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通史全鉴
¥3.50
本书包括瑞制军妄杀激变、黎都督仗义督师、制枪械占领兵工厂、遵公法照会领事团、探消息齐集日报馆、声罪讨传布北伐文、聚同志黎黄相逢等内容。
北洋政府全鉴
¥3.50
本书包括蓝衣儿就读北帝庙、金港盗突临翠亨村、行白契老父困苛税、劈甘蔗奇童展长才、游子不返伤心嫠妇、弱弟偕游属目巨梁、奋铁拳海外却奇辱等内容。
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39.00
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法国人饶家驹以他的博爱、智慧与坚韧,在上海创立救护战时平民的饶家驹区,保护了30多万中国难民,被称为“难民之父”、“中国之友”。 这个“上海模式”推广到南京、汉口、广州,乃至法国、德国,并推动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战时保护平民成为各国的共识,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步。 战后,饶家驹因救助德国难民劳累过度而死在德国柏林。饶家驹的“博爱主义”、慈悲情怀的高尚人格,超越了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他的名言是“我将为不幸的人,尽后的力量!”他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然而,在中国生活了27年的饶家驹的感人事迹却鲜为人知。2014年11月,来自法、德、荷、美、韩、中等国的学者齐聚沪上,次主办饶家驹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代表们呼吁并期待,饶家驹难民区的遗存应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人类死亡史:从瘟疫到癌症
¥40.60
1347年,意大利城邦锡耶纳仍以它的富庶和美景著称于世。然而,在随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人口锐减四分之三,整座城市一度尸横遍野,一副鬼城模样,政权也在不足十年后走向终结。引发这场灾难的直原因是横扫欧亚大陆的黑死病,但战争、饥荒、社会运作方式以及当时有限的医学认知水平也在为这场死亡浩劫推波助澜。 《人类死亡史》以锡耶纳的这段历史篇,从多个角度和层级回顾、审视了人类死亡主因的变迁,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医学和科学话题。 融合丰富的史料以及深浅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原理,作者安德鲁·多伊格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时间跨度上千年,宏大至社会群体,微观至分子、基因的死亡画卷:曾经以高致死率闻名的鼠疫、天花、霍乱等疾病是如何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一场场死亡风暴的,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学因素对全球的肥胖趋势和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亨廷顿病、唐氏综合征等诸多遗传病的致病原因如何从一个个家庭悲剧中浮出水面……与之相伴的是细菌学说、疫苗种、消毒和公卫理念、抗生素的发现、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的诞生等一个个人类认识疾病和死亡的科学里程碑。 除了自然因素引发的死亡外,作者也没有忽视更易受社会性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是人类“自主选择”的死亡,无论是族群间的暴力冲突、酗酒、吸烟还是药物成瘾,《人类死亡史》中都有深透彻的分析。 死亡,是人类与生俱来、无法回避的永恒问题。在人类社会演的历程中,人类的死亡主因——甚至对死亡的定义——从未停止演变,延缓和抵御死亡的手段也日益丰富。正如《人类死亡史》展示的那样,一部人类社会的演史,也是一部人类死亡主因的变迁史,一部抗拒死神的步史。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
¥29.99
1945年1月,德军从波兰撤退,100多万德国百姓、50多万德国军人撤回西欧,造成大量难民儿童。作者即难民儿童的后代,其父母均为战中被逐出家乡的德裔难民。逃亡发生那年,父亲9岁,之后对此事只字不提,过去的村庄不仅换了名字,连所属国籍都由德意志划归波兰。75年后的同一时间,父亲病危,女儿重新踏上他们当年的逃亡之路…… 这是一部家族离散史,也是一曲民族心灵悲歌。全书以西里西亚,这个三国交界的三角地带为中心,结合作者家人的经历、重走的沿途见闻,及亲历者的口述,历史的追踪与当下的记述、旅行与纪史结合,动人地重现了德—波—俄关系的矛盾与断层,用双脚重新丈量的方式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端平元年: 1234年宋金蒙三国的战争、命运与政局
¥29.00
本书是一部宋朝历史通俗读物,讲述了发生于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的宋金蒙三国纷争。 1234年,持续了二十六年的金蒙之战迎来了终局。正月初十,蒙古和南宋联手攻克金哀宗困守的蔡州城,金朝至此灭亡。对于蒙古来说,他们终于报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钉死在木驴之上的血海深仇。五年前,成吉思汗在西夏灭亡前夕去世,窝阔台继承了其汗位,完成了成吉思汗灭金的遗愿,并以跳跃式的步伐完成了国家的制度化和封建化。随后,蒙古整合力量准备着手经营金朝故地,残存的金朝势力仍然盘踞在陕西二十余个府州。 南宋也终于得以一雪“靖康之耻”,金朝的覆灭对南宋军民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也似乎是一个“中原机会”。南宋始准备北伐,然而朝廷内部的声音却一如往常分裂,是战是和,让人莫衷一是。意气风发的宋理宗一锤定音,决心出兵北伐,收复三京(洛阳、封、应天)。 对于南宋、蒙古而言,灭金不仅是一场复仇行动,而且将带来整个东亚格局的剧变。这必定是一场影响宋金蒙三国政局、命运的历史关键时刻。
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
¥52.80
本书依据晚清至民国的时间顺序,围绕铁路与火车所引起的时空体验和文化想象的主题,通过大量的史料钩沉和文本分析来解读现代性之于铁路的派生方式:时空概念的演变,意识形态的争论,(乘坐在行的)火车中的身体感受,以及文学文本再现的人物主观经验等。作者以铁路为方法、为契机、为理解中国现代性的钥匙,分析1840年至1937年铁路中国之后引发的冲与适应,探讨铁路在晚清民国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是如何与现代的想象与经验勾连在一起的。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70.80
本书重关注那些追求步的先驱——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金,通过65篇人物传记,讲述从罗马共和国危机到争取妇女解放的2000年来,人们为摆脱压迫、追求平等、和平、正义而行的斗争以及这些斗争如何改变人类发展程。作者经过30多年的资料整理——包括各类信件、日记、未发表的手稿及对知名学者的采访和研究,概述人物的经历及其贡献,同时引导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展更深的探索。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 清代卷
