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极真理论
¥44.00
本书是一部探寻宇宙奥秘、论述宇宙本原、追究终极真理,而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著作。本书推断,推动宇宙产生的第一推动力就是“平衡”。“平衡”就是宇宙的本原,就是人类苦苦追寻的终极真理。本书消弥了哲学史的三大纷争: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内因论与外因论之争,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本书还解答了哲学史上的八大悬疑: ①宇宙的运行规律是什么? ②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皆有生有灭? ③高更三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 ④人脑的运行规律是什么? ⑤精神的起源及其本质是什么? ⑥人的本性是什么? ⑦人生意义是什么?如何获得幸福人生? ⑧人类为什么普遍追求真善美?


经学纂要
¥29.00
蒋伯潜《经学纂要》一书是一部介绍经学的学术普及读物,初版于20世纪40年代。该书在结构设置上既重视每一部儒家经书的介绍,又注重经学史的梳理,可谓有纵有横,纵横交错。全书都渗透着浓浓的历史意识,即使是介绍每一部经书,作者仍极重视经书撰述人的身份、经书传授的源流、历代解经的差异及与经书有关的史事,并不是就经说经,而是从更宽广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讨论经书和经学。该书谈论经学,行文简明洗练,平易畅达,使读者很容易深经学之堂奥。


国学史纲
¥34.50
一部国学史,可用“天理良心,内圣外王”八个字来概括,也可以一字以蔽之——“心”,即圣贤对“心”的呼唤史、发明史和自净其意的修行史。 这本《国学史纲》,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乃为探究圣贤之心。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的大致时间顺序,以著名典籍、代表人物、流派或主张为题,揭示国学之根源、吐纳及其流变,彰明往圣先贤应时而出、经世济民的良苦用心。 本书以经解经,以圣贤注圣贤,以心会心,简明扼要,深浅出,为理解传统典籍提供一个通透而纯正的视角。


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
¥34.00
1935年,施特劳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哲学与律法》,由此展示了他后来透视整个西方哲学大传统的基本立足。可以说,《哲学与律法》是施特劳斯思想的真正端,其基本问题是启蒙与犹太教的关系。犹太教传统遇到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遇到启蒙与儒教的问题,为时不长,甚至我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本书收录施特劳斯的《哲学与律法》、他的博士论文《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及分别探讨《哲学与律法》和《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的两篇论文,以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的这两部早期著作有所助益。

《苏格拉底的申辩》集注
¥84.00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柏拉图的名篇,内容为苏格拉底的辩护辞。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人控告不信神和败坏青年,他被迫出庭答辩。他拒绝逃走,也拒绝流放或罚款之类的处罚,因为他认为自己无罪,最终他服从死刑的判罚。苏格拉底的受审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最重要事件,对后世思想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的翻译和注释。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同时参考了其他希腊语文本、多个西文译本和中译本,以及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译出《苏格拉底的申辩》原文。在翻译的基础上,译者梳理辑译了多家注释,并添加了自己的义理阐释,由此构成这部集注性质的语文学研究著作。在形式上,本书采用章句体,一段原文,一段注释,章句划分和详实注释时时相映衬,适合涵咏经典之用。


布克哈特书信选
¥43.00
作为十九世纪最“不合时宜”的学者之一,布克哈特的思想主题是对欧洲“现代性”及其伴生的文明危机的诊断。出于对古典人文传统的捍卫,他拒绝使用任何现代学科范式来将其思想体系化,而是采取一种隐微式言说,将自身思考融贯在其著作、讲稿以及生前所留下的上千篇书信中。 本书精选了布克哈特书信中最具代表性的181篇,其中包括1879年伦敦旅居期间的9篇日记,全景式地展现了布克哈特从20岁至去世前夕的生活与思考。


