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曼殊室随笔
曼殊室随笔
梁启勋著;段双喜标点
¥49.00
梁启勋为中国二十世纪著名词学家。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曼殊室”是梁启勋位于北京南长街的书斋名,《曼殊室随笔》是梁启勋1926年至1946年间的读书随笔,全书分为词论、曲论、宗论、史论、杂论五卷,内容横跨词学、曲学、史学、哲学、心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民俗学等领域,兼及晚清掌故与民国趣闻,行文活泼不羁,警句迭出。梁启勋学贯中西,书中时常融汇传统儒释道学说与西方思想观念,展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精神。此次出版,据上海书店《民国丛书》影印1948年上海中正书局排印本标整理。
49元5本 考工记译注(修订本)
考工记译注(修订本)
闻人军译注
¥21.00
《考工记》是我国*部手工艺技术汇编,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的*重要的文献。今本为《周礼》的一部分,称《周礼·冬官考工记》。《考工记》作为经书的一部分,长期受人青睐,名家注释,庠序弦诵,流传至今。《考工记》篇叙述“百工之事”的由来和特,再分述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主要工种,凡三十工。涉及古代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建筑水利系统,制陶系统等。此译注本,详加注释和白话翻译,是《考工记》普及阅读的上佳之选。
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 附武林访碑录
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 附武林访碑录
朱琪著
¥84.00
      本书从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等,清代中期著名金石学家、“西泠八家”之一)相关文字资料、艺术图像、实物等文献的考释手,从家世、生平、作品、交游等多维度展,探究并揭示了十八世纪后半叶金石学的深发展情况,以及乾嘉时期学术与艺术之间的原生状态和互动关系。书中收录了大量稀见文献,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馆藏的黄易及其友人的往来信札、黄易的遗著《武林访碑录》,以及新发现的相关篆刻作品等;除了文献的释文与著录,本文还注重阐发文献背后的人事、现象;另外,书中配有不少经实地考察的清代文人金石学活动遗迹照片。这些内容也为相关课题的一步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手资料。       附录黄易佚著《武林访碑录》,系据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旧藏钞配本校。是书流传极罕,原本又因破损庋藏于公家库房百余年,经作者多方联系申请修复,终得以重见天日,冀为黄易与金石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资料。
49元5本 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韩非著 姜俊俊校点
¥24.00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作总集,是在其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其文善于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其思想认识。而这些寓言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运用。 清末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二十卷首一卷,综合各家校勘成果,还广采博引先秦至宋的文献资料,用以求证考辨明清各家各本的得失。 王先慎集解《韩非子》,以宋乾道元年(1165)黄三八郎刊本(简称乾道本)为主,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简称《藏》本。
49元5本 陶渊明全集(国学典藏)
陶渊明全集(国学典藏)
[晋]陶渊明 著 [清]陶澍注 龚斌 校点
¥12.00
      晋陶渊明的诗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以诗酒自娱,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诗歌中*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他的诗歌自然真朴,情韵醇厚,对后世影响极大。本书以清人陶澍《陶渊明集辑注》十卷为基础行整理。
49元5本 国学典藏:左传(全二册)
国学典藏:左传(全二册)
(战国)左丘明 撰 (西晋) 杜预集解
¥49.50
《左传》是中国现存的*部编年史,,起于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生平。 《左传译注》依照原书分为《隐公》、《庄公》、《闵公》、《文公》、《襄公》、《昭公》等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个部分。
文徵明传
文徵明传
周道振著
¥65.00
      文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吴中四公子之一,主持吴中文雅三十余年。本书以诗、文、书、画为线索,分三十个章节,完整纪录文徵明卓绝风雅的一生。作者周道振为文徵明研究专家,此为周先生尘封三十年遗稿,见地通达,阐释精微,处处可见作者研究的独到之处。
