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超越文本·超越翻译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超越文本·超越翻译
谢天振
¥29.88
  谢天振编著的《超越文本超越翻译/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汇集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19篇译学论文,比较集中地勾勒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译学研究轨迹,展示出了作者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本书包括对翻译文学的性质及其归属的论述,对翻译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的区分,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剖析,对中西翻译史整体观和翻译的职业化时代性质和特点的探索,以及站在译介学立场上对“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的深刻思考,等等。这些文章无论是在发表的当时,还是时至今天,对中国的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学者甚至评论说它们“影响了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走向”。
满3件5折 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
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
杨凡
¥29.1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口经历了一次有史以来为广泛、为深刻的巨大变革——人口转变。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相似的过程,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具体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显得与众不同。   《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和中国人口政策发展过程的整理、组织与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的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特点和结果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主要内容、探索过程、基本经验和演变规律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后从丰富和发展世界人口转变理论的角度去认识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特殊模式与特殊规律,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理论。
满3件5折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万事由来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万事由来
赵子仪
¥9.99
世界文化源远流长,一事一物皆有由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你是否会问一下其中的由来呢?就像小时候一直在问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现在就让《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万事由来》告诉你。本书详细地探寻了各方面事物的由来,是一本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读物。   本书内容丰富,条目清晰,分为民俗类、饮食类、服饰类、日常生活类、文体娱乐类、文化艺术类和医药卫生类七大部分,在每一部分下又分出若干小条目,使读者一目了然,读起来趣味盎然。其中包含一些传说故事,又有一些历史典故,既可以供茶余饭后休闲消遣,又可以作为工具书来参考查阅。
满3件5折 移位东西——复旦文史讲堂之六
移位东西——复旦文史讲堂之六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27.00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刚刚走过的这六年,即置身于上述人文“学科”建设的探索中。放眼全球,引入参照和资源,建立方法和规范,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她所推出的众多成果,包括这套名为“复旦文史讲堂”的讲演集。摩挲已经出版的前5辑,感触强烈的,是其呈现出来的人文学术的“学科”意识,这又特别体现于,各位演讲者在各自领域内表现出的研究的旨趣、角度、方法和规范。相信在这讲堂里浸润过的听众,除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和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当下人文学科的脉动。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著的《移位东西》收录了早在2010年5月、晚为2011年6月的8次讲演的现场记录及问答互动稿,主讲人大都来自海外(或在海外任教),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引入参照和资源”的建设需要。取名《移位东西》,是想表明东西方之间的互观和对照,正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内中“移位”(displacement)一词,直接取自本辑钟鸣旦先生的讲演题目《中欧“之间”和移位》。至于“移位”的丰富意涵,那就靠读者阅读后细细品味了。
满3件5折 梁漱溟读书与做人
梁漱溟读书与做人
梁漱溟
¥8.74
  梁漱溟一生不断追求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对人生问题的追求,他出入佛家、儒家,成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对中国问题的追求,他投身辛亥革命,从事乡村建设,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他对中国抱有极真挚的感情,他自己是极度的坦诚,他跟我们说的没有一句是伪饰的,没有一句不是发自肺腑的真言。
满3件5折 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
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
张永奋
¥15.00
本书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细致分析了存在于汉语和意大利语中的委婉语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分析了通过委婉语所折射出的中意两国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异同。
高校科技查新与图书馆工作研究
高校科技查新与图书馆工作研究
高荣
¥24.4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对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图书馆也把科技查新作为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了配合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提高科技查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查新水平,特编写本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理论出发,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科技查新操作实务。下篇从实践出发,选编了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际业务方面的论文。本书既可作为科技查新人员的专业工具书,也可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满3件5折 新媒体创新论丛: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
新媒体创新论丛: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
殷俊,邓若伊
¥21.00
  文化艺术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灵魂,而新媒体的发展,开拓了传统文化艺术产业新的传播机遇。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各个领域内的互动,也带来了听象类、视像类、心象类及视听文化艺术产业的创新。殷俊、邓若伊主编的《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站在统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新阶段的历史高度,探索和审视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关系与互动规律,脉络清晰、内容聚焦,既有宏观理论阐述,又有微观案例分析,从而回答了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如何深度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命题。
满3件5折 新媒体与传媒产业生态
新媒体与传媒产业生态
朱天
¥27.00
“生态”,是生物学中强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互动及关系的概念。传媒产业生态研究通过借取这一概念,取得了一种新的观照视角,将不同种类(主要指不同传播介质)的媒体产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视为一个生长、发展的有机体。当代传媒产业系统,是由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等不同传播介质的媒体相互叠加、高度融合构成的多维系统。其中任何一种媒介,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下,都必然培育出其特殊的适应生态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参与系统的生存竞争,系统也在这一过程中达到资源与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
满3件5折 岁月凝红:纽约访学随笔
岁月凝红:纽约访学随笔
李元红
¥22.80
本书作者旅美访学期间,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将自己学习、教育的体会,对美国人情、世相的观察,对家乡风物、亲友的思念,一一诉诸文字。作者视角独特,文笔细腻,文风质朴,所著耐读。今结集成册,以飨读者朋友。
满3件5折 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中国人物
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中国人物
吴景平
