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库·潮汕侨批业研究
¥69.99
本书紧紧围绕潮汕地区汇寄侨批,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侨批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侨批主要来源地、侨批封特色、侨批汇寄货币的名称变化和侨批业务的运作方式等。全书*特色是收录大批承载着时代记忆的侨批原图,从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潮汕人民的生活方式、关系网络和社会图景,体现了海外游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以及这一群体勇于拓、爱国恋家的精神品质,对于研究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民风民俗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海外华人研究(第四辑)
¥35.99
《海外华人研究(第四辑)》是一部研究海外华人问题的论文集,收录《“三八”国际妇女节与战前新马华人妇女运动》《“变”与“不变”:华人特性在印尼的变迁》等9篇文章。论文主要聚焦于北美、西欧和东南亚华侨华人在经济发展、文化运动、留学移民及其生存状态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书评评介的是班国瑞、刘宏著《亲爱的中国:1820—1980年的侨批研究》和沈惠芬著《留守妻子:从福建到东南亚的家庭移民》。本书论文研究范畴涵盖华人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华语影视字幕文化研究:从“间幕”到“弹幕”
¥39.99
本书从影视传播史的角度规划全书的论述脉络,即以字幕的诞生到字幕当下的多元发展为主线索:从“听不到”的无声电影“间幕”阶段,到“听不清”的有声电影“同期声字幕”诞生阶段,再到“听不懂”的跨文化(翻译)字幕组时代,同时期还是“替你懂”的娱乐特效字幕时代,*后再到以往被动的影视观众积极主动介影视传播过程的“‘我们’自己懂”的“网络弹幕”时代。用字幕串起整个华语影视传播的发展史。
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
¥21.00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和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协办的以“财产、审美化和全球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日本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就是经过修改和充实的这次会议的论文集。 目前文学研究朝“文化”转向,已经是大势所趋,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的一个热。《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提出了当前文化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方向,是学术前沿中的前沿,具有引领学术潮流的作用。此外,《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以财产为主题,直当下全球经济神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三卷)
¥60.00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三卷,首先讲述德国18、19世纪的学术史;其次分国别关注16世纪的西班牙与葡萄牙、比利时与荷兰;着用一些篇幅回顾此世纪的丹麦、挪威以及瑞典;并讲到希腊与俄罗斯的古典学术史;也有简短的论述涉及匈牙利;在后一章,讲述古典学19世纪在英国的历史,并延伸至美国。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汉语佛藏及其文化关怀
¥52.50
不研究宋代,不研究宋代的文化成就,就无法真正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然而多年以来,在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中,几乎把重点都放在先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甚至有了多种译本,而宋代及其后的著作,除词曲小说外,真正有影响的文化巨著,却乏人译解。我们译《孔子》《孟子》,却不知道束缚中国人几百年的“封建道德”并不来自孔孟而是理学;我们译《老子》《庄子》,而不知真正影响宋以后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已不是纯粹的老子、庄子,而是经过南北朝玄学和唐代佛学洗礼而融合形成的宋代禅学。鉴于此,多年前我们就想推出一套介绍宋以后中国文化典籍的书,以引起海内外对“近世”中国文献的关注。本系列就是一次尝试。
居酒屋的诞生
¥32.00
《居酒屋的诞生》是日本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饭野亮一的代表著作。 两百多年前的江户,居酒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夜间营业禁令、酗酒禁止令,还是频繁遭遇的敲诈勒索与赖账,都没能压垮江户人对居酒屋的热情,“酒乃扫愁帚”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在江户时代,什么酒受欢迎,可以搭配哪些菜肴,经常光顾的客人是哪些人,又与今日居酒屋有何异同? 《居酒屋的诞生》,重返江户时代,探究居酒屋俘获人心的奥秘,透过大量插图与俳句,一窥江户市民文化!
