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曹炳章方药论著选
曹炳章方药论著选
陈刚,董塔健
¥18.50
  《规定药品考证》分上下二卷。该书是曹炳章有鉴于当时药界在中药的采、炮制、贮藏等存在问题及一些商家为谋求暴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种种的弊端,本着“革除乱真伪品,改不良炮制”之宗旨,以其平日经历所得,结合各种本草著述、前贤诸论,从产地、形态、修制、效用、主治、用量、炮制、贮藏等方面对中药予以阐述,以期“医者对病用药,自然着手成春,效如桴鼓”。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增订伪药条辨》为《伪药条辨》增辑而成。分为四卷,全书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内容更加充实,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经验。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增订伪药条辨》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今取民国十七年(1928年)绍兴和济药局初刊本为底本予以整理。   《经验随录方》成书年代不详。该书记录了临床行之有效的各种单方验方52首,详细阐明了各方的证候主治、药物组成、使用方法以及方剂来源,个别方剂还附有病案记载加以说明。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49元5本 舌鉴辨正
舌鉴辨正
朱良春,曹冬义
¥14.50
《舌鉴辨正/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二卷,舌诊专*。清代医家梁玉瑜传、陶保廉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首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书中上卷分论白舌、黄舌和黑舌,下卷分论灰舌、红舌、紫舌、霉酱色舌、蓝舌和妊娠伤寒舌。每舌先作总论,后逐条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的方法,共计 149条。书后附有治白喉方及案例一则。全书图文并茂,条分缕析,有证有方,对内伤病的舌诊法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后世舌诊法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州固本堂书局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读《黎庇留医案》
读《黎庇留医案》
张明
¥19.00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是克强先生读《黎庇留医案》(简称《黎案》)之分解、之申说。 医者读案,一人有一人的读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强先生读《黎案》,即会于心,悟于神,把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通过其“方机对应”之学术,活脱脱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案中“云遮雾罩”之处一下通透起来;而对于原案中可商榷之处,为读者考虑计,亦非随声附和,而总是申张己意。 克强先生更以黎案为切,以其独特之视角,纵横裨阖,娓娓道来,而倡经方之根本,明经方之道术。可见,此册“黎案之读说”,更是克强先生研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读者尤可观也。
49元5本 一个青年中医之路
一个青年中医之路
黎庇留
¥19.00
本书作者是一位聪明而勤快的年轻中医,客家人,好读书、爱临床、善思考、勤写作。 全书共分《师承与经方》《临证与博采》《读书与思考》三个部分。《师承与经方》部分是作者拜访名师良医的记录,文字轻松活泼,很有现场感;《临证与博采》部分内容较多,有验案、有心得、有民间疗法、有养生习俗,也有自己的思考;《读书与思考》部分写得精彩,特别是对脉学的思考尤为到位。对青年中医的成长有借鉴作用。
49元5本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何天有、何彦东
¥17.87
本书作者是权威的中医专家,针对美容祛斑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美容祛斑的中医学理论,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探讨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机理,提炼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作者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创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脏腑灸法、美容祛斑冲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经灸法、美容祛斑回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体系。
49元5本 养生之秘在养肾
养生之秘在养肾
张艳
¥17.35
本书是养肾强肾的实用说明书。全书从认识肾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说明了肾的特和功能,从五脏和谐才能延年益寿的角度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肾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告诉读者,一旦肾出现问题或发生疾病,会有哪些症状与征兆,身体会发出怎样的警报。之后,书中重介绍了如何运用简便易行的手段来养肾、强肾,分别讲解了养肾强肾的食疗方法、*简单易学的耳疗、足疗、手疗、经络、运动等养肾法、从精神情志方面如何调养肾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该掌握的养肾、强肾细节,养肾与性和生殖健康等知识。本书简明清晰,一学就会,一本在手,养肾不愁。
49元5本 济众新编
济众新编
康命吉
¥37.00
由康命吉*的《济众新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朝鲜李朝正祖时期内局首医康命吉撰。该书历时约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书。作者以许浚内东医宝鉴》为蓝本.辑录多种医*中有关病症的脉因证治和处方.同时又采掇朝鲜内医院常用药方.共编为五册,厘为八卷。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眼、耳、鼻、舌齿、喉各科及急救、养老、药性等。 原书卷末尚附朝鲜文固有药名及其药用部位说明等。 本次整理以朝鲜内阁本为底本。
