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作用研究
¥98.00
《媒体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作用研究》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丛书》分册之一,获得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基金支持。适用于从事食品安全立法规制的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借鉴参考。

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研究
¥138.00
本书共十章,可分为四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基础”,梳理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供给模式、代表性理论、国内外经验证据和四个代表性数理模型。第二部分是“历史回顾”,回顾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放以来,基础设施发展的历史背景、总体趋势、成就和挑战,并用经典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行提炼和总结。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分别从市场融合、放发展、民生幸福、内生增长这四个角度对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效应行量化分析和因果推断。第四部分是“制度分析”,探索了国家治理对于基础设施供给的重要意义,从分权的视角解读了中国的治理体系及其对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城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机制研究——基于人民调解组织的考察
¥138.00
本书主要对城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机制展研究。基于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调解组织的调查,本书首先分析了人民调解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及整体状况;其次,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专调中心为例,分别剖析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专业化调解组织的运作机制;再次,从纵向网络、横向联结两个层面,分析人民调解组织与既有制度体系的互动与合作;随后,反思由此形成的应对新时期基层社会风险的互嵌式治理逻辑。

力量:社会组织女性创变者的故事
¥68.00
本书记录了上海10位社会组织女性创变者的生命故事。她们的服务领域涵盖禁毒矫正、公平贸易、环保、家庭教育、生命教育、流浪救助等。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每位被访者创办社会服务机构的经历和自身在公益领域的经验,讲述了各自一路走来的难忘历程,展现了她们对公益的认同与热爱,对自身社会使命的追求与践行。她们的处境、关注与感受未必完全相同,但她们对公益的理解与坚持却有着相近的基调——坚守初衷、坚定信念、投身社会。

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98.00
本书在介绍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内容特、理论基础和实务模式的基础上, 从社区介、社区增权和社区营造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反贫困实践中的具体操 作过程,同时还从社区为本的反贫困具体案例手,选取此领域几个重要的方面展现反 贫困社会工作的介方法、理论范式和干预模式。全书各章节之间既层层递,又相对 独立;既突出了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特色,又体现了脱贫攻坚中各种反贫困社会 工作的要义。本书系统阐述社区为本反贫困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专业 书籍,十分适合广大社会工作者、扶贫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参 考学习。

反贫困社会工作案例研究:协会实践
¥78.00
本书描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历程, 记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的历史实践,呈现社会工作教育反贫困的主要做法 和经验,展示社会工作教育反贫困的成就,为社会工作教育反贫困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提供资料积累与经验启示。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研究
¥158.00
本书聚焦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系统分析了城市发展演过程中无法分割的各种安全问题,深探讨了安全风险加剧的时代背景和当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主要源头,对国内外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做了全面回顾和比较研究。在分析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内在结构以及发展动力的基础上,一步梳理归纳了城市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同时对基层治理在城市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地位行了深度阐释。本书还针对未来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作者的思考。本书紧扣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地探讨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供相关领域的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领域公务员和从业人员以及其他对城市安全管理有兴趣的读者研读。本书亦可作为公共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相关课程的参考书。

反贫困社会工作导论
¥96.00
本书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贫困问题,阐述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介 绍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分析反贫困社会工作的要素、内容和过程,梳理中国反贫困政 策的发展轨迹,探索中国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模式与方法。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动态监测与成效评价研究”(16ZDA022)、*哲学社会科学发 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11JBGP038)的研究成果。

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及路径研究——基于居民参与治理的视角
¥158.00
本书主要围绕环境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展讨论,从环境公共品的空间外部性以及代际外部性问题出发,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流派行梳理和回顾,探讨了在政府引导下如何促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机制设计。本书的创新在于建立了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代际交叠模型,为现实中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前向型代际公共品”供给长期严重不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运用幸福感测度法测量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政府提供以及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供给这两种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提出了具有理论基础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书可供从事环境治理的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借鉴学习,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赋权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78.00
社会工作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天然的反贫困属性。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不仅强调满足贫困人群基本生活物质的需要,更强调通过赋权方法改善贫困人群的无力感、增强资源控制、促进社会参与、构建发展能力等,以实现减轻贫困的目标,并*终让贫困人群有能力应对生活的挑战。本书主要从赋权的视角探讨了社会工作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全书共六章,包含反贫困理论与反贫困实践、赋权理论及其应用领域、国内外反贫困的赋权实践、反贫困领域的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与赋权、反贫困社会工作赋权体系的构建。本书可供从事贫困治理和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的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借鉴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迈向乡村振兴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绿耕经验的理论反思
¥88.90
基于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耕”)的农村社会工作经验,本书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耕通向社会赋权的乡村社区减贫发展实务理论、“五位一体”乡村可持续发展实务框架、深度理解与能力建设实务方法论和可持续发展减贫的具体实务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国社会工作乡村减贫发展的目标是共创乡村社区生态、生计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协助党和国家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本书适合在社会工作领域深耕的基础工作者、高校教师、实务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反贫困社会工作:理论与经验的对话
¥98.00
本书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视角,系统梳理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脉络和演理路, 结合脱贫攻坚地区反贫困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就反贫困社会工作主题展西方理论与本土经验的对话。从内生性动力角度来看,项目扶贫、组织扶贫、驻村干部扶贫、民族地区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等反贫困模式,乃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无不融了社会工作的理论关怀。本书可作为反贫困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专业参考书, 也可作为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工作者及普通大众的读物。

