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二)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二)
袁枢
¥90.08
由《刘展之叛》《李辅国用事》《仆固怀恩之叛》《元载专权》《吐蕃入寇》《两税之弊》《裴延龄奸蠹》《吐蕃叛盟》八篇组成,记叙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内政和边患。通过刘展之叛、仆固怀恩之叛等历史事件,叙述了唐肃宗时军将刘展发动叛乱、唐代宗时西北军将仆固怀恩被朝廷逼反,两次叛乱终被朝廷平定的历史过程;通过李辅国用事、元载专权、裴延龄奸蠹等历史事件,讲述了唐肃宗朝的大宦官李辅国与张皇后联手干预朝政、唐代宗朝的权相元载弄权、唐德宗宠信的奸臣裴延龄陷害政敌的故事;通过记述两税法改革和两税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反映了唐朝前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通过叙述吐蕃入寇和吐蕃叛盟等历史事件,记录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唐与吐蕃之间时战时和,终双方订立盟约,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每满80减4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四)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四)
袁枢
¥90.08
由《伾文用事》《宪宗平蜀》《宪宗平吴》《魏博归朝》《宪宗讨成德》《宪宗平淮蔡》《宪宗讨淄青》《河朔再叛》八篇组成,主要叙述顺宗、宪宗两朝事。顺宗朝,重用王叔文、王伾革新朝政,但遭遇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反对、反抗、反扑,后失败。宪宗朝抑制藩镇跋扈,平定西川节度副使刘闢、镇海节度使李锜叛乱,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定淮西吴少诚、平定淄青李师道,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归朝,朝纲复兴,史称“元和中兴”。
每满80减4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六)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六)
袁枢
¥90.08
由《庞勋之乱》《回鹘叛服》《吐蕃衰乱》《蛮导南诏入寇》《李克用归》五篇组成,主要记叙唐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庞勋之乱》叙述了唐末以庞勋为首的桂林哗变戍卒,打回老家徐州,建立政权,后被镇压的历史过程。《回鹘叛服》叙述了回鹘与唐朝时服时叛、时密时疏,后归附唐朝的关系。《吐蕃衰乱》叙述了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的经过,赞普荒淫残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终致吐蕃帝国崩溃。《蛮导南诏入寇》记述安南经略使引南诏兵入侵西南,唐朝与南诏经年战争,终以和亲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征战。《李克用归》记录唐朝末年沙陀李克用军叛乱,唐朝与李克用妥协,李克用率兵讨伐黄巢的历史过程。
每满80减4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七)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七)
袁枢
¥90.08
由《黄巢之乱》《藩镇之乱》《杨行密据淮南》《王建据蜀》四篇组成,记叙唐末朝廷统治式微、地方混乱动荡的历史过程。《黄巢之乱》叙述了发生在唐僖宗年间的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历史。《藩镇之乱》记载了唐僖宗到唐昭宗年间皇室衰微、藩镇之间互相争战的历史。《杨行密据淮南》《王建据蜀》详细记载了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占据淮南地区、王建率军攻占成都占据剑南三川的历史。朱温代唐称帝建立梁朝后,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每满80减4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八)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八)
袁枢
¥90.08
由《诸镇相攻》《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郢王篡弑》《李氏据凤翔》五篇组成,详细记载了唐末藩镇混战和朱温篡唐建后梁的历史。《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记述朱温在唐末藩镇混战的过程中,成为势力为强大的藩镇之一,并利用宦官与朝官的争斗,逼迫唐哀帝让位,进而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的历史。《郢王篡弑》记载了后梁郢王朱友珪弑杀后梁太祖朱温,篡夺帝位,后被均王朱友贞平定的历史。《李氏据凤翔》详细记载了唐僖宗光启年间至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间,李茂贞父子占据凤翔约四十余年的历史。
太平寰宇记 (全九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太平寰宇记 (全九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乐史 王文楚
免费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四夷”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脱脱著
免费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新唐书  1--2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新唐书 1--2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宋)欧阳修 宋祁 撰
免费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撰,共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自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李柷天佑四年(公元907年)间近三百年的历史。与《旧唐书》相比,《新唐书》对表、志更为重视,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等,并重新排列传记次序,强调对忠奸顺逆的褒贬,又增添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还在列传中保存了一些《旧唐书》未载的史料,增加了不少晚唐人物的列传。 中华书局校本《新唐书》以百衲本为校工作本,同时参校了北宋闽刻十六行本、南宋闽刻十行影印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和浙江书局本,择善而从,是目前*为通行的《新唐书》
