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330-610)
¥124.00
在欧洲中古史视阈中,拜占庭帝国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克服“西欧中心论”“西欧模式说”的影响,将拜占庭帝国史的研究置于整个欧洲地中海中古世界的大背景中,以拜占庭帝国“国家”为主要对象,从各种权力集于一身的皇帝及其王朝手,到帝国发展的重大事件,突出拜占庭帝国政治秩序形成和发展主线的贯通性。同时涉及社会阶层和民众生活、拜占庭文化思想、军事体制与雇佣兵制度、多种文化的融合与拜占庭文化核心的形成、拜占庭与中国的文化交往等问题,是目前国际汉语学界第一部信息量全面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占庭帝国史。


日本发现欧洲,1720—1830
¥10.00
本书勾勒了1720-1830年间,西学在日本的发展与实践。这段时期的前后两个年份中,前者标志着官方始关注西学,后者则是驱逐西博尔德出境的年份。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的话,那么,从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则可以说是酝酿这场近代化的漫长的准备期。彼时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锁国,拼命探索来自国外的新知识。像本多利明这样有着充沛精力并极富热情的人们,促使日本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本多利明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其手稿中的任何一页都充分表明他已一个新的时代,即近代日本。在他的书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不安、好奇和受。本多好奇于新的发现,乐于阔眼界,甚至带着某种喜悦揭示日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座小岛而已。对那些认为中华文明才是源远流长的日本人,他公然宣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埃及才更为久远、更加崇高。他发现,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事物,他坚持认为日本应该取诸所长。他尝试用西方人的视角观察日本,明了时局必将扭转,如今的国家已被严重耗费德行和物力。即便如此,他仍确信日本一定能够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
¥24.00
本书以自贡盐业的经营和自贡商人为研究对象,揭示了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自贡盐业发展的基本面貌。高度评价了自贡盐业在中国乃至世界产业经济史上的研究地位,认为自贡盐业是“中国个资本密集、大规模生产的私营井盐工业”。书中详述了自贡商人所利用的通过金融—产业网络筹措资本的新颖方法,描述了企业家们是如何通过发展新技术、抓住市场以及建造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来促成长的。在国家没有建立并实施规则的情况下,自贡商人能够自由地自我管束,使用合约并塑造他们的产业。然而,这种自由是有代价的,终这些商人们受累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20世纪初政治的动荡,以及发展并规范商业实践活动的司法平台的缺失。著作提供了对于中国重要的一种工业成长的全面研究,并在世界工业发展的更大范围内对中国商业史重新定位。


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
¥42.50
本书首先概括了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明清时代内河水运的课题和盛清时代的社会与水运的情况,然后解明了发生于清代社会,以大运河水系、长江水系等为中心的内河水运之特性。另外,关于支撑起清代内河水运的帆船,本书收录了于雍正年问编纂成书的关于大运河浙江省杭州北新关的《北新关志》船谱中所载全部民船图像。这些船舶图,令人浮想联翩,仿佛让读者亲眼看到了清代航行于内河之上的帆船的情况,作为史料意义重大。再者,本书还提炼整理了于20世纪初叶调查了除东北以外的中国全境的东亚同文书院编纂的《中国省别全志》中《民船》部分所见船名。这些船名,数量达到了1000种以上。这些史料十分珍贵,是一步研究水运史的基础。 本书作者松浦章先生,是日本的中国水运史研究*人,至今为止,他以航运、贸易、漂流船、海盗、海商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围绕中国大陆、日本、琉球、中国台湾、朝鲜等地域,积累了厚重的研究成果。