¥62.90
本书以不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天人关系、宇宙观念、家园意识、人居环境建设、环境美的鉴赏和体验等主要问题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个历史阶段行分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美学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明确了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寄寓家国情怀、构建和谐自然的天人关系为目标的环境美学思想特色,同时结合城市、乡村、园林、建筑等实物遗存或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审美意识行了具体的解读。
门阀
¥45.0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第一家族”。 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 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 这个家族的奠基人是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一千多年来,他被上愚孝的烙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孝顺的名气传出去不久,他就被邀请做官。他无意于从低阶幕僚做起,隐居深山,几十年不出。直到名气传遍天下,他才过曹魏的橄榄枝。甫一出山,就位居九卿。 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 公元307年,八王之乱引发西晋内斗。当其他豪门前仆后继地卷混战,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王导却冷眼旁观,悄悄把目光投向了一直被忽视的江东,拓出全新的发展基地。 避其锋锐,寻机而动,才能后发制人 公元318年,靠着王导辅佐才建立东晋的司马睿,登基伊始,就压琅琊王氏。王导不争不怒,步步退让,直到皇帝的政策伤害到几乎所有豪门的利益时,他才暗示堂兄王敦起兵讨伐,彻底控制王室,创了门阀时代。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1204—1461)
¥128.00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1204年到1461年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非正统王朝和流亡王朝的历史。上编“君主列传”,按时间顺序叙述后期的王朝面临着中央集权制瓦解、统治者更重视个人和家族利益而非帝国的共同利益等相同的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下编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遗产”,分钱币、文化、科学技术、史学、神学等几个专题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留给后世的历史遗产。本书是具有唯物史观特色的、有可靠依据的独立意见和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我国学者对拜占庭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化的话语体系。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 中国古代环境与城市形态图释
¥62.90
本书以不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天人关系、宇宙观念、家园意识、人居环境建设、环境美的鉴赏和体验等主要问题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个历史阶段行分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美学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明确了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寄寓家国情怀、构建和谐自然的天人关系为目标的环境美学思想特色,同时结合城市、乡村、园林、建筑等实物遗存或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审美意识行了具体的解读。
江苏出版史·当代卷(1949-2008)
¥42.66
本书引用大量一手权威资料,系统梳理了1949—2008这60年江苏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对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出版业的创建、曲折发展、探索,以及现代化转型之路作了全面、客观、深的阐述。 全书资料翔实,全景式展现了江苏当代出版人初创时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与努力,在特定时期的坚忍冷静与艰难维持,转折时期见机而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勇气和胸怀,以及发展时期乘势而上的热情与改革智慧,展现了江苏出版人勇创先、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与踏实不虚、好思实用的工作作风。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套书(全7卷)
¥440.00
本书以不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天人关系、宇宙观念、家园意识、人居环境建设、环境美的鉴赏和体验等主要问题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个历史阶段行分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美学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明确了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寄寓家国情怀、构建和谐自然的天人关系为目标的环境美学思想特色,同时结合城市、乡村、园林、建筑等实物遗存或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审美意识行了具体的解读。
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
¥56.00
本书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题,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课题组5年来所采访的500余名新四军访谈中,选择了其中75名老战士的口述史,这75位新四军老战士,来自新四军七个师和地方部队,既有战斗人员,也有文艺兵、卫生兵、通讯兵、勤务兵、政工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等,同时还有多名女兵,他们中绝大多数老战士(近60名)生活在江苏。本书收录的新四军老战士虽然在抗战期间大都为普通士兵,但他们的经历都十分丰富,内容生动,真实记录了新四军不畏艰难、坚持抗战、不断壮大和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