《朱子全书》及其传承
¥52.50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之一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
¥38.50
宋明时期,随着理学的展开,逐渐诞生了一系列具有经典意义的哲学文本,王阳明的《传习录》便是其中引入瞩目的一种。尽管《传习录》的篇幅不大,但它作为王阳明心学的重要载体,在明中叶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回顾近四百余年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总是不能不追溯到这部浓缩了王阳明心学精华的哲学典籍。 作为理学的分支,王阳明心学的形成以理学的演变过程为其历史前提。要把握心学的理论内涵,便应当对理学衍化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简要的考察。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就是对这个考察的总结。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资治通鉴》与中国史学
¥33.60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资治通鉴>与中国史学》从“编年史的起源与演变”“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与《通鉴》学”“《资治通鉴》与新史体”“《资治通鉴》的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资治通鉴》编写的起源和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资治通鉴>与中国史学》资料翔实,论述清晰,文字平实流畅,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中外读者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
¥38.50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精选了我国宋明两代以来的六部经典文化书籍,分别是《朱子全书》《传习录》《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和《大藏经》,并竭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大家写小书”的通俗方式各写成几万字的简要专著,然后再请有中文背景的英语专家译成英文。借本套丛书的出版,即可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又可满足海外希望了解这一领域中国文化的读者的需求。本册为陈引驰著的《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太平广记》与通俗文学
¥42.00
《太平广记》集大成式的编撰既是对先前创作及时的总结,同时又对后世通俗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提供巨大的素材库,以作品汇集的方式、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造方法,则是《太平广记》的突出的三个贡献。尽管《太平广记》对后世通俗文学创作影响的程度与范围并非一致,其中有直间之分,明显隐约之分,但这种影响始终在发挥作用,《<太平广记>通俗文学/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则是通过通俗文学发展历程的概述,对此作一扼要的梳理。
乾隆间饬禁戏曲研究
¥40.80
《乾隆间饬禁戏曲研究》,彭秋溪著,是对清代乾隆后期饬禁剧曲及相关问题的专门研究。作者主要运用文献学研究的方式,首次系统地梳理了在《四库全书》纂修期间发生的查禁“违碍”剧曲事件,并依靠各种原始文献,细致地考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及其相关问题。其中,重考察了扬州、苏州“修曲中心”的运转情况,包括设立词曲局、撤局时间及缘由,与局人员生平行迹,所获曲本的数量、处理曲本情形,查禁剧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此外,基于对该史事的详细查考,探讨了一系列与此事相关的问题,诸如《曲海目》、《曲考》的性质,黄文旸与《曲海》,《曲海目》的版本,《传奇汇考》《乐府考略》与苏扬修曲的关系等。得益于新材料的发见,其中某些长期以来未获解决的问题,基本得到澄清。因此,该书对研究《四库全书》纂修史、清代戏曲发展史以及中国古代查禁剧曲史,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伦理学新说
¥59.00
本书为李泽厚四部伦理学论著之合集,系统地阐述其“伦理学新说”:一是伦理(外在规范)与道德(内在心理)作二分,并“由外而内”讲道德的起源;二是道德内作意志、观念、情感三分,调和康德与休谟,认为理性为主,辅以情感;三是道德外作传统宗教性(私德)与现代社会性(公德)二分,主张以“情本体”的中国哲学来解决当代既人欲横流又理性跋扈的问题。但所有这些都只是概括性的哲学提出,具体探讨仍留待有关学科。
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29.40
中国文化界和教育界关注跨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同时逐步始高校课程建设,本书正是这方面的成果,主要特如下:一是在跨文化的视野下阐释中国跨文化理论资源和中国文化元素,指出跨文化研究与中国传统国学、语言文字学、民俗学、艺术学、科技史学等交叉研究的必要性;二是从中国跨文化研究的思潮中梳理理论聚焦与方法。 本书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共同展现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程中提升中国文化自觉和跨文化互鉴的40年,为从事跨文化教学和有志于投身跨文化研究的青年学人提供基础而前沿的学术视野,帮助年轻一代深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中去,观察自我文明,提升文化自信,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北大荒油画研究
¥6.80