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流域
¥32.50
在东亚世界里,有着一片广阔的海域,这些名为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的广阔海域,将东亚各国悬隔来。在古代,这些国家之间主要依靠船舶相互往来。船舶是海洋地域和国家间触以及交流不可或缺一个重要因素。从14世纪到20世纪初叶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从事于远洋航行的船舶主要是中国的帆船。在当时的东亚海域世界里,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为先,其海洋政策也相对宽松,这使得中国帆船掌握了东亚世界的制海权,主导了当时的海上交通事业。《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以明清时代的东亚海域世界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日本、朝鲜和琉球等东亚各国众多的史料出发,对这一世界里以中国帆船为媒介的文化交流情况作了考察、论述,指出这种以跨越海洋为条件的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东亚航海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
¥24.50
松浦章所著的《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广泛搜集珍藏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的资料,从中文、日文和英文等文献文书中贡献给学界大量而又系统的手资料,并对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和新视角的考察,清晰地展示了清代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和上海沙船字号主的实态,大大地推了相关专题的研究,《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从而堪为沙船航运业研究的集大成者。

埃及7000年:人类漫长而灿烂的文明(经纬度系列)
¥76.80
纵览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历史能与埃及历史的古老、丰富与多样性相媲美。然而,由于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埃及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代——史前时代、法老时代、希腊-罗马时代、科普特时代、中世纪伊斯兰时代、奥斯曼帝国时代和现代,所以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幅全景图来研究。 本书文笔行云流水、内容严谨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广度,生动地讲述了关于埃及上下数千年的广博历史,带领读者穿越埃及历史的长廊,从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来到 21 世纪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作者将目光投向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怎样用整体视角来看待埃及历史,西方又是如何通过直触和学术视角来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杰森·汤普森将当前的历史学术研究和自己的研究相结合,撰写了一部综合而简明的杰出作品,为学生、旅行者和大众读者提供了一部引人胜的、讲述尼罗河流域人类漫长历史程的单卷记叙巨作,更是凸显了法老的古老土地与现代阿拉伯国家之间惊人的紧密联系。

越国考古
¥106.80
越人源于浙江,越国始立于浙江,这也使得越国考古对于还原越国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更使其成为浙江夏商周考古的重点。本书依托土墩墓与石室土墩墓、越国王陵及贵族墓、原始瓷窑址发掘等*新考古成果,不但使越国起源、发展、争霸、衰落的历史脉络日渐清晰,而且也*地展现出越人的生活面貌,包括生产生活、葬俗,等等。书中还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了越人如何与中原文化产生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如何影响了越人的生活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系统*地展现了浙江越国考古工作的全貌。


吴越国考古
¥46.80
吴越国,是五代时期统治两浙的地方政权,钱氏三世五王以善事中国、保境安民为基本策略,在五代乱世中打造了一片稳定的疆土。本书在以往数十年考古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墓葬、碑碣志文、宗教、手工业、海外交流六个方面入手,从区域研究的角度出发,*阐述吴越国范围内的考古成果与价值,展示丰富多元的五代时期东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以及吴越国在中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

南宋墓葬研究
¥65.80
墓葬作为一种人造空间,既是建筑营造、器物生产等技艺演进的展示空间,也是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思想观念竞逐的舞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技术演进、思想和观念变革的结果。 本书以南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寻求田野和文献、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可能性,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价值。

浙江汉六朝考古
¥70.80
从西汉立国到南朝覆灭的近八百年间,是浙江从困顿到再次崛起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浙江本土传统文化因素得以传承创新,并经与汉文化的逐渐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江东地区考古学物质文化。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知识技能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浙地亦产生了一批世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本书以考古资料为线索,连缀起社会文化史,对汉六朝时期浙江社会历史文化演进过程和物质文化面貌予以生动阐释。

