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墓葬研究
¥65.80
墓葬作为一种人造空间,既是建筑营造、器物生产等技艺演进的展示空间,也是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思想观念竞逐的舞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技术演进、思想和观念变革的结果。 本书以南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寻求田野和文献、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可能性,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价值。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82.80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时代,已经形成以象征神权的玉琮、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以及玉璧、玉头饰等为载体,用以标志身份和等级的用玉体系。成组玉礼器体现的礼制,开启了中华文明“器以藏礼”的传统。 本书通过对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良渚用玉的典型性、玉器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浙江史前美术
¥52.80
史前美术的研究目的,除了探讨审美的起源,更是为了通过史前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早期人类的精神世界。史前的浙江,贡献了年代久远的彩陶器物、登峰造极的玉器工艺、独具匠心的刻纹艺术等种类繁多的美术题材,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贯穿浙江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精神脉络。本书以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为主,串联四个不同的专题,形成全书架构,通过提取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美术题材中不断重复的“模式”,构建适当的用以阐释象征意义的规律,以期突破史前美术研究中常见的因主观类比造成的认识瓶颈。
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70.80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是土筑文明、水利文明、稻作文明,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史、格局与功能分区、营建工艺与工程、考古历程与*新进展,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揭示了良渚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浙江古代青瓷(套装共2册)
¥154.80
瓷器生产肇始于青瓷。自夏商之际诞生,三千余年,官民两系,名窑辈出。可以说,“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本书从滥觞期、成长期、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五个阶段出发,介绍了浙江古代青瓷绵延悠久、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同时设专门章节,对贡窑、官窑与哥窑进行了考证分辨,对青瓷输出与制作工艺传播进程作了梳理。 作为*部系统整理浙江古代青瓷考古成果、*反映浙江古代青瓷研究水平的著作,本书理清了浙江古代青瓷的发展脉络、生产与管理体系,总结了浙江古代青瓷的历史成就,揭示出其在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稻作文明探源
¥65.80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以上人口食用稻米。稻作是亚洲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的核心特征,稻作文化是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大多数国家的传统主流文化。 作者长期从事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工作,本书叙述的具体内容便以该区域的材料为主,探讨了稻作起源这个宏大问题。全书分六个章节,逐章叙述并分析了稻作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演变、发展过程,并着重解析了稻作文明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差异,在亚洲各地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格和多样性特质。
浙江史前陶器
¥65.80
陶器,作为考古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对于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文化、一个人群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浙江的史前陶器,结构上基本按照时代顺序,分别介绍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的陶器特征及制作工艺,同时包括对各个考古学文化基本情况和主要认识的介绍,旨在提供一个理解陶器的文化背景,展示浙江史前陶器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与价值。
欧洲帝国:从民族国家的崛起到英国脱欧(经纬度系列)
¥76.80
本书考察了从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以来,英国与法国和普鲁士德国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份及时而又富有远见的研究。作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从这三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联中演变而来的;随着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增强,经济期待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来。然而,这三个国家很少同时处于和睦关系之中。 虽然整个欧洲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共同体,但其实不同的文化独特性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所以欧洲整合始终如梦。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脱欧是可预见也可控的。毕竟,这些根源为圣罗马帝国的联邦间血脉太紧密了,所以欧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国家组成的强大机构。英国脱欧后,将在欧盟外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这样的“保持距离”,将凸显欧洲中心的实用主义和历史稳定性。
中国那条红旗渠
¥28.80
本书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是旨在推动红色文化走校园的通俗读物和大思政课的一本生动教材。本书按照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从教育的视角,用史家的笔法,突出青春主体,唱响精神颂歌,系统地介绍了红旗渠工程的基本面貌、建设初心、感人故事、伟大精神和深远影响。本书重突出青年一代在红旗渠建设中无坚不摧的突队风采、主力军贡献和创造者智慧,旨在让新时代青少年记住这些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让红旗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激励每一位青少年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用青春的洪荒之力,建设新时代自己的奇迹“红旗渠”。
马勇说民国
¥31.99
