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唐代交通与文学(增订本)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唐代交通与文学(增订本)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李德辉著
¥103.60
《唐代交通与文学》由李德辉著
每满80减40 宋代科举与文学(精)  中华书局出品
宋代科举与文学(精) 中华书局出品
祝尚书著
¥103.60
《宋代科举与文学》由祝尚书著
每满80减40 茶的精神:宋代茶诗新解(精)  中华书局出品
茶的精神:宋代茶诗新解(精) 中华书局出品
杨多杰著
¥48.30
《茶的精神:宋代茶诗新解》选取三十六首有代表性的宋代茶诗,详尽地讲解了这些茶诗中承载的饮茶智慧,我们既能了解宋代的饮茶方式,如茶、煎茶、分茶,又能了解到当时的各种名茶,如龙凤茶、蜀茶、建茶、七宝茶、双井茶、蒙顶茶等。 本书既是一本欣赏宋代茶诗之书,也是一本了解宋代茶文化之书。
每满80减40 朝鲜时代《诗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四辑  中华书局出品
朝鲜时代《诗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四辑 中华书局出品
付星星著
¥54.60
.十六世紀以來,在一些西方的文獻中,往往提到中國人有這樣的自負:他們認爲惟獨自己纔有兩隻眼睛,歐洲人則只有一隻眼睛。這些記載出自英國人和葡萄牙人,而法國的伏爾泰也曾謙遜地認同這種説法:“他們有兩隻眼,而我們只有一隻眼。”用兩隻眼睛觀察事物,是既要看到自己,也要看到他人。是的,作爲中國文化基本價值的“仁”,本來就是著眼於自我和他者,本來就是在“二人”間展開的。不過,當大漢帝國雄峙於東方的時候,儒家“推己及人”的政治理想,即所謂的“仁政”,實際上所成就的却不免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天下圖像。政治上的册封,貿易上的朝貢,軍事上的羽翼以及文化上的四敷,透過這樣的過濾網,兩隻眼所看到的除了自己,也不過是自己在他者身上的投影。這與用一隻眼睛去理解事物,除了自己以外看不到他人的存在,又有甚麽本質的區别呢?
每满80减40 《孙子兵法》新研究:以银雀山竹简本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孙子兵法》新研究:以银雀山竹简本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熊剑平著
¥82.60
.
每满80减40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新华社改革开放以来优秀作品选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新华社改革开放以来优秀作品选
本书编写组
¥18.00
本书编写组精心遴选出1978年以来代表新华社水平、体现“四力”要求的新闻报道百余篇,作为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的参考材料,供广大采编人员学习借鉴。书稿选自获中国新闻奖和新华社社级优秀作品奖的中文报道,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瞬间,体现了新华社记者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对锤炼本领、打造精品的不懈追求。编写组还邀请有关专家,从体现“四力”要求角度,对每篇作品作了简短点评。
每满80减40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陈苏镇著
¥82.60
所谓“汉道”,即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作者深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本书贯通了从西汉立国至东汉一朝的全部历史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汉初于“过秦”背景下实行的黄老无为政治、儒术的兴起与独尊、“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家法、儒家思潮推动下的托古改制、两汉之际的政治学术转变,皆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关节。本书将这些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问题贯通连缀,一气呵成,时有新颖独到的论述,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
每满80减40 百年革命家书(二)  中华书局出品
百年革命家书(二) 中华书局出品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40.60
本书精选精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45位革命英烈写给家人的信件和遗书,每篇文字包括书信作者介绍、家书原文、家书背景等,旨在通过革命英烈的家书和家书背后的革命故事,让读者体会到这些家书展示出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本书按照书信的写作时间顺序编排,每封家书的标题均摘自家书原文,后面附注家书的公历写作时间。
每满80减40 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尚永亮著
¥103.60
贬谪与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尚永亮教授所著《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以中唐元和时期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元稹、白居易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系统论述了中国历史中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质,深探讨了被贬士人在贬谪之路和贬所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及其在困境中或执着或超越的意识倾向以及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诗路的关系、诗路书写及其特,建构了以唐代贬谪文学为中心的贬谪文化统系和框架,拓了唐诗之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每满80减40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阎步克著
¥75.60
职官制度是启历史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作者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新视角下,梳理考察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而将传统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无论是在历史观、研究视角与方法,还是具体的考辨方面,本书都作出了深刻的推。
每满80减40 童年--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童年--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苏]高尔基著 沈念驹译
¥20.30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历克赛(高尔基的原名)三岁到十岁期间,寄居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童年》,由著名翻译家沈念驹先生根据俄文原版精译,并撰写书前“导读”,介绍本书作者生平、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注释文中的疑难字词,扫清阅读障碍。书后附有“读书记录卡”,示范归纳好词好句、撰写读后感,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满80减40 全明小说寄生词曲辑纂--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全明小说寄生词曲辑纂--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赵义山主编
¥348.60
明清两代是小说大盛的时代,小说中大量融汇诗词曲赋等韵文,又以明代*为盛行,形成明代小说叙事中散韵结合的一道靓丽风景。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明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对寄生词曲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本书便是对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的辑纂,全书分三卷:《明代白话小说寄生词辑纂》、《明代文言小说寄生词辑纂》、《明代小说寄生曲辑纂》,对700余种明代小说进行了*考察,共辑录寄生词曲5806首(含重复出现者约1400首),本书堪称明代小说寄生词曲辑纂的集大成之作。
