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医学生读经史子集
医学生读经史子集
林家虎
¥19.00
该读本紧扣“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的编写定位,以发展的视野和综合的方法,对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生命与文化精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和抉发。在此基础上,展现和揭示中医学与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医药院校学生在深切认识与体悟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精神的同时,认识到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中医学的学术性质、文化特征及学习进路的理解。
中医诊断学巧记
中医诊断学巧记
杨毅玲,宋月晗
¥8.29
还在为记不住中医诊断学知识而发愁吗?那就动员你的耳朵来听背吧。试想一个优美的声音在你耳边不断诵读中医诊断学的知识点,让路途中、等候时、入睡前的所有零碎时间都变成重复记忆的有用功,加上歌诀表格联想助记,那些总也记不住的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曾经记过的全被牢牢掌握,用耳朵学中医,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
¥6.80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分为两大部分,**大部分为“中医病证部分”,采用中医病名,阐述中医辨治,纳入神志病科常见病种,包括癫病、痫病、狂病、百合病、卑惵、奔豚气、笑病、怒病、忧思病、悲病、恐病、惊病、厥病、多寐、痴呆、脏躁、梅核气、产后神志异常、经行神志异常、遗精、早泄、缩阳等22个部分;第二大部分为“西医疾病部分”,采用西医病名,以中医辨治为核心,提供西医诊断依据,适合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纳入中医药诊疗优势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急性应激障碍、癔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嗜睡症等8个部分。
49元5本 邹志为老中医临证治验
邹志为老中医临证治验
曾志,刘凌鹰
¥19.30
本书收集的是邹志为的学术论文及其继承人总结的邹志为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文章,是邹志为一生的经验总结,是继承和发扬邹志为的学术思想并运用于临床的宝贵专著。全书包括六个部分,即内科病证论治、儿科病证论治、男科病证论治、妇科病证论治、方药应用、心理疏导。
49元5本 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金芷君
¥12.65
历经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医文化已传承千年,中医古籍功不可没。从甲骨、金石到简牍、缣帛,再到写本卷子,中医知识通过各种载体代代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是我们学习研究中医甚至其他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 本书介绍了中医古籍的基本知识、明清官私藏书及《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中的中医药资料,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打开中医古籍中的另一扇窗,让读者看到古籍中除中医药知识本身以外的别样风景,并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49元5本 字缘中医
字缘中医
任宏丽,彭卫华
¥12.65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沧桑变迁,其与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书撷取了57个汉字,通过阐释其蕴含的文化和医学知识,探索汉字与中国社会文化、生命文化之关系,与中医学认知理念、认知方法之关联,从另一侧面展示汉字的独特魅力。
中医基础理论快记
中医基础理论快记
徐雅
¥7.85
还在为记不住中医基础理论而发愁吗?那就动员你的耳朵来听背吧。试想一个优美的声音在你耳边不断诵读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让路途中、等候时、入睡前的所有零碎时间都变成重复记忆的有用功,加上歌诀表格联想助记,那些总也记不住的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曾经记过的全被牢牢掌握,用耳朵学中医,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49元5本 养生四要
养生四要
(明)万全
¥10.90
  《养生四要》是明代医家万全著,养生学著作。全书五卷,分别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及养生总论。万全提倡以寡欲而守性,以慎动而保气,以法时而和阴阳,以却疾而慎医药,从而固本保枝,辟邪防毒,以此长养性命,故称养生四要。本次整理以乾隆四十三年(1778)张任大、张任佐重印康熙五十一年(1712)视履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品读中西医文化
品读中西医文化
周亚东
¥12.00
在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不同类型的文明和地域文化。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分别在东半球的中华文化和西半球的西方文化土壤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要深刻认识中西医学之间的区别,必要从中西文化入手。 本书从文化源头、文化精神、思维方式、文化特性等方面阐发和揭示中西医文化的本质,并探讨二者的互融性。中西医学是人类认识的不同领域、不同方法、不同道路,当代医学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二者本质的基础上,谋求中西医的共同发展。
一口气读懂中医经脉
一口气读懂中医经脉
李婧婧王晓飞
¥5.79
  人体大致有二十七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对应的病症范围。本书阐古扬今,对各种脉象作了通俗而深入的讲解。同时还将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附上以便读实践参考之用。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
徐文达
¥5.65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是宁波市著名老中医徐文达的临床经验汇集。《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共分三部分。部分为养生与食疗。介绍了徐文达的养生心得和食疗知识。第二部分为杂病证治,是徐文达60余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徐文达临床经验集》的核心部分,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恶性肿瘤等多系统的疾病。其中有医论有医案,有的医案后面有按语,医论按语部分多有其临证心得之言,极为珍贵。第三部分为论文集锦,主要对临床常用方剂和常用药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徐文达医师的处方用药特点。《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对广大中医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中医师有较好的学习意义。
49元5本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
李先晓
¥19.65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一书由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整理而成,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后对李老推拿手法临床运用中的四诊、五行生克、清补法运用等中医理论依据做了全面分析;对于临床疾病,根据八纲辨证,分出主次,又根据五行生克原则选择*穴位,抓住治疗关健。在每项疾病后附有病案分析,使得整个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有理有据。全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础知识、四诊特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特点、基本手法、穴位考订、疾病治疗及病案解析,以及脏腑推拿手法和其病案解析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李老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体现了后人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传承和发展。
49元5本 冯氏捏积派小儿推拿
冯氏捏积派小儿推拿
郑军,佘继林
¥27.74
