著。作者着重记述了我省内的5条大河、5座名山、7处岛屿滩涂等,叙述它们的历史、传说、风情、典故等。书稿写得比较生动,文笔优美,每个地方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是辽宁:体育
¥23.99
《体育》是“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丛书中的一本。丛书是一套由当代著名作家介绍辽宁文化旅游景的重要出版物,本书对于发展辽宁旅游业具有重要宣传作用。丛书内容真实、客观,通俗易懂。《体育》作者在体育行业颇具影响力,作者从专业体育人的视角出发,带领读者一览辽宁体育历史发展。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推动行文,整本书稿读来轻松愉悦,增长见识,是普及、宣传辽宁体育的优秀读本。 《体育》对辽宁省22个体育场地、体育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体育特色产业行书写,具体包括辽宁体育馆、沈阳东北亚国际滑雪场、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沈阳铁西区体育中心、沈阳市工人文化宫、大连足球博物馆、大连市足球球迷协会、东北路小学、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大连滨海路木栈道、大连冰山慧谷体育场地群、大连劳动公园、大连海钓运动、大连海岸徒步健身、鞍山乒乓球运动、本溪特色体育、医巫闾山攀岩基地、朝阳市体育公园、阜新篮球学校、兴城泳装, 展现了辽宁体育事业的丰富内涵和蓬勃发展态势,彰显了辽宁在体育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这里是辽宁:薪火
¥23.99
《薪火》是“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丛书中的一本。丛书是一套由当代著名作家以文学的方式介绍辽宁文旅的重要出版物,丛书坚持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努力做到对丛书中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述和评价客观准确、恰如其分。 《薪火》对辽宁省内19处革命遗迹行书写,具体包括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战纪念馆、黑山阻战纪念馆、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赵尚志纪念馆、李兆麟将军故居、关向应纪念馆、雷锋纪念馆、丹东大梨树,系统展现了辽宁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生动反映了辽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载体,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辽宁红色文化的磅礴力量和历史传承的庄严使命。


这里是辽宁:文博
¥23.99
本书是“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丛书中一本,作者是林嵒。本书全面介绍了辽宁省内26家省、市级博物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市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本溪五女山博物馆等。每篇文章介绍了博物馆馆藏范围内精选出的几种代表性文物,以图文形式向读者展现出辽沈大地的博物风采。其中本溪五女山博物馆的辽金时期文物、锦州市博物馆的北宋时期瓷器、营口市博物馆的明末《江夏春晓图卷》等,都是较少为世人见到的珍稀文物,也是承载辽宁文化历史的宝贵文化印记。


中国文化常识
¥19.99
《中国文化常识》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华文明精髓的通俗读物,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展现五千年文化的核心内涵。全书从思想哲学到生活智慧,从文学艺术到科技成就,*解读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信睿周报·第23辑(第133-138辑)
¥35.40
《信睿周报第 138期》内容简介:本期特辑邀请参与这一项目的策展人、海洋考古学者、纪录片导演、作家、艺术家展开写作和思考,由该项目的田野板块“针路航线”的三次跨地域考察延展开去,以各自的方式记录其“乘桴浮海”的故事,探索地方性知识及基于此的群体认同等何以在流动中生成。 《信睿周报第 137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邀请了来自城市史、媒介研究和技术哲学领域的学者,一起重读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思想遗产,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城市与人、机器与社会、技术与文明的关系,纪念这位被严重低估的思想家。 《信睿周报第 136期》内容简介:本期《信睿周报》将呈现22位学者和策展人对2024年中国思想界、艺术界的参与和观察。 《信睿周报第 135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分享了几位深耕中国历史和艺术领域多年的学者的* 新思考,从他们新近的专著和研究出发,探讨当下中国研究的跨学科视角和其他新的可能性。 《信睿周报第 134期》内容简介:本期游戏研究特辑尝试揭示电子游戏如何从文化表达的媒介,过渡到社会角色和权力关系的场所,展现游戏研究的更多可能性。 《信睿周报第 133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邀请来自人类学、民俗学、媒介传播和艺术领域的学者,重思儿童的“成人化”和成人的“儿童化”等诸多现象背后,包括乡土玩具、商业玩具在内的玩具及玩乐行为在人类成长、文化传承和情感陪伴方面的重要意义。

信睿周报·第22辑(第127-132辑)
¥35.40
《信睿周报第 132 期》内容简介:本期“饮食人类学特辑”邀请了来自人类学领域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呈现了饮食人类学近年的一些研究与思考。 《信睿周报第 131 期》内容简介:邀请学者从中美洲考古、艺术史领域的研究与观察出发,从他们的研究与观察出发,近年古代中美洲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信睿周报第 130 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邀请致力于这一趋向的学者对投身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关键概念、研究方法、文本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信睿周报第 129 期》内容简介:透过情感,我们也得以窥见世界,读懂自我。 《信睿周报第 128 期》内容简介:反思植物与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信睿周报第 127 期》内容简介: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复杂互动


中国文化的现代格局与未来走向 :方克立思想研究
论集
¥36.00
【内容简介】 方克立(1938.6.28—2020.4.21)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学家、哲学教育家。本书收录了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哲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的现代格局与未来走向——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暨《方克立论著集》出版研讨会”中的论文、回忆文章近30篇,相关学者从方克立先生的研究领域、学术思想、育人方针、历史地位、学脉传承等多方面探讨了关于方克立学术思想的研究。书后附有方克立先生著作评论、生平纪念与思想研究成果目录。


