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不用背照样学好中国史
不用背照样学好中国史
林欣浩
¥39.90
假如你是原始社会的首领,你要如何带领一群人荒岛求生? 假如你在魏晋南北朝玩模拟经营,要用什么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假如你回到明朝当皇帝,要怎样分配属性才能在对抗群臣时取胜? ………… 看似无厘头的小游戏,背后全是重要的历史考:原始农耕、盐铁专营、门阀政治……在一个又一个游戏中搞懂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人物事件到政策制度全掌握,不用背照样学好中国史! 翻本书,先试试在皇宫门口建个皮卡丘吧。
柔然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柔然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张久和,林睿编
免费
本辑录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有关柔然之资料。散见史料系年录起自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刘眷于意辛山破柔然事,止于西魏恭帝三年(556)柔然政权灭亡次年。其收录范围包括:凡各类典籍中有“柔然”、“蠕蠕”、“芮芮”、“茹茹”、“蝚蠕”字样,及虽无“柔然”、“蠕蠕”、“芮芮”、“茹茹”、“蝚蠕”而其内容为记载柔然事迹者,概予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柔然重要首领诸如“木骨闾”、“社崘”、“大檀”、“阿那瓌”等人相关史料均予以收录。
拓跋鲜卑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拓跋鲜卑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梁云编
免费
本书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以及其他史料中有关拓跋鲜卑早期历史之资料。散见史料系年录上起魏元帝景元二年(261) 拓跋鲜卑大人力微遣其子沙漠汗贡曹魏,下迄北魏登国元年(386)十二月后燕慕容垂遣使朝贡。
室韦资料辑录  达怛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室韦资料辑录 达怛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张久和,李荣辉编
免费
本书包含包括室韦资料辑录和达怛资料辑录二种。 室韦资料辑录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以及其他史料中有关室韦、乌洛侯之资料。 达怛资料辑录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大型类书、敦煌文献、出土碑刻以及其他史料中有关达怛之资料。
库莫奚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库莫奚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试读本)
张久和主编 王丽娟编
免费
本书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以及其他史料中有关库莫奚之数据,断限上起北魏登国三年(388)道武帝拓跋珪于弱洛水南大破库莫奚一事,下至元太祖十年(1215)太师木华黎略取奚地。此后有追述前人前事者,酌情择要收録。
道德经(冯唐插画版)(试读本)
道德经(冯唐插画版)(试读本)
张景,张松辉译注 冯唐插画
免费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诸多哲学流派、思想学说都从中应运而生。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道德经》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sheng经》和《薄伽梵歌》的书籍,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此次出版的《道德经》(冯唐插画版),文字部分为三全本《道德经》,插冯唐《无》《和光同尘》《不醒》等书法作品及风景、花鸟虫鱼猫等绘画作品共32幅,包含冯唐先生题写的《道德经》名句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文字,都与《道德经》的意旨相呼应,引人遐思,新颖的形式与深受读者喜爱的内容相结合,值得期待。
49元5本 《水浒传》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水浒传》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吴兆路,高红豪著
¥33.60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水浒传》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众多梁山好汉的传奇经历和独特个性,使小说富于传奇色彩。 本书是“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之一种,是当代名家讲解《水浒传》的通识之作,内容全面,分析透彻。除了讲述《水浒传》世代积累的成书脉络、影响和传播,赏析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紧跟时代,以问题为导向,回应了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少不读《水浒》”?宋江是真讲义气,还是假仁假义?梁山好汉为什么一定要被招安?鲁智深从不恪守清规戒律,为何还被赞为“佛”?等等。读者可以通过这部通识,真正走富于传奇色彩的《水浒》世界,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获得全面的认知。
49元5本 《山海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山海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沈海波著
¥37.20
