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精选版(五卷本)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精选版(五卷本)
[美]史谦德;周锡瑞;罗芙芸;林郁沁【日】城山智子;译者 周书垚;袁剑;张俊义;王栋;向磊
¥165.50
【内容简介】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群像,强调了经过群众运动、集体政治以及混合了戏剧、示威活动、报纸和茶馆社交的城市文化训练后的普通市民日益成长的政治成熟度。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新的生活、工作和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中,旧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被保留了。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经过动荡的年代,北京在地方和大众政治的基础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行会和士绅精英的传统世界与社团主义和干部的现代世界连在了一起。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选题,为修订再版。作者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外国人和中国的精英们往往认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卫生怎样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成为一个矛盾的概念。作者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使用银本位的国家。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作者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49元5本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精选版)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精选版)
[美]卢苇菁;译者 秦立彦
¥39.00
中国封建末期的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论争。 本书从家庭冲突、国家政策、地方历史、学术论争以及贞女个人的主观观等角度,对中国封建末期贞女的生活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对贞女现象及其与当时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思想变迁的关系行全面的了解,探讨女性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这种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和爱情,从而为了解中国封建末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49元5本 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
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
张连红;王卫星;刘燕军;杨夏鸣
¥49.33
本书为“中国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百卷丛书之一,是南京大学实现“双一流”建设个卓越计划项目、jy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本书是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中国际安全区的作用和意义。南京国际安全区是日军在攻占领南京期间,国际民间人士组织的一个保护和救济南京难民的难民区,约25万人躲避在“安全区”。安全区委员冒着生命危险,同日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日军暴行制止和抗议;通过各种途径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暴行,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为战后审判日本战犯提供了有力证据。
49元5本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第二版)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第二版)
[美]林郁沁
¥34.00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49元5本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第二版)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第二版)
[美]罗芙芸;译 者:向磊
¥47.50
作者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本书揭示了随着帝国主义暴力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外国人和中国的精英们往往认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卫生怎样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成为一个矛盾的概念。作者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49元5本 东晋贵族政治史论
东晋贵族政治史论
李济沧
¥16.00
本书从乡论、乡品与六朝贵族的起源,东晋贵族的形成与皇帝权力,东晋中后期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几个方面,论述了东晋的贵族政治、皇帝权力和地方社会。具 体包括,魏晋贵族体制的形成、九品官人法中的乡品、乡品与官品和官职的相应关系、司马睿的皇权政治与门阀贵族、东晋贵族政治的本质、东晋门阀贵族体制与地 方政治、东晋贵族王朝的崩溃与刘宋政权的性质等论题。
49元5本 新安旅行团
新安旅行团
李春雷
¥12.00
1935年10月10日,在陶行知先生的热切鼓励下,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新安小学的学生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批团员14人,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乡亲出发了…… 从1935年到1952年,十七年风云岁月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的精神风貌。在没有固定校舍、没有现成教材、没有专门教师的情况下,他们实践独特的“小先生制”和“民主生活会”,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军事、科技、文艺等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 时至今日,新安旅行团的光荣传统依然熠熠闪光,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实践对于今天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女性系列(六卷本)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女性系列(六卷本)
