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虹膜·2017年3月下(No.086)(电子杂志)
虹膜·2017年3月下(No.086)(电子杂志)
magasa等
¥4.80
本期杂志刊登了一篇非常专业的文章,是关于西方现代音乐在恐怖电影用的运用,以及关于新时代台湾电影复兴的特征的文章,还有对美国喜剧电影导演贾德·阿帕图的介绍,及talich介绍NBA劳资谈判的历史。
满3件5折 虹膜2015年下半年合订本(电子杂志)
虹膜2015年下半年合订本(电子杂志)
magasa
¥51.20
合订本包含了《虹膜》杂志2015年下半年的所有内容,并经过全新的编排处理,更易阅读。*亮点是《刺客聂隐娘》专题,和babydog采访资深法国电影人,LOOK采访杜可风。talich的「娱乐的逻辑」、开寅的「德勒兹的电影课」及Multivac的「海国图志」专栏继续。还有关于《教父》、《山河故人》、《毒枭》、帕索里尼、杨德昌、戈达尔、斯科塞斯的精彩评论与分析。
满3件5折 极客帝国(电子杂志)
极客帝国(电子杂志)
商业周刊/中文版
¥6.40
也许你听过这种说法:存在一个与硅谷彻底无关的科技世界,那里没有Facebook、Snapchat,没有谷歌的巴士,也没有投资人皮特·泰尔(Peter Thiel)的身影。为了证明这一点,《彭博商业周刊》将带您寻访硅谷之外、面积约1.5亿平方公里的科技疆域。在北京,雷军正在将小米手机打造成中国首个真正备受喜爱的消费科技品牌(其策略仿效了Air Jordan品牌)。在伦敦,巨大的机械蠕虫正在地下旋转啃咬。在赫尔辛基,诺基亚的老家,诞生了一个蒸蒸日上的游戏帝国。我们展示了在雷克雅未克市矗立的书呆子纪念碑。在里昂,网球拍也被赋予了智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一辆用坦克配件制成的轮椅见证了一个爱情故事。我们报道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们正在兴建以放射性废物为原料的核反应堆,诸如这样的创新者正为未来数年做出打算;而其他人,比如让宣传气球穿过非军事区的脱北者则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所有这些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科技的魅力。 作者简介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俄罗斯记忆(总第16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俄罗斯记忆(总第16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7.99
苏联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的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但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今天谈俄罗斯,苏联时代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但中苏关系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起大落,从亲如兄弟到长达30年的对抗,从1989年关系正常化再到1991年苏联解体,一个曾经的榜样终变成了教训。
满3件5折 创新从避孕套开始(电子杂志)
创新从避孕套开始(电子杂志)
商业周刊/中文版
¥6.00
科技*的魅力在于能把人类的想象力作用于现实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本书收录了29位创新者的作品,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预防艾滋病和意外怀孕的避孕套;能够解读人类肢体语言的机器人;通过阅读脑电波来帮助职场人士抵抗外界干扰信息的猫耳头箍;具有环保功效的可食用水瓶等29个高科技创意产品。本书中,读者可以跟随29位创新者的步伐了解到当下前沿的科技和这些技术在不久的未来带给人类的价值。
虹膜2017年1月下(No.082)(电子杂志)
虹膜2017年1月下(No.082)(电子杂志)
magasa等
¥4.80
这是2017年的第二期杂志,于帆的文章综述了英格丽·褒曼和罗西里尼的那一段合作往事。崔恩昊讨论了重要的法国导演贝特朗·塔维尼埃。马景超则论述克拉考尔和爱森斯坦的理论。后是talich的专栏,他从奥本山宫殿的冲突,介绍了NBA的嘻哈前史。
满3件5折 东南亚——“新大陆”?(电子杂志)
东南亚——“新大陆”?(电子杂志)
商业周刊/中文版
¥8.99
作为政治经济博弈的聚合点,东南亚能否成为疲弱世界经济的“新大陆”?东南亚市场的投资价值究竟如何?低门槛准入的不健全市场又蕴涵着哪些风险?制造业的大量涌入对当地民众带来什么影响?企业应该如何避免在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里成为牺牲品?面对经济发展和自身安全的考量,东盟对中国究竟存在何种矛盾心态?美国为何要撇下中国拉拢东盟国家加入TPP?商周*推出专题电子书《东南亚——“新大陆”?》,辅助读者重估这一重要的地区。
满3件5折 日本怎么了?(电子杂志)
日本怎么了?(电子杂志)
商业周刊/中文版
¥8.99
