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仁斋丛书:印度哲学概论
¥30.00
《印度哲学概论》原为梁漱溟于1918—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课程期间的讲义,后经修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印度各宗概略”“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四篇,全面介绍了印度哲学各宗的思想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马克斯·韦伯作品集(套装6册)
¥331.50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同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首卷。在本书中,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与西欧不同的地方,以此突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所着手探讨的对象,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都是既庞大复杂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体。身为西欧近代文明之子的韦伯遂以“理性化”作为其研究世界各大文化的“利器”。他的着眼在于:宗教与社会其他层面、理念与利益在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种种互动关系下呈现出怎样的理性内涵。韦伯在本书中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人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无非是想借此构筑出:中国人想的是什么、做出来的又是什么,以及所想与所做之间的关系。而儒教官绅知识阶层,在韦伯所构筑的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使中国整体文明与西方文明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36.00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主流,康德则在西方哲学中建立了*个自律伦理学系统,两者都有深刻而完整的内涵,深远地影响了东西方社会,至今依然如此。 康德提出“自律”的道德原则,建立了自律伦理学,康德对西方伦理学思考所造成的这种根本转向被称为“伦理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从人所共有的道德意识出发说明道德的本质,儒家则主圣人之道本乎人心,仁义道德不离人伦日用。东西方圣哲的思想就在人*根本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如电光石火般交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李明辉教授《儒家与康德》(增订版)以自律道德为主要论述的切,试图阐明康德的“自律”概念,探讨儒家的自律伦理学,并比较康德的“幸福”概念与儒家的“义利之辨”。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51.00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同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首卷。在本书中,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与西欧不同的地方,以此突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所着手探讨的对象,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都是既庞大复杂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体。身为西欧近代文明之子的韦伯遂以“理性化”作为其研究世界各大文化的“利器”。他的着眼在于:宗教与社会其他层面、理念与利益在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种种互动关系下呈现出怎样的理性内涵。韦伯在本书中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人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无非是想借此构筑出:中国人想的是什么、做出来的又是什么,以及所想与所做之间的关系。而儒教官绅知识阶层,在韦伯所构筑的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使中国整体文明与西方文明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
知识分子(出版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纽约时报》《伦敦书评》等多家知名媒体盛赞推荐!蔡康永私读力荐!)
¥33.50
什么是知识分子?与早期宗教性质的知识分子不同,从18世纪起,知识分子始以强烈的使命感探讨人类的各种问题,为人类的未来设计种种蓝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为现代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正如他们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态度一样,近些年很多人也始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知识分子做出思考。其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便对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了尖锐评判。他像一位道德侦探,深度挖掘了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罗素、萨特等一些几近被神话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生活史料,并通过这些被大众遗忘的史料对他们的日常表现在道德层面做出了考察:知识分子告诉人们该如何行事时,他的道德和判断力的可信程度有多高?他们在生活中如何行自我管理?如何对待家人、朋友和伴侣?如何处理两性和金钱的问题?他们所说所写的,都是真实的吗?他们自己的体系能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过往,对于这些知识分子,我们多是抱着一种英雄崇拜式的态度。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看到他们身上具有的普遍的人性弱,对人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十力丛书(全14册)【豆瓣评分9.1!看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一代开宗大师熊十力如何让传统儒家思想焕发新生】
