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
¥68.7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作为国家自然基金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70750002/G03)的终研究成果,正是试图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时空特点,从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地方政府治理视角出发,揭示我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的内生决定因素、发展演进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基本理论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 2011
¥23.40
本书秉承严谨独立的学术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宗旨,高度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多领域、多角度对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刻解读,科学客观地为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刻画出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图。


中国政党学说文献汇编 第二卷 本土化与相续性(1914.4—1929.12)
¥54.00
1914—1929年是中国近代政党发生转型的重要阶段。欧美式政党政治尽管在现实中破产,但其理论的宣扬不绝如缕。组建中华革命党,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前后付出了十年的艰辛,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革命政党建设模式。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以支部的身份加入了国产国际,但共产党人也一直在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党道路,并有了初步的成就。青年党亦以革命政党自诩,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和政党观点。其间,党际关系的复杂性使中国政党理论内容较之前一阶段更为丰富多彩。 ?


中国政党学说文献汇编 第一卷 借用与幻灭(1894.11—1914.3)
¥82.80
1894-1914年是近代中国有志之士从政治制度层面入手探求救亡振兴之道阶段。其间,他们出于各自的政治追求,关注、引入、借鉴西方议会政党和革命团体理论,并根据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予以发挥、诠释、交锋,且据此进行近代中国政党的构画、组织、活动。然而,这一时期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文化氛围,及其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不但使政党政治活动,而且使其理论归于幻灭。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3辑)——地方政府发展与府际关系
¥40.80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3辑)的分析重点是地方政府发展和府际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政府间关系是当前中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框架下,本辑报告就城市化进程中的“省直管县”改革、行政区划调整、部际合作、省部关系以及地方协同治理等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同时就地方治理实践中的伙伴关系、府际合作、跨部门协调机制以及中心城区复兴等改革问题进行了多领域、多维度的分析,并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以期能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
¥54.17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初版于2002年,并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三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是服务行政理论的导言性作品,提出了通过价值理性的复归重建公共行政模式的新构想。全书基于现代官僚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线索,对公共行政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反思,分析了近代以来的理性分化及其在社会建构中的表现。作者认为,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在其后的发展中分化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而在社会建构中出现了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排斥。在一切基于工具理性的社会建构中,官僚制是为典型的范例。然而,在官僚制理论中却包含着深刻的逻辑悖论。本书在对官僚制以及批评和矫正官僚制的各种理论的反思中,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建构的建言,并由此逻辑地导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汉译经典:论自由
¥3.60
该书共分五章:章为引论,提出了全书的主旨——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了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价值。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汉译经典:资本论
¥50.40
本书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次将经济和历史联系起来,拆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融于一体,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发现。在广泛而坚实的考察之后,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奇妙关系,从而论证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在人类政治和经济发展史上,《资本论》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

君王论
¥1.48
《君王论》是意大利政治家、作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作者看来,要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此外,君王还需兼具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狡猾。 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部著作像《君王论》一样,一面受到无情的诋毁,一面又受到了空前的赞誉。如今,《君王论》被列为有影响力和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与《智慧书》《孙子兵法》并称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三大智慧奇书。 本书语言通俗,译文经典,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及相关注解,希望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精髓,并从中获益。

谍影重重: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57个谍海谜团
¥3.70
广义来说,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从敌对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又称特务、密探。 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徐径窃取情报,也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行为;被派谴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


美国种族简史
¥14.99
【作者简介】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默斯特学院及其他学术机构讲授经济学课程,著有《被掩盖的经济真相》《基础经济学》等书。


法制“镂之金石”传统与明清碑禁体系 中华书局出品
¥45.73
本书对始自西周的“铭金纪法”和萌生于春秋战国的“刻石纪法”进行了认真梳理,努力把握其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与个别性、规律性与时代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力图凸显古代中国法制“镂之金石”传承的框架及其发展沿革的时代坐标,以此表明其是一种有别于纸本文献传承的相对独立的法律纪事传统。


民主新论(套装共2册)
促销价:¥69.99|¥45.00
《民主新论》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萨托利耗费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经典之作,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泛赞誉。学术界盛赞萨托利在民主学说上“堪称我们时代为强大的头脑”,“他的论证没有真正的对手”。该书至今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权威著作。萨托利希望以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为基础,恢复其所谓的“主流民主学说”。在上卷“当代论争”中,萨托利回顾了当代重要的民主理论,并以清晰的思路彻底检视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综合而成他向读者提出的所谓一种新的主流观点,其犀利的论说与敏捷的思维巧妙地穿梭于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本书*的魅力在于,萨托利认为,规范性(理想的)理论与描述性(现实的)理论必须被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民主可能的理论中行之有效。这部博识之作的清晰和生动,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非常具有可读性。在下卷“古典问题”中,萨托利对经典的民主议题作了全面概览,阐明了西方古代民主同近现代民主的区别。他不惜笔墨,对民主、自由、平等等术语及其相关联系进行细致入微的概念分析和历史分析。他的结论是: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其核心始终是政治权力问题;在复杂庞大的现代社会,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只能导致效率低下、权威贬值的政治后果;现代民主只能是“被统治的民主”,其关键在于有效制约统治的少数。


