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漫游与白日梦
¥19.90
这是一个动了800万读者的真实故事。 30岁出头的杂货铺老板,得了一种无法治愈的眼底黄斑病变。在彻底失明之前,他决定自我放逐:去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野营、去事故频发的318川藏线骑行,去深山盖个小木屋酿酒…… 他似乎已经放弃自己的人生,以此对抗命运的荒诞与虚无。但也正是在流浪的途中,他逐渐摸索到一种全新的生存可能。 作者的经历疯狂、荒诞,讲述却无比真诚、袒露,充满黑色幽默精神,又无比感伤。
新诗体式演变研究
¥14.00
新诗的体式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从狭义的角度讲,新诗的体式专指新诗文本的语言组合方式,是新诗语言呈现出来的制度化、规范化属性。“在一个社会中,某些复现的话语属性被制度化,个人作品按照规范被产生和感知。所谓体裁,无论是文学的还是非文学的,不过是话语属性的制度化而已。”语言决定体式,对新诗体式的理解应该立足于语言这个本质问题,“什么样的语言决定什么样的诗歌体式,这在中国形式诗学研究中,已渐渐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在中国现代诗学理论上早发现语言与体式之间重要关系的,是新诗的始作俑者胡适。在胡适看来,新诗的体式是白话给逼出来的,“诗体大解放”的根本动力是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语言变革。然而,在胡适的观点形成之前,还应追溯到晚清“诗界革命”旗手黄遵宪的诗学主张。在黄遵宪看来,时代的变化引起了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引起了文字的变化,文字的变化引起了文体的变化;虽然文字的变化和文体的变化要比语言的变化缓慢,但这个变化是必然的。从广义的角度讲,新诗体式的生成固然应该关注语言这个外部形态,但体式的存在也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是长期的创作实践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人探索的结果,体裁犹如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不是某个人的约定,而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后的约定俗成”。甚至社会的时代精神、审美风范、文学思潮,乃至于诗人的诗歌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等都会影响到新诗体式的建立。 新诗的体式从外在形态上可以分为行式和节式,包括分节、建行等,是新诗体式“形”的因素。新诗按照诗行和诗节的构筑特点不同,又可分为多种样式,虽然每种样式有相对独特的审美特征,但各种样式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式还包括声调、音韵,即是否讲究平仄、押韵,以及韵的宽窄、疏密,节奏的快慢以及是否合乎音乐性,或者是诗句的音步多少有无规律性,这是新诗体式“音”的因素。另外,体式还包括语言方式,即表情达意的句法、词法和修辞方式等因素,以及社会的风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诗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诗歌观念等。总之,影响新诗体式生成的因素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
天山脚下的青鸟
¥16.00
回到这本书,我基本上通读了全文。原来他在新疆支教过半年,难得的是,他还坚持写了一些随笔,积少成多、厚积薄发。祝贺他终于有了一本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书。在我看来,统领全书的是小青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爱。首先,他具有教育者的“工匠精神”。小青老师支教那年才24岁,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成长关键时期。我24岁的时候也刚成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不久,我懂得那个年纪的青年人有极强的可塑性,而投身于实践就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恰好当年的小青同学主修高等教育学专业,支教是相当“对口”的历练。所谓支教,简单地来讲是“支持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准确地来说,要从“支持教学”做起。小青老师书稿的上篇大量文章都是讲他在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教学的经历、心得感悟。他24岁时的做法至今可能依然值得广大的教师借鉴,如“完善课件,熟悉讲课内容”、“每一次作业我都会写上一些评语,并鼓励他们下一次做得更好”、“凡是作业优秀或有进步的,我都会做出详细的统计,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凡是出现作业抄袭的,都作0分处理”、“个别作业写得不好的,我设置了deadline,学生如果想获得高分,可以重新写一次作业”、“后一段时间每天都待在图书馆辅导答疑”等等。小青老师对于教学确实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反思当下的大学教育,我们不正是缺少这样愿意花“血本”在教学上的老师吗?我们南航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群星计划”,也恰恰需要小青老师这样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人才,具有敬业、严谨之精神,对教学设计、跟踪、提高、改进等形成闭环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翔宇论坛”百期精选(2009—2017)
¥38.00
高端前沿的翔宇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目前已开设100讲,张炯、黄修己、吴福辉、陈思和、刘勇、吴义勤、周勋初、钟振振、王钟陵等著名学者,王安忆、毕飞宇、范小青、赵本夫、阿成、徐则臣等著名作家,六小龄童、沈铁梅等著名演员先后做客翔宇论坛,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翔宇论坛”百期精选(2009-2017)/淮师翔宇文丛》共收讲稿23篇,内容涉及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史、区域文化等多方面。
百年诺贝尔文学经典赏析
¥18.40