49元5本 鬼谷子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鬼谷子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郑杰文、张伟 译注
¥12.00
     鬼谷子,春秋时人,因隐居于鬼谷,故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以其为师,有"捭阖"之术,又有阴符七术,为纵横家之鼻祖。今本《鬼谷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楗》《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等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篇》《持枢》等三篇。书稿对《鬼谷子》行了全文翻译,并做了不少注释,书稿译文准确,文字晓畅,有助于读者了解《鬼谷子》的内容,汲取其思想精华。
49元5本 汉魏六朝赋选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选注
¥23.00
      《汉魏六朝赋选》选目在《文选》所选赋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去取,择定二十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为精简起见,每一类型的赋,尽可能不重复选。例如《恨赋》与《别赋》,《雪赋》与《月赋》都只收一篇。惟《西征赋》及《哀江南赋》,因有其独特的规模格局,虽较冗长,也予选。至于同一作家,只选其作品略具有代表性的,以期尽量照顾全面。       (二)从文体来看,即使命名不同,属于赋体性质的仍应归赋类,《七发》是其一例。至《酒箴》虽不宜径名为赋,而形式上亦与赋无异,故也收。       (三)古人注书,有释事释意两种,李善注《文选》,是偏重释事的。在今天看来,由于赋中所用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距离过远,不能不要求详尽的解释,但若专注重词藻的溯源,而忽略词意的阐发,对读者的帮助仍然不大,因此,本书的注释既重视典故也重视语词。除一般的字句加注外,兼顾到作者的作意。       (四)赋中的名物训诂有不少还没有确切解决,经过清代以至近人的考证,对旧注也有不少的纠正,或补充。本书则多采用传统上较为肯定的旧说。
49元5本 温公家范译注
温公家范译注
(宋)司马光著 郭海鹰译注
¥29.50
本书稿为“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之一,作者为宋代司马光。司马光用“家范”行命名,其本意是要让这本书成为教家治家的典范、楷模。从内容构成来说,一方面他节录了许多儒家经典,包括《周易》《论语》《孟子》《孝经》等内容,另一方面他采辑了大量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作为后人的学习榜样。《温公家范》共十卷,分“治家”“祖”“父”“母”“子”“女”“孙”“伯叔父”“侄”“兄”“弟”“姑姊”“夫”“妻”等十九篇。这本书是一本系统总结家庭伦理关系的著作,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书稿遵循丛书统一体例,首先,在“导读”部分对作者生平、书稿内容大要以及该家训的独特之处作了全面深的分析讨论;其次,基于校勘整理的文本,按照“今译”“注释”“实践要”的结构,深发掘家训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意义,为读者提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可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践履的指导建议。
49元5本 颜氏家训译注(全二册)
颜氏家训译注(全二册)
(北齐)颜之推著,邵逝夫, 马克译注
¥36.50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全书诸篇,内容丰富,涉及家庭教育、读书作文、养生杂艺、待客交游、宗教信仰等众多主题,又一以贯之,皆以指引子孙后代立身扬名为本。虽然如此,颜氏的教诲,绝不以人格的丧失为代价,而是勉励子孙后代成为“修己以敬”的贤人,而向“修己以安人”的仁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圣人迈。本书特别强调父母自身的教育与成长,从而以身教、言教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子女的高尚节操和健全人格。        作者颜之推所教给子孙的,全都是他自身所遵从的;所明示于家训中的,也全都是他自身所践行的。作为父亲,作为祖先,颜之推的一生,正是实践《家训》的*好榜样。《颜氏家训》的典型特征可用七字概括:(1)广:涉及面广。(2)细:陈说细密。(3)精:阐述精深。(4)慈:训示以慈心为先。(5)达:作文以辞达为准。(6)信:行事以起信为基。(7)宜:施行以便宜为要。        作为流传至今的诸多家训之一,《颜氏家训》有着“古今家训之祖”的美誉。有人认为,荣获这样的美誉乃是因为其规模之大,然而,以我之见,则恐非如此。古之有家训遗留给后辈子孙的,数不胜数,然而切实对家风之形成、子孙之人格产生重大影响,并流传至今的家训却并不多见,而《颜氏家训》则为其中的佼佼者。自《颜氏家训》撰成而垂示后世起,颜氏子孙中,可谓人才辈出,其中尤为显明的,即有文冠一时之颜师古,忠烈感天之颜真卿、颜杲卿。家训之功,以至于此,诚为古今中外之所罕见者也。
49元5本 女诫 闺范译注
女诫 闺范译注
(汉)班昭、(明)吕坤著;黄冠文、宋婕译注