外科秘授著要
外科秘授著要
程让光
¥8.50
程让光*的《外科秘授*要》,清代新安人程让 光*,一卷。该书记录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及方药。 先论后方,对疡疾、疔疮、广疮、瘰疬、秃疮、乳痈 、下疳、横痃、便毒、悬痈、痔疮、臁疮、疥疮、癣 、疮毒等外科诸疾的病因病机、洽则治法行阐述。 论后为方及医案,方计九十四首。全书主张辨病论治 和辨证论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尤崇内治。论病、 组方简洁,治疮疡以消痰行气为特色。本次整理以上 海图书馆藏清代梅少庾所抄孤本为底本。
49元5本 卢朋著方药选
卢朋著方药选
卢朋 著
¥28.50
《岭南名医卢朋*方药论*选》精选卢朋*方药 学论*两部,即《药物学讲义》和《方剂学讲义》。 两部*作均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前后,分别为广 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药物学和方剂学教材。 《药物学讲义》按药物功效分为平补、补火、温 散、平散、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敛涩、 镇虚、滋水、温。肾、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 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 发毒、解毒、毒物等二十八类。作为早期的中药教材 ,该书未采用总论、各论分述的编写体例。对于每味 药物的介绍,则采用集注的方式,以历代本草所述性 味、功效、主治为核心,后附各家相关论述。在内容 上*多的侧重临床用药,特别是对功效相近的同类药 物行了仔细的鉴别,*具临床实用价值。但该书与 当时许多中医学校教材一样,对本草学知识介绍相对 较少,体现了该校以培养临床人才为主的办学宗旨。 《方剂学讲义》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 要介绍七方、十剂等方剂配伍理论。各论按方剂功效 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导、 理气、理血、驱风、驱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 、除痰、救急等十七类。每方介绍主治病证、方剂组 成、服用方法等,部分方剂附有加减变化等内容,后 附历代名家方论。本书编排体例与传统方书迥然有别 ,已具有鲜明的教材特征。在民国时期众多方剂学教 材中,本书编排体例较为成熟,内容难易适中,方论 选择精当,体现中医思维特,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 自学使用。然各论部分缺少对每类方剂概括论述的章 序,有所不足。
49元5本 秦伯未方药选
秦伯未方药选
秦伯未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49元5本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邢玉瑞
¥24.00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作为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医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从古代天人关系的含义与演变、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建构、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生态一时间”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员参考。
食鉴本草
食鉴本草
宁源
¥8.50
《食鉴本草》,明代宁源撰,成书于嘉靖年问 (1522-,1566)。全书共二卷,分为兽部、禽部、虫部、果品米谷、瓜菜,共收载食物药252种。每种食物均录载历代文献所述之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七情、附方、禁忌等,部分内容为作者新增。全书简明切用,条目清晰。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十年(1592)虎林胡氏文会堂校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恽铁樵方药选
恽铁樵方药选
恽铁樵
¥21.36
《理论大家恽铁樵方药论*选》由恽氏《药物学讲义》《验方新按》及《金匮翼方选按》组成。 《药物学讲义》,是恽铁樵为其铁樵函授中医学校所编*的讲义,成书于19世纪30年代早期,被收录于《铁樵函授中医学校讲义十七种》中。该书详释了《伤寒论》中的主要药物,共分为八期,十五讲。前六期,作者是以《伤寒论》六经为序,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阐释《伤寒论》方证的基础上,介绍了《伤寒论》中所用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及在六经病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应用指征、宜忌等,将对药物的阐释融于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阐释当中。第七、八期,作者还专论了在临床中应用较为特殊的药物——附子及诸呕用药的标准。该书实际上是“《伤寒论》的药物讲义”,突出了恽氏重视临床实证,药不离方,方不离医理,理不离经典的学术思想。 《验方新按》与《金匮翼方选按》亦是恽铁樵为其函授中医学校所编*的讲义,约成书于19世纪20年代末,被收录于《铁樵函授中医学校讲义二十种》。 《验方新按》选择了62首在临床中常用或应验有效的丸散膏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应用。如安宫牛黄丸、毓麟丸、万氏牛黄清心丸、防风通圣散、海藏愈风丸、济生橘核丸、小活络丹等。作者除详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剂量、炮制方法,以及方剂的制作过程、方法,并阐明了方剂的功用、主治,服法及宜忌等。在每方后,还加按语,就药物配伍、应用宜忌、临证化裁等多有发挥,提纲挈领,见解深刻。《金匮翼方选按》分为四期,分别以《金匮要略》中的病名或证名等为纲,如中风失语、偏风、痰膈等,他认为《金匮》中有些方剂已不再切合实际,因此只保留了其中临证有效的方剂,并补充了后世医*中对这些病切实有效的方剂,如从《千金方》《本事方》《卫生宝鉴》等 *作中行遴选,并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应用宜忌、临证化裁等行评按。在《验方新按》与《金匮翼方选按》的有些按语中,作者还引用了西医知识,来说明方剂的药理及所治病的病因、病理等,体现了作者在中西医汇通上的尝试。
崔真人脉诀
崔真人脉诀
崔嘉彦
¥4.50
