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
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
高鸿钧
¥18.40
  《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集作者高鸿钧多年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法律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新趋势,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范式转换,以及全球视野中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和新特征。书中内容对于反思国家法的利弊得失,把握跨国法和全球法的新动向,从而构建中国的法治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法学研究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对于法律全球化、比较法学和法律文化问题饶有兴趣者。
每满100减50 人权离我们有多远——人权的概念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
人权离我们有多远——人权的概念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
曲相霏
¥37.04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人权主体、人权体系、人权的正当性与人权文化、人权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涵盖了人权领域主要的重大理论问题,展示了中国百年来的研究状况,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可供从事人权研究和人权教育的专业人士阅读,可作为高等院校人权公选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大众学习人权知识、普及人权教育的拓展性读物。
每满100减50 巧用跨界思维学法律(套装共2册)
巧用跨界思维学法律(套装共2册)
赵来文
¥123.60
  按照中国的教育体制和学科划分,法学学科分属于文科。目前,几乎所有的法学教材、法培、考试用书都是由文科出身的专家学者编撰,虽然逻辑严密,调理清晰,但多是清一色的平铺直叙,文辞堆砌,使得本来就十分艰涩难懂的法律书籍更加令人头疼。   《巧用跨界思维学法律(上下)》作者赵来文站在不同读者群的角度,经过广泛调研,花费数年时间,反复思考、钻研、探索和实践,在业界首次以理工科的思维、知识和方法,用坐标、数轴和代数等形式,将有关部门法中相近或相反的法律知识、法律规定、按一定规律进行有序排列编写成本书。本书浓缩了篇幅,减少了无谓重复的字数,增加了知识容量趣味性和易记形,内容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对比和记忆。   本书有助于读者提高学习法律知识效率和司法考试成绩,特别是有助于增强理工科背景者、新入学大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党政领导干部、法律人员学习法律的兴趣,开拓学习法律知识的新视野,本书对于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建设法治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每满100减50 迎接法治新时代
迎接法治新时代
冯玉军
¥27.09
本书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家学者解读。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连续制作了九期特别节目,邀请冯玉军教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全面解读。本书以特别节目为基础,以“回望历史”,“法治靠得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让人民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到公平正义”,“法治应该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党要依法执政”九个专题,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翔实的资料、丰富的数据、深入浅出的理论解说,引导读者“迎接法治新时代”。
每满100减50 隐私权研究:以体系构建为中心
隐私权研究:以体系构建为中心
马特
¥39.00
以隐私权的体系建构为中心,讨论了隐私权这种新型权利兴起对传统民法的冲击及其实现民法上的体系化的可能性。本书探究了隐私权、人格权、现代民法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比较法的考察,解决了隐私权的概念和定位、隐私权的正当性、隐私权的体系化建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
每满100减50 行政法学视野下的公法权利理论问题研究
行政法学视野下的公法权利理论问题研究
徐以祥
¥31.26
  本书从三个重要的方面对行政法学视野下的公法权利理论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行政法学理论视野下的公法权利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并进行类型化的分类研究;然后,对行政法的权利理论所要回应的两大现实领域的理论问题,即司法对行政活动审查中的公法权利问题和规制分析中的公法权利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五章。
每满100减50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17.40
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共有机构职能及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公众满意度调查等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观测点),总分为300分。近十年来,我国依法行政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法治政府建设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尤其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有法律不等于有法治,有制度不等于已落实。从《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103》的结果可以看到,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距离“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时间也极其紧迫,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每满100减50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七卷)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七卷)
张翔
¥28.80
  本书为*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学术文丛,作者均为对公法学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第七卷以“【宪法变迁与宪政发展】”为主题,收录了李忠夏、陈伟等学者的六篇文章及译作。研究了在宪法变迁的过程中,宪法解释在方法上如何同时应对宪法统一性与价值多元主义的要求,实现社会价值的整合探讨了文化异质性和民主宪政之间的张力关系;美国教授汤姆金斯伯格关于“司法审查是一种政治保险机制”的观点,为探讨司法审查的民主正当性这一难题提供了重要视角;亚里士多德阐发政体理论,施密特力主捍卫宪法,先贤思考的得失对我们今天的宪法解释理论的启发。【宪政建设与人权保障】栏目收录了四篇论文和两个案例。其中《论人权和公民权》是法国宪法学家西耶斯首次提交制宪国民议会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草案及其理由阐释,是西耶斯宪法学说的精练和系统阐述。【回顾与展望】栏目推出了莫于川教授关于我国现行宪法31条修正案的研究,31年来31条修正案背后的观念变迁和价值追求昭示。 ?
