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马勇说晚清
马勇说晚清
马勇
¥30.99
《马勇说晚清》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作品,书中收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有见地有深度。全书章节共分四部分: 章 国故,以*研究的历史事实为主,收包括《慈禧太后归政考》《宗藩体制解体与东北亚乱局》等; 第二章 姑言,以人物评传为主,收包括《毁誉摄政王》《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 第三章 听闻,以历史谜团的重新考证为主,收包括《康有为衣带诏真相》《袁世凯告密考》等; 第四章 说法,以历史评述、政论为主,收包括《甲午战后的中国和日本》《辛亥革命中的三种力量》
埃及、希腊与罗马:古代地中海文明
埃及、希腊与罗马:古代地中海文明
查尔斯·弗里曼
¥100.80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49元5本 周同宾先生纪念文集
周同宾先生纪念文集
水兵
¥26.50
周老师是夜晚的星光,他的文字陪伴我们躲避喧嚣的尘世,让我们在纪念怀想中享受夜的静谧、安详和梦想。
49元5本 峥嵘南北朝
峥嵘南北朝
牛踏秋
¥14.40
该书立足于正史研究,通过讲述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力图还原历史原貌,以资借鉴。该书从“狂悖的时代”“傲岸的文人”“剽悍的将军” “任性的名字”“烂漫的文化”等五个部分,记述南北朝宫廷政治、文人情怀、人性本真、武将谋略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璀璨文化成就。通过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窥见南北朝人对事业的追逐、对梦想的追求、对文化的追寻,始与终,真与假,好与坏,滴之间峥嵘即现。
49元5本 变动时代的华北:经济结构、民众生活与社会转型
变动时代的华北:经济结构、民众生活与社会转型
编 王先明;江沛
¥26.00
本书以近代的华北地区作为时空单元,以整体研究与典型个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经济结构、民众生活、社会转型的历史程与时空特征。具体内容重涉及近代华北城市的关系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问题、城市管理现代化、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众生活变迁、地方社会结构、制度的空间运行等议题。透过这些研究,冀以展现华北地区历史发展的路径与特。本书所涉内容均为近年来学界对华北区域史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掌握华北历史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49元5本 路遥和他的史学时代:路遥口述历史
路遥和他的史学时代:路遥口述历史
口述 路 遥;撰搞 崔华杰
¥16.00
路遥教授出生于1927年,是山东大学目前健在的包含两院院士在内的8名终身教授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始,他率领团队在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义和团运动史与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路遥教授于1947 年考山东大学中文系,1949年转新成立的历史系并在1951年留校工作至今,见证了山东大学 76 年的发展史、山大历史学科74年的建设史和新中国史学界72年的变迁史。 本书采用口述历史形式,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成长历程,从路遥教授所经历的学术人生解析时代与学术的关系,也从路遥教授的史学研究展现中国史学家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演变过程。本书既有学术性,也有可读性,既能供学人参考,观察中国当代史学界的学术变迁,又能为一般公众阅读,审视个人与国家、学术与政治的紧密关系。
49元5本 江苏治淮实录(1949—1977)
江苏治淮实录(1949—1977)
编 著 者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56.00
【内容简介】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等大河下游,襟江临海,承泄上游14省200万平方公里的客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1950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水灾,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拉开了*治淮的序幕。《江苏治淮实录(1949-1977)》记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江苏治理淮河的历史进程。本书*梳理了这一时期(1949-1977)的治淮工程建设,并配以历史照片,收录了相关文献、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展示了江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治理淮河的光辉历程,反映了江苏治理淮河的成功经验与伟大成就。
南开日本研究史料纪事编年
南开日本研究史料纪事编年
刘岳兵
¥66.00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1898—2022年南开大学日本研究的相关史料,分为两部分,*部按照时间分为六卷介绍不同时代南开先贤对日本研究的理智与热情,卷一是1898—1919年,卷二是1919—1949年,卷三是1949—1964年,卷四是1964—1988年,卷五是1988—2003年,卷六是2003—2022年;第二部分是四篇对南开日本研究传统的学术论文分别是,(1)《关于日本,他们在《南开思潮》中说了些什么》,(2)《私立南开大学时期日本研究的资料整理》,(3)《百年南开日本研究的传统与特色》,(4)《克敌制胜?他山之石?美美与共——中国日本研究的三个境界。
49元5本 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
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
【美】陆束屏,译者:【美】陆束屏
¥22.50
《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收集、整理英国驻南京两任领事亨弗雷·英吉兰·普利焘-布伦、欧内斯特·威廉·捷夫雷发往英国驻上海大使馆的电报、通信、报告及其他文件,以及英国炮艇“蜜蜂号”两任船长瑞吉诺·威瑟·霍特、哈罗德·汤姆斯·阿姆斯特朗,与美国炮艇“瓦胡号” 两任船长约翰·米歇尔·希汉、查尔斯·里查逊·杰夫斯逐日记载的观察报告与情报周报。这些外交文件与海军档案披露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事件,客观忠实地记载了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平民,以及侵犯美国与英国财产的暴行,从不同的角度,记载了一些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独特信息。
49元5本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
【美】白馥兰,译者 江湄 邓京力
¥15.00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是一部别生面的物质文化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妇女史。《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它力主将科技看做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到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然而,与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的传统认识不同,作者认为,妇女并非父权、夫、权的被动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有力的参与者。
49元5本 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
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
【美】狄伯瑞,译者 何兆武 何冰
¥17.50