《崔真人脉诀》,又名《崔嘉言脉诀》《崔氏脉诀》《紫虚脉诀》,为崔嘉彦撰。本书以《难经》的浮、沉、迟、数四脉为宗,风、气、冷、热四气主病,简述了脉象的生理、产生脉搏的原理、正常脉象切脉方法、脏腑定位以及常见病脉等有关内容,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简明扼要,以四言韵语形式写成,共 682句,每句4字,共2728字,分为若干自然段。这本由胡方林和刘仙菊校注的《崔真人脉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以王肯堂《订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载的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步月楼梓行映旭斋藏本《东垣十书·脉诀》为底本。
49元5本 运气商
运气商
徐亦稚
¥11.78
《运气商》系明代徐亦稚撰。分前后两集,前集有运气图四则,运气说七篇,运气治验十二则,运气征应四则:后集为运气博说,有「岁气起大寒说」等二十四论。丁媛校注的《运气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是徐氏研究《内经》运气学之作,深浅出地论述自己对运气理论的发明,每则都是独立成篇的论文。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七年(1634)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丁甘仁方药选
丁甘仁方药选
丁甘仁
¥17.00
《药性辑要》,作者丁甘仁,初刊于1917年。该书分为三篇,分为药性总义、药性辑要卷上与药性辑要卷下。药性总义介绍了药物的气、味及其运用的总则;“药性辑要卷上”辑录了163种草部药;“药性辑要卷下”辑录了83种木部药、45种果部药、8种菜部药、23种金古部药、3种土部药、8种人部药、19种兽部药、5种禽部药、24种虫鱼部药以及药性赋。所选药物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又从《本草从新》中补人了部分药物,并标以“增补”二字以示区别。该书的文体以李士材《雷公炮制药性解》的骈体为主;对于增补部分,亦采用骈文,以便于诵读。该书对药物所增补的注释则采用《本草纲目》及《本草从新》。对于部分药物,还加了按语,专门介绍了用药的宜忌等。 《沐树德堂丸散集》,作者丁甘仁,初刊于1907 年。该书先以功效与证类为纲,辑录了补益心肾、脾胃泄泻、痰饮咳嗽、诸风伤寒、诸火暑湿、痧气的 162种丸散膏丹剂;又以科别为纲,辑录了妇科、儿科、眼科、外科63种丸散膏丹剂;后以剂型为纲,辑录了胶、膏、花露、药酒香油、膏药的64种方剂。书末,还辑录了丁氏经验内科33种、丁氏经验外科53种丸散膏丹剂。所辑录的方剂,并未列及药物组成、剂量、制作方法等,而是重介绍了方剂的服用方法和功效。尤为可贵的是,篇末还附录了丁氏戒烟局的批示及膏丸及单稿、丁氏加减林文忠公真方戒烟补正丸、丁氏参燕百补戒烟膏丸等。该书是民国时期较全面的中成药集大成者之一,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药论*选》是“民国名医临证方药论*选粹”之一。
49元5本 经典经方本如此
经典经方本如此
贠克强
¥24.00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贠克强先生除对《内经》中一些学术问题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和展现外,主要是就仲圣《伤寒杂病论》中一些具争议性、模糊性问题的掘幽探微,以及对经方医学的本质钩沉。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昧,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49元5本 道藏医方研究
道藏医方研究
张其成
¥26.00
张其成教授,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重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交叉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哲学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较大学术影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49元5本 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
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
邢玉瑞
¥24.00
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细胞,理论可以说是概念之网络。邢玉瑞编*的《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围绕中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运用逻辑学、发生学、诠释学等方法行考察分析,以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并揭示了中医学概念的特,研究了部分概念的发生,对当前中医概念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行了述评。
49元5本 伤寒源流
伤寒源流
陶憺庵辑
¥32.00
由陶憺庵*的《伤寒源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医家陶慵瘫所辑.为注释《伤寒论》的汇集性*作。原书分为源、流两集,源集叙述六经标本、传变、并合、在经、越经与汗吐下后诸证之原:流集条分各证、经络归属、表里浅深、施治主方之要。书中附伤寒源流药方240首,除《伤寒论》原113方外,另集后世名方,注于诸证主治之下,并作方解,专置一篇于后,便于检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上医本草
上医本草
赵南星
¥24.50
  《上医本草》四卷,明代赵南星撰。作者为明季名臣,《明史》有传。其罢官家居时,因久病用药不效,遂依据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自行食疗调治,终至痊愈,乃知饮食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因辑此书。作者认为用药多则有损脾胃,终至不能用药,节饮食合“上医治未病”之理,又合“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义,因以《上医本草》名此书。《上医本草》除极少数条目外,均摘录于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书中分水、谷、造酿、果、菜、禽、兽、鳞、介、虫10类,辑录本草所载之食物470余条,简述各物别名、品种、形状、性昧、主治、宜忌等,多附有食治单方。虽少发明,然于食物之性用提要钩玄,亦有益于今之养生者。本次整理以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赵忠毅公全集》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