日本在近年遭遇海啸与核泄漏的双重打击之后,真的衰落了吗?她的经济现状到底如何?其社会生活如今是什么样子?索尼、丰田等日本旗舰公司的困境是什么?其业务的生机又在哪里?东瀛社会能否顺利变革自身?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审视这一邻邦?中国在打造“一带一路”新格局的过程中,如何与之博弈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中国的企业又如何打开或深入这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复杂市场?中国是否对当今日本的科技、人文、经济和政治在全球格局中的作用与能量,有充分的认识和思考?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斯里兰卡:古城之魅(总第4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斯里兰卡:古城之魅(总第4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她是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她的微笑又令人无比神往。眼泪和微笑,为何都被用来形容她?如果了解斯里兰卡的历史,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容,信仰与历史共同造就了如今的斯里兰卡,使她魅力十足。尤其,跟着我们这组文字,在斯里兰卡的古城里游走,你会找到更多斯里兰卡魅力的秘密。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江南秘境德清(总第2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江南秘境德清(总第2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7.99
时间是天方夜谭里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就像本期特别策划专题“国宴上的非遗”里,窑火中的陶土在特定时间的作用之下,发生华丽的蜕变。国瓷的生产,学会与时间共舞是关键。 但时间的行进有时又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期专题“寻城记”中,有“江南山”之誉的德清莫干山,从1890年美国人佛利甲发现、并把度假概念带到这里,到今天遍布山下的“洋家乐”特殊旅游度假型态,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时间的功劳呢?莫干山的百年轮回之中,貌似偶然的背后是必然,而只有寻着时间的足迹或许才能一一解读。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普洱江湖——探秘云南古茶山(总第17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普洱江湖——探秘云南古茶山(总第17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南下探访古茶山之前,我在坊间曾听闻不少普洱茶的故事。其中杜撰为离谱的当属这样一例: 一商人收藏普洱茶饼,囤于仓库。仓库里同时还藏有大量檀木家具。一日大雨,仓库进水,茶饼和家具都被雨水所泡,导致茶饼浸入了檀木的味道。后来这批被泡的茶饼竟以其独有的檀木香气卖出了天价。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曾疑惑其源头,后来在网络上看到普洱茶的收藏诀窍中,赫然写着这样一条:“存放的场地可以放一些带天然香味的檀木或书本等,增加普洱茶的韵味! ”或许上面这个故事就是由此误读演绎而成。 十数年前,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念深入人心。“乱世存金,盛世存茶”,普洱茶一度变成理财工具,惹得茶客和收藏者趋之若鹜。在普洱茶疯狂的年头,类似荒诞的故事几乎到处都在流传。这些故事成为提升普洱茶身价的光环,让普洱茶渐渐偏离了其作为茶的根本。 2007年,普洱茶曾因过度炒作而崩盘,如今十个年头过去了,在普洱茶身上依然附着太多的故事性。或许只有回到普洱茶的源头,才能真正厘清有关普洱江湖的是是非非。 为此,我们继去年《进山寻茶 ——一片茶叶的哲学》专题报道之后,再次发起寻茶之旅。在春风吹开缕茶芽的时节,采访组与南下的茶人一起,深入云南古茶山,挨个走访普洱茶的山头,去探究普洱茶的发源地,去触摸普洱茶的发展脉搏。 在倚邦老街,我们寻到普洱茶历史上曾经的繁华,路边随处可见的石柱、砖瓦都可能隐匿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景迈山,我们看到那一片万亩古茶林,布朗族的先人们把茶变成他们的精神信仰,如今这里又走上了“申遗”之路;在布朗山老班章,我们体会到“班章为王”的霸气,那两棵去年拍出15万元一斤天价的古茶树,被栅栏围着, 挂着编号“342”、“343”的身份标识和“严禁采摘”的警示牌;在南糯山半坡老寨,我们也见证了因为紧靠国道而给这个寨子带来的改变,茶商四处挂置的广告牌,茶王树旁那棵被拦腰斩断的大树,都印证了普洱茶曾经的疯狂…… 在寻访中,我们也无数次与茶农、茶商、茶人交流。 深山老寨的茶农们看着一拨拨外来的人如迁徙的鸟儿涌入寨子。有人为茶而来,有人为钱而来;有人找到了好茶,有人却迷失在了这里。和我们一起的茶人说:“真正的好茶应该与金钱无关”,这或许是真正爱茶的人对普洱茶的一种希望。 在倚邦村,我们在茶农家聊天吃饭,主人用水壶煮的黄片招待我们。普洱茶之于他们,只是生活的日常,没有故事。但那一口涩味极重的黄片,入口却瞬间化开,回甘迅速——就像普洱茶和有关它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况味一样。