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脉诀乳海
脉诀乳海
(清)王邦傅
¥17.87
《脉诀乳海》,六卷。清·王邦傅撰,叶霖(字子雨,号石林旧隐)参订。成书并刊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彭子益
¥6.99
为什么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寻找到并亲自主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中医秘籍”? 李可老中医认为:该书作者、清末民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重大贡献。 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 、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门向导、成功阶梯。 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 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与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与迷阵,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 世界医学的有识之士,必将受她的启发,重新认识“生命与宇宙整体观”,借鉴彭子学说,实现战略突破,从困境中脱茧而出。
49元5本 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
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
李赛美
¥25.73
李赛美编*的《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博士班《伤寒论》授课全程记录,授课视频翻录整理为文字书稿,生动精彩,原音再现。博士班《伤寒论》授课共十次,组成本书之十讲。授课以《伤寒论》温习为轴线,融李赛美教授个人临床经验和体会,并进一步提炼其临床运用思路和技巧。再加上部分专题讲座,使得博士班《伤寒论》授课精彩纷呈,大受欢迎。
49元5本 颈肩腰推拿保健操:中英文对照版
颈肩腰推拿保健操:中英文对照版
刘明军,陈邵涛
¥15.70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工作环境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亚健康状况日趋年轻化,尤其是颈、肩、腰部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9元5本 临床状态医学
临床状态医学
虢周科
¥58.50
《临床状态医学》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名中医虢周科教授从医30余载,基于临床实践,潜心研究,总结出的一套从临床状态医学角度诊疗疾病的理念、方法和临证诊疗体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基于临床实践和中医学理论,阐述了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缘由,总结了临床状态医学的基本理论、诊疗思路与方法等:下篇则是临床状态医学方法在临床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分别列出作者有一定临床体会的35种常见症状及疾病的状态医学诊疗思路和方法,并附27则临床病案来探讨其临床应用及疗效,书末附参考书目以备查阅。
49元5本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
黄仕沛,何莉娜
¥28.78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作为2011年出版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的续集,基本沿用了原书的风格。所谓“亦步亦趋”,一则为忠实仲景原意,践行“方证对应”的意思;一则为师徒合作,师亦步、徒亦步的意思。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以介绍黄仕沛老师的54则经方验案为主,并载录了黄师的经方医话,以及外出查房的记录。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通过临床的事实,诠释“方证对应”之理,不尚空谈,是此书的特点。此续集有别于前一部的地方在于,在师父的讲解之后,作为徒弟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形成一种良性的反馈,诚为中医师承方式的有益探索。
49元5本 脉义简摩
脉义简摩
(清)周学海
¥17.00
脉学专著。《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致以,撰于1892年,共八卷。卷一至卷三分别论述切脉部位、方法及脉象特征;卷四至卷五论各脉象主病;卷六为名论汇编;卷七为妇科各种脉证;卷八为儿科诊略。此次,选用1936年至德周学熙印刻版本为底本,以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印刻社发型版本为参校本。
49元5本 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
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
梁宜
¥18.50
梁宜主编的《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三十余载针灸临床镇痛经验,并搜集了临床典型病例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经验漫谈、辨证施治两篇。经验漫谈篇主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的针灸治痛学术思想。从疼痛的病症认识、病因认识、病理病机、分类认识和评价体系来全面认识疼痛;从针灸镇痛特和规律、针灸临床三维诊治体系、针灸镇痛“双程观”和选穴规律等方面论述针灸镇痛治疗;从各式针灸镇痛疗法、电针疗法以及古典刺法角度探讨针灸疗法的临床镇痛价值。辨证施治篇从偏头痛、肩关节周围炎、带状疱疹后遗痛等30个典型病种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方师临床针灸治疗痛证的临证经验和诊治特色。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针灸科医师阅读参考。