¥458.71
本书可视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的续编,将以上二书之外的熊先生论学的书信、札记、文章等汇为一编,与二书有所不同的是,本编所选惟冀存真,不敢稍加删减。 本书名为《熊十力论学书札》,凡编者以为能体现熊先生学问的,不计长短全部采录。 此处“学问”一词,乃取其传统意涵。儒家所谓修、齐、治、平,本是一个整体,并且“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与人生实践一体的,用熊先生常用的话语即是“体用不二”的。故本书不专主狭义的“学术”,凡关乎世道人心,举如工夫践履、人伦物事,乃至时事政局者,皆在编选范围之内。 此次增订,新收书信17通,附录中新增短文两篇。其中与锺泰、柳诒徵、张难先、巨赞法师等人的通信,均系近年来新发现,内容丰富,尤足珍贵。
读经示要【新儒家大师熊十力对读经问题的看法】
¥45.86
《读经示要》三卷,首卷论述经为常道不可不读,次卷讲论读经应取的态度,末卷略说六经大义。*卷中,熊十力略述了六经所蕴含的大道与政治思想,并疏解了《大学》首章和《礼记·儒行》。第二卷中,熊十力指了治经应持的态度,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第三卷中,熊十力略讲了六经(主要是《周易》《春秋》二经)的义理。
佛家名相通释(外一种)【大师撰写的佛学入门书,也是系统而简明的佛学辞典】
¥27.90
《佛家名相通释》作于1936年夏秋间,次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组出版,本书即据该版本校。《佛家名相通释》以佛教的名相为条目,以佛学的整体次第为纲领,从唯识学的角度阐发大乘佛学的体系;按照佛学传统疏释名词概念,探究其间的有机关联,又时加按语,用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佛学的玄奥,使之明白易晓。这是一本学习佛学的极好门书,也是一部系统的简明佛学词典,亦为了解熊十力哲学思想的之书。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大师写的入门书,唯识学】
¥33.02
本书收录的两部著作,其前身均为熊十力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自撰讲义。 《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部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 《因明大疏删注》亦为熊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因明学的讲义。其渊源有自:古印度著名论师陈那改造旧因明学,号称新因明之祖,所著《因明正理门论》(简称《门论》)乃因明学奠基之作,其弟子天主(音译商羯罗主)为便后学,删述简括该书而成《因明正理论》(简称《论》);玄奘东还,相继译出二论,其弟子窥基又为《论》作疏,成为后世研治因明的权威读本,故尊称为《大疏》。熊先生此书,乃是为适应现代学者的需要,删注窥基《因明正理论疏》而成,删削疏文,疏通大义,增设新注,阐发奥蕴,允为治因明之津梁,研唯识之预科。
新唯识论【新儒家开宗大师熊十力代表作】
¥32.90
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熊十力曾从学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应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为北京大学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在主讲《唯识学概论》和撰写讲义的过程中,对于佛教唯识学发生怀疑,不断改写旧稿,乃至另起炉灶写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新著,改称《新唯识论》。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立刻在学界和佛教界掀起轩然大波。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马一浮作序并题签。另一方面,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南京内学院师友群起而攻之。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量者,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十力其书行系统破斥。熊十力随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 《新唯识论》先后有三个版本,*早是用文言文写成。1938年起熊十力与学生一道将《新唯识论》改写成白话文,至1944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第二个版本。因第二版本原先是为英译本做准备,加之正值抗战颠沛流离,熊十力对此本的文字不甚满意,于是又从1951年底始对语体文本行删改,1953年印出,称为“壬辰删定本”。本书将文言文本、壬辰删定本一同出版,以便读者互相对照理解。
破破新唯识论 摧惑显宗记【酣畅淋漓的辩驳文章,读懂《新唯识论》】
¥33.02
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两部著作。 《破破新唯识论》是一部反批评的著作。《新唯识论》(文言文本)1932年出版后,南京支那内学院刘定权(衡如)于同年12月在内院年刊《内学》第六辑发表《破新唯识论》予以驳难,欧阳竟无(渐)特为作序。熊先生随后于1933年2月出版本书反驳刘著;是书由北平斌兴印书局代印,北京大学出版部等处代售。此次出版即以该版本为底本,并参考中华书局1985年本校。 《摧惑显宗记》是熊先生又一部反批评著作,针对印顺法师1948年发表的《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文。原稿以黄艮庸(庆)名义发表于1949年《学原》杂志二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上,又收《十力语要初续》。1950年,熊先生改写此稿,并于前增写约万言,概述《新唯识论》要旨,又于后附录两长文,由大众书店印行单行本,题曰《摧惑显宗记》,署为“黄庆述”。此次出版以大众书店印本为底本,并参考湖北教育出版社《熊十力全集》本校。为体现辩论的来龙去脉,将刘定权、印顺原文并附于后。
