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盘碗盏溢诗情:宋代诗词里的饮食
¥19.99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宋代出现了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宋代诗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描绘、记录了宋代饮食文化的发展风貌。本书将饮食文化与诗词欣赏相结合,以诗词解说和品析宋代饮食品种,并穿插有趣的故事,引导读者发现宋代饮食中的诗意内涵。


燕园师恩录(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关于北大老师的回忆文章的结集,共计18篇回忆文章,回忆对象包括吴组缃、林庚、吕乃岩、吴小如、陈贻焮、阴法鲁、彭兰、周先慎、曹先擢、褚斌杰、谢冕、孙玉石、乐黛云、袁良骏、徐继曾等先生。从求学期间的散碎回忆及北大课堂内外的受学承教出发,一步查找资料,阅读先生的代表作,在每篇文字当中,尽力展现诸位师长的学术历程,引导读者一窥其研究格局,在记述师长的学问当中,细致微的摹写出其人性情。在灵动亲切的文字当中,充盈着对母校及师长的至情。


己亥随笔(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是“凤凰枝文丛”之一种,是扬州大学教授顾农先生在己亥年(2019年)发表的一些文章的合集,内容分为三辑:一是涉及古代文化者“古典新义”,二是涉及鲁迅及周作人者“鲁海偶拾”,三是随感 录“书边杂写”。这些随笔短文曾在《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文汇报》、《今晚报》、《书屋》等报刊发表。作者一直致力于古典文学和鲁迅学的研 究,性情洒脱,思维活跃,勤于撰文,将学术知识融于日常随感,内容深入浅出,文笔随性自然,具有较强可读性。


湖畔仰浪集(凤凰枝文丛)
¥40.00
《湖畔仰浪集》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收录罗时先生数年来所作的随笔和学术短札50余篇。书名中“仰浪”二字取自范仲淹《太湖》诗“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作者长 居苏州石湖之畔,推窗便可见浩渺的太湖,故而将文集命名为《湖畔仰浪集》,一则体现太湖之宏阔浩瀚,三万六千顷,“无风”之时少,“有浪”乃其常态;二则此理与人生之道一 也。全书所收随笔因时间跨度很大,文心与笔风颇有不同,分为“追忆师友”“却顾来径”“教育观察”“学林晬语”“期刊随感”“艺苑夕拾”等辑,为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古代文学 研究名家罗时先生的学术人生。


听雨集(凤凰枝文丛)
¥40.00
作者“小时候喜欢在雨中独行,爱听沙沙的雨声,也惬意于旷野无人的寂寞”,故本书取名《听雨集》。这本小书收录了中华书局总编辑周绚隆先生的散文随笔和学术文章,记录了一 代学人浪漫的文学梦、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以及与师友们度过的美好时光。本书分五辑,分别是“散文随笔”“读《古诗十九首》札记”“读《红》偶得”“近观吴宓”“译事漫 谈”,从五个方面立体展现了周绚隆先生在散文、《古诗十九首》、《红楼梦》、吴宓、中国经典外译和回译等领域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其中,作者记录的与杨绛先生、徐清辉教授的 交往故事,感人至深;作者对《红楼梦》、《古诗十九首》、钱锺书以及吴宓的深入研究,体现了作者利用工作之余在学术领域孜孜不倦地深耕与反思;*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作者分 析克莱门特英译本《金瓶梅》,一字一句,足见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


鼓簧斋学术随笔(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是中古文学研究名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首席教授范子烨的学术随笔集。在评书、怀人、论学、忆往之外,作者对北方游牧民族音乐文化史非常熟悉,还是一位乐器收藏家,其书斋名“鼓簧斋”即源于此。书中对少数民族音乐、乐器的介绍与评说,图文并茂,长人见识,新人耳目。


海外嫏嬛录(凤凰枝文丛)
¥40.00
“嫏嬛”是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域外汉学学者、南京大学卞东波教授以其十多年来在美国、日本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访问、访学和访书经历为中心,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尊经阁文库、蓬左文库等著名的藏书机构,川合康三等知名海外汉学家,以及海外访书、访学的逸闻趣事,图文并茂,展示了域外汉学的新动向与海外著名藏书机构的独特魅力。