每满80减40 广阳杂记(上)
广阳杂记(上)
[清]刘献廷
¥6.99
《广阳杂记》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为清初刘献廷撰,共五卷,此书不编类,是随手记录之作,内容涉及“礼乐、象纬、医药、书数、法律、农桑、火攻、器制”等,以“杂”为特征。所记翔实可信。但此书论识精当,记述精细,固又不可以“杂”而略之。 刘献廷撰写,汪北平、夏志和点校的《广阳杂记(清代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对时事、典章制度、礼乐、象纬、律历、音韵、地学、水利乃至医药、佛学,均有涉及。所记翔实可信。
每满80减40 資治通鑑·繁體豎排版(胡三省注)冊一(电子杂志)
資治通鑑·繁體豎排版(胡三省注)冊一(电子杂志)
「宋」司馬光(編集),「宋」胡三省 (注 著),鄒寰宇(编),
¥2.99
精校、原汁原味的閱讀體驗,是本版資治通鑑*的特點。本冊為:資治通鑑冊(卷一至卷五 周紀) 起自三家分晉,止於秦滅六國,凡一百四十八年。記述了縱橫捭闔的戰國時代。 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都誕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 商鞅變法、徙木立信、圍魏救趙、合縱連橫、完璧歸趙、胡服騎射、廢井田開阡陌、將相和(廉頗藺相如)、信陵君竊符救趙、荊軻刺秦王...... 在去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羋月傳」也是以這個時代為背景。讀者可以在此冊中看到歷史中的宣太后巾幗不讓鬚眉的高超政治手腕,看到歷史中的張儀如何以「一舌遮天」施展其外交話術,看到歷史中的白起如何做到:「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毛澤東語)」......
每满80减40 山海经(第十卷)
山海经(第十卷)
竭宝峰
¥1.99
在定海城东有个上张家村,村后有一座百米高的狮子山,山南有个天然古洞,当地群众统称其“独角龙洞”。传说,从前在这洞裹住着一条独角龙,十分凶恶残暴,还经常变成美男子,半夜三更闯进民宅作怪。
每满80减40 山海经(第八卷)
山海经(第八卷)
竭宝峰
¥0.99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怍,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每满80减40 宋-理宗赵盷
宋-理宗赵盷
读书堂
¥2.90
宋理宗(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南宋皇室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竑,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每满80减40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
读书堂
¥2.90
宋仁宗,北宋皇帝。在位期间西夏对宋发动战事,双方损失都很大。终达成和议,西夏对宋称臣,宋“岁赐”西夏以银、绢、茶。宋中期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仁宗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终失败。
每满80减40 吴大帝孙权
吴大帝孙权
读书堂
¥2.90
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每满80减40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
读书堂
¥2.90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1294),元朝的创建者。蒙古语尊号薛禅皇帝。在位时间(1260-1294)。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追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每满80减40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读书堂
¥2.9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评选。本书包括至今共9个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90个,他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性命,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物的感动事迹。
每满80减40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
读书堂
¥2.90
杨坚之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杨坚承袭父爵。他有“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之感。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本来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疑心更重。
每满80减40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读书堂
¥2.90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每满80减40 唐-武则天
唐-武则天
读书堂
¥2.90
1岁,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父,武土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元庆、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每满80减40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读书堂
¥2.90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0年;在位528年-530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彭城王元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弟弟)的嫡子(第三子),母亲为王妃李媛华。姿貌很俊美,有勇力。自幼在宫为孝明帝担任伴读,与孝明帝颇为友爱,527年,被特封长乐王。528年河阴之变后,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