国立剧专与现代话剧教育
¥50.70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2FYSB037)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国立剧专成立前中国话剧的相关概念和观念基础(新剧、文明戏、话剧、国剧等),国立剧专的话剧教育方式与特色及其对此前话剧教育(北京“人艺剧专”、北京艺专戏剧系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等)成果的继承和超越,较之于同时期话剧教育(延安“鲁艺”、“孤岛”上海的戏剧学校等)的独特性,校长余上沅与熊佛西民国时期戏剧教育观念的异同,余上沅戏剧教育观念对剧专师生的影响,剧专教学与学术研究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国立剧专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值得珍视的教育传统及其当代演化等。本书是一部围绕民国时期国立剧专的教育教学活动展研究的学术著作,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标志与符号设计
¥44.20
本书为一部将标志设计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专业教材。全书共七章,分别是标志的象征意义与符号的文化特性、标志的分类、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设计基础法则、标志的设计创意方法、标志的设计创作过程和标志设计创作实践。 本书适合艺术设计类学生、各类艺术通识教育的学生使用。


影视新视界:多维视角与前沿探索
¥44.85
本书以多维视角深剖析影视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趋势。本书不仅对热门影视作品行专业评,引导读者领略影视艺术的魅力,更对影视国际传播的新格局行了深分析,揭示在新全球化的背景下,影视作品如何跨越文化差异,实现国际传播。同时,本书紧跟行业步伐,对新兴的网络剧、微短剧等影视形态行了全面而深的探讨。从它们的创新元素、受众受度,到全球传播潜力,再到对整个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都给予了细致微的理论剖析。本书致力于为读者造一个全面且深的影视观察平台,帮助读者从多角度理解并把握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因此,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校影视传播、影视批评、影视产业等课程的参考教材,更是所有对影视行业感兴趣读者的合适读物。


在思考中行走
¥14.40
在思考中行走思·教育做好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韩家往事
¥70.40
《韩家往事》记述了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号”韩家所经历的百年风云。韩家姐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中最早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际遇与选择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家族在这一变局中的沉浮与命运。本书以韩氏家族为中心,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以此吸纳更厚重的历史容量,也折射更丰富的时代底色。 借由信件、日记、老照片和访谈,作者用先辈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与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来对大历史叙述,力图以个体来展现时代的宏阔与复杂,为每一个生命寻找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勾画出多层次、立体的历史图景。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41.30
在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为何有的文明早已陨落销匿,而有的文明则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今日世界形成了哪些影响? 东方文明以保守内敛著称,而西方文明则浪漫奔放,为何两者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这本别生面的文化演讲集中,西学大家赵林教授从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的起讲起,以宏观而长程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世界文明的兴衰脉络,透视东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历史底蕴。我们将在书中看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长达3000年的激烈碰撞,如何成为古代文明破茧重生的契机;古代文明怎样孕育子代文明;古希腊神话因何神人同性;追求物欲主义的古罗马文化如何化用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为何倡导人们寻求彼岸救赎;东方儒学为何强调和而不同。由此,我们更能理解各具特色的子代文明何以在曲折中诞生,在互动与传承中自我优化,互相交融又冲突,各自辉煌又各遇挫折。 文明演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滞。近代以来,人们仍在探索变革与发展的机遇。我们还将在书中领略:对人文主义的号召如何将人们从虚无的天国理想拉回到现实生活;西方宗教改革运动如何为资本主义提供滋养的土壤;而牛顿、洛克等一批思想超前的学者,如何破解自然世界的内在规律,让理性的光辉驱散愚昧的黑暗。 从5000多年前的初代文明,到近现代的革新历史,再到文明间的差异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赵林教授以广博的学识、热情的笔触,以及对文化研究深沉的责任感,将对千年文明的探究与思考浓缩在这本短小精悍的文集中。 如果你正在寻找速通世界文明史的门读物,如果你希望了解为何东西方拥有如此迥异的文化传统,这本书都是不二之选。

规则: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61.60
这是一部关于规则的全景历史。规则几乎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则决定我们的工和收工时间、学和放假的日子,引导路上车辆的往来,规定了结婚的对象和方式,关系到足球比赛里怎么得分,定义了哪些是能带上飞机的行李,决定句子的语法,在咖啡厅宠物是不是受欢迎。除了这些写在标志牌、手册和法律中的明确规则,还有许多没有明言的潜在规则。规则之网编织得如此紧密,几乎没有哪种人类行为能逃脱得了规则……我们可能会对现有的规则感到恼火,并渴望那些我们没有的规则,但无论如何,任何社会、文化都离不规则。 在《规则》一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 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曾经令人讨厌的规则是如何成为日常规范的。规则几乎存在于每一件你能想象到的事情中:从细致的规章制度到自然法则。达斯顿在这些多样性之下探究规则什么时候起作用,什么时候不起作用,以及为什么一些关于规则的哲学问题像哲学本身一样古老,而另一些则像计算机一样现代。 《规则》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让我们详细了解我们被引导和约束的历史——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