无论在古典形成时期、佛教传时期、宋明新儒学时期,还是近代东西碰撞时期,在以儒家为价值内核的东亚文明内部,均展过持续的思想对话。而狄百瑞教授的这部《东亚文明》,正是以此种对话性为主线,来追问支持文明之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缘此,《东亚文明》并非表现为单纯的回溯,还更表现为积极的前瞻,因为借助于上述“既分又合”的辩证形态,作者展示了他所向往的未来世界文明的典型存在样式。
49元5本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日]冨谷至;译者 刘恒武;孔李波
¥30.00
本书系近年目本学界在秦汉史和简牍学研、究领域卓有影响的一部优秀著作,作者主要根据汉代简牍资料,深剖析了汉王朝的文书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全书由“简牍的形态与功能——视觉简牍之观察”、  “文书记录及其相关背景”、  “汉代行政制度考证”三部分构成。作者指出,简牍这种书写材料使汉代的文书行政得以实现,而汉王朝集权帝制的确立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文书行政的贯彻实行。
49元5本 日本的现代神话:明治晚期的意识形态
日本的现代神话:明治晚期的意识形态
作者:[美]卡罗尔·格鲁克;译 者 徐翠萍等
¥29.33
意识形态在日本近代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精英努力通过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现代历史学家从意识形态出发研究日本。本书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致的分析考察日本明治晚期的意识形态,并认为,制定和传达新的国家价值观的过程与通常所设想的不一致。通过让读者沉浸在明治时代后期的谈话和思想中,格鲁克教授重现了当时日本人所经历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多样性,终对日本的政治和民族观念有了新的解释。
49元5本 忍辱负重的使命:美国外交官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的社会状况
忍辱负重的使命:美国外交官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的社会状况
编著:【美】陆束屏;译者:陆束屏
¥48.00
本书收集、整理并翻译了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外交官爱利生、爱斯比等人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从南京向美国国务院、驻东京大使馆、驻北平大使馆等机构发出的外交文件,包括电报158份、报告17份、月度总结5份、备忘录2份、信件2封,共184件。这些外交文件近距离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对中国及美国财产的破坏及其组织运行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占领下南京城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美国外交人员为保护中美公民权益、维护对中国百姓的基本人道待遇所做的努力。这批外交文件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及之后情况的为数不多的连贯性官方材料,对南京大屠杀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49元5本 前四史解读
前四史解读
王保顶
¥26.00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被称为“二十四史”的纪传体史书为重要,号称“正史”,而其中的前四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受后人推崇,被称为“前四史”。“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卓越代表,也是史学家研究先秦、两汉至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依据。本书就是对“前四史”的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介绍、成书过程、体例特、内容特征、注释评价、文献价值、流传过程等,为准确、全面研究前四史提供了帮助。
49元5本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德]艾约博;译者 韩巍
¥29.00
夹江县是四川境内的山区,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手来介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49元5本 忠贞不贰? ——辽代的越境之举
忠贞不贰? ——辽代的越境之举
[英]史怀梅;译者 曹流
¥49.00
本书改变了以往以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将10世纪燕云地区部分汉人官员和将领依附契丹政权的史实作为切,重新探讨了从唐灭亡至宋辽“澶渊之盟”间这一复杂时期内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该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专注于界定一系列概念并探讨相关观念的变化,包括边界、族性、忠诚的意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不同时期越境辽的代表人物李澣、韩延徽、张砺、赵延寿、王继忠的个案分析,揭示了特殊历史阶段人们的不同选择。
49元5本 华北根据地乡村女性研究
华北根据地乡村女性研究
王微
¥59.00
在中国革命史中,乡村女性是一个近乎失语的群体。她们因出生地(农村)和性别(女性) 而被双重边缘化了。她们的经历、人生体验、生命情怀、所思所想以及记忆和讲述几近于无声无息,她们生动丰富的故事在历史中几乎遁形。在革命巨变与民族战争压力下,这个群体身上发生了什么?她们到底是以何种状态来应对着社会的变迁?她们中一些人又如何走出了原有的生活圈参与到宏大的革命场域中?本书致力于改变对这群“无声之人”的不恰当、不客观的描绘,力图让她们从“他者”之位重回历史的视域。
49元5本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美]周锡瑞 译者 杨慎之
¥32.50
周锡瑞是20世纪6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美国历史学者的新的一代,在撰写本书之前,作者用了两年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资料,在英国和日本查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外交档案,并摈弃了以往美国某些权威性中国近代史著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对两湖地区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行了比较客观和深的探讨, 从经济利益得失的角度 ,分析了社会各个集团政治情绪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并广为学界熟知。本书的一些学术观自然未必尽能为国内学者所同意,但至少可以起参考和启发的作用。 责任编辑审读了原稿,按编辑规范做了必要的加工。将书中的一些港台语言改为大陆通用的语言,并仔细核对了注释,重新编排译注的序号。
49元5本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杨懋春,译者:张雄 沈炜 秦美珠
¥12.00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老农业区一个典型村庄全面而详尽的研究。这个村庄是作者的家乡,凭着对那里人们生活的熟悉和公正,作者写出了这一个中国村庄。家庭生活、村内冲突、庄稼种植和孩子游戏只是他所描写的乡村生活诸多内容中的几个方面。一个中国村庄是切近理解和科学精确的完善结合,是本把中国乡村生活各方面总合起来加以完全贯通和透彻理解地描述的书。该书和早它出版的《江村经济》(费孝通著)、《金翼》(林耀华著)以及晚它出版的《祖荫下》(许烺光著)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里程碑作品。
49元5本 百年中国考古
百年中国考古
黄建秋
¥42.66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考古人在不起眼的陶片、锈迹斑斑的铜钱、肉眼看不见的孢子花粉上寻找历史的线索,与深埋在地下的过去对话。本书述及考古学基本知识及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展现百年来中国考古的一次次新发现,有利于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让世界触摸绵延不息的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