49元5本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
雒晓东
¥21.36
实录版讲座揭气化学说临床奥秘,广东省中医院雒晓东教授倾囊传授。 ? ? ? ? 刘渡舟教授说:“气化学说乃是伤寒学*高理论”。
49元5本 女科指掌
女科指掌
叶其蓁
¥35.75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49元5本 甲骨文化与中医学
甲骨文化与中医学
李良松、刘学春
¥21.36
本书共5章32节,分别从甲骨文化概述、甲骨文中的医学基础知识、甲骨医学的历史背景、甲骨文中的诊疗方法、甲骨文中的临床各科史料等方面对甲骨医学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考证和研究。作者通过对10万多条甲骨拓片的考释分析,建立了甲骨医学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框架,并从文化、理论、临床等视角行综合论述。书中既有单字的考释、卜辞的分析和临床各科疾病的论述,也有病因、病案和诊疗方法的考证与阐述。书后还附有金文与陶文医学史料的考释研究、甲骨医学卜辞的整理与综录以及甲骨文著录著作及其简称。甲骨文中的医学记载比《黄帝内经》早了1200多年,是研究上古医史文献和中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读者对象为中医科研人员、中医文化爱好者以及相关有识之士。
49元5本 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
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
王伯章
¥43.50
由王伯章主编的《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通过对中医原创思维及其原理、中医经典的临床思维方式、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辨证论治的历史架构评议、现代医家思维经验的梳理,厘清了拓展临床思维的门径,对中医思维方式源流行了系统、全面的引导与介绍,同时融作者行医近50年、从事中医临证思维理论与临床探讨30余年的心得,可指导中医辨证、诊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49元5本 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
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12.00
该《指南》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将推动中药品质评价向感官、化学和生物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有效解决常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难题,为中药产品实现辨质用药、优质优价和科学监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引领国际中草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的模式转变和方法创新。
49元5本 肖德华针刀医案
肖德华针刀医案
肖德华
¥24.42
  《肖德华针刀医案》以现代解剖、生理和病理学知识为基础,冲破临床人为分科的藩篱,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真实地记载了作者的临床诊治体会。《肖德华针刀医案》是作者30余年从医经历、23年针刀治疗经验和10次微观解剖观察的经验总结,融了对局部病症与整体病因的理解。书中介绍了近百例针刀医案,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罗马尼亚的医案。医案从诊治部位、诊治方法、针角度和深度,以及愈后行了翔实介绍,证实了针刀医学可以跨科别、跨地域兼容诊治疾病,并可被异国患者认同和受,验证了针刀医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普及性。有些病例弥足珍贵,为临床以往无法诊治或诊治无效的疾病。《肖德华针刀医案》是国内第壹本针刀医案专著。
49元5本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
刘健
¥30.08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是作者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2007年10)首版的《诸病源心论》基础上修订而成,融佛学、道家思想理论为一炉,增添了《疗心百药谱))《心为妇女百病之源的辨证论治》《心为小儿多发病之源的辨证论治》《心为癌瘤发病之源的辨证论洽》《心为癫狂痫发病之源的辨证论治》等内容,一步指出“百病唯心造”的含义,明确提出“诸病源心,病由心生,疾因人作”的病因学理论,并附名医经验与三川验案,以及其他论文4篇。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内容新颖,条目清晰,是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的一部参考书和研究中医治疗心病经验的重要文献。
49元5本 吕绍光临证经验撷萃
吕绍光临证经验撷萃
李红
¥24.00
  李红编的《吕绍光临证经验撷萃》是吕师平素诊病之理法方药的真实体现,突出临床实践,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亦体现吕师平淡处世、平和诊疗的特色。本书分为吕绍光简介、临床诊疗经验、临床典型病案、临床心得笔记、临床经典方药运用、临床科普札记六个部分。吕绍光简介主要介绍吕师的个人经历、学术专长及团队简况;临床诊疗经验包括临床论治原则,内科与妇科病学术经验及有关吕师学术思想,妇科、男科、内科方面的团队学术论文摘要;临床典型病案包括内科各系统及妇科经、带、胎、产等的验案精选,每一医案均附有吕师亲评的按语,使习医者有亲临其证之感;临床心得笔记选录了笔者随师临证时的纪实、阅读经典与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吕师的评阅批语,使读者从另一角度了解吕师临证及对中医理论解读的特;临床经典方药运用收载吕师经年积累效验的组方,以内科、妇科常见病证归纳,配有每个组方的功效主治及君臣佐使的解析,对临证具体用药有直指导意义;临床科普札记是笔者在吕师的指导下撰写的常见的内科及妇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科普小记,内容汇通中西,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对临床诊疗重要的补璧。