  捏积,又称捏脊,捏积疗法是通过捏拿小儿脊背部,刺激相关的经络、穴位,达到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疏通经络,而起到治疗、养生、保健的作用。   冯氏捏积疗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临床研究发现采用冯氏捏积疗法配合相应的推拿手法对小儿厌食、便秘、营养不良、夜啼的治疗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喘病、鼻咽炎等病的防治取得很好的疗效。两位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的资深儿科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对冯氏捏积疗法及小儿推拿有着深入的研究。本书介绍了冯氏捏积疗法的起源、传承、发展,冯氏捏积疗法对小儿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捏积、推拿操作手法,并配有操作照片及手法视频,操作简捷,直观实用,家长易于操作,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小儿常见病的中医食疗方,强调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可以增强小儿体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指导小儿预防保健。
49元5本 内经评文素问(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内经评文素问(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周学海
¥29.50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经03:内经评文素问》为《内经评文》之一,与《内经评文灵枢》为姊妹篇,由清末著名医学家周学海撰。全书分为二十四卷,作者仿茅坤、储欣评《左传》《战国策》手法,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评注,每篇或旁注,或批注,或尾评,对文中疑问处精当校勘,并对文中义理加以阐发,以助读者理解,可师可法。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皖南建德周氏藏版《内经评文》单行本为底本。   《内经评文》分为《内经评文素问》与《内经评文灵枢》两部分,为清·周学海所撰。周学海,字澄之。生于1856年,卒于1906年,安徽建德人(今东至县),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对中医学的重要贡献在于校勘评注古医籍,辑为丛书,推广流传。其主要著作收于《周氏医学丛书》。   《内经评文》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初刻完成,分《内经评文素问》《内经评文灵枢》两部分。《内经评文素问》共二十四卷。《内经评文》初以单行本先行于世,后又收录于《周氏医学丛书》,所以《内经评文》有单行本和丛书本两种形式。现存版本有四种,均为清光绪二十四年皖南建德周氏藏版重印或影印而得。因单行本印刷早,故该书印制精良,文字清晰,错漏之处甚少,为清代古医籍中的精刻本。所以,我们采用1898年早刊行的《内经评文》单行本作为底本。   参校本采用上海涵芬楼影印明顾氏翻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简称顾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读书堂刻本影印《新刊黄帝内经素问》(简称读书堂本);上海涵芬楼《道藏》影印本《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联合出版1988年版(简称道藏本)。   他校本采用晋·皇甫谧著,黄龙祥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隋·杨上善著,王洪图、李云点校,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明-张介宾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版《类经》等。
49元5本 伤寒微旨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伤寒微旨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宋·韩祗和
¥15.26
  《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所著外感热病专著。原书已散佚,今本由清代《:四库全书:》整理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水乐大典》辑复而成。分上下两卷,共l7篇。本书对伤寒病机、外感热病分类、伤寒传经学说、汗下温治法、外感热病因时治疗、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均有论述与创新。本次整理以《四库全书》辑复本为底本。
49元5本 寿芝医略
寿芝医略
清·王廷俊
¥17.44
  《寿芝医略》清同治六年(1867)初刊于浙省翰墨斋,作者王廷俊、虞库。全书包括《类经纂要》《难经摘抄》《寿芝医案》三部分内容。《类经纂要》为医经著作,虞庠辑,王廷俊增注。该书是张介宾《类经》~书的摘要批注,批注有直接采用原注,有对原注发挥。《难经摘抄》为王廷俊辑,为《难经》原文的摘抄和少量注释。《寿芝医案》辑录了王廷俊在成都的验案16例,医案仿喻嘉言《寓意草》体例,『先议病,后议药』。每寨于病机、病理阚发尤详。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六年翰墨斋初刊本为底本。
49元5本 医林绳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医林绳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方谷
¥25.73
  《医林绳墨》原系明代医官方谷为其门人弟子讲解医理的讲稿,后经其子方隅整理而成。作者宗《内经》、仲景学说,参考金元诸家之论,结合临床所得,不拘于成说而每多创见。特别是于每证之后,别列“治法主意”,综合说明本证的病理和治疗,以便于记忆。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十二年初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内经评文灵枢(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内经评文灵枢(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周学海
¥30.08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经02:内经评文灵枢》为《内经评文》之一,与《内经评文素问》为姊妹篇,由清末著名医家周学海撰。全书十二卷,作者按断句分节,并用圈点、旁批、夹批和总批形式,对各篇的布局格式、文法笔势等进行了评点,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皖南建德周氏藏版《内经评文》单行本为底本。
49元5本 亟斋急应奇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亟斋急应奇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清·叶枫
¥27.47
《亟斋急应奇方》是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叶风辑。叶风研习医学,著述颇丰,现存世有《达生篇》《集验新方》《胎产良方》等,以《达生篇》流传广。作者姓名身世不详,其著作均署亟斋居士,又时自谓“守恒山人”,仅见《亟斋急应奇方·急救门》的“旁批”中,写有“张亟斋记”4字,署为张姓。其著书地点,或有“于南昌郡舍”,或为“南昌郡署之西堂”,推测其可能曾在南昌居官。据考证,亟斋居士名叶风,字维风,系从母姓张,但又不便在著作中书其姓氏,故而皆署“亟斋”。
49元5本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
清·沈金鳌
¥26.59
《妇科玉尺》是一部中医妇科著作,为《沈氏尊生书》所收书籍之一,由沈金鳌撰著。该书成书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共六卷,九篇。卷一论求嗣、月经诸疾,卷二论胎前诸疾,卷三论小产、临产诸证,卷四论产后诸病,卷五论带下、崩漏诸疾,卷六论妇女杂病。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孕育玄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孕育玄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陶本学
¥18.31
  《孕育玄机》系明代医家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l621),经清代学者乾尧抄录存世。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凡l27篇。上卷ll篇,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共有48篇,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机,并述40种妊娠病定义、辨证论洽方药: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列为68篇,论临产、产后事宜,以及产后46种病证。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尧抄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