了凡家训
¥24.50
本书包含《训儿俗说》和《庭帏杂录》两部分内容的白话文解读及原文附录。《训儿俗说》8章分别是立志第一、敦伦第二、事师第三、处众第四、修业第五、崇礼第六、报本第七、治家第八,是名副其实的家训,自成体系。了凡教育儿子,内容具有逻辑化、条理化、具体化、日常化、琐碎化、实操化特征,通过滴滴的习惯养成,而成就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这是系统化的培训套餐。《庭帏杂录》是了袁仁夫妻的言行记录,具有语录化、故事化,甚至表演化的特征,这倒不是说袁仁夫妻故作表演,而是指他们的言行形象、生动,在言行中透露出道理和道德的教化功能。本书既包含日常做人做事时的洒扫应对,又包含修身养性时的身心修炼,还包含参悟人道和天道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了凡大传
¥39.50
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宿命究竟能不能破和超越?许多人还在迷茫和疑惑。明代著名思想家袁黄在37岁前相信命运,相信宿命,被宿命捆绑得死死的,举人考了15年,考5次失利5次。就在他躺平摆烂时,幸亏遇到高人指迷津。从此,他坚信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方法。他立定志向,自号“了凡”,捋起袖子加油干,最终彻底改变了命运。他是如何改变命运的?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节,尽可能地再现和还原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的人生历程。


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经典与解释”辑刊64辑)
¥29.50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64期。本期论题是“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现代欧洲的形成,常常有一种说法,即所谓“世俗化”的过程。关于这一程,著名的思想史家洛维特认为,现代化的步学说将神话中历史的实现模式行世俗化并加以实践,但这是一种偏离,是一个危险且前所未有的幻象。这个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布鲁门伯格的反对。布鲁门伯格在《现代的正当性》中极力证明,现代的步概念,并非洛维特所谓终末论的现代版本,而是呈现出一种在内在于历史的运动过程,是一种逐渐出现的“整体的步”观念,并非超验式的超越,此即现代的“正当性”所在。本辑所选的主题文章,围绕二者的争论,或加深对各自观念的深理解,或为这一争论提供新的切,皆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欧洲的世俗化程。


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经典与解释”辑刊65辑)
¥29.50
本辑围绕奥古斯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与柏拉图、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思想关联,选译重要的学术论文,具体考察的问题包括:《上帝之城》中的张力,奥古斯丁的政治学思想,奥古斯丁对罗马传统思想的改造,奥古斯丁如何受柏拉图主义的政治哲学并将其纳自己的总体思考,以及马基雅维利与奥古斯丁的思想关联。


动物哲学
¥34.50
近代第一个全面的化论猜想,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在1809年发表的《动物哲学》中提出的,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面世早了整50年。 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提出了“用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拉马克认为,简单的生命形式是通过自然生成而不断产生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力,促使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类似于中世纪存在锁的线性阶梯上日趋复杂化。1950年代,拉马克的猜想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验证,其理论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动物哲学》的中文版,译者是沐绍良先生。沐绍良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语文大家,后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新儿童世界》杂志主编。 本书是沐绍良译本的编校本。校改内容主要有:重译所有人名、地名;订正部分生物学、医学专名、术语等。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49.00
在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的对话作品《希耶罗,或僭主》中,僭主希耶罗与诗人西蒙尼德讨论僭政的利与弊。施特劳斯将对话译成英文并作了完整解读,之后邀请好友——法国哲学家科耶夫写了评论文章,由此触发了两人长期的书信往来。所有这些内容,色诺芬的文本、施特劳斯的解读、科耶夫的回应,以及二人的书信集,就组成了眼前这本《论僭政》。不过,书中色诺芬作品的中译乃是以希腊文原文为底本译出。 《论僭政》是施特劳斯出版的第一部英文著作,也是施特劳斯较易读且易的著作。正是从本书始,施特劳斯深化了他早年对启蒙的一系列思考,始着力探讨那些标志着他迈向思想成熟的主题,比如古今之争、隐微与显白教诲、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神学?政治”问题。但本书又不只是对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读,它还展现了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间深刻的思想争论,并记录了两人由年轻到年老的友谊。凡此种种,使得《论僭政》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


沃格林与韦伯(“经典与解释”第66辑)
¥29.50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64期。本期论题是“沃格林与韦伯”。 韦伯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德国思想家,其著作和理论对西方思想界影响深远。沃格林便深受韦伯影响,对韦伯学术思想的持续关注和反思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本期共选译了沃格林的四篇文章,其中两篇整体探究韦伯思想气质及其与西方现代思想的发展,另外两篇分别聚焦于尼采和德国霸权;还选译有著名沃格林专家的一篇文章,通过观察沃格林思想的变化探究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差别。