文学寻踪系列(套装共3册)
¥78.00
本套装包括《优雅的发现:伦敦的每一个角落,都铭刻着一场文学盛宴》《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优雅的相遇:穿越时空的古宅,碰触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狄更斯等文学巨匠的鲜活灵魂》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22.99
蒋方舟二十岁后,首度杂文结集。 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被绑架的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 2008年秋天,作者清华大学就读,2012年毕业,受聘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回首过往五年,课业之外,作者亦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及多种社会活动,生活不可谓不丰富不精彩。然而在忙碌与喧腾背后,作者却渐感迷失与困惑:参与的讨论越多,离真相仿佛越远;战斗檄文式的文章越写越多,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剑拔弩张的嘴脸。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本书特别收录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长文《审判童年》。在四万余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重新审视与阐发涉及童年的若干命题,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谈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始用宏大的词汇说话,而不只关心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俗世的乐趣,不再是常态,而是暂时逃避的去处。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当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蒋方舟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21.00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是素有“诗人摄影师”之称的中国著名摄影家严明的影像随笔集,也是中国内地摄影师创作手札。 本书收录了严明自2008年以来的代表作品,包括“我的码头”系列、“大国志”系列等(包括部分从未发表过的部分新作)。全书分四章,以“抉择”“思量”“因果”“恩典”为题,有故事的影像与影像背后的故事互为注脚,延伸出摄影家通过摄影,对业余与职业、肉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现前与长远等主题的洞见,也是作者“预感到路走过一半”,对“沿途所受的周济和体恤”,以及“对被称为作品之外的那些万水千山”的一次整体思量。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 作者以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充满诗情的影像与文字,为我们展现出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的荒诞与浪漫。 【精彩文字】 ●我的码头是走累时的一碗面、一钵粥,是远处的夕阳和经过近前的一张陌生和亲切的面孔。我要走更多的路途,或许码头是一片永远都看不到尽头的昏暗水域,我可能注定一生泅游。 ●我们是不愿意去想死亡的,但不应该忘记死亡。我们容易把时间花在那些已经明白了,却还在装作不明白的事上。 在我看来,多大的主题也莫大于时间的主题;一切悲怆的故事,莫不是时间的故事;浩大的成本,莫过于时间成本。 ●我们喘着气,为的是那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刻。 ●无限思量,徒留怅惘。剩下的,是一种掏心窝子的空。其实明知会如此,只是心里总放不下。江水还在拍着山石,江山其实永在。 ●谁先动心谁先死。在动了感情之前,不必先动心机。心机是会被看出来的,那叫心机之作。 ●午夜时分的街边,天让问:“严明,你觉得自己重要、特别之处是什么?”我喝了口啤酒,抬起头,很认真地告诉他:“是我脑子里没有屎。” ●佛教里说的人生三重境界: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看就像极了我们学摄影的过程。阶段的“看山是山”,就像初摄影的世界,花花草草,见啥拍啥。后来,涉猎渐广、涉世渐深,世界常被我们用来寄托怀疑与批判、迷茫和叹息。后,经过了提炼、抛弃,会抓住真相和本质,得到了走出经验之后的深刻。终于悟,参透人生,胸中自有山水。 ●薇薇安留下的照片中,有不少是她对着镜子或橱窗的自拍,朴素且体面。可以想见,她在忙碌中也曾量和慨叹过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没错,身体和生命,构成了人生的全部迷局,我们要有足够的耐性用身体穿过生命,并且保持发型不乱。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微弱的灯,都是流浪着的、时间的孩子。我自己也是一只不系之舟,怀揣着瞬息换千年的野心,融了这古往今来都没有变过的漂泊流浪。年月把太多拥有变成失去,但还是遗漏下一些旧情怀,陪我们一起,一直去往我们那么不确定的未来。 ●我原本以为摄影可以是悠游于不停变换的码头,可以是攻城略地般地转战江湖,凭着铤而走险的勇气踏遍万水千山即可。可是,一旦抵达那些动人的所在,心随境转,心都会久久停留,离也会挂念。它是动用灵魂的事,它根本不是一件可以定出收工时间的事。精神的游牧一旦诗意地还乡,离别即是流放,虽半步即是天涯。 ●这几年,我经常去郑州,经常在经过火车站时想去找一下当年我和父亲地铺睡过的那个母婴室,想去看看。郑州站二十年前就建得特别大,现在仍没有变,但每次我也总是匆匆或内心里以匆匆为借口而没有去找。我怕想起曾伏在父亲背上看着他的每一步艰难,怕想起他问路时的焦急神色,怕想起他花钱时的每一次为难。 我怕当真再次去到那个地时,会站在跟前,流下泪来。 ●有朋友问我,你不让孩子学摄影吗?我觉得将来他如果喜欢摄影,一定是在他认知了这个世界,迫切需要用摄影与这个世界连时,他自然会抓起相机。不宜再用吃饭、谋生这些概念加在下一代身上。就像我的现在,用手中的相机跟这个世界连、吐纳,以前用音乐我没有做到的分享和对话,现在可以用影像做到。拜自然所赐,我又能与孩子分享音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有声有色的生活呢?不为什么,只为喜欢和曾经喜欢。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啊!至此,这个事情算是终于想通了,陪伴和鼓励,就是我能给他的精神财富了。儿子也问过我:“爸爸你后来怎么不搞音乐了呢?”我说:“爸爸没有坚持,爸爸现在后悔了,我觉得还有时间,爸爸要跟你一起不再离它。” 我也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早十年搞摄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没有搞摄影,继续搞了十年音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当然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没有答案。但是,在有音乐的日子里继续搞摄影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将来一定有答案。 或许,我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鼓手呢…… 呜呼,音乐! ●荒诞是现实的呻吟声,一直提醒我们,痛在哪里。 ●我也很快发现,我拍得多、拍得好的时候,正是曾经仅凭两条腿走得苦、远,走得膝盖都发烫的时候,是在疲乏的时候,也是心跳剧烈的时候。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田园,是我们这个基于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国家的载体。诗、酒、歌、画都从中来,动着我们并慰藉着后来的灵魂,它抹平了一切痛苦与不安,那应是荒诞发生前的样子。“此心安处是吾乡”,家乡不能只在诗酒歌画中,留住并延续残存的中国式的浪漫美好,是我心所愿。 我怜惜着那些活着不易的人们、那些存在不易的物们,陪伴着这个时代的所有不堪与失态。真的不想只当我们是去送葬,真的不想让后来人只能在我们的影像中游园惊梦。都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与它相遇,不是缘分,是我们的命。 我决定认命。 因为,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中日文化比较
¥34.99
本书为“东亚语言文化研究”系列之一,旨在让日语专业学生以及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非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掌握日本文化基本常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内容主要涉及中日文化的基本特以及语言文化、文学、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等。


