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88/29/1901358829_ii_cover.jpg?version=3d5a5ac0-ad4c-4e1f-8e5d-22f805626f4a)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
¥53.40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农村社会与乡村振兴研究丛书;“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高校主题出版项目)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养老金制度结构性调整研究](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88/35/1901358835_ii_cover.jpg?version=111a8fe8-d926-4c6c-9a44-69f4827db9a6)
养老金制度结构性调整研究
¥34.80
本书将政治、经济、社会、金融等因素引对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既立足国内,又借鉴国外,努力向人们展示一幅能够更综合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的宏观图景。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比较了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的优劣,分析了国外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原因,以及缩减公共养老金、扩大私人养老金在就业、收、利率等因素变化情况下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对于我国共同富裕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的策略。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走向善治: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79/76/1901357976_ii_cover.jpg?version=d4f3632b-c6d8-4370-9df5-f577506810d3)
走向善治: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
¥47.40
本书从不同角度展对未来乡村及乡村治理的想象和思考。内容涉及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未来,以及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所需的制度支撑;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以及未来乡村治理的合理体制,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问题。 本书还探讨了有关公园社区、乡村土地流转、人户分离现象、发区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和乡镇政府治理等问题。关注并研究这些问题,既是将乡村治理研究具象化、经验化,从现实经验问题出发去探讨乡村治理;也是揭示乡村治理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重问题,更重要的是探索未来乡村达到善治的多种途径。 从社会学视角前瞻乡村未来和未来乡村治理,立足于经验研究,注重客观理性和学理性分析,对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大方向的判断和把握,更多是基于社会事实和社会转型内在规律而做出的,这是本书研究的重要。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共广东历史问题研究.*辑](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5/86/1901360586_ii_cover.jpg?version=7444b76c-d322-4c6f-bb83-d5227241d87b)
中共广东历史问题研究.*辑
¥34.65
本书是广东省社科规划党史特别委托项目研究成果选编。本辑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广东地方党史部分专题研究成果,具体包括中共广东区委领导核心的形成与党组织的大发展、广东中央苏区与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党组织关系研究、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与华南解放战争指挥中心的形成、新中国初期广东土地改革研究、广东”小三线” 建设研究5个课题成果。为了发挥高校党史研究学者在地方党史研究中的作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商- -致,决定面向全省高校设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史特别委托项目。自该项目实施以来,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促了广东地方党史的深化研究。为了集中展现这些学术成果,一步促学术交流,现以“中共广东历史问题研究”为题,将部分研究成果选编成书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城市文化载体与城市文化形象构建](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5/78/1901360578_ii_cover.jpg?version=8d71e61a-d0f2-4300-884c-06fca790b892)
城市文化载体与城市文化形象构建
¥29.75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城市文化通过一系列文化载体的传递终呈现出城市整体形象。由于城市文化具有内涵丰富、概念广泛的特征,决定了城市形象的构建同样是一个内容庞大、逐渐深的过程,涉及城市设施、文化活动、城市精神塑造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城市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文化载体的四种类型:城市空间载体、城市符号载体、城市活动载体以及城市精神文化载体。以城市文化载体作为城市形象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核心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座城市空间载体、符号载体、活动载体以及精神文化载体资源的收集与分析,明确内蒙古地区三座核心城市文化载体的建设现状,借以构建内蒙古三大核心城市形象建设的五大策略。 书稿的后一个部分将包头作为具体的设计对象,以包头城市文化载体资源分析作为设计依据,从不同文化载体构建的角度分析包头城市形象的构建策略:首先明确包头城市的三大文化定位:蒙元文化、西口文化、工业文化;其次提出包头城市形象构建策略:1.包头精神文化载体构建策略;2.包头城市空间载体与符号载体的品质提升;3.包头城市活动载体构建;4.运用城市营销模式推广包头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再次,定位包头文化符号,造独特的城市视觉符号。通过文本挖掘的方法,确定包头大众认可的城市符号,以此为依据,重新对包头城市LOGO行设计,并设计其周边产品以及雕塑,明确包头城市视觉符号。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环境美](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78/71/1901357871_ii_cover.jpg?version=b07ca5fa-54df-4e62-910b-1259792035de)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环境美
¥30.00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主要立足环境美的本质要求,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阐释环境美的理论基础、实践方向,*展示江苏省在面对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时,如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统筹治污、添绿、留白,实现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折转性、全局性变化的典型经验。能为江苏省探索环境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环境美的江苏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中国好书】](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96/19/1901359619_ii_cover.jpg?version=3d9a3cf3-42e6-4ce4-9fca-6b71f871e172)
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中国好书】