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
¥88.90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给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总论性教材,它可以满足高校社会工作、社会学和法学等专业的教学之需,并为在校学生和一线社会工作者学习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帮助。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多学科交叉,以及高校学者与资深一线社会工作者的集体合作。本书紧扣我国的法律规范要求与现阶段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实践基础,对三大类(包括预防类、维权类和矫正类)七小类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和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系统中的政策、理论、管理、保障等问题行了分析和概括。

金融服务与减贫发展:理论与实践
¥80.00
本书聚焦于金融服务与减贫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议题,着重展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工作者等行动者可能以何种方式对解决金融不平等问题做出的贡献,以及这些行动者在促包容性金融体系建设,改善弱势群体金融福祉方面的实践探索。对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梳理,有助于增人们对普惠金融议题的了解,同时有助于思考中国全面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金融下乡”议题。本书适合在金融反贫困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学者、实务工作者、大众阅读和学习。

婚姻家庭、亲密关系与乡村反贫困
¥98.00
婚姻家庭和儿童照顾是亲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采取在赣东北、赣南地区的村调研与社工实务呈现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和分析乡村反贫困社会工作在介亲密关系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如何作为的问题。全书梳理了现代化对亲密关系的冲,它反映在赣东北杜村的婚姻挤压与男性婚姻消费、瑶川镇离异女性群体当中,深刻地影响着枫村和玉县的儿童照顾,甚至可能再生产出新一代贫困群体。因此,需要着力解决假性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需要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思考如何在县域层面建立有利于家庭家风的反贫困机制。

发展型社会工作:贫困治理视角
¥98.00
本书以深运用和建构发展型社会工作的实践、干预模式和相应的理论为主要内容,从发展型社会工作的视角介并分析“贫困”。本书由发展型社会工作与扶贫的理论视角,发展型社会工作运用于扶贫领域的相关研究,发展型社会工作的实务案例,国内外其他案例,发展型社会工作、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发展前景五部分内容组成。本书适合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以及从事反贫困工作的基层工作者阅读和学习。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国攻坚·反贫困社会工作丛书”单品。

资产建设视角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发展、对话与启示
¥98.00
本书的特是研究与实践、国际视角和本土经验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本书对于国际上有关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的基本研究脉络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另一方面,也结合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土情境,呈现金融能力和资产建设在不同人群和领域的反贫困实践模式。本书编者是资产建设领域比较有经验及代表性的研究者和实践推动者,能够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以及本土文化情境,较为深、系统地展现其理论视角以及本土实践中的应用和反思。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高校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研究者与教育者,反贫困相关的政府部门从业者以及社会工作实务工作者。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史
¥32.66
【内容简介】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经历了传统教育解构和现代教育建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技艺教育课程、实业教育课程以及职业教育课程三个阶段。每一段历史时期的课程发展都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演绎了复杂的课程发展逻辑。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主要存在三对矛盾(中西矛盾、内外矛盾和上下矛盾),表现出两种发展逻辑(学校系统化规约下的课程发展逻辑、社会工业化进程驱动下的课程发展逻辑)的交互影响。本书梳理的历史时期主要是1867—1949年间,研究范围主要是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在思想领域、制度领域、实践领域的发展情况。


求真传媒论坛·2020
新闻的想象:新闻传播的社会互动与理念创新
¥19.33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闻传播与媒介伦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探究、媒介融合与新闻生产、媒介事件与社会记忆、新闻历史与影像传播几个方面阐释了新闻传播的社会互动与理念创新这个主题。本书精选了求真传媒论坛的几十篇优秀论文,作为对新媒介下新闻传播方式、理念的探讨。求真传媒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全国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参加,每年出版一本论文集,在全国有较好的影响力,书稿导向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体现了专业水平。


教育思维与法律文化
¥16.33
【内容简介】 作者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26年期间,深入思考和研究,撰写了教育管理类和法律文化类论文50余篇,本书即是对这些文章作梳理、筛选并精选近期部分论文的汇编。比如作者提出了从机制入手,抓重点环节,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分析了高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难点所在,提出了改进方法等。


新华时论——新华日报精品评论选
¥29.33
【内容简介】 本书稿系新华日报近年来发表的精品评论和新世纪以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评论合集。新华日报社的新闻评论专栏“新华时论”创办于2006年,迄今已办了十多年,不少评论产生重大影响、获得高层次奖项,其中9篇获得中国新闻奖,近30篇获江苏省好新闻一、二等奖,已经成为江苏评论的著名品牌,社会影响较大。作为省级党报的新闻评论专栏,栏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主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发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关注工作难点重点,又聚焦社会焦点热点,思想性强,文风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