¥49.00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的教材读物,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伦理价值观念,对千余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其观存在时代局限性,然其所提倡的“卑弱”“谦顺”“执勤”等德行在过去帮助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以退为,安身立命,同时对于现代读者在和顺夫妻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起到正面的启发作用。 《闺范》一书共四卷,*卷为嘉言,摘录了四书五经以及宋代以前的著述中关于女子教育的经典文本,由吕坤加以简注和阐述。其余三卷为善行,从历代史书中摘录了典型的女性模范事迹。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案例,吕坤如此匠心独具的编撰体例,是为了让妇女更好理解古圣先贤的女子之教。书成之后,风靡一时,普及程度不亚于今天的畅销读物,且后世对其评价也极高。抛却部分不合时宜的内容,《闺范》一书也能给现代读者带来不少启迪。
49元5本 陆陇其家训译注(全二册)
陆陇其家训译注(全二册)
(清)陆陇其著,张猛、张天杰选编、译注
¥39.50
       全书共分五部分,主要包括陆陇其训诫子孙读书治学、为人处世的《治嘉格言》,写给叔伯、子侄的家书,并从碑传资料中选录相关传记文献数篇。此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六年(1890)许仁沐编辑、宗培批行《陆子全书》为底本,以清康熙四十年(1701)琴川书屋本《三鱼堂文集》《三鱼堂外集》及同治七年(1868)上海道署刊本《治嘉格言》等为参校本。
49元5本 吕留良家训译注
吕留良家训译注
(清)吕留良著,张天杰、鲁东平、王晓霞译注
¥23.00
       全书主体部分共五卷十六篇,另有补编十三篇、附录三篇。此次译注,以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吕葆中主持刊刻的明农草堂印本《晚村先生家训真迹》为底本,以中华书局2015年版《吕留良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吕留良诗文集》为参校本,并从《吕晚村先生文集》等中补若干与家训密切相关的篇目,以保存吕留良家训教导的完整性。吕留良家训以敬顺、无私、勤俭、去邪为总纲,以读书治学、为人处世为主体,处处体现了吕留良“敬爱严慈”的家教风格。        中国古人本以家族观念为重,喜家族群居,一大家族人若想和睦相处,家训则极为重要。吕留良生前曾读过浦江郑氏义门的《郑氏规范》,极为仰慕赞叹,以为至善,于是立志编撰吕氏家训,并传之于家,流之于后。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此书并未在其生前完成。吕葆中在其去世之后,选编了《晚村先生家训真迹》一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如今再根据吕葆中等人的意愿,补若干篇目,并加以译注,故改名为《吕留良家训译注》。再读吕氏家训,觉其对今人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多有启发。
49元5本 训子语译注
训子语译注
(清)张履祥著 张天杰, 余荣军增编、译注
¥32.50
全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训子语》二卷,共十二篇。以同治江苏书局版《杨园先生全集》为底本,以康熙四十三年(1704)海昌范鲲主持刊刻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杨园先生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张履祥诗文选注》等著作。此书为张履祥晚年重要著述,倡导以忠信笃敬为本,以立身行己为要,以及积善与耕读的农士家风,并提出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观念,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第二,从《清经世文编》等书中广泛搜集张履祥论述子弟教育、读书做人以及德修业等方面的相关文字十三篇,作为《训子语》的补编,以助读者从更广阔的视角了解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49元5本 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
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
(清)曾国藩著,张天杰译注
¥49.50
       本书选编曾国藩家训139则,以光绪五年(1879)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并从其他文献补录20余则底本未收重要家训,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的结构,全面解读曾国藩为官、持家、育子、处事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重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        因为创建湘军并平定太平天国,又首倡洋务运动,曾国藩被称为中兴*名臣,也被认为是“三不朽”的圣人。曾经编辑曾国藩家书、日记为《曾文正公嘉言钞》的梁启超就说:“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曾国藩在同时代士人之中则被称为“*钝拙”,又“终生在指逆之中”,何以成就其立德、立功、立言而震古烁今?