《山海经》是公认的一部奇书,内容包罗万象,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历史的宝库。但是《山海经》并不好读,从其成书性质、成书年代,到作者是谁、文字与图的关系等,都有许多复杂的争议。沈海波教授精研《山海经》多年,撰成《〈山海经〉通识》一书,为读者扫除阅读《山海经》的障碍。 作者从地理神话、祭祀、巫术巫医、天文历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山海经》的内容,对《山海经》里的神话与历史逻辑行了深的解析,还对《山海经》成书、版本和历史影响有着具体的论述。读此一书,读者可以系统了解《山海经》的文本与内容,畅游上古社会的山川地理,赏玩奇珍异兽,增加对先民智慧的了解和对上古文化的认知。
49元5本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李辉译注
¥27.60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诗学派创立者韩婴的著作,也是汉代今文学派三家诗硕果仅存的《诗经》学著作。全书一共十卷,三百零八章,从经书、诸子及史书等文献中择取三百多则轶事古语,记录了远起上古,下至西汉初年二百多个历史人物。在记叙之后,常于末尾引用《诗经》的篇章总结和照应前文。《韩诗外传》虽是一部经学著作,与其说《韩诗外传》是采取杂说,推衍《诗经》诗义,不如说是用《诗》,所引《诗经》诗句是对所述古事古语在“经典”中的一个佐证。王世贞评价说“《韩诗外传》杂记夫子之绪言与诸春秋战国之说,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是对其所做的允当的评价。
49元5本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苏精著
¥47.40
美华书馆曾长期执西式中文印刷出版业的牛耳,对近代中国思想与知识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 本书主要从海外一手英文档案手,以人、事、物小切口研究美华书馆1844—1931年八十八年的兴衰史,涵盖美华书馆数任主任的更替、中文铅活字技术的数次革新、内部经营管理与迁址等。既首次详细叙述诸如美华事业奠基性人物柯理、姜别利的生平与个性,又将王凤甲、鲍哲才等中国工匠纳研究视野;首次详细论证美华书馆各类活字的发明、构成以及来源,回应学界有关争论与质疑;首次将美华书馆搬迁至北京路、北四川路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予以细致阐述,指出美华书馆由盛转衰的内外根源,纠正美华最终歇业的具体时间;首次介绍自身如何与美华书馆档案结缘,如何查找、利用档案以行印刷史相关研究等。
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试读本)
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试读本)
李浩主编
免费
《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收录北魏至明代墓志167方,以中古隋唐墓志为主,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布。地域上主要集中于关中和陕北地区,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组:一为士人墓志,如李百药、高崇文、高承恭等墓志,其中不乏重大史事的新记录,可补史传之阙、考察隋唐士族变迁等,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一为西域少数民族及华异族人墓志、塔铭,如唐吐谷浑公主墓志、回纥贵族墓志,以及甚为罕见的粟特人双语塔铭,均可藉以考订“异族之史、殊方之文”,由此展中西交通、民族学、唐代丝绸之路等多视角的研究。 墓志中颇多精品,其中不乏李阳冰、皇甫阅、董景仁、张楚昭等众多名家手笔,兼具书法艺术史的价值。 此次汇编出版,公布了全部拓本图版,并对每方墓志、志盖作了释文、标,以便读者参考利用。
周易集解--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周易集解--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唐]李鼎祚撰 王丰先点校
免费
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是唐前易学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该书收录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等近40家易学方面的学说,保存了大量汉魏古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四库提要》称“盖王学既盛,汉易遂亡,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之本旨者,惟赖此书之存矣。是真可宝之古笈也”。 此次整理,以现存最早之足本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所刻聚乐堂本为底本,以汲古阁重刻《津逮秘书》本、雅雨堂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周氏枕经楼本为校本,何楷、陆心源、惠栋、陈鳣、张惠言、阮元、孙星衍、李道平、李富孙、曹元弼等校勘名家的校勘成果,也尽可能吸收来。书末附有23篇序跋等资料。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娇红记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娇红记校证--古体小说丛刊(试读本)
[元]宋远撰 林莹校证
免费
《娇红记》,我国中篇文言小说之滥觞,叙述了申纯、王娇娘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与《西厢记》合为“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本书上承唐宋传奇,下启明代中篇文言传奇,并对《红楼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明、清三朝据此改编的杂剧、传奇、京剧等数十种,其中最著者乃与汤显祖《牡丹亭》媲美的孟称舜《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如此重要的文言小说,罕见校整理本。今林莹博士校《娇红记》,以单行本《评释娇红记》为底本,校以《艳异编》、林近阳编《燕居笔记》(林本)、何大抡编《燕居笔记》(何本)、《花阵绮言》,并参校《绣谷春容》、《风流十传》等版本,略作考辨,并附“集评”和“释义”,力求提供一部文字可靠、资料详备的小说《娇红记》整理本。