[美]伊沛霞;高彦颐;贺萧;韩敏中;卢苇菁;高彦颐;罗素恩 译者 胡志宏;李志生;盛宁;卢苇菁;苗延威;定宜庄;颜宜葳
¥230.00
【内容简介】 《内闱》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商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闱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本书认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她们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危险的愉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 《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本书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本书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本书*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作者跨越了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框架,明确地将缠足摆置在时尚史的范畴之中。透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先从缠足在现代的消逝过程说起——她将前现代全盛时期的缠足史,设定为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埋藏其中的,是隐密化的源头、隐密化的身体,以及隐密化的意义。层层遮蔽的缠足,有如一道道幻影,当它被呈现为欲望客体的同时,其实也不经意地透露出妇女们的我群认同。 【内容简介】 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性的感受、信仰,以及实际所做的一切。作者利用的*重要的史料均来自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主要是诗作。作者也使用了一些习见的、出自男性之手的史料:纪传碑铭、地方史志和官方文献。这些涉及到妇女及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字既出现在男性的经世致用文章——官员们为管理地方事务拟就的一些有关政策的建议——之中,也见于男性以礼仪、艺术和文学为对象撰成的学术文章之中。将这些习见的、由男性书写的史料与妇女自身的作品相参照,便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史料中,以传记表文为*丰富。有关中国女性的传记,已经被刊刻的就不下数千种。我们可以在地方志中、在学者刊刻的文集中所收录的碑传铭殊、或是短篇打述中发现它们——文集的作者总会写到他热爱和钦佩的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大多数是作者本人的或者亲朋好友的祖母、母亲、诸姨姑婶和继母,还包括那些在西方或可以称之为圣徒的有德之人(女道土或女尼),还有一些以勇敢著称的女英雄(为父申冤、虎口救母等等)。到了帝国晚期,亦即…以宽泛地定义为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朝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列女传,事实上记述的已经全都是(因力拒强暴而死或自杀以拒辱的)烈女或拒不再婚守节终生的寡妇的事迹。
49元5本 日本“兴亚”论研究
日本“兴亚”论研究
史桂芳
¥39.33
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在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如何定位日本与亚洲邻国、与西方关系上,产生了“兴亚”与“脱亚”两种思潮。这两种思潮的内容不尽一致,但其根本目标是相同的。近代日本明确提出了“脱亚欧”政策,要学习和追赶西方,成为与西方列强瓜分亚洲的“食者”;而当日本在对外侵略中连获利、国力不断增强时,其“独霸”亚洲的野心膨胀,更强调“兴亚”。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兴亚”演变为“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侵略理论,从思想上呼应日本政府的“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尽管披着“文明”的外衣,但仍然改变不了“兴亚”论为野蛮侵略战争张目的理论本质。
49元5本 太平洋战争研究
太平洋战争研究
雷国山 等
¥39.33
为获取战略资源并封锁中国西南的国际通道,日军悍然军东南亚,遭到美国强烈抵制。日本对美强硬交涉未果,在明知战必输的情况下偷袭了珍珠港。虽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节节胜利,但盟军在中途岛一战扭转战局,旋在东南太平洋站稳脚跟,随即转反。在反阶段,尽管日军对盟军的波弧形反战略多有预料,但盟军凭借在雷达、潜艇、鱼雷、密码破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上战术上的奇招,对几乎是“眼瞎耳聋”的日军舰队(有时是运输舰队)实现了精确的。即使在正面对战中,日军舰队也总是落败。反复消耗之下,日本联合舰队在造舰能力、飞机性能与数量、后勤补给等方面以及陆战上的劣势愈加凸显,终被美军舰队聚歼于莱特湾,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
49元5本 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
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
王志高
¥32.66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六朝建康(即今南京城)的考古发掘工作基础上的所研究的成果汇编。作者结合多年来丰富的考古资料和考古实践,对六朝建康城的建制、布局、城市建设等作了较深的研究,复原了作为六朝都成的南京的样貌。
49元5本 日本对滇西沦陷区的统治
日本对滇西沦陷区的统治
雷娟利
¥36.00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各战场,滇西抗战因日本切断滇缅公路援华线而起,战场所涉区域具有跨越国界和抗战主体盟国联手的显著特征,有别于其他战场。本书用史实深刻揭露了日军在滇西沦陷区的罪行:政治上实行严厉的军政统制,“以华制华”;经济上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文化上破坏滇西沦陷区教育文化资源,并实施奴化教育。无差别轰炸、细菌战、强征“慰安妇”和“三光”作战惨绝人寰,给滇西沦陷区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本书能够加深人们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49元5本 扬州漆器史
扬州漆器史
长北
¥16.00
作为在自然经济形态中缓慢积淀而成的中国漆器髹饰工艺,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先民的奇思妙想和精湛技艺。当年她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走向海外,带给西方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生活竟然如此高雅精致! 自从先民创了天然漆的装饰艺术,髹漆之器被赋予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扬州,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weiyi没有断裂的漆器原产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近代和现代制度演变中,扬州漆器形成了内蓄期、外拓期、成名期、繁盛期、转换期、新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全书共28万字,配图近200幅,系统梳理了从先秦两汉至现代扬州漆器的发展变化脉络,论述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了漆器的创作和鉴赏,并突出其辉煌工艺蕴含的美学元素。