¥48.00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精准脱贫是我们必须要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是*、*、赵洪祝、夏宝龙、车俊五任省委书记的联系,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了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转变,形成了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 本书由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多次蹲下姜的《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慧敏(笔名劳罕)执笔,以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长篇通讯《心无百姓莫为官——*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为基础,记录了下姜村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展现了党员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的为民情怀,被列中宣部2018年重主题出版物。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合约制治理:一种国家治理的新方式](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96/31/1901359631_ii_cover.jpg?version=2e90746a-784e-4495-8693-b46daf1a4d97)
合约制治理:一种国家治理的新方式
¥52.80
合约制治理:一种国家治理的新方式(公共治理研究丛书)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总论](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69/48/1901356948_ii_cover.jpg?version=f8e8fd39-40fa-463c-9401-0ba760ac147a)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总论
¥29.33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研究丛书”的“总论篇”,以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为着力点,从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十年探索出发,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发展的历史经验、 实践问题、未来方向,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旨在深入把握江苏新实践的成功经验,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寒亭区红色记忆](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2/31/1901360231_ii_cover.jpg?version=ab3a1531-520d-47b4-842f-c56c84ac1455)
寒亭区红色记忆
¥71.20
为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了解我区的红色文化,寒亭区政协组织人力物力,精心编写了《寒亭区红色记忆》及《寒亭区红色记忆·映像百年》,*回顾了寒亭区(潍县)地方党组织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该书之内容,时间跨度长,上起清末及辛亥革命,下迄2021年12月(部分内容有适当下延);资料丰富翔实,不仅涵盖了中共党组织在寒亭区(潍县)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红色人物,还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从寒亭走出去,在祖国各地奋斗一生、建功立业的重要人物及其功勋事迹。与通常意义上的组织史不同,《寒亭区红色记忆》及《寒亭区红色记忆·映像百年》以“记忆”的方式描述了党组织在寒亭的发展历程,增强了故事性和可读性,生动灵活、血肉丰满,是围绕建党百年推出的又一套优秀红色读物。广大党员干部可将此书作为党史学习的课外读物,从中汲取营养,振奋精神。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面向警务实战的生成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6/66/1901360666_ii_cover.jpg?version=5d6f182c-27e0-4874-bc4f-c186ec807c35)
面向警务实战的生成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33.25
本书在实训教学中生成- -门面向应用领域(实践领域)的培训课程,并形成为其它同类课程可以借鉴的生成课程开发模式。在这一-过程中 既实现了实训教学又实现了课程的开发。本书主要研究警务实战训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于提高警察的教育训练质量,培养适应现代 条件的警察,增强警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警务实战训练理论基础、警务实战中的课程开发、生成 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设计、生成课程开发流程的理论构建、课程实例的教学迭代实践、 实例课程的开发生成、研究的未来预期等。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研究](http://img61.ddimg.cn/digital/product/6/82/1901360682_ii_cover.jpg?version=68c27a62-990f-40ef-bf34-48f302fa1461)
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研究
¥33.25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本书采取历史考察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农村流动党员作为对象,深入剖析,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全书以城镇化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层面对农村流动党员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考察,梳理农村流动党员发展的主要脉络以及党对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探索历程。同时对农村流动党员的群体概貌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党员迁移的内在动力和流动状态,对这一群体进行细化分类,充分把握农村流动党员群体的特点。通过典型案例,对不同类型农村流动党员群体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展开分析,揭示流动党员管理实质,概括归纳流动党员管理一般规律。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国防艾政策网络演变研究 : 以云南省为个案](http://img61.ddimg.cn/digital/product/6/94/1901360694_ii_cover.jpg?version=4f436282-b249-4d19-8157-6c985252d936)
中国防艾政策网络演变研究 : 以云南省为个案
¥33.25
本书以云南省防艾政策网络(防治艾滋病政策网络)为研究对象,探究防艾政策网络的形成与主要功能、行动主体与网络结构以及网络演变的特点与趋势。本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中的防艾政策网络,可以演变发展成为一种以政府组织为核心,以科层制结构为基础,由非政府次级中心形成的非科层制结构为主要部分的更加多元化的结构形式。科层制结构能够为防艾政策网络提供稳定与平衡,非科层制结构能够为防艾政策网络带来灵动与活力,两种结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利益协同机制,从而使防艾政策网络中多元行动主体的利益方向和目标认同更加一致。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大数据与政府统计发展](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96/35/1901359635_ii_cover.jpg?version=ee17e996-f2bc-4e98-908a-d9a31a0e017d)
大数据与政府统计发展
¥58.80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为政府统计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本书首先从国家数据视角系统梳理了政府统计的发展历程与变迁轨迹,并介绍了政府统计的理论与实践着详细介绍了大数据产业的商业资源及产业组织形式,深分析了现有大数据商业行为及大数据资源的诉求与痛。 在此基础上,本书重阐述了大数据与政府统计合作的基本理论关系,总结了两者的合作特征与模式,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政府统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突破路径,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全面展示了大数据在统计制度变迁、统计云建设、测算区域经济、辅助构建价格指数等多个领域的具体方法与实际应用。本书最后为政府强化统计竞争力、促政府统计工作的再平衡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 本书聚焦大数据视角下的政府统计发展,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为读者展现了未来政府统计发展的新趋势,不仅适用于对大数据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适用于高校、政府机关的统计专业人士,是大数据时代下政府统计工作展的实用指南。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研究 : 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分析](http://img61.ddimg.cn/digital/product/15/5/1901361505_ii_cover.jpg?version=62223a61-8fcf-4de8-ac94-86b7ad2ae0db)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研究 : 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分析
