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颉刚讲国史
¥55.00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春秋》之全系列作品合集 *、周恩来、*、*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接近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 都说春秋乱,刺客多,例如,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可是,类似这种弑君场面,为何在春秋时期频频上演?……


国史讲话: 春秋
¥25.00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上榜作品 *、周恩来、*、*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而成新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有间文库:吕思勉历史国学全集
¥25.99
吕思勉历史国学全集包括:《中国通史》《中国大历史》《国学知识大全》三册。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 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中国大历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现代史五个不同的时期,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的中国历史。 《国学知识大全》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全面的指导书。


有间文库:中国大历史
¥9.99
《中国大历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现代史五个不同的时期,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的中国历史。


超有料漫画历史(共5册)
¥88.99
本书通过令人捧腹的段子和生动形象的手绘漫画,为你徐徐拉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大幕。 超有料漫画中国史三部曲:在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进程背后,是一个个有性格、有脾气、有手段的皇帝、王侯、文臣和武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塑造了精彩纷呈的上下五千年历史。 越王勾践是如何施行“计划生育”的?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科技发烧友”? 爱写“狂人日记”的东晋叛臣桓玄,日记都写了些啥? 李世民看重魏徵,却为何又砸了他的墓碑? 如果生活在元朝,你属于四等人制里的哪一等?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去世相隔不足一天,其中有何玄机? ...... 《超有料漫画世界史》:世界历史大幕在本书中拉开:亚非文明古国、中世纪欧洲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纷繁复杂 印度的“不可接触者”是哪些人? 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的脾气为何大相径庭? 基督教与犹太教有怎样的渊源? 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瓜分了全世界? 英国国王是怎样一步步失去权力的? ...... 《超有料漫画世界史2》:讲述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历史,包括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美苏冷战的波云诡谲......


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
¥59.00
《*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是对清代宫廷社会的全景式解读。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礼仪制度。通过详尽的资料整理和细致微的考察,《*后的皇族》首次生动揭秘了清代的宫廷生活,全面展示了清代宫廷服饰、语言、饮食、文化政策等方面鲜明的民族风情,深度剖析了宫妃、皇子、仆从等清廷内部人员的权利体系和组织运作,详细阐释了登基、寿礼、祈雨、丧葬等公共或私人仪式的举行办法和信仰文化意义。 《*后的皇族》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于,作为中国*后一个王朝政权,清代为什么能够建立统治并维系近三个世纪之久。罗友枝认为,清代成功的原因,并非因为受了占主体性地位的汉文化的同化,而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坚持本民族的习俗、信仰和治理策略,一方面学习并利用各个地区的多元文化。清朝有能力针对帝国境内的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采取有弹性的不同文化政策,这才是大清的成功关键。也因此,清朝宫廷治理和清代社会结构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后的皇族》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既丰富了清代统治者的形象及宫廷生活的图景,而且更易贴近清代统治集团内部的真实样貌,以及他们的治理初衷,是清史研究的里程碑。


明清史评论(第二辑)
¥27.30
《明清史评论》(第二辑)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所编,一年两辑。本辑共收录文章15篇,包括江南研究专栏10篇、专题论文1篇、博论撷英2篇、学术动态2篇。作者均为当今明清史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名家、专家,文章既聚焦于热论题,也有新的发现与拓,代表了当今学界有关这一领域特别是以江南为中心的明清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新旧之间——《樊山政书》中的清末变法与省级司法(精)
¥23.80
本书以《樊山政书》所反映的清末法制变革中樊增祥任藩、臬两司的司法公文为研究对象,围绕转型时期的“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沟通,及其在司法中的体现这一主旨,从清末法制变革的观念与效果、省级司法理念、省级官员对地方词讼的指导与监控,以及这一时期的司法文体对西方文体的抵制与受等方面行了分析。


唐代科举与文学(精)
¥46.80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着力重现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26.00
本书立足于文化眼光,借助历史想象,观察“中国的近代”,述说一个大国如何从历史转身。全书大体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历时性大事件评述、一组重要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学术和教育。本书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