¥24.00
  吴景平主编的《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中国人物》为“复旦-胡佛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系列”的一种,共收入25篇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各个典藏机构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台北“国史馆”、中研院近史所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珍本手稿馆、日本战史研究中心史料室、东洋文库等所藏有关近代中国人物档案的介绍,并对如何利用这些档案从事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按图索骥。
满3件5折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骆兆平
¥13.08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满3件5折 出国交换学习与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之个案研究
出国交换学习与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之个案研究
刘梅华
¥36.12
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分析了海外交换经历对大学生个人综合发展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学生出国交换的目的和期望众多;(2)通过交换,学生们的学业和语言收获颇丰,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了中国人的身份意识,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发现要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中仍存在一定难度。
满3件5折 中华朗诵(四)
中华朗诵(四)
王群
¥16.80
近年来,中华朗诵艺术花开遍地,香飘万里,我们的耳际不断传来四方佳音。把视角定位于美丽的天山脚下和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去领略祖国大西北朗诵艺术独有的文化风情,感受华夏儿女在海外为传播中华民族语言艺术而辛勤耕耘的美好情怀。还要向您展示我国朗诵事业的另一项可喜的成果——朗诵水平等级考试,两位嘉宾将通过新设的“专家连线”专栏跟您说说这几年关于考试的那些事。
满3件5折 传媒经济研究:发展与未来
传媒经济研究:发展与未来
党东耀
¥27.00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生涯规划、求职择业的常识并掌握相关的实用技巧。主要内容包括:如何促进自我的认识(包括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如何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如何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准备应聘面试,如何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以及初入职场后如何适应环境等。作者综合运用了职业心理学、决策心理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案例,贴近学生的视角去分析常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满3件5折 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第8次修订)
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第8次修订)
陈纪宁
¥11.53
本大全编有公文、工作文书、会议文书、法律文书、公证遗嘱、经济文书、科技文书、电报、便条名片条据、书信、宣传文书、礼仪文书、论说文、新闻、广告、启事、传记史志等17类,每类分项编有若干个文种。自出版以来,社会反响良好,给各行各业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不断的对本大全进行修订,把党政机关公文编在一起,各个类别栏目都增加了很多文种,更换了陈旧的例文,还增加了外交文书和合同协议两个栏目。修订再版的《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文种更多、内容更新,例文更广,是一本日常生活和工作、特别是文秘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满3件5折 汉字的前世今生(中华国学经典丛书)
汉字的前世今生(中华国学经典丛书)
彭军
¥7.84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一个文化脉络没有出现断层的国家,中国文明的发展让世界为之瞩目。在这之中,中国汉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传承至今的文字。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字早已消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汉字也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同时,作为老百姓应用广泛的信息载体,文字也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与交际的重任。   本书旨在面向大众,介绍中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影响,普及汉字知识,关注汉字的普及与应用,唤起人们心中的汉字情结。全书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国学入门的经典读物。
满3件5折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
李超
¥15.20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选取*的国内外研究数据及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现有的老龄产业理论分歧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老龄产业发展经验和教训,分析我国老年人口购买力及其消费需求特点,重点介绍老年住房、健康、长期护理、教育文化、旅游、金融以及与老年人保持年轻相关的产业(老年服装和美容产业)等,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老龄产业以“产业”为载体,通过持续提供“产品创新”与“专业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养老”目标。希望本书可以为致力于老龄产业开发的企业打开一扇通向成功彼岸之窗,在掘金老年消费市场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让“长寿”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
¥4.17
加强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打击学术腐败现象已是社会舆论所向,必须予以重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着眼于教育,使高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这就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 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如何区别哪些是明知故犯?哪些是由于不了解学术共同体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规范而犯的过失?譬如“一稿两投”甚至是“一稿多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但是在不同文字的两种期刊或是在同一期刊的两种文(字)本中是否可以发表呢?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又如,在写综述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前人或别人做的研究工作,这时,“引用”和“抄袭”怎样区别呢?再如,在编书时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整段整段地引用他人的资料,或是从他人编写的书中转摘过来,这算不算是学术不端行为?希望读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答案。 本书的正文共分四个部分:一、基本概念。对“学术共同体”、“学术规范”等概念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而不仅是简单的定义。二、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对在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从项目的申请、实施、成果的发表到后续的学术评价、学术批评等作了原则性的说明。三、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如何正确使用“引用、注释、参考文献”,综述中的“综”和“述”的要求,以及“编、编著及著”的区别都一一作了介绍。四、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对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满3件5折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
刘勇
¥31.26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嬗变(1978—2008)》采取整合性研究思路,将新闻 文体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历时地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报纸 新闻文体的实存状态和发展脉络,从中探寻新闻文体与社会生态环境、媒体竞争格局、 媒介技术、新闻评奖制度、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新闻从业者自身独立的文体意识(包 括对西方新闻文体观念与技巧的引进与借鉴)、学术界的对应性研究等诸多因素间的 关联,借此寻求新闻文体嬗变背后的普适性规律,终从“实然”中探索“应然”。
满3件5折 新闻传播与媒介法治年度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新闻传播与媒介法治年度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陈绚,杨秀
¥23.10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年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全书围绕新闻传媒与法制的关系展开,通过透视年度若干重大热点传媒事件,从新闻传播法的角度评析事件影响与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新闻传播法制的现状和未来阐发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