49元5本 日本“大陆浪人”与侵华战争
日本“大陆浪人”与侵华战争
赵军
¥46.00
本书通过七章43万字的篇幅,先对“日本浪人”这一关键名词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别具体详略地对日本“大陆浪人”的代表人物、代表性团体及其活动的整理与分析,概述该群体从制造舆论、影响政策形成、直参与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在侵华战争过程中从事的种种不法活动,总括该群体的基本存在形态、特以及与日本政界、军界、财界等深层关系,对日本大陆浪人与侵华战争关系行全方位分析与探讨。这为国内读者深了解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49元5本 他者之镜: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他者之镜: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杨洪俊
¥34.00
中国文化自觉的当下,在跨文化及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尤其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在此基础上以较长时段的日本人游记为材料展形象学研究成为可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间,清末的中国和幕末明治时代的日本关联日益密切。这种关联来自西力东渐近代潮流的强大推动,《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成为标志性事件,两国人员往来日渐频繁。来到清末中国的日本人出于不同目的,留下了大量游记。 本书所说“游记”不单指文学意义上的纪行散文,而是扩展到所有行走甚至居留清末中国,以实地考察所获亲身体验为基础撰写的作品。本书确定在清末中国政治、经济、地理空间上占据特殊位置的长江中下游三重镇——上海、南京、武汉的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从形象的三个构成成分,即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出发,以游记为基本史料,白描呈现幕末明治日本人眼中的清末长江中下游三重镇的城市形象,并分析在日本实用主义华夷观逐步确立的呼应下日本的清末中国形象的建构逻辑。
49元5本 “慰安妇”制度研究
“慰安妇”制度研究
苏智良
¥39.33
本书对“慰安妇”提出了更完整、更严密的定义,使用了许多新发现的史料,揭示了日军慰安所的真相,从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角度来讨论日军“慰安妇”是否被强制,提出“慰安妇”制度是对女性的极大犯罪,并批驳日本右翼的谬论,呼吁正视和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本书深发掘新史料,构建新的学术体系,提出新的学术观,推动抗日战争研究一步发展,深刻指出了“慰安妇”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家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战争遗留问题。
49元5本 品读《史记》人物
品读《史记》人物
顾海荣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史记》部分人物的评述,书中选择了《本纪》11篇、《世家》6篇、《列传》29篇,其中人物突出、史料相对较多的作为评述的基础,共涉及57个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有帝王,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有纵横家,有战国四公子,有名将,有名相,有隐士,有神医,有文学家等等,代表了各个阶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洞悉人性,直指人物内心,站在横跨时空的高度,对人物作出了新的评价,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得出了比较客观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49元5本 日本扶植汪伪政权研究
日本扶植汪伪政权研究
张展
¥32.66
本书主要围绕日本扶植汪伪政权决策过程,考察了日本高层侵华政策的演变。日本原计划按照自己的设计,扶植取代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以彻底重构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但侵华战争陷困局后,日本为迫切脱身而不得已调整了原有政策,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采取旨在分化削弱抗战力量的欺骗性的“谋略工作”,吸引了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敌。汪精卫集团被当做日本诱降国民政府以及控制占领区的工具,在日本决策逻辑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日本对汪政策并不稳定,而决定其轨迹的,是日本侵华形势和战略需要的变化。
49元5本 南京旧志整理与史地研究
南京旧志整理与史地研究
张可辉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南京旧志《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为主要研究内容,着力于《六朝事迹编类》的已有校注成果、《景定建康志》的地名资料、《至正金陵新志》的引书等问题的梳理,系统整理了南京旧志文献。在此基础上,本书充实了对《丹阳志》《舆地志》等南京其他文献的辑佚整理,并对南京作为六朝、南唐、明初故都的史地研究成果分别进行整理,对两宋时期南京的自然灾害、历史时期太湖地名变迁与秦淮水系、南京地区自然及社会互动关系等史地问题进行了考证。
49元5本 雷海宗史学论文选
雷海宗史学论文选
雷海宗
¥26.00
本书收录雷海宗中国古史论文11篇、西洋古史论文8篇,分“中国古史论”“西洋古史论”二编,辑录雷海宗先生先秦时期史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华北的农业、历法的起源与先秦历法、世界史分期、上古中晚期亚欧草原游牧文明、公元纪年及中译名问题、对世界中古史教学方法由分区法到分段法的体会等专题研究论作,较为充分地展现了雷海宗先生史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脉络。
49元5本 随园史学2022
随园史学2022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编
¥25.33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包括中国史各断代、世界史各国别与专题研究的论文集。中国史方面主要包括以出土文献为基础展开的先秦两汉国家治理与经济史专题讨论,以王朝政治与地方社会互动为中心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个案研究,以及结合民间文书展开的宋元明清区域社会与王朝政治研究。世界史方面,则主要为中世纪以来的英国社会经济问题,以及欧洲疾病史专题。此外,还会选登部分日本中国史研究,欧洲环境史研究译文,以及少量新发现的地方社会史史料。本书可以为广大高等院校师生以及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