每满80减40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中华书局出品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中华书局出品
叶嘉莹等讲读
¥54.60
中华书局联合南大学文学院、抖音,邀请23位名师,联合制作推出了系列短视频,对《唐诗三百首》的313则篇目行逐一解读。每期解读,充分融每位名师独特的治学理念、人生阅历与审美体验,或论述周详,或短议精当,或抒发情怀,或连出巧思,沿波溯源,还原情境,又能闪回当下,直指心灵。 本书采用诗作原文附名师解析的结构,以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补注本)为底本,参校相关总集、别集,将各位名师的讲稿整理、润色成书。同时,全书根据篇目内容,遴选主题相关的古代、近代名家画作,作为配图,让读者更直观感受诗情、诗意,品味唐诗之美。
每满80减40 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杨德才著
¥52.50
中国古代社会自秦以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其间数十个王朝兴衰更迭,生命周期长短不一,但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从建立、兴起、繁荣到衰落、灭亡的过程。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兴衰问题,学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行了大量探讨。与多数研究着重从某一社会结构或其影响来探究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问题不同的是,《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行了系统性分析,其中既有宏观理论分析,又有具体案例分析,广泛涉及制度变迁、利益集团、路径依赖、地方分权、儒学意识形态以及统治者偏好
每满80减4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张伯伟著
¥90.60
若以孟子提出“说诗”方法为起,则中国文学批评已有约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在西方学术中国之前,中国人是如何行文学批评的呢??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方壶楼美术史论文选(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试读本)
方壶楼美术史论文选(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试读本)
薛永年著
免费
本书是薛永年先生美术史方面的文章选集。所选的论文,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直到近年,包括书画史的个案与时段,古典画论的名篇与范畴,区域绘画与画派问题,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语言的智慧,书画鉴定与鉴藏史,美术史学与方法。有些已经收过去出版的集子,有的散见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或刊物。
四库全书馆密函——于敏中致陆锡熊手札笺证(精)(试读本)
四库全书馆密函——于敏中致陆锡熊手札笺证(精)(试读本)
[清]于敏中撰 张晓芝笺证
免费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馆馆,于敏中出任正总裁,为纂修《四库全书》的主要负责人,常随乾隆左右。陆锡熊与纪昀(晓岚)同任总纂官,具体负责主持编纂工作。 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的五月至九月,乾隆都前往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于敏中随行,期间乾隆关于《四库全书》的旨意,以及于敏中的想法、相关事宜等,通过于敏中的书信,向在北京的陆锡熊等人传达落实。今仅存的56通书札,即是四库馆前期,于敏中与陆锡熊集中商讨如何编纂《四库全书》的珍贵史料。涉及内容极为丰富,举凡人员配备、职司分统、工作协调、后勤保障等统筹工作,以及书籍分类、版式拟定、发凡起例等体例的制定,书籍的刊刻、誊抄、校对、删改、存毁,等等,事无巨细,均有布置或商议。可为疏阔的历史罅隙,填充具体生动的细节。 由于书札事关中秘,直到1933年才以《于文襄手札》之名影印出版,为学界所重。张晓芝先生今对草书信札全文,做了仔细的释读、精确的年月日考订和翔实的笺证,使这批珍贵的文献厘然可读,并详为爬梳关涉的大量史事,颇具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此次出版,随文影印56通原札,以便参读。
每满80减40 《世说新语》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世说新语》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刘强著
¥33.60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常常令后人神往不已,人们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名士们的故事。这本关于《世说新语》的“通识”,不止讲这些趣味盎然流传千载的故事,更通过对《世说新语》一书来龙去脉的爬梳,讲作者编纂故事和设置门类的巧思;不止讲魏晋风度,更一步揭示《世说新语》所隐含的魏晋时代精神和重大议题;不止讲名士风流,更描绘了一幅魏晋名士的全景图卷。从而引领读者真正《世说新语》的世界,构建阅读《世说新语》的知识骨架,亲身融鲜活的魏晋文化,捕捉名士们早已逝去的流风遗韵。
每满80减40 《三国演义》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三国演义》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许蔚著
¥29.40
读《三国》,就要读个明白。本书是对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三国演义》各种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廓清。除了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本书还对这部小说层累的形成历史、莫衷一是的作者纷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演变史、小说描写与真实历史的关系,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小说旨趣、人物塑造、战役刻画等问题,作了抽丝剥茧、细致微的分析和讲解。读者可以通过这部《通识》,真正走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获得全新的认知。
每满80减40 中国历史故事(少儿彩绘版)全十册  中华书局出品
中国历史故事(少儿彩绘版)全十册 中华书局出品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79.40
《中国历史故事》取材于“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重要的史籍,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生动讲述各个朝代的经典历史故事,在故事里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配有彩色卡通插图。还设置了“知识卡片”“名言名句”和“故事里的成语”小栏目,方便小读者了解每个时代的日常生活、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历史评价、成语典故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部分故事还设有“你怎么看”环节,鼓励小读者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配有思维导图式手绘《中国古代历史年表》(可兼作身高测量表),帮助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每满80减40 《唐诗三百首》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唐诗三百首》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周兴陆著
¥31.20
诗歌是美的语言,唐诗是美的诗歌,是现代人灯火永不阑珊的精神家园。《唐诗三百首》作为风行二百多年的经典的童蒙诗学教材,具有蒙以养正、诗以化人的重大作用。但是,当代人或只会背诵零星诗作,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对其有一通贯而清晰的整体认知。 本书从通识教育的立场出发,内容不仅涉及《唐诗三百首》的编选旨趣、艺术世界、经典化历程、遗珠之憾,还涵盖唐代精神风貌、唐诗的体裁与近体诗的格律、唐诗的域外传播等主题,拈出50位诗人的130余首诗作行鉴赏,时代背景、诗人际遇、诗歌意境、名家评融为一体,是以诗证史的唐代实录,是中国诗学传统的小像,是旧体诗创作的初级指导,是增强诗学修养、培养审美人格的简明易懂的大众读物。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