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合一正义
¥29.30
《天人合一正义》以各种文献资料为基础,参考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分析中国哲学天、人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张载以前天人关系的发展历程。以此为背景,从“天人合一”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内在途径、外在约束、终归宿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并将张载以后古代学者对“天人合一”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人合一”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现代人在哪些方面误解了“天人合一”,以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汉代道家思想
¥44.47
陈丽桂编*的《汉代道家思想》以对司马谈《论六家要指》、齐学与黄老、气化宇宙论、《淮南子》、汉代养生观、《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议题与传世文献的探讨作为论证之据点,以呈现道家思想在汉代发展与应用的状况。本书对汉代黄老之道做了全面阐述,涉及黄老道家思想的演变与转化、黄老养生之理等,解析了当时重要典籍所体现的黄老学说。


战国策
¥29.40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
¥46.80
王中江、陈鼓应*的《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对儒家人文传统、精神史和公共观念进行了研究,认为,儒家孔子及其信徒们始终是以个人自我的完善和公共领域的淑世为志业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总是试图在公共事务中实践自己的哲学和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一个真正的儒者宁愿从公共领域中退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们以在野的身份在民间持守精神生活的创造、反思和修炼,以此造就了儒学悠久、博大的人文精神传统,并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观。


陈虬集
¥39.36
陈虬以维新变法思想和中医实践两方面的杰出成就载入史册,本书包括陈虬*为重要的变法思想专著。 胡珠生所编的《陈虬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系统阐述了陈氏的维新思想,许多言论已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先声,对于研究晚清维新派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前尘梦影新录(仅适用PC阅读)
¥118.80
《前尘梦影新录》是黄裳先生1973年追忆亡书之作,书中回忆了他珍藏图书的得书经过、书坊故事等,记录了诸多珍贵的古籍版本信息及不为人知的估人书事,颇具资料价值和可读性。 本书原稿为写于明清旧纸上的小楷手写四卷本,古雅安详,气韵生动。本次出版,将原稿和精校录文相对照,在呈现黄裳先生手稿原貌的同时,精校的录文订正了之前排印本的诸多错讹之处,便于读者阅读和查阅。

张燮集(套装共4册)
¥408.00
张燮(1574—1640),字绍和,自号海滨逸史。二十岁中举,后无心仕途,不再进京考进士,遂定居镇江。万历四十五年写成《东西洋考》。天启年间,何乔远荐入朝编修《神宗实录》,力辞不就。一生著述丰富,除《东西洋考》外,另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续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等。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由陈正统主编的《张燮集》,即是将其传世著作全部汇集整理,为学术界提供一套完整的文献资料。

贾平凹访谈录
¥2.99
父母在做爱过程中才诞生我们的生命,我们活着的这个世上是充满爱心的,我们就来自爱。

曾文正公嘉言钞
¥3.86
年轻的曾国藩,家境普通,天赋一般。但他不甘平庸,持续改善,终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 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对于他的遗著则是“一日三复”。为了便于每日诵读和自省,更是从上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精华部分,摘抄成册。就是这本《曾文正公嘉言钞》。 梁启超在本书后面还附录了晚晴名士胡林翼、左宗棠的名言摘抄和《曾文正公国史本传》,以此和曾国藩的见解互相印证。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嘉言钞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曾国藩嘉言钞 ★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曾国藩嘉言钞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汉书译注
¥9.84
《汉书》是汉代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断代史史学巨著,记载西汉一代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对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进行记述,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著作的典范。 ?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晏子春秋译注
¥11.65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婴言行的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晏子春秋》的成书和其他先秦古籍一样,并非成于一人一时,而是有一个编缀、整理和形成定本的过程。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随园诗话译注
¥11.04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部头较大,加《补遗》共二十六卷。此书本是兴尽落笔、随时采录,因此并无一定的章法体例。它围绕品诗、论诗、作诗、录诗,记述诗风沿革、诗歌本事、人情风貌等。虽旨在论诗,而不全是诗论。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资治通鉴译注
¥10.74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事件,历十六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列子译注
¥10.50
《列子》又名《冲虚经》(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唐诗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17.99
选编唐诗中的精品,以前作为家塾课本,流行很广,包括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人的作品,展现了群星璀璨的中国诗歌*唐诗的风貌。


宋词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24.99
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三百首》是词总集名,由清末民国间上彊村民编选,不分卷,“以浑成为主旨”,选录较多的为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一派作品,体现了两宋词的风采神致。

坛经
¥9.99
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并且关涉到僧俗各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世说新语
¥9.09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200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全书记事1130余则,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类,显现出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历史、道德、美学、哲学等方面的情况。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鲁迅先生曾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本书节选了其中尤为精彩者,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进行注释和翻译,采用袖珍开本排印,以方便读者诸君携带阅读。


古文献整理与研究(第一辑)
¥50.94
中國的古文獻資源極其豐富,據不完全統計,現存乃在二十萬種以上。在此領域,現代意義上的研究已歷百年,但仍有浩如煙海的古文獻等待學界的整理、研究,闡發其意義,揭橥其價值。古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是一項特别艱辛的勞動,要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更需要忍受長久的寂寞。特别是在學術考核機制嚴重功利化的今天,從事古文獻研究實可被視爲一項壯舉。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學者,爲了神聖的學術事業,爲了探索未知,青燈古卷,澹泊自守,辛勤耕耘,勉力著述。他們的付出,尤其需要獲得尊重、鼓勵與支持。

诗经
¥9.27
《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本书入选的篇目都是历来公认的名篇,因篇幅所限,只选了96首,约为全书的三分之一。选本分题解、正义、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讲诗的主旨,注释力求简洁明了,译文力求准确流畅。选本中的每首诗,都经作者细心斟酌,反复思索,竭力阐明其主旨和各章间的内在联系,并力求言之有据。

徐霞客游记(套装共4册)
¥69.65
本书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名著。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