新时代的历史大视野
¥27.9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报告还用“三个意味着”对这个重大意义行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书从四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展研究:大国崛起从富到强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砥砺前行的新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6册)
¥172.80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这一系列内容摆脱传统的历史认知观,以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拨开层层迷雾,回归中国历史的常识。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世士大夫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中国之所为中国,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字…… 在系列第2册《文明的基因》中,你会看到: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学成了后世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源头; 天命观念、封建宗法制度、稳定的文字系统和天下观念,这都是周朝为中国留下的丰富遗产; 司马迁对老子这个人的记录是一笔糊涂账,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让人分不清楚…… 在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中,你会看到: 春秋时代自杀行为很普遍,有一种精神,就是认为有很多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 春秋注重人伦关系,讲究仪式感,而战国更注重国家关系,只剩下利益的博弈; 楚国是商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异类国度,盛产“狂人”,思想自由不羁; 儒家发展到荀子之后与法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荀子的两个杰出学生竟然都是法家;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在后世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忽视的派别,直到清朝考据学兴起才重见天日; 汉朝的成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那么多贵族竟然围绕在一个普通的亭长身边帮他打天下…… 在系列第2册《文明的基因》中,你会看到: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学成了后世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源头; 天命观念、封建宗法制度、稳定的文字系统和天下观念,这都是周朝为中国留下的丰富遗产; 司马迁对老子这个人的记录是一笔糊涂账,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让人分不清楚…… 在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中,你会看到: 春秋时代自杀行为很普遍,有一种精神,就是认为有很多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 春秋注重人伦关系,讲究仪式感,而战国更注重国家关系,只剩下利益的博弈; 楚国是商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异类国度,盛产“狂人”,思想自由不羁; 儒家发展到荀子之后与法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荀子的两个杰出学生竟然都是法家;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在后世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忽视的派别,直到清朝考据学兴起才重见天日; 汉朝的成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那么多贵族竟然围绕在一个普通的亭长身边帮他打天下…… 第4册《帝国的昂扬精神》紧紧围绕“昂扬精神”,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的文学、思想、政治、民众心态,你会看到: 汉承秦制,秦确立的帝国模式和帝制模式通过汉的运作,生长得更加繁茂; 汉初七十年其实和秦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执行法律上没那么僵硬; 西汉盛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信,通过华丽的文字和强有力的行动体现出来; 董仲舒的儒学混杂了方士的阴阳五行和谶纬之术; 司马迁在讲匈奴问题的时候,用了三篇列传,排序很有讲究…… 第5册《危机与考验》紧紧围绕东汉帝国的独特运作方式展开论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从秦汉到隋唐之间的过渡有着有趣的历史演进模式,你会看到: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但东汉政权的基础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势力在朝廷上反复拼杀,终瓦解了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东汉找到源头,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因实行屯田而来的强势权力; 王充是一位很特别的思想家,无意中成了汉代儒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关键人物…… 第6册《大分裂时代》紧紧围绕“分类时代的文化活力”,帮助大家重新认识所谓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分裂时期,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五胡乱华”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人物志》和《世说新语》这两部奇书精彩呈现了六朝品评人物的风气; 南北朝文学在诗歌创新和声韵结构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为唐诗铺好了路; 北魏是联结秦汉与隋唐这两大帝国的关键,理解隋唐,必须先理解北魏的制度创举; 梁武帝努力争取寺院势力,以便与门第庄园抗衡,却未能如愿……


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
¥19.00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邀赴重庆行和平谈判。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继续与国民党及美国政府代表展了10个月零4天的极其艰苦复杂的谈判。本书通过“力控中原战火”“调停东北内战”“谈判黄河归故”“抵制‘国大’召”“辟第二战场”等专题,全面深细致真实地叙述和研究了这一波谲云诡的全过程;并且将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人格魅力、梅园精神等内容自然而贴切地体现在叙述中。


赋能工作法:打造一支自驱动的高效团队
¥31.00
在错综复杂又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新生态下,以高度规划和“控制—命令”模式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团队无论规模,都需要思考如何敏捷应对各种未知且不可控的变化。“赋能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书提出3D赋能模型,释放团队潜能,与人才共同成就,让团队自主驱动。聚焦团队赋能7步法:打造小而美的敏捷团队→充分赋权→建立人企联盟关系→打造人才“生态链”→激活员工的内驱力→让团队自主思考→打造自驱执行力。提供一系列拿来即用的实用工具:4个方面操作创建充满战斗力的自组织、STAR面试法、两大赋权模型、3R聆听模式等。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全集(套装共12册)
¥245.00
本套装包括:《明朝简史》、《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常识2》、《中国文化常识3》、《唐诗宋词常识》、《明史不忍细看》、《中国书法常识》、《细说康乾盛世》、《儒家文化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90.00
本册文献集通过编纂较早时期出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多语种版本,以方便研究者进行比对和研究。1、英文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录自于日内瓦当地时间1932年10月1日公布的官方版本,现藏日内瓦国联图书馆2、中文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录自国民政府外交部翻译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3、日文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录自日本外务省翻译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并于1932年10月10日由东治书院进行公开出版。


中央日报报道与评论(中)
¥90.00
本书集编纂收录的资料是《中央日报》关于李顿调查团在远东调查中日冲突真相期间的新闻报道,时间起始于1932年2月李顿调查团离欧开始远东之行,止于同年9月李顿调查团离华返欧及调查团报告书出台前。这些新闻资料反映了李顿调查团在中日两国主要是在中国开展的调查活动,以及李顿调查团撰写报告书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中国政府与民众、社会舆论对李顿调查团态度的变化。此外,本册还收录了部分中日关于东北关税等问题的交涉。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下)
¥90.00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下)


益世报报道与评论
¥90.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益世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益世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上)
¥75.00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上)


申报报道与评论(下)
¥75.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