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概论
¥8.00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了人道主义和现代残疾人观的理念、国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借鉴,系统地阐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理论前沿、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设定与路径,梳理和解读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的社会意义;下编是残疾人工作实务,介绍了残疾人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与福利、康复与残疾预防、宣传文化体育、权益维护、基础工作管理,以及残疾人教育、就业、托养、扶贫等残疾人工作,基本囊括了的残疾人工作的主要业务领域。为切合江苏实际,每章以研究与思考、案例与思考的形式,附录江苏省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以供读者参考。本书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经验,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工作实务,既有分析研究又有案例解读,希望能给残疾人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西游记》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29.40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名震寰宇的古典文学名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影响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无疑,《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是让人感到熟悉的。不过,《西游记》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其民间文学的特,不容易读通读透。 本书是《西游记》研究名家竺洪波教授的z新力作,融了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讲授经验,在所叙内容上力求新鲜有趣,文风流畅清丽。本书先解释《西游记》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经典,然后从神话世界、文化宝典、艺术精神和文学畅想四个方面揭示《西游记》的恒久魅力,后讲述《西游记》的作者和版本问题,并提出整本阅读《西游记》的方法,为了解《西游记》及其文化意蕴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认知地图。
《红楼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29.40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人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然而,“当代青年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名列榜首。如何消弭这一悖论? 本书是当代名家讲解《红楼梦》的通识之作,将真知灼见寓于深浅出、趣味盎然的文字中。作者贴近青年读者,以深厚的学识、细节的描摹、精妙的分析,讲述《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让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读通悟透《红楼梦》。作者深刻地揭示出《红楼梦》如何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重新建立起适宜的人际关系。
众里寻他千百度:淑章谈古诗词(精)
¥40.80
本书以经典古诗词为抓手,融合文学、历史、美学、文献学、艺术等多门学科知识。 本书包含100篇经典古诗词,主要分为“诗文赏析”“作者轶闻/作品轶闻”“附录”三部分。其中,“诗文赏析”着重从思想内容与创作艺术方面解读诗词,在梳理文义的基础上,深剖析诗歌的创作特色;“作者轶闻/作品轶闻”为作者或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材料,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对应诗词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生平经历,旨在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角度提升古诗词赏析的高度;“附录”为各教学领域人员研读“淑章谈古诗词”的心得体会,既有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有学习经验的积累。
《诗经》的创制历程
¥52.80
本书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即《诗经》作品的断代以及建立在断代认识之上的《诗经》创作演过程的讨论。《诗经》作品的断代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本书综合采用传世文献考证、诗旨探讨、金文等出土文献语料辨析等各种方法,对断代问题行全面梳理,构建了《诗经》篇章的创作与断代的整体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恢复诗篇与当时历史情景之间固有的关联,动态、立体地展示西周礼乐文明的建构历程。
《唐诗别裁集》与唐诗经典化(精)
¥46.80
唐诗经典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品自身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基本前提,社会的审美风尚及官方意识形态是经典生成的土壤,发现人则是经典走向读者的主要媒介和关键因素。而发现人对唐诗经典的筛选主要通过选本来完成。选本大多流行较广,在标举典范的同时又兼有指导初学者创作的功用,成为唐诗经典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 本书即选择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为依据来考察唐诗的经典化,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充分吸收前代研究成果,又有所突破,带有鲜明的官方色彩和时代特征,代表了传统诗学主流观念对唐诗的定位,具有巨大影响力和生命力,以此选为基础,本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唐诗经典生成与演化的过程。
