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本)好学心知集——中国文化与哲学(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免费
本书是陈来先生关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文章选集。所选的20篇文章按时间排序,从对殷商祭祀文化谈起,到对汉代儒学仁说的分析,到郭象哲学、王弼及魏晋玄学、朱子哲学、王阳明哲学、明代民间儒学、王船山哲学,再到明清世俗儒家伦理研究、近代“国学”的演变、梁启超的“私德”论、冯友兰论情感,最后一篇文章是对“五四”文化思潮的反思。


李一氓文存(套装全五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45.60
李一氓先生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业绩,也是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与前辈。为此,中华书局在家属授权与协助下,编纂出版《李一氓文存》,以纪念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本书不仅汇集李一氓先生已刊著作,还将作者生前未编订结集的大量文章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成四卷五册,全面总结李一氓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中韩数字人文论文选集 *辑 中华书局出品
¥49.20
.


理想与革命:多重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史 中华书局出品
¥40.80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理想社会的愿景,持续不断地行革命性探索。不同于一般的通史性著作,本书由专而通,由及面,从传统,从现代;从长时段,从一瞬间;从大格局,从细微处;从自身,从他者;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置身于内,又抽身于外;由“事”明“理”,释“理”晓“势”,以多重视野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的历史图景。 ?

文心墨妙——近现代学人谈书法【中华书局出品】
¥40.80
本书精择近现代文人、学者20余人论书之语,汇编成集。所选诸公,以学问、文章而论,都是此百年间的硕学名儒。书法造诣,亦有精擅。唯其人书名往往为文名所掩,论书之特识也有待发覆,故值得搜辑而出,汇成一编,以见昔人学问文章对于书艺的涵养,“字以人传”,而非“人以字传”。其中所选论书文字,识大遗小,宁缺毋滥,必期有益于读者长养胸襟,阔眼界。

《周髀算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中华书局出品】
¥34.80
《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早期重要的数学和天文学经典,记载了许多数学和天文上的卓越成就,如勾股定理的发现和应用、盖天宇宙理论等,向来被视为奇书。千百年来,学者们作了大量的注释、猜测、考证和研究,众说纷纭,各有异同,更为理解此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作为科学史和天学史大家,对《周髀算经》素有研究,独到地指出《周髀算经》之所以难读,不仅在于数学,还在于天文和语文。他在本书中化身“讲解员”,用轻松而有趣味的语言介绍了《周髀算经》的内容和价值,从中西文明交流的角度新的认识视野。原来,《周髀算经》背后竟有如此丰富的谜题。

两头蛇:明末清初的*代天主教徒(修订本)--中华学术·有道【中华书局出品】
¥70.80
本书尝试追索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缘、心态与历程,并析究他们如何运用其人际网络以扩张西学、西教的影响力,以及在面对异文明碰撞所产生的糅合与冲突时究竟如何自处。至于书名,乃以两头蛇作为譬喻,来形容这些夹在中西两大传统之间“首鼠两端”的奉教人士。又因天主教的华只是近代欧洲海权扩张中的一支插曲,故书中亦努力将触角延伸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希望能提供读者一个较为宽广的历史视野。同时,也试探“e考据学派”可能的研究路径。

两宋词人舞事【中华书局出品】
¥46.80
《两宋词人舞事》为社科基金项目“宋词与舞蹈之关系研究”的结项成果,亦是作者刘航教授的遗著。作者考察两宋词人与舞蹈有关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词人参与舞蹈表演的主要方式,日常观舞情况和观舞的侧重,词人与歌舞伎的感情和塑造的舞女形象、歌舞曲的创作情况、描写舞蹈的词作的侧重和艺术手法、观舞词所反映宋代舞蹈文化的深广度, 等等。

鸭绿江来信【中华书局出品】
¥52.80
《鸭绿江来信》精选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家书56封,其中包含特级英雄黄继光、一级英雄邱少云以及战地作家毛烽、科学家柳支英等21位作者。这些家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从抢救民间家书项目8万余封藏品中精心甄选,逾半数内容系首次公披露,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这些家书真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鲜活感人的历史读本。


老子百句(精)--中华经典百句 中华书局出品
¥34.30
本书选《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基本内涵,让《老子》门有抓手,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话译文和疑难字词注音注释,阅读门槛降低;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浅出又常读常新。采用小本精装,图文并茂,双色对分栏,附有索引两种,方便查阅和诵记,也是意在把书本读薄,让经典长存。

李兴锐集(全四册)--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试读本)
免费
本书收录李兴锐除日记以外目前所知的全部著作,分为奏折、公牍、电报、书信、杂著五部分,校整理,审慎校勘。其中奏折近1000篇,均根据各地馆藏原件或影印件辑录;公牍部分收录禀稿、札件、批示、咨文等70余篇;电报120余篇,书信20余篇,杂著10余篇。并附录李兴锐行状、传记等生平资料。

楝亭集(精)--曹寅全集(试读本)
免费
《楝亭集》是清康熙间刊刻的曹寅的诗文集。 曹寅生前曾多次编订自己的诗文集,如《野鹤堂草》《荔轩草》《西农词》《舟中吟》《楝亭先生吟稿》《别集》等,但这些集子今已无存。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刊《楝亭诗钞》六卷,《词钞》一卷,前有王朝瓛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云:“有《楝亭诗钞》五卷,附《词钞》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寅撰。”但至今我们尚未发现《四库存目》所载之诗钞五卷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编定《楝亭诗钞》八卷,次年其门人弟子郭振基、王朝瓛、唐继祖等录其刊落之作及未刊之文稿,汇辑为《楝亭诗钞别集》四卷,《楝亭词钞》一卷,《楝亭词别集》一卷,《楝亭文钞》一卷,合为《楝亭集》。