十力语要【新儒家开宗大师熊十力代表作】
¥39.00
《十力语要》凡四卷,主要内容为门人节录汇编熊十力先生论学书信,以及记录熊先生语录,另外还有少量短文、传记等,并由熊先生亲定。于1935年始分卷单行,后汇集成书,于1947年收湖北十力丛书印行。《十力语要》作于熊十力精力*旺盛、哲思*畅达之中前期,汇集了熊先生论学的精华,为《新唯识论》之外的又一代表作。
十力语要初续【上海古籍出版新儒家开宗大师熊十力代表作《十力语要》续编】
¥27.51
《十力语要初续》乃《十力语要》的续编,仍沿用《十力语要》旧例,辑录书札、论文、杂文等总计四十二篇,是了解熊十力学术思想和生平的极其重要的文献。基本上反映出抗战胜利之后至1949年之间,熊十力在北平、杭州、广州等地的学术活动与主要思想,其中一个主题是围绕《新唯识论》作出阐释和发挥,提要钩玄,解疑答惑。
乾坤衍
¥33.02
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自佛教唯识学(有宗),而探究空宗,后悟《大易》体用不二之义。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识论》从唯识学脱胎而来;1958年出版《体用论》,乃从自我体系立论,不复借助唯识学的理论框架;1961年写成影印《乾坤衍》,是对于《易经》乾坤二卦大义的推演,一方面揭示自家思想的来源,重申其归本《大易》之意,一方面对于现存《周易》文本的不同思想来源作出分析评判。
体用论(外一种)【熊十力哲学三部曲《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
¥33.02
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初自佛教唯识学(有宗),而探究空宗,*后归宗《大易》体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识论》从唯识学脱胎而来;1958年出版《体用论》,乃从自我体系立论,不复借助唯识学的理论框架。与传统儒者的言说方式不同,《体用论》以现代习见的系统论述方式,阐发其体用不二理论,全书分为《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当时因病未能写出,在初版《体用论》中有目无文;次年补写完稿,于1959年由龙门书局单独付印,名之为《明心篇》。本书将《体用论》《明心篇》合订为一册,以见《体用论》全貌。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
¥42.19
本书可视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的续编,将以上二书之外的熊先生论学的书信、札记、文章等汇为一编,与二书有所不同的是,本编所选惟冀存真,不敢稍加删减。 本书名为《熊十力论学书札》,凡编者以为能体现熊先生学问的,不计长短全部采录。 此处“学问”一词,乃取其传统意涵。儒家所谓修、齐、治、平,本是一个整体,并且“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与人生实践一体的,用熊先生常用的话语即是“体用不二”的。故本书不专主狭义的“学术”,凡关乎世道人心,举如工夫践履、人伦物事,乃至时事政局者,皆在编选范围之内。 此次增订,新收书信17通,附录中新增短文两篇。其中与锺泰、柳诒徵、张难先、巨赞法师等人的通信,均系近年来新发现,内容丰富,尤足珍贵。
原儒
¥33.90
《原儒》两卷,是熊十力论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主要包括《原学统》《原外王》《原内圣》三篇。全书以《周易》《春秋》《礼运》《周官》等儒家经典为依据,融贯释、道、名、墨、法诸家,综合考辨与分析,抉发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宗旨和内涵,使传统儒家思想得以焕发新生。
存斋随笔【熊十力最后一部著作】
¥20.90
本书作于1963年,是熊十力*后一部著作。案其《自序》,本欲将晚年随笔不拘长短汇集成册,因精力衰退仅成一卷,实乃一断续写成之长文。此文秉承熊先生的一贯做法,广引佛儒经典解释“十二缘生”,以此发挥其《新唯识论》到《乾坤衍》的思想。熊先生自谓归本于“孔子之《易》”,对于佛道二家时加评判,读者其善会焉。此书自云:“余虽不敢苟同于出世法,而人类有此一派思想,亦可为人间世贪痴凶残之徒,给以大棒大喝。世人诋余毁佛,非独不知余,又何所知于佛乎?”
韩非子评论 与友人论张江陵【熊十力知人论世之作,不随众流,独出机杼】
¥23.84
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两部著作。 《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系胡哲敷据熊十力先生讲授内容整理并经熊先生修订而成。全文曾署胡拙甫之名发表在1950年1月出版的《学原》杂志第三卷*期上,并以单行本于1949年底由香港人文出版社出版。此据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再版本校。 《与友人论张江陵》作于1950年夏秋,并于是年冬自印行世。此即据该版本校。
中国历史讲话(外三种)
¥27.51
本书包括由四篇文章组成: 一、《中国历史讲话》,原系作者于1938年春为学生授课时的讲稿,当年夏天整理成书,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石印行世。此文宣扬汉、满、蒙、回、藏五族同源,主要意在为各民族团结抗战提供历史依据。 二、《中国历史纲要》,据作者未刊手稿整理,写作时间约在《中国历史讲话》前后。此文重在强调作史应注意之,并兼述作者对宋明理学的看法,由此可见作者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学术史观。 三、《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系作者发表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上的一篇讲词,1946年作者在四川乐山五通桥编定印行。 四、《论六经》,由作者于1951年春在北京写给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的一封长信扩充而成,当年夏天由大众书店印行。此文分论儒家六经,尤其重论述了《礼经》中的《周官》一篇,并对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大众哲学
¥21.00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