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7.35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398—445)编撰而成。全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共一百卷。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20),共196年的东汉史事。《后汉书》吸收综合了当时流传的十多家东汉史书的优长而成一家之言,真实而敏锐地反映出东汉社会和时代特征。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大学·中庸: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7.20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经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 《大学》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出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修养路径,包括了穷究万物事理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 《中庸》同《周易》一样,是儒家的哲学理论渊薮,不过《周易》涵盖面广,《中庸》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自宋代以后《中庸》成为儒者研读的重点,理学的很多概念命题都出自《中庸》,“中庸”的思维方式成为很多学者的生活信条,对宋代以后中华文明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墨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7.00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墨家学说在当时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并且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千家诗: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4.99
现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题材多样,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

孟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8.05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

人物志: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7.99
《人物志》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人才理论的典籍,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汤用彤认为,从《人物志》中可以看出曹魏初期学术杂取儒名法道诸家的特点,“故甚具历史上之价值”。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0.13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老子》五千言,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


列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0.99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中有其事迹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属道家学派。 《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列子》有晋人张湛作注。唐天宝年间诏号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了凡四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7.50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管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6.90
《管子》,作者托名管仲,是战国诸子中的重要著作,主要追寻、总结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历史经验。其中*特色的是他的“富国”主张和消费刺激就业的经济论,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中的奇异一笔,而且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梦溪笔谈: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8.05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5.99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该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4.00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十三篇”、《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充分表现了兵家的哲学,原文共六千字左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史记: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0.15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周汝昌序跋集
¥114.59
《周汝昌序跋集》收录周汝昌先生所作序跋文字一百七十馀篇,写作时间跨越七十年,内容涵盖红学、诗词、古典小说、书法绘画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学术专著与论文、随笔写作之外的研究与思考,记录了周先生的学术研究历程,亦具有学术史意义。


陶渊明的遗产
¥24.31
《陶渊明的遗产》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的随笔体文化专著。张炜的作品一向以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对现代和物质主义的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为核心问题,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持续关注。本书是他对传统文化发掘和反思的成果。在他看来,陶渊明不仅是中国文化上的独特精神符号,在此之下更隐藏着可以医治“现代病”的巨大能量。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9.00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 《论语》的核心思想为“仁”,提倡“仁”“义”“礼”“智”“信”,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内容广泛深邃,其风格隽永含蓄,对后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左传: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1.83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中国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本次出版的《左传》,系由中华书局“三全本”《左传》译注作者郭丹教授等根据新丛书体例选篇改版而成,注释简明扼要,译文流畅清晰。


地藏经·药师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0.20
《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中国佛教在大众信仰层面影响*的几种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佛门中的“孝经”。《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近代以来受到诸多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大力提倡推广,影响极大。这两部经典主要涉及佛教名相和故事,义理相对浅显易懂,其对社会人心病态的分析也相当深刻,值得劳碌的现代人阅读参考。本次我们将这两部经典统一注释翻译,合并出版,希望广大读者能通过这些古老文字,体会到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意,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开悟智慧。


周易: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17.40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十翼”,又自成体系而为“易传”。本书以《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底本,采取逐段逐爻注释、翻译、评析的方式,释读文本,详析义理,是兼及《周易》普及与研读的文本。

六韬: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8.75
《六韬》汇综了先秦兵学的诸多精华,内容丰富。其中,《文韬》论治国用人,《武韬》论用兵,《龙韬》论军事编制,《虎韬》论特殊作战、武器和阵型,《豹韬》论战术使用,《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自西汉以后,逐渐受到重视。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始,《武经七书》成为武试的书,对中国兵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它采用文王与姜太公问答的形式,对前代的儒、道、法各家也兼收并蓄,儒家发民贵君轻,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赏信罚必,《六韬》都加以吸收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