¥33.25
自由时间问题是关涉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大议题,不仅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长期以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难。马克思发现,自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但人类的自由时间非但没有增加,相反,现代人的劳动时间反而比古代人更长了,自由时间匮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严峻生存考验。围绕I业社会的自由时间悖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批判了资本逻辑对自由时间的宰制,科学剖析了劳动人民自由时间匮乏的历史形态、内在机理及解决路,深刻彰示了人类解放的时间向度。从文本研究的视阈看,《资本论》 及其手稿是马克思系统论述自由时间问题的核心著作,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在这几部文本中呈现高度理论化和科学化的表达。大力掘《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自由时间思想,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理论价值,积极回应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当代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本文论述围绕三个方面展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资溪历史(第二卷)](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15/61/1901361561_ii_cover.jpg?version=2b886c3d-c372-45ff-b7a9-85ea12880808)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资溪历史(第二卷)
¥20.30
编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5月—1956年4月)章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节党政军领导机构建立和党面临的任务 一、中共资溪县委、资溪县人民政府、资溪县大队的 成立 二、党面临严峻形势与重大任务 三、城市管工作全面展 第二节基层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团体的建立 一、城乡基层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各人民团体的建立 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 第三节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一、建立抗美援朝运动领导机构 二、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 三、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第四节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 一、初期剿匪斗争 二、资溪事件 三、吸取教训彻底肃清匪患 四、展反霸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第五节“三反”和“五反”运动 一、增产节约和“三反”运动 二、“五反”运动 第二章土地改革和社会民主改革 节土地制度改革 一、土地改革前资溪农村的特 二、减租减息 三、土地改革准备工作 四、土地改革全面展 五、土地改革复查 六、农村的巨大变革 第二节社会民主改革 一、城镇民主改革 二、宣传贯彻《婚姻法》 第三章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事业的初步发展 节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 一、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 二、金银黑市和建立金融机构 三、统一财经和加强财政管理 第二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老区人民重建家园 二、农业林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三、城乡市场趋向稳定与繁荣 第三节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初步发展 一、工农群众和广大干部展大学习 二、教育事业改革与初步发展 三、卫生、邮电等事业初步发展 四、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第四章经济建设的全面展 节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经济建设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二、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一五”计划的制定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步 一、贯彻粮食统统销政策 二、发展农业生产 第五章过渡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建设 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一、基层普选 二、县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 三、展宪法草案大讨论 第二节党的建设和审干肃反 一、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的贯彻 二、中共资溪县次代表会议的召 三、党组织的一步发展 四、审查干部和内部肃反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互助合作发展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二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改造前的手工业 二、引导个体手工业合作化道路 第三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经济社会 的曲折发展 (1956年4月—1966年5月)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端 节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中共资溪县次代表大会的召 二、学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 三、县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端 一、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二、省老根据地视察团再次视察资溪 三、实施“一五”计划 四、地方病的防治 五、制定“二五”计划 六、安置上海支内垦荒群众 第三节工交水利建设 一、工业发展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 三、水利建设发展 第八章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节整风运动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日益凸现 二、学习和宣传贯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三、党内整风运动的初步展 第二节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一、从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 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其严重后果 第三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 二、“反右倾”整风运动 第九章“大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节“大跃”运动发动 一、宣传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二、县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 三、中共资溪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 第二节“大跃”运动全面展 一、农业“大跃” 二、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 三、其他领域的“大跃” 第三节“大跃”中的积极探索 