每满100减50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
姜明安
¥52.80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为姜明安教授的文集(评论卷),收集了姜明安1982年至2011年6月近三十年间在各种报纸或刊物上发表的评论或杂谈。这些文稿均为原文收入,保持原汁原味,以有利于读者了解历史原貌,了解笔者的学术和非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从初创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以及中国行政法学人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探索历程。 姜明安教授作为我国行政法学大家,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行政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从《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评论卷)》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到他对于国家法制、法治发展的密切关注、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对于社会痼疾毒瘤的深恶痛绝、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执著追求。在三十年之中,他对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探索经历了从入门、求索、呐喊到深入研究和倾力创新的过程,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普通公民对于家国的热爱,以及他对于行政法学事业的贡献在书中清晰可见。
每满100减50 实现正义的选择与规范
实现正义的选择与规范
洪冬英
¥34.58
  实现正义在于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规范。证据是法庭认定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是关于确定有争议的案件事实的方法和程序的规则。证据制度承载了发现真实、程序公正、诉讼效率、解决纠纷等目的。证据种类的科学划分是证据制度规范使用的前提,诉讼中的证人证言、推定、预决事实的效力等规范是必然要求。这和调解程序的完善同属于“正义的司法制度”。   实现正义离不开法院和法官对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追求——衡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也可概括为“法官知法和发现真实”。人们对正义的追求使法院和法官承载了过重的期望,这种期望需要在制度完善和相对理性的利益衡量中寻求实现。
每满100减50 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第二版)
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第二版)
郑永流
¥17.40
  作者以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视角,来审视法学的学习,以“至简、实用、可读”的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法学学科的特性、法律人的思维、职业理想,到法律人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论文的写作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导法学院新生迈入法律之门,顺利“登堂入室”。
每满100减50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六卷)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六卷)
王贵松
¥41.40
现代社会乃信息社会,如何确保信息收集使用中的自由和安全,已成为颇受瞩目的重要课题。当前,信息公法的各论性研究正在拓展,总体性研究亟待加强。王贵松主编的《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6卷)》以“现代社会的信息公法”为主题,收录了小山刚、字贺克也、张道义等学者的七篇文章,既研究了德、日信息公开、信息保护的制度现状,也探讨了个人的信息自我决定权、在信息公开法缺位时如何实现开放政府、广播电视自由及其界限、国家秘密设定权的配置等专门问题,展示出信息公法可能进一步开拓的多个面相。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6卷)》“学术专论”栏目收录了五篇文章。德国国法学大师拉班德的国家法译文,是其作品在国内的首次亮相;奥特洛夫对于德国行政法院法官的描述,让我们能够快速把握其制度结构;日本京都大学高木光从性质和功能的角度阐释了行政法的执行体系,为重新审视行政法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视角;美国西北大学凌洋探讨了行政机关事实认定的司法审查问题,可谓国内对美国实质性证据标;隹为详尽的展现;台湾成功大学王毓正关于台湾地区“环境基本法”的文章,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基本法律效力问题提供了一个实证性研究。 思想史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学术的发展脉络。“公法名家”栏目的四篇文章,既有总体上对德国国法学大师们的素描,也有关于史坦恩(德国)、笕克彦(日本)、张知本(中国)的思想雕刻,一位位公法名家由此鲜活起来。
每满100减50 法治中国:民主法治精神举要
法治中国:民主法治精神举要
282118:汪习根;汪火良;武小川$${0},{1},{2}
¥30.77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和重要保障。本书对法治中国进行了多维解读,通过追根溯源地分析民主和法治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规律,揭示了法治中国的价值理念与精神支柱。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全面推进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转型,构建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理性关系与法律规范系统,其核心在于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倡行依宪治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应当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新模式,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升级换代。法治的真谛不啻在于消解社会张力、谋求社会稳定,更在于以公平正义的制度架构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基本权利。公正和人权是法治的两个支点。如果说立法是正义的道防线,那么司法就是正义的后一道防线。为此有必要通过司法改革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大众的合法权益,让全体公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此,才能让法治之树结出美丽的人权之果。
每满100减50 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理论与实践
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理论与实践
冯玉军
¥75.70
