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经
¥2.00
历来推崇《三字经》的人,称它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确实,自宋以后《三字经》成为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以王相注本为例,全书正文共一千一百二十八字,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广博丰富。首先讲教和学的重要性,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些话成了人们多年传诵的格言,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其次讲礼教规范,其中不少话宣扬“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不足取的;但“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故事,却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教育儿童也还有其积极的意义,未可全部否定。再次是介绍数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这些基本名物,介绍“小学”、“四书”、二八经”和“五子”这些当时年轻学子所必须具备的常识。然后用较长的篇幅讲述历史《三字经》为宋代人所作,其谈历史的部分,原来写到宋朝就完了,自辽金以下,都是明清人续写的。王相注本讲到明末:“迨崇祯,煤山逝。”章太炎重订本讲到清未:“十二世,清祚终。”记住这些整齐押韵的句子,对中国自传说时期的伏羲、神农、黄帝至宋元明清的厉朝名号就记清了。书的后讲了很多我国历史上发愤求学成才的人物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而且明确指出:“有为者,亦若是。”要不然的话,“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些话对勉励儿童奋发向上,做有作为的人,无疑是有启发作用的。


大学中庸讲义
¥13.75
《大学 中庸讲义》对《大学》、《中庸》二经作详细的分析解读,内容包括对原文的注释(含校勘)、训译和对章旨、节旨的归纳总结,保留郑玄、朱熹等人的经典注释,是迄今对二经所作为全面的整理训解,新见纷呈,信息准确,浅显易读,雅俗共赏。


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17.99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中华大字经典) 中华书局出品
¥3.49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尚书(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6.52
《尚书》是我国流传下来的部记言历史,记载了从尧、舜、禹至秦穆公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摘取的是各圣王贤臣的语录,对了解我国上古文明、史实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书文意古奥难解,句子佶屈聱牙,又有今古文尚书之别,本书只选取《今文尚书》中的二十八篇加以译注。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13.20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尚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6.99
《尚书》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传习录(全译全注版)(慢读系列,全面了解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心学圣经”)
¥2.99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习录》分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由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中华家训(第六卷)
¥0.99
《中华家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我国部“家训”形式的著作出现了,这就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随后,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末,这种“齐家”文化开始进入了它的繁荣期。其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规、族训、族规、治家格言、诫子弟书等等,纷纷出现,难以倒数。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君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可偿还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

中华家训(第七卷)
¥0.99
我听说学习贵在治理自身,合宜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争逐繁华富丽,动不动就好逸恶劳,尽力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习惯形成了很难纠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我不敢说能将民俗带到淳朴的地方去,但反复慎重地思量,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商讨。

中华家训(第五卷)
¥0.99
这是东方朔教育儿子如何容身避害的一篇家训。家训中表现出了东方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以折中态度为人处世的思想。我们应理解这是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为避免祸害,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处世态度。这篇家训可以加深人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

中华家训(第四卷)
¥0.99
于谦既对自己要求严格,曾立誓做到“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又对儿子要求严格,勉励他要孝敬祖父母,要勤奋好学,莫辜负大好年华。于谦本人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英雄,儿子于冕亦“居官有干局”,没有辜负他父亲对他的教育和期望。

中华家训(第九卷)
¥0.99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中华家训(第十卷)
¥0.99
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尤。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尚书: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廖名春审定)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大学·中庸: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7.20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经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 《大学》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出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修养路径,包括了穷究万物事理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 《中庸》同《周易》一样,是儒家的哲学理论渊薮,不过《周易》涵盖面广,《中庸》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自宋代以后《中庸》成为儒者研读的重点,理学的很多概念命题都出自《中庸》,“中庸”的思维方式成为很多学者的生活信条,对宋代以后中华文明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孟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8.05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9.00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 《论语》的核心思想为“仁”,提倡“仁”“义”“礼”“智”“信”,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内容广泛深邃,其风格隽永含蓄,对后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8.82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庸大全集
¥9.99
《国学典藏书系:中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和思想已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士人还是在老百姓当中,《中庸》都是中国人一部不可逾越的圣典,很多人通过研读《中庸》获得了成功的智慧和方法。《中庸》的智慧具有普适性,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所以,它能够跨越时空,到今天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不管你是学生、普通职员、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只要你进入《中庸》的世界,就必能获得智慧的启迪。虽然,注释、研究《中庸》的著作数不胜数,但有的旧注过于繁重,初学者无法驾驭,勉强读之,不得要领,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有的版式过于单调,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疲劳。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全面有效地了解《中庸》,获得*的阅读效果,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庸大全集》。《中庸大全集》对《中庸》正文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以大量生动的事例阐释了《中庸》蕴含的博大智慧,对《中庸》中如何提升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挖掘,把《中庸》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切身地领悟《中庸》,用《中庸》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诗经 中华书局出品
¥9.27
《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本书入选的篇目都是历来公认的名篇,因篇幅所限,只选了96首,约为全书的三分之一。选本分题解、正义、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讲诗的主旨,注释力求简洁明了,译文力求准确流畅。选本中的每首诗,都经作者细心斟酌,反复思索,竭力阐明其主旨和各章间的内在联系,并力求言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