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盘中非遗:世界美食的品与味(总第15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盘中非遗:世界美食的品与味(总第15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如白驹过隙,新的一年又姗然而至。落笔新年首期卷首,始惊觉时间之快,出乎意料。也难怪古人曾留下那么多关于时间的诗句,反复咏叹。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才子曹植对时间的流逝充满了无奈;“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相比之下,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倒是多了些积极的心态。 对世人来说,时间永远是稀缺的资源。尤其是对那些满腔抱负,欲干一番惊天伟业之人,时间更是以秒计算。正所谓“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于是,才有了当年*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那句惊天动地的伟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是的,“只争朝夕”。对于从事遗产保护的人来说,更需要“只争朝夕”。 遗产是与时间有关的概念,对于遗产来说,时间是好的雕刻师。放眼世界,那些或壮美、或宏阔的自然遗产,或丰富、或厚重的文化遗产,无一不是时间的产物,就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时间长河中,经过传承、沿袭、流转的时间呈现。时间打造了形形色色的遗产地图、遗产风貌,每一项遗产,都有时间的痕迹。 “天地转,光阴迫”。当年*真正领悟了时间的真谛,也才有这句名言传世。而剩下的,聪明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老工厂变形记——工业遗址的新生(总第19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老工厂变形记——工业遗址的新生(总第19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7.99
在北京,家离798艺术区不远,周末空闲时我便会去那里转转。798在全国赫赫有名,近些年成了不少旅行团来京必游的景点之一。这里集中了各类画廊、艺术中心、文创店铺、餐吧、咖啡厅,四处散落着艺术雕塑或装置作品,还不定期地有各种展览、讲座或放映活动。有年头的建筑和当代艺术作品混搭在一起,倒也不违和,反而碰撞出一种别样的艺术时尚气息。 798前身是国营老厂“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所在地,曾是新中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由当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援建。德国人给这片厂房赋予了简约实用的包豪斯风格,巨大的现浇架构和明亮的天窗布满沧桑,厂房内涂写着特殊时代的标语口号,与如今作为艺术区的功能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本世纪初,798从废弃工厂变身艺术区的话题曾引起不少媒体关注。当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厂外迁或关闭,老厂房面临再定义时,一些有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老工厂何去何从,成为一个问题。除了被拆迁的命运,798的变身提供了一个范例。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类似798这样的案例早就存在,并非常普遍。 自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轰鸣的机器、高耸的烟囱、忙碌的流水线等构成工业时代的图景。而如今,信息化时代中工业领域不断革新,早期工业时期的这批老工厂已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处处被废弃的遗址。它们要不要保护?值不值得保护?怎么保护?都成为人们深思的问题。 工业遗址的保护始于英美国家,同样变身艺术区的美国纽约苏荷区,是世界上首个由工业区转变而来的艺术区。在次工业革命时,这里曾是钢铁生产基地。上世纪60年代,苏荷区在都市更新的大潮中面临被拆迁的命运,人们终保住了它,大批艺术家开始入驻这些闲置厂房,并将之改造成居住和创作场所。如今,苏荷区已经成为一个集商业、旅游景点、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区。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路画廊区等都借鉴了苏荷艺术区的经验。 1978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瑞典成立。同年,波兰的维利奇卡盐矿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收录的个工业遗产。之后,许多已经废弃的工业遗址在这波保护再利用的大潮中获得新生,有的成为博物馆,有的成为创意产业园区,有的成为艺术区。 