半小时轻松拿捏《西方哲学史》
¥19.99
总觉得西方哲学史艰深难懂?本书以全新视角,化繁为简,助您轻松入门!本书生动勾勒从古希腊智慧滥觞、苏格拉底的追问,历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神学与理性交锋,直至近现代哲学革命与当代思潮的恢弘画卷。语言通俗,脉络清晰,旨在让您在“半小时”般的愉悦阅读中,快速掌握核心思想,感受哲学魅力,点燃深度思考。


实践论精要: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19.99
本书解读实践论精要,助您“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阐释实践为认知起点,揭示从感性到理性、再到行动的飞跃如何重塑视野。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引领您掌握知行统一,从被动观察转向能动改造,*终以全新视角洞察并影响世界……


实践论:认知世界的行动哲学
¥19.99
本书浅析《实践论》的行动哲学,阐释“实践是认识源泉”与“检验真理标准”的核心。剖析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两次认知飞跃,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揭示知行统一的智慧。旨在助读者理解如何运用此思想认识并改造世界,汲取当代实践启示……


国学的天空
¥54.99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其中儒家与道家是重。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是老子与庄子。 四位圣哲思想博大宏深,原典本义难以把握,傅佩荣教授凝聚数十年研究心得,融汇中西哲学,深浅出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经典。 本书分为四部二十二章上百小节,对四部经典行原文解读。傅教授结合现实生活,分别从学习、自我修养、立身、阅世、识人、交友、管理、审美、处世等等方面引申阐发,包含了四位圣哲思想中所有重要的部分。 傅教授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到更高的层次来看,跟“道”结合,做到屈伸自如,退有度,“外化而内不化”,就会摆脱世上的许多烦恼和束缚,活得更为自在、潇洒和愉快。

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新版)
¥29.40
《深度学习》一书反思美国公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灌输知识,而没有注重提升能力,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无法在完成高中学业后胜任大学学习,更无法像成年人适应社会。 在《深度学习》一书中,教育战略家莫妮卡?马丁尼兹和社会学家丹尼斯?麦葛瑞斯带读者8所公立学校,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向我们展示何谓“深度学习 ” ,如高中生与工程师一起发节能办法,年轻人去阿帕拉契地区行口述历史的探险,挖掘永续性的复杂度,这些都提供了针对当代学校可能性的一个激励人心的探索 。这是一本易于阅读的好书,为我们展示出那些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注真正帮助的学校和实践案例,这本书适合所有关心学校如何能够培养真正创新和有用之人的双重需求。强调如何在这些探究中学习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不是忽略知识的学习和测试。恰恰是这些被调动其自主性学习与探究热情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远远超越了死记硬背。

权力意志:全二册(果麦经典)
¥98.00
《权力意志》是尼采晚年思想的结晶之作。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意志是存在之本”的思想,且一步把“权力意志”视为人类发展的底层驱动力,认为人生目的就是追求权力,而非仅仅谋求生存。 尼采还认为,唯有用“权力意志”造就最强的人,才能粉碎欺骗性的、病态的、仇视生活的一切。所谓强人,就是能把个人意志强力施加于自己和环境的人。 尼采“权力意志”理论对后世哲学、心理学等影响深远,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等理论的源头。 这种强悍的哲学,一度被曲解甚至有意篡改,遭到纳粹分子的利用。 1980年,意大利学者科利和蒙蒂纳里编辑出版了《尼采全集》(校勘研究版),其中第10至第13卷汇集了1882年至1889年尼采全部的哲学遗稿,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尼采晚期的哲学思想,被称作尼采的“真正的遗著”,本书即以此为依据译出。

领悟“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道
¥40.80
《领悟“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道》一书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程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继承并发展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理论创新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鲜明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与最新成果,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与哲理化精髓。本书集学术性、时代性与指导性于一体,引领我们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殿堂感受思想的力量,同时为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走向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70.8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世纪”为尺度定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坐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理论地位、历史地位特别是世界地位的政治判定,其意义没有任何理由被低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与中华民族重新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的时机相一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已经自信地走向世界学术舞台,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担负起了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使命,标志着中国已经实质性参与到建设美好世界的重大现场,并作出与其自身地位相匹配的理论贡献。 何谓21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语境如何理解?何以冠名21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是什么?解码中国样本何以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任务?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新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改变世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本书尝试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