孟子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试读本)
免费
杨伯峻先生在精研《孟子》的基础上,对《孟子》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简赅,译文清晰明了,考据全,语言朴实通达,,是学习《孟子》的门佳作。


宋代笔记的文体自觉与新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61.60
宋代笔记是笔记体制演变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围绕笔记的“新变”这个核心内容,本书阐明宋代笔记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功能,系统剖析宋代笔记的文体构成和文体特征,揭示宋代笔记对后世笔记作品创作范式的引领与规范作用。通过对宋代史料、笔记文献的系统梳理,本书将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将笔记研究从传统的文献、史料研究引向对笔记文体本身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亦注重突破以往囿于小说的研究框架,对建构宋代笔记文体体制研究体系行了有益的尝试

论语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试读本)
免费
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简赅,译文清晰明了,考据全,语言朴实通达,并附《论语词典》,是学习《论语》的门佳作。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精 中华书局出品
¥118.80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经典常谈--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16.80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1942年为中等以上教育的学生写作的一部普及读物,八十年来广为流传,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门指南。在这本书中,朱自清先生以通俗流畅、深浅出的文字,提纲挈领地解读了《说文解字》、“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诸子百家”、《楚辞》等国学典籍,客观持平,博采众长,见解精辟。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经典常谈》,版本精良,精编精校,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师撰写“导读”,并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梳理知识,编写中考演练题,对中学阅读更有针对性。编写者按照朱自清先生“经典教育”立场,分析中学生应该如何阅读经典,如何从经典中汲取养分,转化为自身的素养。

在文化的原野上
¥46.50
《在文化的原野上》为我馆“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范子烨先生。全书约二十万字,分四卷,除“代序”与“代后记”,共计三十篇文章。其中,卷一共9篇文章,是谈陶渊明的;卷二共7篇文章,是谈音乐文化史的,侧重于对中古诗人和中古诗歌的音乐学解读;卷三共5篇文章,侧重于历史和宗教文化;卷四共9篇文章,侧重于经典与作家。这些文章长短不拘,无一定之规,但都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试图解决某一具体的学术问题,体现出作者一贯秉持的“学术本身应植根于广阔的文化原野”的学术旨趣。


中国历史故事(少儿彩绘版)全十册 中华书局出品
¥179.40
《中国历史故事》取材于“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重要的史籍,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生动讲述各个朝代的经典历史故事,在故事里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配有彩色卡通插图。还设置了“知识卡片”“名言名句”和“故事里的成语”小栏目,方便小读者了解每个时代的日常生活、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历史评价、成语典故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部分故事还设有“你怎么看”环节,鼓励小读者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配有思维导图式手绘《中国古代历史年表》(可兼作身高测量表),帮助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唐诗三百首》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31.20
诗歌是美的语言,唐诗是美的诗歌,是现代人灯火永不阑珊的精神家园。《唐诗三百首》作为风行二百多年的经典的童蒙诗学教材,具有蒙以养正、诗以化人的重大作用。但是,当代人或只会背诵零星诗作,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对其有一通贯而清晰的整体认知。 本书从通识教育的立场出发,内容不仅涉及《唐诗三百首》的编选旨趣、艺术世界、经典化历程、遗珠之憾,还涵盖唐代精神风貌、唐诗的体裁与近体诗的格律、唐诗的域外传播等主题,拈出50位诗人的130余首诗作行鉴赏,时代背景、诗人际遇、诗歌意境、名家评融为一体,是以诗证史的唐代实录,是中国诗学传统的小像,是旧体诗创作的初级指导,是增强诗学修养、培养审美人格的简明易懂的大众读物。

四库全书馆密函——于敏中致陆锡熊手札笺证(精)(试读本)
免费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馆馆,于敏中出任正总裁,为纂修《四库全书》的主要负责人,常随乾隆左右。陆锡熊与纪昀(晓岚)同任总纂官,具体负责主持编纂工作。 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的五月至九月,乾隆都前往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于敏中随行,期间乾隆关于《四库全书》的旨意,以及于敏中的想法、相关事宜等,通过于敏中的书信,向在北京的陆锡熊等人传达落实。今仅存的56通书札,即是四库馆前期,于敏中与陆锡熊集中商讨如何编纂《四库全书》的珍贵史料。涉及内容极为丰富,举凡人员配备、职司分统、工作协调、后勤保障等统筹工作,以及书籍分类、版式拟定、发凡起例等体例的制定,书籍的刊刻、誊抄、校对、删改、存毁,等等,事无巨细,均有布置或商议。可为疏阔的历史罅隙,填充具体生动的细节。 由于书札事关中秘,直到1933年才以《于文襄手札》之名影印出版,为学界所重。张晓芝先生今对草书信札全文,做了仔细的释读、精确的年月日考订和翔实的笺证,使这批珍贵的文献厘然可读,并详为爬梳关涉的大量史事,颇具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此次出版,随文影印56通原札,以便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