  本书全面审视了全球化背景下东亚法治的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在十多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的*力作。全书分为三编。编瞩目法律全球化的理论与视角,分别从法律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全球化视野下的法律悖论、全球法律秩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法律全球化下的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第二编探讨东亚法治的历史与发展,考察了东亚的和谐-无讼传统,比较了近代法治进程的异同,分别对中、日、韩三国现行法律制度、法律移植、法律职业培训、司法考试等主题逐一剖析,找寻东亚法治和谐共建的有益资源。第三编聚焦全球化中的东亚共通法治,以东亚与西方“法治”历史阐释的对立与超越为理论支点,结合全球化下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进展,着眼于东亚法律文化和社会治道的会通与创新,提出可行的战略性对策和思路,为东亚经济持续繁荣和法治理想图景作出贡献。
每满100减50 刑法分则专题研究
刑法分则专题研究
282103:王作富;刘树德$${0},{1}
¥68.06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刑法分则专题研究》将刑法分则中为重要的28个罪名进行学术上的解读,对故意伤害罪、绑架罪、抢劫罪等,按照四要件的理论基础,对各犯罪进行分解,并通过典型的案例来说明各罪名的发展和疑难点,对于研究人员进行分则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每满100减50 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
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
282104:孙若军$${0}
¥20.83
  在婚姻关系中,个人人格与家庭身份的对峙导致夫妻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孙若军编著的《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以婚姻关系为视角,借助权利冲突理论,从纵向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的权利属性两个角度,对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婚姻关系为视角》通过梳理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发展轨迹,探讨身份权与人格权冲突的原因与本质,并借助权利冲突理论,为解决夫妻同居权与性自主权、生育权的冲突以及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寻找理论依据,提出了解决冲突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1)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在立法层面上,确立权利位阶原则;(3)在司法层面上,实行个案利益衡量与价值选择原则。
每满100减50 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构造
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构造
朱广新
¥36.00
  为深入、系统地理解民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构造》首先从两个视角探讨了信赖保护的正当性依据:(1)外部视角——社会生活上的正当性,即在民法之外,在信任是社会交往的必要因素的共识下,分析了人类信任机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进而对法律与信任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了简要分析。如此研究的主要考虑是,现代社会是一种市民社会,确切地说,是以市民法为存在前提的社会。民法上的信赖保护无论如何难以与市民社会中的信任机制相脱离。(2)内部视角——民法上的正当性,即在民法之内,在个人自由主义的现代私法理念下,通过剖析近现代民法的构造特点与方法,探究了信赖保护为何会成为一项与私人自治相伴生的民法基本原则。   在作出以上两方面的系统研究后,该研究以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为基础,并参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说、立法,对信赖保护原则在民法各个组成的具体构造进行了详细探讨。
每满100减50 社会转型中的纠纷解决
社会转型中的纠纷解决
郭星华
¥24.31
《社会转型中的纠纷解决/社会学文库》编著者郭星华。本书共分四章,章“纠纷解决:理论视角与社会背景”共四节。节开篇回顾了中国法律社会学30多年的研究历程,探索了可能的发展方向,这是对民间纠纷解决研究大背景的介绍。第二节则从纠纷的定义、纠纷的过程、纠纷的解决和话语及意义几个关键主题方面,回顾了当代法律人类学纠纷研究的成果,从而澄清了民间纠纷解决研究的一大理论渊源。第三节试图从法社会学角度梳理和理解法律移植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探讨了我们在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的种种矛盾和)中突的问题,这与中国民间纠纷解决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法治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脉相承。第四节针对国内学者先后将中国乡村社会法律实践表述为“送法下乡”、“迎法下乡”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乡土社会的法律实践是一个法律逐渐祛魅化的过程,即从基层司法建设中的魅化法律到农民法律参与下的法律脱魅。
每满100减50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论文卷)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论文卷)
姜明安
¥90.40
《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论文卷)》为姜明安教授的文集,收集了姜明安 1986年至2010年25年间在各种报纸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其他两卷(案析与访谈卷、评论卷)则收入姜明安的案例评析、媒体访谈、评论等。这些文稿均为原文收入,保持原汁原味,以有利于读者了解历史原貌,了解笔者的学术和非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从初创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也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行政法学人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探索历程。 姜明安教授作为我国行政法学大家,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行政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从《法治的求索与呐喊(论文卷)》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到他对于国家法制、法治发展的密切关注.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对于社会痼疾毒瘤的深恶痛绝,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执著追求。在三千年之中,他对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探索经历了从入门、求索、呐喊到深入研究和倾力创新的过程。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普通公民对于家国的热爱, 以及他对于行政法学事业的贡献在书中清晰可见。