北大荒油画,是上山下乡运动过程中知青在北大荒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为了更好地把握北大荒知青油画发展演变的脉络,本文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三个阶段经行研究,并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解析,从而把握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生存方式下产生的创作主体——北大荒知青画家,在上山下乡运动时期的前后,知青创作主体的身份转变和不同阶段作品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乃至不同阶段与社会发生的重要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
福斯特文学作品创作思想及写作技巧研究
¥6.80
本书试图从福斯特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两个角度出发,对福斯特及其作品进行相对的研究与评价。 书中涉及到了福斯特的人生经历及其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从时代更替、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福斯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历程。 “联结”是福斯特重要的思想观点,本书从他“联结”意识的形成、“联结”在婚姻问题上的表现、“联结”的目的以及“联结”的局限性等方面,深刻剖析了这一贯穿他毕生创作生涯的观点。 另外,他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反智主义思想以及生态文学思想在书中均有所提及。在对福斯特作品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的梳理与评论方面,本书着重阐述了象征主义手法在福斯特作品中起到的作用,并且用较多的篇幅从女性形象、幻想世界、旅行伙伴、心灵之旅等多个角度展现出福斯特创作各类人物的精彩与深刻。 总之,本书无论从创作思想还是写作技巧方面,都会为当前的福斯特作品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书传补商(精)--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试读本)
免费
清代是经学研究的辉煌时期,其中关于《尚书》的批注达几百部,而以诗词文章闻名于当时的桐城派,虽然在经学方面出众者较少,但戴钧衡的《书传补商》却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著作。戴氏以当时奉为正统的宋朝蔡沈《书集传》为标准,兼采诸家之说,援引各家观点,对其进行补充与驳正。他以阐发理学思想为宗旨,以训诂字句、顺通文义为基础,分析文法文气,参以考证发微,将义理、词章、考据等结合起来对《尚书》进行诠释,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桐城派文章家在经学释解上的鲜明特色。 《书传补商》尚未有整理本,此次整理者以清咸丰五年刻本为底本,参以同治八年本,进行文字校勘、标点整理。作者另撰万字长文,对全书之版本、体例以及学术思想、影响价值等进行研究性评述。
崇文集四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全二册) 精
¥82.80
《崇文集》收录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各方面的论文及文选,已在书局出版过三编。本辑为第四编。共收录袁行霈、程毅中、冯远等54位馆员的54篇作品。如袁行霈的《中外文明相互吸纳的三个例证》,程毅中的《忠义军与<忠义水浒传>》,冯远的《苍穹之下,表象之上》。
中国水文化遗产考略
¥19.99
《中国水文化文物考略》是作者多年从事水文化遗产宣传教育研究的成果总结,全书分“水文化文物鉴赏”和“水文化文物论略”两部分。前部分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物,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思维观念等方面,鉴赏其中所体现的水环境、水历史、水哲学、水美学等多元文化内涵;后部分则分篇论述了古代镇水神物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水文化遗产价值判断和水文化创意设计、古代排水文化、我国水利文献的发展分期和不同阶段特点,以及水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古代越族水文化精神等,侧重于探析水文化文物和遗产的价值、流传、保护和利用。 本书是一部颇具特色、雅俗共赏的科普著作,在当前的文化系统中,水文化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但由于水和人类具有天然的情感亲近性,在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中,水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当前,水文化发展遇上了非常好的良机。2006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水与文化”,认为水资源的管理和支配必须充分考虑到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水文化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具体什么是水文化,不能停留于抽象的概念说明,而应该落脚于具体的水文化文物——遗产。这正是本书作者所持的观点,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从水文化文物出发考探水文化的点点滴滴,从而使读者对水文化触手可及。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
¥54.60
景德镇有着世界知名的瓷业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以瓷业著称的城市。本书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建筑类型、信仰礼俗5个角度分析景德镇的城市和建筑,探索瓷业遗产的深层功能结构和文化模式,对其瓷业遗产要素行价值阐释,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期待为中国城市史研究与瓷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