《数字人文》2023年3期(试读本)
《数字人文》2023年3期(试读本)
刘石,孙茂松,尹涛主编
免费
《数字人文》2023年第3期,收录文章12篇,总计约30万字。本期设置七个专栏,刊物以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为中心,涵盖社科、艺术、教育等多学科,择取运用数字资源、方法和思维解决人文问题的优秀学术成果及相关资讯汇集成刊。
49元5本 20 世纪黑龙江考古--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 世纪黑龙江考古--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石岩著
¥58.80
本书以20世纪黑龙江地区的考古工作实践为基础,时间上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空间上以现代黑龙江境内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牡丹江、绥芬河流域三大区域为核心,总结和概括了一个世纪以来汇集的资料、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认识,并通过这些基础工作,探讨黑龙江地区文明的起源及其逐渐发展的过程,证明了边疆地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和贡献。
49元5本 农政与财政:明清社会经济--中大史学文丛
农政与财政:明清社会经济--中大史学文丛
吴滔著
¥37.20
.
49元5本 文献语言学(第十七辑)
文献语言学(第十七辑)
华学诚主编
¥40.80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刊登学术热与重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更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王世民编著
¥70.80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早就有学者珍视和研究古代遗迹和遗物。在北宋时期, 形成了专门的学问——金石学。而现代考古学的出现,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中国考古学正在经历黄金时代,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体系,不断取得闪耀的成就。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考古学一百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兼及现代考古学诞生前的金石学概况,将中国考古学分为前身金石学时期、孕育时期、诞生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全面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七个阶段,对灿若星斗的中国考古学发现与研究史实行编年,资料详实,叙述严谨,检索方便。以百年成就,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以硕果累累,见证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浙东唐诗之路的会通与嬗变--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浙东唐诗之路的会通与嬗变--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杨琼,胡秋妍主编
¥70.80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因漫游、为宦、隐居、贬谪而频繁往来于浙东的文化之路,又是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陶艺、民俗、方言、传说等内容的文化宝库。三十年余来,无论是在高校学术界还是在地方文史界,浙东唐诗之路都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带动了全国各条诗路的研究。本书从这些成果当中,精选了著名学者傅璇琮、陈尚君、郁贤皓等人的24篇论文,分7个专题编排,揭示出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通与嬗变的轨迹。
明清传奇通论
明清传奇通论
俞为民著
¥76.80
传奇即南戏在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重要戏曲形式。本书对明清传奇作了较全面深的考论。首先,联系不同时期的社会特,从宏观上对明清传奇的创作倾向和作家流派作了考察与论述。其次,对明清时期一些重要的传奇作家与作品如梁辰鱼与《浣沙记》、汤显祖、沈璟、吴炳、冯梦龙、南洪北孔、《雷峰塔》等作了专题研究。全书也以此为依据,分为上下两编。另外,本书还对明清时期的一些戏曲论著及有关传奇创作的理论问题行了论述。在论述中,既顾及史的线索,又突出重,即通过一个个专题研究,既能看到明清传奇发展的全貌,又能看到明清传奇发展长河中的一个个闪光。
唐诗之路研究(第二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唐诗之路研究(第二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卢盛江主编 高平执行主编
¥100.80
本书为《唐诗之路研究》丛刊第二辑,精选2020年在浙江台州举办的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50多篇,这些论文,论及全国各条诗路,包括浙东诗路、西域诗路、陇右诗路、巴蜀诗路、两京诗路、湘漓诗路、大庾岭诗路等,也论及海外唐诗之路;论及诗路的许多重要作家以及影响诗路发展的佛道人物,如寒山子、司马承祯、宋之问、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等;论及诗路相关的各种问题,比如影响诗路发展的佛道问题、一些需要考辨和析疑的问题,诗路行迹与交游问题,地域文化问题,理论架构问题和学术史问题。可以说,第二辑丛刊比较好地反映了唐诗之路研究这一新的学术增长的近期新研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