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
¥94.80
大约距今10000年,浙江史前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浙江迄今发现的年代*早的新石器文化是以上山遗址命名的上山文化。此后各个年代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及浙江全境。 本书展现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面貌。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重构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钱塘江时期(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杭州湾时期(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时期(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回归期(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浙江史前美术
¥52.80
史前美术的研究目的,除了探讨审美的起源,更是为了通过史前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早期人类的精神世界。史前的浙江,贡献了年代久远的彩陶器物、登峰造极的玉器工艺、独具匠心的刻纹艺术等种类繁多的美术题材,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贯穿浙江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精神脉络。本书以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为主,串联四个不同的专题,形成全书架构,通过提取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美术题材中不断重复的“模式”,构建适当的用以阐释象征意义的规律,以期突破史前美术研究中常见的因主观类比造成的认识瓶颈。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82.80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时代,已经形成以象征神权的玉琮、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以及玉璧、玉头饰等为载体,用以标志身份和等级的用玉体系。成组玉礼器体现的礼制,开启了中华文明“器以藏礼”的传统。 本书通过对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良渚用玉的典型性、玉器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浙江古代青瓷(套装共2册)
¥154.80
瓷器生产肇始于青瓷。自夏商之际诞生,三千余年,官民两系,名窑辈出。可以说,“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本书从滥觞期、成长期、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五个阶段出发,介绍了浙江古代青瓷绵延悠久、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同时设专门章节,对贡窑、官窑与哥窑进行了考证分辨,对青瓷输出与制作工艺传播进程作了梳理。 作为*部系统整理浙江古代青瓷考古成果、*反映浙江古代青瓷研究水平的著作,本书理清了浙江古代青瓷的发展脉络、生产与管理体系,总结了浙江古代青瓷的历史成就,揭示出其在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稻作文明探源
¥65.80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以上人口食用稻米。稻作是亚洲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的核心特征,稻作文化是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大多数国家的传统主流文化。 作者长期从事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工作,本书叙述的具体内容便以该区域的材料为主,探讨了稻作起源这个宏大问题。全书分六个章节,逐章叙述并分析了稻作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演变、发展过程,并着重解析了稻作文明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差异,在亚洲各地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格和多样性特质。

浙江史前陶器
¥65.80
陶器,作为考古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对于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文化、一个人群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浙江的史前陶器,结构上基本按照时代顺序,分别介绍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的陶器特征及制作工艺,同时包括对各个考古学文化基本情况和主要认识的介绍,旨在提供一个理解陶器的文化背景,展示浙江史前陶器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与价值。

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70.80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是土筑文明、水利文明、稻作文明,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史、格局与功能分区、营建工艺与工程、考古历程与*新进展,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揭示了良渚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欧洲帝国:从民族国家的崛起到英国脱欧(经纬度系列)
¥76.80
本书考察了从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以来,英国与法国和普鲁士德国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份及时而又富有远见的研究。作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从这三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联中演变而来的;随着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增强,经济期待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来。然而,这三个国家很少同时处于和睦关系之中。 虽然整个欧洲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共同体,但其实不同的文化独特性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所以欧洲整合始终如梦。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脱欧是可预见也可控的。毕竟,这些根源为圣罗马帝国的联邦间血脉太紧密了,所以欧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国家组成的强大机构。英国脱欧后,将在欧盟外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这样的“保持距离”,将凸显欧洲中心的实用主义和历史稳定性。


中国那条红旗渠
¥28.80
本书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是旨在推动红色文化走校园的通俗读物和大思政课的一本生动教材。本书按照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从教育的视角,用史家的笔法,突出青春主体,唱响精神颂歌,系统地介绍了红旗渠工程的基本面貌、建设初心、感人故事、伟大精神和深远影响。本书重突出青年一代在红旗渠建设中无坚不摧的突队风采、主力军贡献和创造者智慧,旨在让新时代青少年记住这些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让红旗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激励每一位青少年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用青春的洪荒之力,建设新时代自己的奇迹“红旗渠”。


马勇说民国
¥31.99
《马勇说民国》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作品,书中收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有见地有深度。全书章节共分四部分: 章 国故,以*研究的历史事实为主,收包括《武昌起义的远因和近因》《20世纪20年代“联省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等; 第二章 姑言,以人物评传为主,收包括《宋教仁的心路历程》《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等; 第三章 听闻,以历史谜团的重新考证为主,收包括《为什么是新军》《南北和谈考察》等; 第四章 说法,以历史评述、政论为主,收包括《谁是辛亥革命的受害者》《商绅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