限于篇幅,我们无法把整个工业遗产类型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报道,只在其中选取了部分有趣的老工厂。作为特殊的场域,这些老工厂见证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封存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写了这些老工厂如何变身,也写了与老工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命运——它(他)们都在废墟中获得重生。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北欧气质(总第24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北欧气质(总第24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近几年我一直在追《权力的游戏》,这部热播的美剧,插上北欧神话的翅膀后,变得奇幻、宏大,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发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神话,与希腊神话、凯尔特神话并称欧洲三大神话体系,一直都很有吸引力,源源不断地为全球影视领域输入灵感和动力。影视作品的热播,又反过来让人对北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片冰与火之地,到底有何魅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都影响巨大。北欧在北温带和北寒带的交界处,大部分地方终年气温偏低。极昼与极夜这种强烈反差的天象,也让北欧充满奇异而神秘的色彩。峡湾与极光、冰川与海洋,大自然给北欧人搭建起繁衍发展的平台,在并不算适宜的气候和自然资源下,高纬度的北欧也发展出高度的文明。 2016年3月,联合国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北欧五国(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进入前10,丹麦夺冠。作为高度发达的国家,这里基本没有等级差别,被视为廉洁国家的典范。在北欧各国,你看不到比拼建设的楼房高度,没有豪车云集,更没有财源滚滚的气息。在这里,有的是全球知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弱势群体的福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记得在本刊之前的报道中,曾有作者写到,在丹麦,人们衡量幸福生活的指标,不是拥有多大的房子开不开豪车,而是可以骑车去公园,步行去公共图书馆,很方便地到达附近的海滩,以及拥有大量的时间聆听音乐、享受艺术。曾有人在北欧做过许多相关调查,从中不难发现,在北欧,人们快乐的源泉,是家庭、健康、友谊、信任感、安全感等因素,而不仅仅是拥有金钱。 除了高福利、高幸福感,北欧引人注目的还有其工业设计。有人说北欧设计引领着现代社会众多方面的发展潮流。台湾作家吴祥辉曾在《芬兰惊艳》一书中提道:“芬兰的教科书经过高度的美学与国际化整合,教科书的封面和内容设计,页页宛如精品。”北欧设计师将自然、人文、舒适、创新融入设计中,讲求生态理念、人性化,创造了众多惠及全球的优秀产品。 这一切,让北欧拥有独特的气质。本刊本期特别策划“北欧气质”专题,试图管中窥豹,与读者一起领略这些高纬度国家的文化,感受冰火世界中文明的温度。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国宝西藏——文物家底大调查(总第20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国宝西藏——文物家底大调查(总第20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7.99
2012年,西藏自治区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可移动文物普查,至今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时间,一座宝库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了。寺院里、遗址里、墓葬里,珍宝不计其数,惊喜扑面而来。因此,我们特意赶往西藏,专访相关的文博专家,探访迷人的古迹,调查文物的家底,为大家呈现一个大放异彩的西藏。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日本匠心——人间国宝与职人(总第18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日本匠心——人间国宝与职人(总第18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记得读过一篇日本研究学者的文章《什么支撑着今天的日本?》,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一位日本朋友来中国,在一处刚装修好的店铺前,指着新装的铝合金窗框说:“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啊。”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作者写到,是因为施工者计算错误,在窗框的一角,多锯了一个小豁口。恰恰是这个豁口的尖角,划破了这位日本朋友的手指。 “在日本,这样的活儿是不能交工的。交工的话,那会是职人的耻辱”,这位日本朋友说。 如果在以前,我会认为这位日本朋友有点小题大做、吹毛求疵,甚至怀疑他说的“职人的耻辱”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了。但在这次《日本匠心》的专题采访之后,我却对这位日本友人的话深信不疑。 4月伊始,编辑部团队奔赴日本,分三路赴佐贺县、石川县、岩手县、京都、东京等地寻访“人间国宝”与职人,跨越大半个日本。一路上,我们被“人间国宝”的技艺之精所震动,被职人的匠心所感动。我们在采访对象那里听到多的表述就是:他们会竭尽全力将作品做到极致。 什么才是作品的极致?在京都,传统花簪职人北井秀昌指着簪花背面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说,即使是客人看不到的部分,他也会一丝不苟地完成;在轮岛,漆艺莳绘职人北滨幸作告诉我们,客人满意不是作品的标准,自己满意了才是终点;在东京,木工艺“人间国宝”须田贤司接受采访时说,有时候,如果自己觉得有必要,有做的价值,即使超过成本预算也要继续做下去。 日文里有两个词是用来形容职人的,“一生悬命”和“一筋”:“一生悬命”指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贡献在所从事的职业上;“一筋”则类似中国的俗语“一根筋”,执着坚韧,一条道走到黑,从一而终。这种接近于偏执地追求完美,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自我超越,也难怪有人把职人生涯比作修行。正如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创始人秋山立辉所立下的“匠人须知30条”追求的那样——要淬炼的是一颗纯净、坚韧的匠人之心。 在采访专门书写手艺人的日本作家盐野米松时,他谈到中国和日本关于“匠”的不同理解。盐野米松曾问过中国大学生对“匠”的理解,得到的回答是工匠代表贫穷、肮脏,每天反复做同样的工作;日本却相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职人历经多年磨炼,是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让使用者快乐,为了好作品献上自己的一切,盐野米松说,日本人对“工匠”怀有敬重憧憬之情,他认为这是中国值得学习的部分。 无独有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或许可以成为镜鉴。
满3件5折 以设计征服世界(电子杂志)
以设计征服世界(电子杂志)
商业周刊/中文版
¥6.40
我们已经过了设计只关乎外表和感觉的时代。今天,设计是任何成功企业的核心,以至于硅谷的设计师们受到风投资本家的追捧,可以跟公司的创始工程师和高管们平起平坐。加州艺术学院互动设计专业的14位幸运毕业生受到苹果、通用电气和17家其它公司的争抢。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黔之味(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黔之味(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7.99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多民族的聚居,让这片土地多了几分神秘。尤其是这里的美食,千般滋味,万般风情。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走进贵州,品味这独具一格的黔之味。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从布拉格出发:聚焦捷克新生活(总第14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从布拉格出发:聚焦捷克新生活(总第14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如白驹过隙,新的一年又姗然而至。落笔新年首期卷首,始惊觉时间之快,出乎意料。也难怪古人曾留下那么多关于时间的诗句,反复咏叹。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才子曹植对时间的流逝充满了无奈;“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相比之下,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倒是多了些积极的心态。 对世人来说,时间永远是稀缺的资源。尤其是对那些满腔抱负,欲干一番惊天伟业之人,时间更是以秒计算。正所谓“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于是,才有了当年*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那句惊天动地的伟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是的,“只争朝夕”。对于从事遗产保护的人来说,更需要“只争朝夕”。 遗产是与时间有关的概念,对于遗产来说,时间是好的雕刻师。放眼世界,那些或壮美、或宏阔的自然遗产,或丰富、或厚重的文化遗产,无一不是时间的产物,就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时间长河中,经过传承、沿袭、流转的时间呈现。时间打造了形形色色的遗产地图、遗产风貌,每一项遗产,都有时间的痕迹。 青砖古瓦之上,有时间的沧桑;雕栏画壁之上,有时间的斑驳。