中国善书研究(增补版)上下卷
¥42.66
“善书”即劝善之书,不仅常见于宋代以后的史籍,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始于《感应篇》的中国庶民文化中的善书运动,在明末清初达到高潮。《中国善书研究》是酒井忠夫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积其毕生精力而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上卷论述了自宋代到明末清初善书的制作、流通及其与当时的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关系;下卷论述了从明末清初到清末与善书相关的诸问题,并阐述了善书文化在日本、朝鲜等中国周边地区的传播情况。《中国善书研究》史料翔实,以善书这一历史现象为主线,对明末清初庶民社会的历史、王朝的民众教化政策及民众救济福利政策、三教合一思想等行了综合性研究。阐明了明清时代特别是明末清初在中国历史。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1057-1453)
¥113.00
1057—1453年,从杜卡斯王朝时期到君士坦丁堡陷落,随着物质基础的瓦解、军事体制的崩坏、政治体制的崩溃、精神家园的丧失,拜占庭帝国走向了衰亡。本书深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拜占庭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皇帝列传”,以王朝和帝王为序,叙述拜占庭帝国衰亡期的五个正统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的历史。下编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既对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做了综合分析,也从族群政策、世界格局、流亡政权、军事与外交等角度做了专题分析。全书史料翔实,视野阔,在结构上将编年史和专题研究有机结合,从纵横两方面立体呈现衰亡期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330-610)
¥124.00
在欧洲中古史视阈中,拜占庭帝国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克服“西欧中心论”“西欧模式说”的影响,将拜占庭帝国史的研究置于整个欧洲地中海中古世界的大背景中,以拜占庭帝国“国家”为主要对象,从各种权力集于一身的皇帝及其王朝手,到帝国发展的重大事件,突出拜占庭帝国政治秩序形成和发展主线的贯通性。同时涉及社会阶层和民众生活、拜占庭文化思想、军事体制与雇佣兵制度、多种文化的融合与拜占庭文化核心的形成、拜占庭与中国的文化交往等问题,是目前国际汉语学界第一部信息量全面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占庭帝国史。
日本发现欧洲,1720—1830
¥10.00
本书勾勒了1720-1830年间,西学在日本的发展与实践。这段时期的前后两个年份中,前者标志着官方始关注西学,后者则是驱逐西博尔德出境的年份。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的话,那么,从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则可以说是酝酿这场近代化的漫长的准备期。彼时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锁国,拼命探索来自国外的新知识。像本多利明这样有着充沛精力并极富热情的人们,促使日本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本多利明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其手稿中的任何一页都充分表明他已一个新的时代,即近代日本。在他的书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不安、好奇和受。本多好奇于新的发现,乐于阔眼界,甚至带着某种喜悦揭示日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座小岛而已。对那些认为中华文明才是源远流长的日本人,他公然宣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埃及才更为久远、更加崇高。他发现,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事物,他坚持认为日本应该取诸所长。他尝试用西方人的视角观察日本,明了时局必将扭转,如今的国家已被严重耗费德行和物力。即便如此,他仍确信日本一定能够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
¥42.50
本书首先概括了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明清时代内河水运的课题和盛清时代的社会与水运的情况,然后解明了发生于清代社会,以大运河水系、长江水系等为中心的内河水运之特性。另外,关于支撑起清代内河水运的帆船,本书收录了于雍正年问编纂成书的关于大运河浙江省杭州北新关的《北新关志》船谱中所载全部民船图像。这些船舶图,令人浮想联翩,仿佛让读者亲眼看到了清代航行于内河之上的帆船的情况,作为史料意义重大。再者,本书还提炼整理了于20世纪初叶调查了除东北以外的中国全境的东亚同文书院编纂的《中国省别全志》中《民船》部分所见船名。这些船名,数量达到了1000种以上。这些史料十分珍贵,是一步研究水运史的基础。 本书作者松浦章先生,是日本的中国水运史研究*人,至今为止,他以航运、贸易、漂流船、海盗、海商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围绕中国大陆、日本、琉球、中国台湾、朝鲜等地域,积累了厚重的研究成果。
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
¥24.00
本书以自贡盐业的经营和自贡商人为研究对象,揭示了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自贡盐业发展的基本面貌。高度评价了自贡盐业在中国乃至世界产业经济史上的研究地位,认为自贡盐业是“中国个资本密集、大规模生产的私营井盐工业”。书中详述了自贡商人所利用的通过金融—产业网络筹措资本的新颖方法,描述了企业家们是如何通过发展新技术、抓住市场以及建造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来促成长的。在国家没有建立并实施规则的情况下,自贡商人能够自由地自我管束,使用合约并塑造他们的产业。然而,这种自由是有代价的,终这些商人们受累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20世纪初政治的动荡,以及发展并规范商业实践活动的司法平台的缺失。著作提供了对于中国重要的一种工业成长的全面研究,并在世界工业发展的更大范围内对中国商业史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