本书全景呈现诺贝尔文学奖百年风采,含诺奖简介、诺奖作家获奖情况、传略、作品赏析。本书为读者介绍的是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品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人物,阅读传世经典学习文学创作。
大学语文名篇导读:诗歌卷
¥17.50
《大学语文名篇导读:诗歌卷》汇集从古至今经典诗歌名篇70篇,精选、导读、注释、汇评四者合一。既可作为《大学语文》或《文学欣赏》辅助教材使用,也可供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通过对这些作家和作品的学习,读者大体可以把握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了解古今百态人生,提高文学水平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思索感悟之余获得智慧与宁静。
赤岸鸿爪——李堡中学60周年献礼
¥25.00
总有一些地方会让你魂牵梦萦,总有一段岁月会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些人和事会让你终生难忘。李堡中学就是你生命旅程中的这样一个地方,李中人就是生活征途里陪伴你的这样一群人,在李中留下的点滴记忆就是你成长道路上的一段段精彩的华章。 2016年5月,学校在校园网上发布了《馨香记忆——李堡中学校友回忆录》征稿启事以来,不少李中人激情高昂,纷纷响应,以笔寄情,以墨留芳,以情励志。这里有曾在这片家园默默耕耘数十载,而今离别教坛的前辈;有曾在这里的三尺讲台挥洒春秋,而今于他处培桃育李的园丁;有曾在这方热土吮吸知识的甘霖,而今翱翔于广阔天空的学子。他们或感怀于庇佑了自己的郁郁苍苍的雪松,呵护了学子们的高大挺拔的银杏,滋养了众人的奔腾不息的北凌老河;或感念于陪伴自己走过人生砥砺征程的良师益友;或追思于凝铸了坚实脚步和拼搏汗水的青春韶华。他们以一份份真挚的情感和一支支生花的妙笔抒写了一篇篇美好的文章,这些文字就正如一缕缕清风,会吹皱每一个李中人记忆深处的那一池春水。 六十多年来,李堡中学上下求索,行健自强;辛勤耕耘,滋兰树蕙。她以宽阔的胸膛容纳了四方求学之士,她以甘霖的雨露浇灌了满园的芬芳。感谢所有与李堡中学一路同行的人,感谢你们笔下细腻、真挚的文字,感谢你们心中感怀、期盼的情感!正是有了你们,她才有了一个个精彩的发展见证;正是有了你们,她才能尽情展现自己美的青春!李堡中学为你们而骄傲!
记住乡愁——2017年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选
¥28.00
郭沫勤、陈世海主编的《记住乡愁(2017年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主题征文很好作品选)》收录了中国群文学会和张家港市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联合主办的“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主题征文70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全国各地在“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注重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有力作为和积极探索。
清前中期题画词研究
¥22.50
本书稿以清前中期题画词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学、文学、绘画等研究理论和方法,对这一时期的题画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归纳。书稿主体由六个章节组成,涉及清前中期题画词人的占籍和数量分析、创作生态、题材类型和创作机制、题画词思想内涵的拓展与新变、艺术创变、文学及文化意义等。书稿的内容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清前中期图像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并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清词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其艺术价值。
曾明昆笛集成
¥44.00
昆曲艺术流传至今已近六百年,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我国戏剧种类之多,世界无双,而各种戏剧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唱腔音乐的不同。自明魏良辅改良昆腔以来,昆曲以其“细腻委婉”之“水磨腔”独领“雅部”称号,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 昆曲音乐的主体是唱腔音乐,即各曲牌所谱写的唱腔。此外,还有一些配合舞台表演用的吹打曲牌音乐。演奏昆曲音乐的主要乐器是竹笛,然在昆曲唱腔音乐中,主要是曲词演唱,笛子只起伴奏衬托作用。因此,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曲词演唱方面,较少关注笛子的吹奏。人们更多的是欣赏曲词的美、演唱音乐的美,而忽略了唱腔音乐的美、笛子吹奏音声的美。 昆曲唱腔的谱曲原则是“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要求严格遵照曲词中每个字词,以及上下字词之间的四声阴阳变化关系来谱曲,因此,即使是同一支曲牌,由于其曲词中字词之间的四声阴阳关系不同,他的唱腔音乐也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昆曲音乐灵活丰富、韵味无穷的重要原因。 曾明先生对昆曲艺术有深厚的造诣,在昆曲笛子演奏方面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杰出才华。近年来,为弘扬传统昆曲艺术,他也经常奔波于海内外;而为了使国内外人们更容易了解昆曲,他试探着以清笛演奏昆曲唱腔的方式,让人们欣赏到昆曲音乐之纯美。此举可谓是一项创举,对于昆曲艺术的国际化传播一定会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日前,曾明先生把他即将出版的《曾明昆笛集成》一书的有关文字材料和录音等寄来,这是他用了五年的心血,查阅了大量的曲谱,经过无数次的校订、吹奏才著述、录制完成的,是一部既有重要学术研究意义,也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著作。曾明先生索序于我,即以上述些许陋见附于篇端。
橙色风
¥20.00
在文明和灾难之间,矗立着一道橙色的墙。它挡住了灾难之火向文明世界的吞噬,庇护了万千生灵免遭涂炭,它在死亡与生命之间打开了一条希望与光明的通道。 这道墙的颜色,在消防女作家、诗人姜波的眼里,永远是那瑰丽的橙色,是太阳底下温暖的色彩,也是阳光自身的底色。晨曦与晚霞是这种色彩,成熟的橘橙和柿子也是这种颜色。在黑暗和灾难中,它就是抢险与拯救,如闪电般迅疾,像阳光般炽热。挽狂澜于既倒,救民众于水火。这橙色,我们在汶川地震、玉树
唤醒人们的诗心——池田大作文学创作初论
¥29.00