一、国营综合垦殖场的创建 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资溪分校的创办 三、资溪民兵师成立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人民公社化的快速实现 二、“共产风”盛行 三、创办公共食堂 第十章从纠“左”到“反右倾”斗争 节纠正“左”倾错误 一、整顿人民公社 二、压缩工农业高指标 第二节“反右倾”斗争展 一、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二、“反右倾”运动全面展 三、“大跃”继续 四、“现行反革命分子” 第四节“大跃”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 一、“大跃”的得失 二、第三次“三反”运动展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全面调整 节县委工作方针的转变 一、农村整风整社运动 二、贯彻中央“八字方针” 三、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四、第四届县人大一次会议召 第二节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 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调整 二、农村经济政策调整 第三节工商业和城市政策调整 一、工业政策调整 二、商业政策调整 三、精减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 第四节政治思想文化领域调整 一、展干部甄别平反工作 二、展“右派分子”摘帽工作 三、教育科技事业调整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 节全县经济建设继续调整 一、确定全县经济建设目标 二、中共资溪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 第二节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兴起 二、群众性的学英模活动 第三节调整后所取得的新成就 一、干群积极抗灾经受严峻考验 二、经济比例趋向协调 三、第五届县人大一次会议召 四、南昌城镇知青下放资溪 第十三章“左”倾错误再度抬头 节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一、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展 二、城镇新“五反”运动展 三、第六届县人大一次会议召 第二节展“兴无灭资”意识形态教育 一、安置城市下放知青存在“形左实右”错误倾向 二、在文艺领域加强“兴无灭资”教育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与资溪人民的抗争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第十四章“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内乱始 节“文化大革命”初期 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展 二、全面动乱始 三、红卫兵运动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的模式与实践 : 以百色学院为例](http://img61.ddimg.cn/digital/product/15/83/1901361583_ii_cover.jpg?version=863ae763-e580-47ff-b8a6-8356ccc8d0a1)
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的模式与实践 : 以百色学院为例
¥33.25
本书在对高校党建育人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目标定位和行动策略等方面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重探讨百色学院党建育人的创新模式和实践成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村落共同体视域下乡村复合治理研究](http://img60.ddimg.cn/digital/product/16/7/1901361607_ii_cover.jpg?version=026b5039-b765-4c27-a328-9a9a2f02353e)
村落共同体视域下乡村复合治理研究
¥31.15
本书为乡村复合治理的一项实证研究。作者以”村落共同体”作为研究视角,在对Y省M村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乡村复 台治理的缘起基础、核心本质与实现机制展开研究。基于同时兼顾乡村社会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研究前提,该研究充分考虑治理实践展 开的社会结构样态,从村落共同体所包含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维系纽带透视治理空间的内部关联与内生动力,围绕共同体与社会治理的互 构关系,揭示了村落共同体对于实现乡村复台治理所具有的现实价值,以及实现乡村复合治理对于推进“价值-结构-行动”治理共同体建 构的重要意义。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亚国家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法](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16/19/1901361619_ii_cover.jpg?version=9b4845a1-a466-4c3c-9078-559bc37cdb5f)
中亚国家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法
¥29.75
本书分为_上篇和下篇。上篇以中亚国家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研究了独联体国家(包括中亚国家)民法典编纂中知识产权立法问题。在苏联 解体后,中亚国家纷纷独立。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各国以独联体国家议会间示范民法典制定各自的民法典。大多数国 家在民法典编纂中,都将知识产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但各国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独立成编的模式不仅相同,概括而言有四种模式:完全 独立成编模式;通则式;一般规定式和融合式。中亚国家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立法模式为我国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立法提供了域外经 验。下篇翻译了七个国家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编,以便学界进行参考和研究。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与学](http://img61.ddimg.cn/digital/product/7/8/1901360708_ii_cover.jpg?version=742cf135-dcbc-4fc7-92ab-db71410da78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与学
¥33.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学教程教辅教材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深刻体会党的百年奋斗所展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 大生命力。本导学教程根据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修订版教材做的研发和编写。每章都有详细的教学目的、重点导学、难点导 学、知识融会、案例研讨、知识拓展与一系列训练题, 导学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系列文件精神融入其中,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 理论与实践成果。本书的阅读对象为高校本科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同行、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研究生与社会学习者。
![每满100减50](http://img60.ddimg.cn/web/pcbookstore/mej2x.png)
![中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研究](http://img62.ddimg.cn/digital/product/7/12/1901360712_ii_cover.jpg?version=73d7a508-eb3e-45e9-bf1a-d5df808a0ce0)
中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研究
¥29.75
本书研究了我国的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归纳总结洗钱的行为模式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对策。着重分析恢复 性司法的理念和基本原理,探讨主要英美法系国家对恢复性司法理念的认识及其立法特征、模式和实践,介绍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对恢复性 司法的立法与实践措施,并提出完善我国当前刑事法律中的恢复性司法措施的建议。*后,本书研究了如何将恢复性司法与新时代“枫桥 经验”相结合,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