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杂阿含经(下册)
杂阿含经(下册)
恒强 等校注
¥46.00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保持原本整体风貌,将四部阿含经文转为简体字,加上现代标及分段。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南传大藏经》、《碛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正仓院圣语藏本》等不同藏经,纠正原经文部分错漏之处,就经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法相名词、艰涩文句及其它译本的不同翻译作出注释,方便读者更为精准地把握根本教义与修行原理。本书有较高的学术、实用、版本和收藏价值,是广大佛教信徒与佛学研究者难得的学习、研究参考书。
每满100减50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解(第四卷)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解(第四卷)
佚名 原著 曾琦云 著
¥43.00
  《太上感应篇汇编》对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原文行逐句分析,并举出古今案例来作证,讲述事理圆融,文字简洁优美。本书为汇编原文加注标,对生僻字词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行注释并译成现代白话文,对原文中史实还不够详细的内容作了“译者补充”。   本书历经数百年白话再版面世,中国社科院宗教所黄夏年先生和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分别为本书作序。
每满100减50 增一阿含经(下册)
增一阿含经(下册)
恒强 等校注
¥46.00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保持原本整体风貌,将四部阿含经文转为简体字,加上现代标及分段。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南传大藏经》、《碛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正仓院圣语藏本》等不同藏经,纠正原经文部分错漏之处,就经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法相名词、艰涩文句及其它译本的不同翻译作出注释,方便读者更为精准地把握根本教义与修行原理。本书有较高的学术、实用、版本和收藏价值,是广大佛教信徒与佛学研究者难得的学习、研究参考书。
每满100减50 杂阿含经(中册)
杂阿含经(中册)
恒强 等校注
¥46.00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保持原本整体风貌,将四部阿含经文转为简体字,加上现代标及分段。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南传大藏经》、《碛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正仓院圣语藏本》等不同藏经,纠正原经文部分错漏之处,就经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法相名词、艰涩文句及其它译本的不同翻译作出注释,方便读者更为精准地把握根本教义与修行原理。本书有较高的学术、实用、版本和收藏价值,是广大佛教信徒与佛学研究者难得的学习、研究参考书。
每满100减50 杂阿含经(上册)
杂阿含经(上册)
恒强 等校注
¥46.00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保持原本整体风貌,将四部阿含经文转为简体字,加上现代标及分段。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南传大藏经》、《碛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正仓院圣语藏本》等不同藏经,纠正原经文部分错漏之处,就经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法相名词、艰涩文句及其它译本的不同翻译作出注释,方便读者更为精准地把握根本教义与修行原理。本书有较高的学术、实用、版本和收藏价值,是广大佛教信徒与佛学研究者难得的学习、研究参考书。
每满100减50 认识《易经》
认识《易经》
郝国印 著
¥37.00
认识《易经》
每满100减50 读懂《系辞》:察动识变  赢得始终
读懂《系辞》:察动识变 赢得始终
徐丙昕 著
¥57.00
读懂《系辞》:察动识变 赢得始终
每满100减50 周易(修订版)(上)
周易(修订版)(上)
郭彧 著
¥23.00
周易(修订版)(上)
每满100减50 左传译注(全二册)
左传译注(全二册)
李梦生 撰
¥53.90
《左传》是中国现存的*部编年史,,起于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生平。 《左传译注》依照原书分为《隐公》、《庄公》、《闵公》、《文公》、《襄公》、《昭公》等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个部分。
每满100减50 礼记译注(全二册)
礼记译注(全二册)
杨天宇 译注
¥58.99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与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内容驳杂,殊为难读。本书对之作精心注释和今译,为阅读这部典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每满100减50 周易译注
周易译注
黄寿祺 张善文 译注
¥34.99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每满100减50 春秋榖梁传译注(全二册)
春秋榖梁传译注(全二册)
承载 译注
¥39.98
《春秋穀梁传译注》针对《春秋穀梁传》的不足,在注释中以《左传》的史实解经,并据以评议传文中某些臆断之说。译文信而达,为今人阅读提供了方便。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春秋穀梁传》的见解与心得,是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译注本。
每满100减50 仪礼译注
仪礼译注
杨天宇 译注
¥23.90
《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每满100减50 周礼译注
周礼译注
杨天宇 译注
¥46.99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每满100减50 春秋公羊传译注
春秋公羊传译注
王维堤、唐书文译注
¥30.99
《春秋公羊传》以阐述《春秋》的义理为主,兼研讨《春秋》的文理和史实,是“春秋三传”中较早得到承认的一部经传。本书经传以《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每章冠以题解,注释精当,译文通顺易懂。
每满100减50 尚书译注
尚书译注
李民 王健 译注
¥27.98
《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但《尚书》文字却佶屈聱牙。《尚书译注》博采众家之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通顺畅达,能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
每满100减50 孝经译注
孝经译注
汪受宽 译注
¥7.20
《孝经》指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孝”置于“天之经,地之义”的高度,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孝经译注》通过周详浅近的解说和清新雅致的译文,准确传达出原著的精神。
每满100减50 尔雅译注
尔雅译注
胡奇光、方环海译注
¥34.99
《尔雅》是我国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训诂学的始祖,也是*的一部被晚唐政府列为“经书”的上古汉语词典。《尔雅译注》多抉择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及权威辞书的解说;译文简明畅达。
每满100减50 孟子译注
孟子译注
金良年撰
¥14.98
    孟子是孔子之后影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七篇是孟子及其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纂辑而成。《孟子译注》正文按章节分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行综合阐述。注重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翔实,译文准确。
每满100减50 论语译注
论语译注
金良年 撰
¥11.18
《论语译注》是对“四书”之一的《论语》行的释读,撰者充分把握《论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取现代学者对原著的研究和论述,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行综合阐述,层层深,帮助读者*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
每满100减50 王阳明集--上下册(精装)中华国学文库
王阳明集--上下册(精装)中华国学文库
(明)王守仁著 王晓昕,赵平略点校
¥72.00
全书38卷,具体包括:首编语录三卷,为《传习录》,附以《朱子晚年定论》,乃守仁在时,其门人徐爱所辑,而钱德洪删订之者。次为文录五卷,皆杂文;次为别录十卷,乃奏疏公移之类。次外集七卷,为诗及杂文。次续编六卷,则文录所遗,搜辑续刊者。后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其初本各自为卷,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始合刻之。谢氏刻本影响深远,几为后出各本之祖。本次校,即以《四部丛刊》影印之隆庆谢氏刻本为底本行校。本书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哲学和事功史迹的重要且基本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