本著以比较文学的视角,通过对池田大作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和归纳,详细地阐述了池田大作在多种场合都提到过的“新文艺复兴”思想,对池田大作文学创作中的生命、自然、童年、母亲等主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同时对池田大作的文学批评活动的特点也做出了简洁而深刻的总结和揭示。
神话与英美现代主义文学
¥36.00
《神话与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从社会变迁的维度去解读神话回归文学的事实,将神话回归文学这一奇特现象纳入人类学、心理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理论的框架中进行探讨,再从纯神话的视角去研究出自20位英美现代主义作家之手的小说、诗歌、戏剧。
通往经典之路
¥38.00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重写文学史”讨论的逐渐深,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历了确立与解构的反复。在不断的解构与颠覆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呈现出多元性。从现在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格局思路看来,对文学外部关系的研究已经始引起重视,并且逐渐有转向文化研究的趋势。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
¥40.00
本书在吸收我国古典小说理论有关叙事写人的思想观点基础上,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方法,从叙事时空、叙事序列、叙事修辞、人物角色、叙事情境等角度,对《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做具体分析,总结、概括《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的特色。该书注重本土观念继承与西方理论借鉴相结合、理性思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严谨论述与形象表达相结合,内容详尽,结构严密,行文流畅,对欣赏、研究《聊斋志异》叙事艺术有借鉴价值。
文化产业研究 18
¥29.00
《文化产业研究(18)》关注的重点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从学术前沿、市场消费、产业创新、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版权经济、博士论坛七个栏目展开论述,论文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艺术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选题注重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前沿性,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两宋理学家文道观念及其诗学实践研究
¥22.50
本书重考察理学家文道观念在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学家文道观的类型及其特质以及生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理学家文道观的核心话语——“载道”方式对于理学诗的诗境构建、诗意表达等产生的作用等研究课题。
日常叙事与"小政治":罗迪 多伊尔小说的家庭主题研究
¥17.50
本书以多伊尔的五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聚焦小说中普通民众的家庭生活,剖析日常叙事中隐藏的政治话语,审视20世纪下半叶爱尔兰保守民族主义与新兴自由主义之间为争夺话语权产生的各种冲突及达成的相应妥协。
柯昌泌诗词集
¥14.00
这本小书共收词120首、诗45首。是我们的母亲柯昌泌女士的遗作的一小部分。 先母原籍山东胶县,1904年生于北京,是晚清著名学者柯劭忞(凤孙)先生的女儿。柯先生是清光绪丙戌科进士。他的主要著作是《新元史》。该书于1920年脱稿,共257卷150万字。刊印行世后,由当时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通令全国列为国家正史。柯氏亦因此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柯氏修史历时30余年,为便于工作就在北京安了家。先母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幼即诵习诗书学习写作。受其姑母柯劭慧女士(女士善填词,有《楚水词》一卷行世)的影响,特别爱填词,十余岁时即能独立吟咏。后又受著名词家王国维先生(柯家至友)的指导,随即卓然成章。从此,对填词的爱好就伴随了她的一生。 1925年先母远嫁鲁南峄县王广浩先生。她的公公王遗山先生也是光绪丙戌科进士,与柯风孙先生是同乡、同年又是好友。于是两位老先生作主,定了这门亲事。婚后十年是她一生中幸福的时期,她生活安定,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女(二子一女)茁壮成长。在此期间内,她写了数以百计的诗词。可惜在山东沦陷于日寇后,全部毁于战火。
一辈子学做教师:曾建洪教育随笔
¥19.0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书名虽曰学,实是教。学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一种谦虚的精神,是一种坦然的境界,教是一种实践,一种事业,教与学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呱呱坠地,人始学也。先以无意识学,后以主动学。人主动学,即有动机。探究学之动机,类繁目多。有为父母学,有为前途学,也有为他人学。动机不同,境界殊异,结果亦各异。先圣孔丘,爱以天下,为平乱世,救苍生,学周礼,问老聃,虚心谦下,发奋刻苦,成就儒教之大统,儒家学说及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内核,孔子也因此成为中国人的万世师。反观项羽,天赋颇高,少有代秦始皇之志,学儒家,学武艺,学万人敌,学无所成,虽能破釜沉舟,名震一时,成就西楚霸业,终有垓下之败,国破身亡。究其原因,皆在于其志在恢复楚国,成就个人梦想。可见,学之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而建洪老师文章在本书开篇就开宗明义,亮出学习之境界:做一名懂得爱的教师。建洪老师的学做教师,源自于爱,上承先圣,下启后辈,令人肃然起敬,其境可谓恢宏。
文学研究(第3卷·2)
¥20.00
《文学研究(第3卷·2)》所收录的学术论文,追求学术深度与广度,力求推进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