49元5本 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江幼李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以充足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证明了道家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回顾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概括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和道家学说。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还理论联系实际,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出发,介绍了许多道、医共用的治疗保健技术和方法,如祝由术、炼丹术、导引术、房中术、内丹术、服饵辟谷养生术等。   总之,《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从道家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关系方面,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介绍一些著名医家和道家及其代表著作,重点阐明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科学原理的实用医疗养生方法,以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宋俊生
¥83.50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是《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的姊妹篇。本书运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规范近60余年《金匮要略》方临床文献疾病谱,并筛选高级别证据,参照仲景原文方证典范,提炼出各方治疗的优势病证作为推荐意见,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本书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指出张仲景是创立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先驱,并从循证医学的高度重新阐释《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逐渐建立《金匮要略》方临床证据研究方法学框架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可改善中医临床辨证难、精准使用经方更难的现状这也无疑将有助于中医学子、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学习和运用《金匮要略》方。
49元5本 周易文化与中医学
周易文化与中医学
孟庆云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主要内容包括:概介了《周易》及易学的发生发展,以及六十四卦、太极、河图、洛书、推占原理等,而阐发并释然了医易相关,包括阴爻阳爻与阴阳学说;“生生之谓易”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藏象是依《系辞》的“象其物宜”之论而“立象尽意”;易的“变动不居”与辨证论治;易学对中医学演的三次影响;易学对《内经》理论构建、五运六气理论发生及各家学说发展的影响;阐释并分析了《周易》对于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对于研究中医学理论形成及演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敦煌文化与中医学
敦煌文化与中医学
李金田、戴恩来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由中西方交流而形成的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医药的关系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的上篇全面展示了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教煌之文化源流、宗教、文学、艺术、典制、民俗、科技及敦煌文化之本质与内涵;下篇则对敦煌医学文献和涉医壁藏中有关中医诊法、本草、针灸、医方、养生、医事制度及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从“医法自然”“尚中贵和”“仁爱济世”等三个层面诠释了敦煌中医药学之文化内涵。附篇中,既汇总了敦煌中医药学在文献整理及实验、临床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又有对著名敦煌学、敦煌医学学者郑炳林教授、赵健雄教授的访谈录。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是一部能较全面反映敦煌文化精粹和敦煌中医药学的学术专著。
49元5本 刘学勤医案选粹
刘学勤医案选粹
刘学勤
¥33.50
  《刘学勤医案选粹》是从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的大量临证医案中,筛选、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医案编辑而成。   《刘学勤医案选粹》共分辨治特色、验案撷英、经典方医案、经验方医案四章,选录医案386则。经典方医案主要是指《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医林改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经典所载方剂治病的案例;经验方医案是指应用刘学勤教授通过临床总结、提炼而创立的方剂治病的案例,其中既有从古方化裁而来者,又有刘学勤教授自创之方。   《刘学勤医案选粹》所载医案后均附有“按语”,概述、总结、分析了该案的特、难、辨证及用药特色,包括少数初治效果欠佳或治疗中病情反复,经重新辨证、调整治疗方案后终获佳效者。这些珍贵医案的收集、整理与总结分析,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刘教授的学术经验起到了抛砖引玉、画龙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