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
¥33.54
物以类聚人群分。《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通过构建新媒体时代分众阅读服务框架,研判不同阅读群体,甄别不同阅读需求,指出了分众阅读与智慧提升的阅读推广新方略


闲人小诗
¥13.50
本诗集集收录笔者2014年到2018年所写诗歌170余篇。其中80余篇曾刊于《世界日报》家园版。 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所想所感,涉及主题围绕家人和朋友展开,通过自己点滴记录,和读者一起分享生活的感悟。


近处看名家
¥22.80
本书是一位资深编辑回忆与多位名家交往故事的散文集。作者在数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与许多名家得以近距离相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深厚的情谊。通过编辑的视角,作者介绍了名家们的创作经历与日常细节,反映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诸多当代文学事件,同时挖掘了名家们不为公众所知的生动一面,用平实的笔法勾勒出不凡的名家风范。


一个剑桥大学教授的生活1(“博客女王”、“国宝”,《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者神秘有趣的剑桥生活,观点犀利奇特。后浪出品)
¥21.60
本书是英国著名古典学者玛丽. 比尔德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2006 年—2008 年文章的选辑。 在这些文章中,比尔德教授畅谈古今,阐幽发微,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剑桥教授对教学教育、希腊罗马以及时事政治等的思考与建议。雕塑上的唇印来自何处?罗马人在托加长袍里穿着什么?物理学家需要法语吗?怎样做好牛津、剑桥面试?在比尔德教授那犀利且风趣的笔触中,一个色彩斑斓的画卷正在展开。


师恩浩荡 风范长存——胡乃武教授追思录
¥40.80
本书约10万字,收录了著名经济学家胡迺武先生的学生吴晓球、杨瑞龙、张可云、刘睿、韦伟、董藩、桂华等人对胡迺武先生的纪念文章约20篇,以及媒体有关胡迺武先生的部分报道。如吴晓球《在恩师胡迺武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杨瑞龙《跟着导师胡迺武教授做学问》、桂华《沐浴杏雨感师恩——忆胡迺武先生二三事》等。


硬石岭曝言(凤凰枝文丛)
¥40.00
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系著名学者王小盾教授历年来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刊发的文章集结,分为学术经历、研究路径与专题探讨三个部分共11篇文章,并附有作者学术年 表。较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作者在音乐文学、上古知识与思想、域外汉文学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为青年学子辟路径,示以法则。


域外古城
¥29.99
《域外古城》是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冯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还有一本《域外古艺》。两本书都是从全球性视角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世界性问题的思考。《域外古城》收录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捷克、芬兰和日本等国古城、古建筑、名人故居等保护工作有关的游记三十三篇,展现了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丰富经验。