《马勇说民国》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作品,书中收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有见地有深度。全书章节共分四部分: 章 国故,以*研究的历史事实为主,收包括《武昌起义的远因和近因》《20世纪20年代“联省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等; 第二章 姑言,以人物评传为主,收包括《宋教仁的心路历程》《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等; 第三章 听闻,以历史谜团的重新考证为主,收包括《为什么是新军》《南北和谈考察》等; 第四章 说法,以历史评述、政论为主,收包括《谁是辛亥革命的受害者》《商绅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勇说晚清
¥30.99
《马勇说晚清》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作品,书中收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有见地有深度。全书章节共分四部分: 章 国故,以*研究的历史事实为主,收包括《慈禧太后归政考》《宗藩体制解体与东北亚乱局》等; 第二章 姑言,以人物评传为主,收包括《毁誉摄政王》《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 第三章 听闻,以历史谜团的重新考证为主,收包括《康有为衣带诏真相》《袁世凯告密考》等; 第四章 说法,以历史评述、政论为主,收包括《甲午战后的中国和日本》《辛亥革命中的三种力量》
埃及、希腊与罗马:古代地中海文明
¥100.80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周同宾先生纪念文集
¥26.50
周老师是夜晚的星光,他的文字陪伴我们躲避喧嚣的尘世,让我们在纪念怀想中享受夜的静谧、安详和梦想。
峥嵘南北朝
¥14.40
该书立足于正史研究,通过讲述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力图还原历史原貌,以资借鉴。该书从“狂悖的时代”“傲岸的文人”“剽悍的将军” “任性的名字”“烂漫的文化”等五个部分,记述南北朝宫廷政治、文人情怀、人性本真、武将谋略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璀璨文化成就。通过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窥见南北朝人对事业的追逐、对梦想的追求、对文化的追寻,始与终,真与假,好与坏,滴之间峥嵘即现。
变动时代的华北:经济结构、民众生活与社会转型
¥26.00
本书以近代的华北地区作为时空单元,以整体研究与典型个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经济结构、民众生活、社会转型的历史程与时空特征。具体内容重涉及近代华北城市的关系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问题、城市管理现代化、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众生活变迁、地方社会结构、制度的空间运行等议题。透过这些研究,冀以展现华北地区历史发展的路径与特。本书所涉内容均为近年来学界对华北区域史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掌握华北历史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路遥和他的史学时代:路遥口述历史
¥16.00
路遥教授出生于1927年,是山东大学目前健在的包含两院院士在内的8名终身教授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始,他率领团队在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义和团运动史与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路遥教授于1947 年考山东大学中文系,1949年转新成立的历史系并在1951年留校工作至今,见证了山东大学 76 年的发展史、山大历史学科74年的建设史和新中国史学界72年的变迁史。 本书采用口述历史形式,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成长历程,从路遥教授所经历的学术人生解析时代与学术的关系,也从路遥教授的史学研究展现中国史学家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演变过程。本书既有学术性,也有可读性,既能供学人参考,观察中国当代史学界的学术变迁,又能为一般公众阅读,审视个人与国家、学术与政治的紧密关系。
南开日本研究史料纪事编年
¥66.00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1898—2022年南开大学日本研究的相关史料,分为两部分,*部按照时间分为六卷介绍不同时代南开先贤对日本研究的理智与热情,卷一是1898—1919年,卷二是1919—1949年,卷三是1949—1964年,卷四是1964—1988年,卷五是1988—2003年,卷六是2003—2022年;第二部分是四篇对南开日本研究传统的学术论文分别是,(1)《关于日本,他们在《南开思潮》中说了些什么》,(2)《私立南开大学时期日本研究的资料整理》,(3)《百年南开日本研究的传统与特色》,(4)《克敌制胜?他山之石?美美与共——中国日本研究的三个境界。
江苏治淮实录(1949—1977)
¥56.00
【内容简介】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等大河下游,襟江临海,承泄上游14省200万平方公里的客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1950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水灾,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拉开了*治淮的序幕。《江苏治淮实录(1949-1977)》记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江苏治理淮河的历史进程。本书*梳理了这一时期(1949-1977)的治淮工程建设,并配以历史照片,收录了相关文献、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展示了江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治理淮河的光辉历程,反映了江苏治理淮河的成功经验与伟大成就。
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
¥17.50
无论在古典形成时期、佛教传时期、宋明新儒学时期,还是近代东西碰撞时期,在以儒家为价值内核的东亚文明内部,均展过持续的思想对话。而狄百瑞教授的这部《东亚文明》,正是以此种对话性为主线,来追问支持文明之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缘此,《东亚文明》并非表现为单纯的回溯,还更表现为积极的前瞻,因为借助于上述“既分又合”的辩证形态,作者展示了他所向往的未来世界文明的典型存在样式。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
¥15.00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是一部别生面的物质文化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妇女史。《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它力主将科技看做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到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然而,与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的传统认识不同,作者认为,妇女并非父权、夫、权的被动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有力的参与者。
忍辱负重的使命:美国外交官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的社会状况
¥48.00
本书收集、整理并翻译了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外交官爱利生、爱斯比等人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从南京向美国国务院、驻东京大使馆、驻北平大使馆等机构发出的外交文件,包括电报158份、报告17份、月度总结5份、备忘录2份、信件2封,共184件。这些外交文件近距离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对中国及美国财产的破坏及其组织运行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占领下南京城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美国外交人员为保护中美公民权益、维护对中国百姓的基本人道待遇所做的努力。这批外交文件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及之后情况的为数不多的连贯性官方材料,对南京大屠杀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