高凤池日记(精)
¥39.00
在近现代出版史上,高凤池是一个被遮蔽的重要人物。本书整理其仅存的日记文献,呈现高氏的平生志业与人格情操,是商务印书馆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史料,亦展现了近代上海的社会图景。
国学研究(第47卷)
¥52.80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7卷。本期共收录相关领域论文十六篇,涵盖经学、历史、文学、哲学、文献学等各领域,所收录论文均经过编委会及外审专家严格地审定,为各自领域内之佼佼者。 本卷设“易学研究专栏”,共收录易学文章8篇,其余文章则涉及语言文字学、史学、文献学等。
春华集-中华书局员工文选(二〇二一年)
¥36.00
2021年《春华集》的内容简介修改:中华书局员工文选取名《春华集》,源自《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中的“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2021年的《春华集》约20万字,共收录32位中华书局员工于2021年度撰写的文章,分为编辑手记、书里书外、学林散叶、百川学海、艺文类聚、特稿六部分,共计42篇。“编辑手记”部分有熊瑞敏《全景展现苏东坡的多彩人生——〈苏东坡全集〉编辑手记》等;“书里书外”部分有欧阳红《阅读革命家书 弘扬光荣传统》等;“学林散叶”部分有柴剑虹《启功先生与中华书局》等;“百川学海”部分有孙文颖、李勉《完整传世的陈代史籍〈陈书〉修订本出版》等;“艺文类聚”部分有刘冬雪《尺素情深:〈长津湖〉背后“可爱的人”更可爱的一面》等;特稿为徐俊《灿然书屋重张业暨〈翠微却顾集〉新书首发致辞》。
公费师范生就业政策执行研究——以一所部属师范大学六年毕业生追踪为例
¥34.80
公费师范生就业政策执行研究
中国媒体融合转型(新闻传播学文库)
¥35.88
媒体融合政策在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传统主流媒体自新世纪以来的数字化转型探索由顶层设计指导的制度化阶段。自此,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单位围绕“移动优先”“一体化发展”“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等主题展实践。 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具有媒体业务层面的指导意义,更深刻地影响着媒体研究的基础理论更新及热话题发展。受益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态势,以及国家政府对媒体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适应性调整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更新和理论演贡献了诸多创新案例。 基于以上背景,《中国媒体融合转型》以国家政策体系为指导,以移动传播时代的传播需求为价值参考,面向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将纵跨近十年历程、横贯各级各类主流媒体的转型探索作为案例数据来源,展有关媒体融合的实践经验探讨及理论体系建构。 全书自始至终贯彻“面向实践,解决问题”的宗旨,内容涵盖我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在不同阶段的融合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是已经在我国媒体行业实践中被检验过其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思想成果。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
¥76.80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通过书写中国传播思想史,旨在促中国传统传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本书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书写方式,提出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互构,或曰传播成就秩序。秩序生成于道或性——在天与自然为道、在人为性,而传播(言说、交往)乃载道成道、创生秩序的工具。 从基源问题出发,中国传播思想史可辟出若干指向不同传播情境或领域的子题:个体表达与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及其规范——礼与礼治,政治传播——言路与舆论,以及公共协商——理性、公共性及其价值来源等。上述子题分别指向言说与存在、礼制规范与社会交往、言路建设与政治认同、辩论与说服伦理、舆论与共识建构、公共性与公共生活。 本书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介关乎人之存在、社会发展和文明步的重大、基本问题;重振人文主义、价值理性和传播学的“人学”意识,构建中国传播学话语体系;重申现实问题,促古今会通、中西对话,将传播学这一“十字路口”坐成齐举在地知识与全球价值的学术道场,而非古今疏隔、西学凌驾的思想斜坡。
中国发展报告(2020)
¥40.80
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肆虐,中国发展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果断措施,战疫情,保民生,抓发展。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完成,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局之年,《中国发展报告2020》以客观真实的数据、严谨科学的方法,展示并分析了这一年中国民众在健康、教育、生活、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这一年,民生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步加强,贸易竞争力逐步提升;疫情之下,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变化,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力资本发和家庭生态问题分析……这些内容,都在本报告中得以真实呈现。此外,本报告还聚焦保险金融集团的发展等问题,从学术角度客观呈现2020年的中国发展状态,而为推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媒体舆论(新闻传播学文库)
¥41.88
新媒体舆论(新闻传播学文库)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