北大堂堂爆满的国文课:让麻瓜也能一页入坑(全3册)
¥90.09
套装共3册,分别为《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年轻人的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源自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大学国文”通识课讲义,解读了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除了对文本的详细解读、精炼点评之外,本书重在以轻松活泼、讲故事的风格品析创作者的人生、经典背后的深意,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的启蒙。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重点论述巫文化、老庄思想及其与玄学的关系;六朝时期,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个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解读中古时代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冲突、中国伟大女性花木兰的形象;唐宋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解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和苏轼的放逐词,深入文人的内心世界。 《年轻人的国文课》源自深受北大年轻学子欢迎的大学国文课,围绕“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核心,从夫妇、父子、情商、文艺和识见五大主题切入,以诙谐的方式、简单的举例、有趣的故事,解读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经典,带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人处世的智慧,启发我们在当下的世界里更好地生活,珍视个体的价值,学会爱人、做事和思考。 “夫妇”篇,选取经典爱情诗词如《关雎》《蒹葭》《锦瑟》等,阐明何为好的爱情和婚姻; “父子”篇,释读《论语》《离骚》,谈中国传统士族文化里的忠与孝; “情商”篇,剖析《红楼梦》《世说新语》等经典篇目,解读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讲解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智慧 ; “文艺”篇,结合曹植、陶渊明、谢灵运等六朝诗人的名篇,深入中国传统贵族的精神和信仰,认识真正的文艺青年; “识见”篇,主讲古人的哲学思想及其流派,从《牡丹亭》引入,讲解晚明的“心学”思想,以《诸子略》为本,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流派等。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跨越300余年的六朝文坛,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从曹家三父子到建安七子,从田园诗人陶渊明到山水诗人谢灵运,从素颜也帅气的嵇康到塑料美男子潘岳等。没有六朝诗人的探索,就没有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作者在本书中,悉心详解六朝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通透解读30余位文人的生平经历、名篇佳句与创作风格,以一贯的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六朝名士的精神世界,带读者领略六朝文学的独特魅力,句句精辟,篇篇爆梗。


读懂鬼谷子你就赢了
¥19.99
凌晨三点的深圳科技园,28岁的程序员李昊盯着满屏代码苦笑——连续三年绩效A却突然被裁,只因公司引入AI编程工具。这并非孤例:2023年职场调研显示,年薪30万以上群体中43%存在严重职业倦怠,76%的90后陷入“努力无效”困境。当内卷与AI焦虑成为时代底色,战国谋圣鬼谷子的“弱者生存法则”正在悄然复兴。 “弱者不是输在能力,而是输在思维维度。” 新东方老师董宇辉转型直播时,用鬼谷子“转圆术”将诗词教学融入带货话术,单场销售额破千万;字节跳动某产品经理借“揣情术”预判张一鸣的决策逻辑,两年内从P6直升P9。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相:在规则巨变的年代,掌握战略思维比埋头苦干更重要。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读懂鬼谷子的智慧启示,就自然站在了强者的思维维度。


光阴的脚步
¥18.00
《光阴的脚步》是作者多年来在工作生活中有感而发时的用心记录。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出身,却可以平等得获得生活的馈赠。作者回望来处,记录亲情的温暖与感动;心中有情眼里才有景,祖国山河壮美,足以陶冶身心;茫茫人海,怀揣一颗感恩与欣赏的心,去邂逅美好;陪伴孩子成长,静听花开的声音,累并快乐着;感恩工作的磨砺,成就其作为平凡人的自信和担当…… 在一个个静修的日子里,让一颗心沉淀。记录已然成为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十数年年的静思与积累,才换来了这22万字的集结成册,文字真挚朴素却又饱含感化人心的力量。 全书具体内容构成:王剑冰作序《朴素:至真至爱》,内容分为亲情,回望来处、遇见,珍惜的记忆、旅行,心灵或身体在路上、风物,一枝一叶总关情、孩子,上天的恩赐、陪伴,长情的告白六个小辑。 本书特点:书中的随感小短篇,记录人生百味、新知旧念、大闻小感,有的情趣横生,景物变换;有的妙言警语,哲思深含;有的澄澈素雅,蕴藉深情。 出版意义:丰富而朴素的文本,深挚自然流露出的真情,会给每一个读过它的人以启发,让人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尤其是文中关于亲情的小辑,读之足以令人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文章真正体现出了至真至善,蕴含了无数积淀与感人的力量。本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值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