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曹雪芹家世文化研究:康熙年间文人官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曹雪芹家世文化研究:康熙年间文人官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樊志斌
¥101.10
研究曹雪芹的家族是研究曹雪芹时代意识、曹雪芹生活环境、文化审美来由、思想形成 变化、《红楼梦》写作素材等诸多问题的前提。今将数年考曹氏家族文汇为一编,名之曰《曹 雪芹家世文化研究》,内容涉及家族渊源、家族成员关系、家族成员的文化修养等;同时,借 由曹雪芹家族的工作、生活、交游等诸问题的探讨,说明了曹雪芹生活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 如曹寅与李煦的工作与日常交往、李煦与幕僚沈槱元的关系、曹寅李煦与僧人的关系、曹寅李 煦与江浙文人乡绅的交往等,故本书之副标题为“康熙年间文人官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侧写”。
词画忆人生 : 自传式诗词画集
词画忆人生 : 自传式诗词画集
李林木
¥34.30
本书共有三部分组成,*部:家一一童年时代,含幼年记忆、随父经商、改地换天三个章节。其中幼年记忆面比较广,都是幼年具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社会现象,让当今人认识旧中国热爱新中国;第二部: 学寒窗生涯,含小学崎岖、初中风云、高中艰辛、大学波澜四个章节。展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党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学校不断普及发展,学生艰苦求学,为建设祖国而储备知识,努力拼薄。第二部:仕一一成家立业,含接受再教育、军垦战士、新的征程三个章节。展现了大学毕业后的漫漫历程,劳动锻炼、转为军人!先为军人屯田而奋斗,后为科技强军而拼搏!
“2022·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
“2022·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65.00
本书是2022年度“北京文艺论坛”所收录的优秀论文集,重表达各位学者、专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表达等领域的看法,以及他们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书中文章的作者多为一线从业人员,以及各高校从事文艺研究的学者、教授,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多年,并已发表著作,所著文章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乐、美术、书画、舞蹈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每篇文章都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中可窥见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状况,一些作者还提出了中国文艺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49元5本 互助:中国乡村振兴的力量
互助:中国乡村振兴的力量
郑旺盛,毅剑,许凌宇
¥23.40
《互助:中国乡村振兴的力量》主要讲述了濮阳农民在探路互助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本文主人公许文盛依靠广大的农民,造福群众,在濮阳探索实践广阔农村、广大农民从未走过的一条互助金融之路,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抱负。
英美戏剧诗学
英美戏剧诗学
宋建福
¥34.30
本研究通过梳理戏剧理论、研究戏剧作品的方式,全面总结英美戏剧文本的艺术特征,并尝试整理出一个能够兼顾各方的理论体系,为剧作家和戏剧研究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新旧艺术技巧没有优劣之分,各路技艺按部就班。毕竟,每一个戏剧艺术手法都曾历经辉煌,不过,成为历史并不意味着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时过境迁,古旧之物往往能够成为艺术新宠。 本研究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戏剧的性质与创作的原则,二是重要的文本技巧,三是戏剧的社会功能以及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设定的任务,本研究依据从创作到赏析的顺序安排篇章结构,在论述过程中,从哲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适当地采用历史研究、归类和对比等手法,力求论证清晰、透彻、简约。
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
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
樊志斌
¥22.50
余研究曹雪芹、《红楼梦》,在涉及曹雪芹生活状态、思想变化过 程中,苦无相关研究可作参考和借鉴。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苦恼,与曹雪芹复杂的身份与特定时代有关。 曹雪芹为旗人,既非满洲,也非普通的汉军,或者汉人,其生活、 思想和信仰中,既包含诸多旗人的思路,有复诸多汉文化的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在影响曹雪芹的生活,牵制他 的思想,造就他的《红楼梦》?无疑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学界既有研究固多,之所以难以为上述问题服务,主要问题在于, 学界的相关研究视野大,涵盖时间、空间宽泛,而这些跨越大的学术对 曹雪芹研究的“适用程度”是很难把握的。 相关研究或者集中于整个满俗的研究,或者放眼于清代京师三百年 的研究,而“曹雪芹生活时代的北京”到底如何,其时前后相关方面是否 有所变化,尤其是民俗方面,曹雪芹后来居住生活的香山到底什么模 样,与北京城市有何区别,这些都很难做出确切的回答。 也就是说,大范畴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具体而微观的研究,却更适 用于某些个体,这正是欧美学界不放弃关注微观研究的原因之一。 本书系本人相关研究论文集,主要概括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格 局、管理、文艺、风俗,曹雪芹家族及本人的交游、社会风气,曹雪芹 生活在香山时期香山地区的风物、风俗等。
中国译学史新论
中国译学史新论
王向远
¥34.65
《王向远译学四书》是王向远教授以译学研究为主题的四部书的丛编,包括翻译理论建构(《翻译文学导论》 《译文学 : 概念与体系》)、译学史研究(《中国译学史新论》)和翻译经验谈(《日本美学译谭》)三类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在译学领域的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译学体系。
陕北方言语汇与民俗文化研究
陕北方言语汇与民俗文化研究
张静
¥33.25
方言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与文化特性,是地方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载体与文化符号。本著作以文化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田野调查法和民族志深描法为方法论指导,选取陕北方言中地域色彩比较鲜明的民俗语汇和民俗事象中的特色方言使用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方言语汇行梳理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即通过民俗事象分析语言,透过语言研究民俗文化。 本著作着重分析了陕北方言中几类重要的民俗语汇,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中使用的民俗词语,并对称谓语、特色地名和熟语行整理归纳,通过分析这些语汇体现的民俗文化和反映的社会变迁,揭示陕北方言这一语言现象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
殷国明文集(第七卷)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
殷国明文集(第七卷)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
殷国明
¥58.80
本书以20世纪中西文艺交流史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同”与“通” 观念的认知,以一些典型的作家、思想家和思潮将这一过程串联。全书分十五章,探讨了如下问题:文学中的西学中用,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在中国的应用,中国文艺理论的“盗火者”鲁迅,庞德与中国文化的共鸣,古典主义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关系,‘宜于西而不戾于中” 的克罗齐,钱锺书的文学理论,人道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 后现代主 义这些潮流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关系。
《诗经·小雅·北山》研究
《诗经·小雅·北山》研究
李润民
¥31.15
全书先录经文,以下按条目形式出现,先总说,次句解,再次分章总说,最后集评。总说辑录中日朝历代学者对于《北山》主题、作者、写作年等各类问题的看法。句解辑录对本诗每一句的解释, 以单句为条目。分章总说辑录本诗每个段落意思的概括或分析。集评主要是对本诗写作艺术方面评论的汇集。总说、句解、分章总说和集评后都有本书作者按语。按语归纳条理纷纭之说,评析各说优劣得失,而提出自己的观。按语勾勒出《北山》研究发展演变之轨迹,总结各阶段研究特色,并加以评述。本书还为辑录的中日朝《北山》研究文献加注了新式标。对于记录文献的错讹问题,也做了简明扼要的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