¥71.40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我国档案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于2022年出版,而实际上是针对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包括1份总报告、13份专题报告、5份行业和2个附录,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绩和特,分析现存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言,本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的讲义·石黑浩:一千年之后的人类与机器人
¥43.80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蕞后一天,你会传达些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蕞后的讲义》完全版。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在机器人眼中看“何为人类”,探讨人与机器人共存的世界和未来。 “创建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支撑起来的未来社会”,是这位执着于人形机器人的科学家的大胆宣言。让机器人变得更像人,从它们的“思考”中探寻身份认同和意识根源,或许正是通过技术理解人类的一种方法。? “我认为人类的有机物身体或许是为了让物质的化、智能化加速的一种手段,或许我们人类蕞终会再次变回无机物……从有机物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来看,我们或许正是因为拥有成为无机物的智慧生命体这个使命,才对先技术和机器人这么感兴趣。”
最后的讲义·福冈伸一:为何生命如此可贵
¥37.80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 蕞后一天,你会传达些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 蕞后的讲义》完全版。 日本著名生物学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作者写给大家的生命科学门书,抛弃传统生命观,用“动态平衡”的新视角认识生物。 生命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就替换哪里的机械,而是所有部分都互补且关联的一种“动态平衡”,不断破坏、分解,也不断替换、合成,地球的生态体系也是一样。 “生命并非机械,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面对‘有秩序的东西只能向着没有秩序的方向发展’这个宇宙的基本法则,生命必须要一直拼死抵抗。事实上,这正是生命存续的理由,同时也是方法。……因为生命在 蕞初便放弃了让自己像建筑物那般‘生而结实’的方式,转为让自己先以柔软脆弱的肉身出生,然后采取不断分解、丢弃、替换的战略来对抗熵的增大。”
生育制度(费孝通经典)
¥31.00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1946年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是他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为看重的著作之一。书中围绕“家庭三角”这一核心议题,论述了中国乡土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拓展,其中描述社会新陈代谢的“社会继替”“世代参差”等概念影响深远。关于婚姻的本质、 家庭中夫妻双方的沟通、婚姻所不可避免的痛苦的特性、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等,费老在书中都有精彩论述,对于解决当下的婚姻问题、子女抚育问题等,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与价值。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29.99
七号病房的癌症晚期病人火鸟女士在等待她的儿子来看她。 为了让她活下去,作为实习医生的“我”始给她讲故事。 “我”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的山鲁佐德,用其他人的故事来延长病人的生命。 在守护火鸟女士的同时,“我”也记录下了急诊科里来来往往的人、毫无掩饰的真相。 “我”不确定在这条跑道上,故事能否跑得比死神还快。 穷尽医术之后,这是的办法。
费孝通经典作品集(套装共8种12册)
¥260.00
“一介书生”,是费孝通对自己一生的定位和概括。作为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盛誉的卓越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笔耕不辍,著述等身,为后人留下了700余万字的作品。“费孝通经典作品集”共计8种12册,153万字,包涵了他对乡土、民族与世界、学术方法和文化自觉等多个角度和层面的所思所想,所选文章皆朴素易懂,意味深长。其中既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这样有关中国乡村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特质的经典论述,也有异域行走记录《重访英伦》和《美国与美国人》,从跨文化与比较人类学的视野对西方民族与世界进行观察剖析;既有《社会调查自白》这样凝练一生的治学门径与创新方法,也有晚年富有中国文人特色、融生活与职业为一体的自由书写《杂写集》五册。是阅读、理解费孝通,理解中国乡土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上佳之选。
666件可写的事
¥16.88
这是一本奇妙的创意写作书。它可以让渴望写作却不知从何写起的你重拾用笔书写的快乐,它可以提供你源源不断的灵感,它可以瞬间让你从无聊状态写作状态。全书包含了666个天马行空的写作练习,帮你唤醒停滞不前的想象力,感官,实现故事创作的从零到一。 提起笔大脑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写着写着突然没有灵感,写不下去了? 我写的东西太糟糕了,要不要继续写? …… 事实上,你只需放下一切顾虑,抛一些不必要的规则、评判,从你想写的那一刻就始写,就对了。 666个创意无限的写作练习,邀请你加这场盛大的写作之旅!在每一页上,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写,写诗歌、幽默的对话、令人难忘的人物,通过写作与自己的心灵及周边的世界对话。你只需每天10分钟、1个练习,坚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