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约旦“月亮谷”,你会看到时间雕刻的独特岩壁和红色沙漠;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帕劳群岛,你能领略时间鬼斧神工般打造的独特海岛地貌;更不用提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博物馆,那里更是时间的集中营,每一件文物都写满时间的故事。 时间是天方夜谭里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就像本期特别策划专题“国宴上的非遗”里,窑火中的陶土在特定时间的作用之下,发生华丽的蜕变。国瓷的生产,学会与时间共舞是关键。 但有时时间的行进又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期专题“寻城记”中,有“江南山”之誉的德清莫干山,从1890年美国人佛利甲发现、并把度假概念带到这里,到今天遍布山下的“洋家乐”特殊旅游度假型态,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时间的功劳呢?莫干山的百年轮回之中,貌似偶然的背后是必然,而只有寻着时间的足迹或许才能一一解读。 时间是遗产的雕刻师,但时间又是遗产的破坏者。又有多少瑰丽的遗产湮灭在时间的威力之下。昔日恢宏的莫高窟被蔽日的森林覆盖,大树的根系如一把把掘铲扎进那精美的雕塑之中,抽丝剥茧般,在时间的作用下将宏伟的宫殿一一拆解。谁又能预测,再过多少年,那举世闻名的高棉微笑是否还依然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而文化的承载者——非遗传承人,更是面临来自时间的压迫。君不知有多少精湛的技艺已成为过去式,又有多少正在或将要成为过去式。时间的威力,让人紧迫,让人敬畏。 “天地转,光阴迫”。当年*真正领悟了时间的真谛,也才有这句名言传世。而剩下的,聪明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满3件5折 世界遗产地理·进山寻茶——一片茶叶的哲学(总第5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进山寻茶——一片茶叶的哲学(总第5期)(电子杂志)
世界遗产地理
¥9.99
立春过后,当缕春风吹开茶树的嫩芽,人们与茶有关的记忆也开始复苏了。味蕾上春天的味道再次浮现出来,诱惑着蠢蠢欲动的心,想要去品那*鲜的茶味。 一年之中,或许只有春天才让茶生发出如此大的魅力,积蓄了一冬,春茶之味自是格外不同。我记得,曾在一位朋友那里,喝过他于两个季节做出的茶——春茶醇厚饱满,秋茶清淡萧瑟,一如当时的季节。 古人有诗云:“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又云“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春茶,也为古人所向往。甚至,这种向往在宋朝随着皇室贡茶的出现,演化为一种“求早”、“求嫩”的追求。此时,“明前茶”、“雨前茶”也应运而生了。 若再往前追溯,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朝时,茶文化就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随着茶马古道以及海上商路的出现,茶开始进入周边国家甚至远销欧洲,茶文化也呈辐射状在世界范围内发散开来。茶不仅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口味,也影响了全世界。也难怪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将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加以盛赞。 从茶进入国人生活开始,人们对茶的探寻就从未停止过。茶从初的药用,发展到生活中的饮品,到成为传统文化中精致风雅的一部分,茶延伸出来的魅力和作用超乎想象。人们追求极致的茶味,围绕茶而形成的茶道、茶艺、茶器臻于至善。茶甚至上升为一种境界,成为现代社会追求质朴自然的代名词。当三五好友静坐下来,于山水之间分享一壶清茶,其闲适、惬意和淡雅真如一幅静默的水墨画,自成一番美好。 有意思的是,茶的组合,既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是 “琴棋书画诗酒茶”;可以是平庸质朴的生活,也可以登大雅之堂;又或者还能藉由它悟出更多的禅意。作家何为曾说:“每一个饮春茶的早晨仿佛是入禅的时刻。”这自然是一种茶的境界。端起茶杯,看那叶片在水中起伏翻飞;茶入口中,涩而回甘的过程,一个有关茶的哲学也就蕴含在了这盈盈一水间。 不过,看遍史籍,令我动容的,不是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而是明清时期涌现的文人进山寻茶、烹茶、品茶的热潮,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这时的茶,已是一种精神。这一期,我们也将进山寻茶,寻茶山、茶人,以及你心中的茶味。
虹膜·2017年2月下(No.084)(电子杂志)
虹膜·2017年2月下(No.084)(电子杂志)
magasa等
¥4.80
这一期杂志的内容比较杂,一篇是关于增村保造的《清作之妻》,一篇是关于山姆?佩金帕的《日落黄沙》,还有一篇是关于吉安弗兰科?罗西的纪录片创作,talich继续介绍嘻哈文化对NBA和篮球的影响。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