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在于其有着“立志自拔于流俗”的精神,有着“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的精神,以及“不求近效,铢积寸累”的渐,“植之以刚,贞之以恒”的固守,这种精神体现在湘军的崛起之中,也体现在其家训之中。        曾国藩生前曾经立志作一部“曾氏家训”,“凡家道之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然而因为戎马倥偬以及著书之难,未能完成心愿。后世所传的“曾国藩家训”则是取自其写与两个儿子的家书。其中也包含了曾国藩所总结的曾氏三代训诫:其祖父星冈公的“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字诀,其父亲竹亭公的“少壮敬亲,暮年爱亲”专重“孝”字,以及他自己总结的“八本”“三致祥”与“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等等。他对于先世与自身家教经验的总结,也可谓成果丰沛了。故《清史稿》也称赞他“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49元5本 王阳明家训译注
王阳明家训译注
(明)王阳明著,陈椰,林锋选编、译注
¥19.50
本书正编选录王阳明重要的家训十四篇。由于阳明一生并未写作专著性质的家训,因此本书所选家训,多来自他写给家中子弟的书信。 本书附录阳明弟子家训十篇,其中王畿家训三篇,邹守益家训两篇,黄绾家训三篇,薛侃家训两篇。所以在阳明弟子中选取这几位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与阳明关系亲近,曾亲身参与到王家子弟的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他们都是阳明重要弟子,且家教理念与阳明一脉相承。阅读他们的家训,可加深对阳明家教思想的了解。  每篇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实践要”四部分。其中“实践要”或者是对正文内容行材料补充,或者是对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观、现象行阐释,但*重要的,则是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阳明学派家训对我们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 王阳明可谓一代儒宗。他提倡“心外无理”、“知行合一”,创出以“致良知”为宗旨的儒学流派,后世称为“王学”或“阳明学”,又将之与南宋陆九渊之学并称为“陆王心学”,与“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对应,同属于宋明儒学中的两大流派。阳明自身的人格境界、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简截明快的修学风格,让他的学说在明代中后期迅速风靡全国,后来还传到朝鲜、日本,对东亚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旷世大儒。 阳明深信:“古人所有教其子者,不外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故此,他能做到的就是言传身教,居家躬行慈孝,外任则通过书信反复督导、训诫子弟以追求圣贤之学为首务,勤勉读书,磨砺人格,在日用伦常中去“致良知”。他颇倚重族叔克彰太叔,多番致信嘱咐他严管家众,晚年离家乡南征广西时,更把家事托付给学生魏廷豹。关于子嗣问题,则在他44岁时将堂弟王守信的第五个儿子王正宪过继到自己名下,由王畿、钱德洪这两位忠心耿耿的高足来担任家庭教师。嘉靖五年(1526),归乡调养五年多的阳明终于喜得贵子,取名正聪(后改名正亿),那一年他已经55岁了。 在给亲族子弟的书信里,王阳明有诚挚的关切、严肃的教诲,也有深重的忧虑,还常常带着自责,都凝聚着他家庭教育的一番思考,基本都是围绕“良知”来指导家人加强道德修养,视家人为同道,热切地盼望他们能继承家学,以家庭为基,加到“良知”的信仰共同体中。可以说,他的家教观是他“致良知”学说在家庭伦理教育上的运用。
49元5本 训儿俗说译注
训儿俗说译注
(明)袁了凡著;林志鹏,华国栋译注
¥19.50
本书稿为“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之一,作者为明代著名学者、居士袁了凡,除原文标整理之外,有注有译,还有详细的导读,并提示如何在现代环境下具体实行(见“实践要”)。了凡所作《训儿俗说》共有八篇,分别为:“立志*”、“敦伦第二”、“事师第三”、“处众第四”、“修业第五”、“崇礼第六”、“报本第七”、“治家第八”。在书中,了凡以一位父亲的训示其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既严肃而又亲切,既庄重而又和蔼,时人沈大奎称赞说“自古家庭之训,见于记籍者,未有若是之详且晰也”,“将为天下后世教家之模范”。为完整体现袁了凡的学问脉络,附录《了凡四训》;又同时附录了袁了凡及其兄弟记录的其父母言行的《庭帏杂录》。《庭帏杂录》不仅体现了袁氏家学之渊源,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家训著作。
49元5本 袁氏世范译注
袁氏世范译注
(宋)袁采著 赖区平译注