每满100减50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
张清
¥17.36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法官在庭审中的审判话语,以口头语言为研究载体。主要运用语言学的话语分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用学的目的原则等研究方法,以25场真实的庭审语料为实证材料,在详细分析和描述法官庭审话语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官庭审话语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每满100减50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林嘉
¥40.28
  为因应社会法学过去一年的发展,本卷《社会法评论》共设“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和“域外法学”三个栏目,共收录16篇文章。    “劳动法学”部分共收录8篇文章,林佳和教授《劳动契约的管制与自治》一文,首先基于劳动契约的债法契约本质和人格面向之特质,指出“传统民法……已无法适切处理劳动契约当事人截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因此,为维持和落实劳动法之特质,“国家不同形式与实质的介入,正是不可或缺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其次,该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社会国的角色与功能所遭受的冲击和挑战,对“劳动契约的管制何去何从”提出设问。再次,佳和教授从立法、司法、行政乃至团体之角度对劳动契约的管制进行了深人的论述。后,佳和教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指出“管制与自治是劳动法/劳动契约之宿命”,“劳动契约会继续往管制与自治之动态折冲的复杂方向发展”,而我们必须时时检讨,既要防止自治不当地被管制扼杀,也要防止劳动法之特质因不当的自治而消失。   李海明博士的《论劳动者的法律界定》一文,基于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以及对我国法律文本中多元的“劳动者”表述的概括分析和相关案例的评析,理清了劳动者概念的内涵,并对“公司经理等”、“教师以及公务员”、“个人用工”以及“农民工”等多种主体的“劳动者”身份进行了分析。   德国nilsseibert博士则以法解释学的方法,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规范性文件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区分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相关规定的体系性漏洞,尤其是其经分析指出“严格遵守书面形式的要求不仅不能促进权利、义务的明确,反而阻碍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值得重视。   孙国平之《工资集体协商的劳动法考察——兼谈中国当下工资集体协商的魔咒、困境与悖论》以2010年富士康“n跳”事件和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为切人点,从权利、主体、模式、责任、观念以及技能六大方面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青年学者王倩博士从比较法的视角对招聘阶段用人单位知情权的限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条第2款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潘峰博士则对劳务给付拒绝权的理论基础、行使范围、条件及效果进行了分析。邓娟博士则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唐荣娜法官基于自身的审判实践,对劳动争议案件中小额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社会保障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杨飞博士《社会保险权的规范建构》一文,从公、私法两个视角对社会保险权进行了规范分析。袁圣韵乐博士则结合*的《社会保险法》,对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意义、理解与适用及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中的疑难案例进行了分析。朱勋克博士所撰写的《社会救助法的立法架构及法律规则选择》一文则对《社会救助法》(草案)的内容架构及缺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范围博士《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一文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进行了分析。    “域外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可谓名家汇集,内容丰富。这些域外法制的介绍,对于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欧盟中的社会福利国家》一文是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社会法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奇·贝克尔教授专门为本刊所撰写的,贝克尔教授作为著名的社会法学者,在文中以合宪性解释的方法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欧盟一体化过程中欧盟与成员国在社会福利国家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尽管成员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原则遭受到威胁,但仍保留独立性,而欧盟社会政策的目标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德国劳工共决制度》是德国哥廷根大学著名的劳动法学者rtidigerkrause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的讲稿,经其认真修改后提供给本刊。该文对德国共决制度的组织、效力、宪法基础、事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派遣法修改的慎重论》一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田思路教授专门为本刊向日本著名的劳动法学者大阪大学法学部小岛典明教授的约稿,并由田教授亲自担任翻译。该文对日本劳务派遣法修订过程中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栏目的后一篇文章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知名劳动法学者谢棋楠教授,谢教授对本刊厚爱有加,先后赐稿数篇,此次《台湾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正之分析——美国与加拿大法观点》一文对我国台湾地区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订之*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与加拿大和美国相关制度的比较基础上,对我国台湾地区“就业保险法”在相关制度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