三教九流大全集
¥9.99
翟文明编著的《三教九流大全集》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儒、释、道三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详细介绍了帮会、商贾、娼妓、宦官、赌徒、优伶、风水先生与算命先生、师爷、乞丐、土匪盗贼、流氓、私塾先生、郎中、画工、武侠与镖师等十几种*代表性的封建社会职业。《三教九流大全集》中摈弃了将三教与九流截然分开、旧九流分等级的观点,详细地阐述了中国传统三大宗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同时,选取了十几个典型的古代职业,描述了这些职业的产生、发展、主要职业特征以及这一行当的著名人物,以客观的态度来探讨社会职业的文化内涵,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另外,编者还精选了100余幅契合文意的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耳目一新,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本书力求通过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结合科学的体例、丰富的图片、简约的版式以及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给读者一份新鲜的文化大餐,希望能对读者的人生有所助益。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22.80
【作者简介】诺曼·斯通(Norman Stone),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首相演讲稿撰写人。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获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 History Prize), 方塔那欧洲历史奖(Fontana History of Europe Prize)。曾出版过《二战简史》(World War Two :A Short History)、《大西洋的敌人》(The Atlantic and Its Enemies)、《东线1914~1917》(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欧洲转型1878~1919》(Europe Transformed 1878-1919)、《血与火》(Blood & Fire)、《另一个俄罗斯:流亡体验》(The Other Russia: Experience of Exile) 【内容简介】《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内容简介】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解体,欧洲以外的世界似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中。柏林虽然被称为是当时世界的雅典,但德国对俄国的快速发展恐慌不已。与英国争霸全球的德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支直指英国各港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的海军。就在这样的各国关系中,萨拉热窝事件开启了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 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帝国幻觉》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重大、复杂的论题。


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11.99
【作者简介】诺曼·斯通(Norman Stone),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首相演讲稿撰写人。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获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 History Prize), 方塔那欧洲历史奖(Fontana History of Europe Prize)。曾出版过《二战简史》(World War Two A Short History)、《大西洋的的敌人》(The Atlantic and Its Enemies)、 《东线1914~1917》(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欧洲转型1878-1919》(Europe Transformed 1878-1919)、《血与火》(Blood & Fire)、《另一个俄罗斯:流亡体验》(The Other Russia: Experience of Exile) 【内容简介】欧洲人的后一个大幻觉是:战争将是短暂的。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整个世界都处在繁荣之中,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接踵而至。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场梦魇。因为它,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70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 在我们似乎要忘却这一战事的今天,诺曼·斯通的这本扣人心弦的新作《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时局曾经是多么的凶险,正如丘吉尔所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所有我们熟悉且关心的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深渊,一个扭曲了科学、更加凶险或者可能更加漫长的黑暗时代。


网络爱国主义:源流、利弊与策论
¥15.99
本书是国内部系统研究中国网络爱国主义的专著。全书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相关资料、案例的基础上.在舆论与外交互动的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对2003年以来中国网络爱国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事件的深入研究.深刻剖析了网络舆论对中国外交”既帮忙又添乱”的原因.指出必须弥合网络舆论与外交政策的差距.并提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制度建议。


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研究
¥15.99
本书梳理了国内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历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定量研究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获得研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提出了改善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10年卷
¥31.99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复杂的转变时期,整个社会正发生深刻的转变。在这个大调整、大转变、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行业,包括我们的传媒行业都遇到了一些仅仅依靠过去的那些理论、思想和方法所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所以,我下面想讲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博士硕士生们、专家教授们以及各种社会先导力量去作进一步的关注与研究。


非公企业党建研究
¥19.49
《非公企业党建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遇到的新课题。作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党建研究》研究了非公党建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定量研究把握非公党建的经验事实,运用实例来探索非公党建的模式与功能,分专题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创非公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居间政治:中国媒体反腐的社会学考察
¥14.94
《传媒研究新视野丛书·居间政治:中国媒体反腐的社会学考察》作者通过上述略显庞杂的思考,力图为读者编制出中国媒体贪腐新闻报道的整体框架,可想其难度之大。况且,本书涉及的某些敏感问题,在现阶段难以深入探究下去。当然,还有探究手段的欠缺,思想深度的不足。例如,贪腐新闻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框架对于报道的限制和报道对框架突破的可能等,仍然需要有理论研究的突破,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希望这些能够成为作者继续研究的着力处,不断有新的见地补充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