¥32.50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内容非常详尽。《睦亲》凡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处己》计55则,纵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共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袁氏世范》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对人生世相似乎了然于胸的长者把他的宝贵处世经验娓娓道来。更多地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从理想性向现实性转化,从学术上向世俗方面转化,由重理论转为重视经验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指导。 每篇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实践要”四部分。其中“实践要”或者是对正文内容行材料补充,或者是对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观、现象行阐释,但*重要的,则是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宋人的家训对我们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
49元5本 王心斋家训译注
王心斋家训译注
(明)王艮著 杨鑫译注
¥21.50
《王心斋家训》共十四章,条理分明,内容详尽,说理透彻,践行亲切,广泛涉及良知、日用、学乐、格物、安身、造命、退、出处等诸多层面,可以说囊括了一个人在世生活的全体。心斋家学具有简易直截、庸言庸行、归根立本、门风严谨的特色,把高妙的形上理论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人能在实际上予以体认,令学说能真正转化自己的生活。心斋不但长于说理,根植于儒学传统,对习见命题层层剖析,新意叠出,又因为早年历经世事,对世道人心有深切的体会,所以谈话能深人心,直透根本。本书译注者于心斋学上积学有年,在实践要中又注意扣紧人们的普遍问题和日常关切,真正做到了学问和生活的合一。 每篇均分为“原文”“今译”“简注”“实践要”四部分。注释会标明心斋所引古籍的原文,可以看出心斋与儒学大传统的关联。译文尽量以平易语出之,又对原来语意不明的地方予以澄清和补充。实践要则着重于个人的践履,让阅读此书的人能依之而起行,体味心斋学说乃至儒学的真意。
49元5本 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蜀汉)诸葛亮(宋)范仲淹等著;余进江选编译注
¥23.00
本书集成了历代家训之精华,收中国历朝历代各领域代表人物的家书遗训,包括: 史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弥留之际以毕生志愿托付司马迁,充满了对修史事业的历史担当。二十四史中《魏书》的作者魏收,在厉尽官场艰险后,告诫后辈要谛言端行,成为正直的人。魏收族叔、大唐名相魏徵之父魏长贤,以复亲故之书,表达自己忠孝立身的坚定信念以及“以忠获罪”“以信见疑”的悲愤。 文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创玄学新风的嵇康,临刑前在诫子书中指导儿子如何立志为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谨言慎行、如何自保避祸。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繁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在大病之后,“自恐大分将有限”,以家书教导自己的五个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字里行间充满坦荡从容之情。诗如错采镂金,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又为渊明好友的颜延之,其《庭诰》一文内容广博,为《颜氏家训》之先声,从修身、养性、持家、处事、治学等方面,诫子孙后辈养成理想人格。与苏轼并称“苏黄”,工诗文、擅书法的黄庭坚,以自己耳闻目睹之事,向其子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政治家与军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东汉国功臣,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马援,告诫侄子要谨言慎行,谦虚敦厚,勿作轻薄之人。西晋国元勋,文武兼资的羊祜,要求儿子“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做到恭敬、谨慎。蜀汉忠臣,有王佐之才、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诫其子及外甥,须淡泊宁静,志存高远。被后人誉为“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的范仲淹,诫其子侄恤饥寒、慎交游、勤学奉公。 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有遍注群经,自成一家,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勉励儿子努力探求君子之道,不断学习钻研,慎重对待自身的态度仪表,敬重、亲近有道德之人,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长子出门游学前写信提醒儿子切记“勤谨”二字,指导其如何在学习、礼仪、交友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经史子集无不赅通,中国传统学问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勉励子侄除流俗之习,养天地正气,为人处世,立志为先。 除此之外,更有目录学鼻祖刘向,心学宗师陆九渊,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医圣傅山,谆谆教诲,垂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