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试读本)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试读本)
张庚,郭汉城 主编
免费
本书所述,始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止于鸦片战争前后,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戏曲剧种、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探讨古代戏曲与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总结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工作者提供借鉴.全书共四编:编,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第二编,北杂剧与南戏;第三编,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第四编,清代地方戏。本书版本采用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满50减15,满80减30 “猴王”是怎样炼成的(集邮文化丛书)
“猴王”是怎样炼成的(集邮文化丛书)
汪嵩
¥28.38
本书是一位业余作者创作的带有“邮味”的纪实文学小说,讲述了一位小人物收藏猴票的曲折经历,描述了他从普通邮人成长为“猴王”的艰辛历程,是作者对生肖猴票价值的独特感受与体悟。既有收藏情怀,又有欣赏雅兴,更有对集邮的挚爱与执着。写人记事,带出性情;说邮谈票,满怀深情;品事聊物,俱见风情。文字风趣灵动,情节一波三折。
满50减15,满80减30 新史纪丛书·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简史:英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新史纪丛书·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简史:英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海伦·海克特
¥23.54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创作蔚为大观,并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他们开始把对人的存在的思考从生活转向了舞台,例如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本?琼森和托马斯?米德尔顿等,其中莎士比亚更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瑰宝,他可以说是一个蕴含着非凡创造力的时代的产物。这些天赋异禀的作家凭借娴熟的英语语言技巧、深厚的文学功力以及极大的艺术激情和创新精神,充分利用16世纪后期新媒介,尤其是公共戏剧和出版物的发展,抓住了商业舞台所带来的众多新的可能性,创造了极为多样性的想象世界。?
伴评弹而行
伴评弹而行
周良 著
¥14.00
本书是部由评弹管理者完成的著作,采用回忆录的记叙形式,撰写了作者伴评弹而行近一个甲子的历史,勾勒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评弹艺术在曲种管理、规律探讨、团体发展上的全貌,因而成为评弹事业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作者与评弹相识、相知、相伴的历程,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邂逅评弹曲种。由于管理工作的需要,始结识评弹艺术。从阅读书面文件到翻阅评弹作品,从看戏听书到登门拜访,从撰写听书心得到报道演出境况,在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评弹艺术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从管理层面推动评弹艺术的发展。二、探讨评弹艺术。评弹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探讨评弹艺术的发展规律便成为作者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寻求理性突破的重要目标。三、梳理评弹历史。在前期感性认识与理性突破的条件下,作者始梳理评弹发展的历史:一方面讲述了评弹艺人的经历、评弹书目的整改、评弹团体的兴衰等内容;另一方面记录了陈云在宣扬评弹表演传统、指明评弹事业正途、规划评弹艺术未来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本书呈现了作者研究评弹艺术的学术理路——从资料手到理论升华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前辈学者严谨治学的典范。
满50减15,满80减30 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
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
江棘
¥27.00
本书以“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考察,分析二三十年代戏曲跨文化交流高潮形成的多重原因,回到20世纪戏曲艺术海外交流的个自觉期与高潮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来展现代兴之际的剧界景观。
满50减15,满80减30 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
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
姜斯轶
¥31.26
本书通过梳理喜(富)连成社科班存在的历史,同时追溯其继承的前代京剧艺术传统,探讨京剧教育史上“科班”这一类重要人才培养机构兴起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同时展现京剧教育由一种传统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向转型的历史程。
满50减15,满80减30 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
李龙云
¥15.00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满50减15,满80减30 听谯楼,打初更
听谯楼,打初更
寇炳鹉
¥15.70
“历代壮其观,赌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流传两百年的京剧艺术在民间起了宣讲故事、激荡人心的作用,同时能传播历史,演绎、点化历史的一个侧面。即使是不识多少字的老农、村夫、市民、劳工,他(她)们也可借“高台教化”的熏陶、启示,渐渐懂得一些伦理、是非、善恶、美丑;文化人读书人更可借此吟咏性情,鉴照古今。本书集录作者读史、听戏、观剧之感悟22篇;为纪念蒲松龄逝世300周年的六场历史京剧剧本《未老莫还乡》及创作感悟等。本书通过“写名伶、说戏文、记逸事”,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之精妙,分享听戏、观剧、创作剧本之感悟。
王芷章文集
王芷章文集
王芷章
¥35.20
本书是由王芷章的女儿王维丽及其女婿李庆元整理的,收录了王先生的《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以及王芷章先生从1942年到1949年长达八年的日记。其中王先生的戏曲研究论著——《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均是在大量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在当年出版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我们集中将其收录在一本书中,对于今天的戏曲研究者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王芷章日记记录了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奔走各处、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积极参与救亡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是首次整理出版,对于系统研究王芷章先生的戏曲理论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京都聆曲录
京都聆曲录
陈均
¥16.00
本书为作者十年间所撰昆曲论文、批评文章的精选集,主要包括北方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京越诸剧等内容,侧重于昆曲史理论及对新世纪以来与昆曲相关的文化现象的批评与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搜集史料,深体会戏曲之文本与历史,亦尝试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重构戏曲史,剖析当前戏曲文化生态及其变迁,提供了看待昆曲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命运的另一种眼光。
京剧名宿访谈
京剧名宿访谈
封杰
¥26.50
“京剧名宿访谈”是本书作者封杰自觉做起的一项文化抢救工程,旨在为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记录资料。本着谈史简、说艺细的思路,使他们的精湛技艺得以保留,立此存照。书中对每一位采访者均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成就、经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四十余访谈录,内容包括京剧名宿宋宝罗访谈录、京剧名宿赵炳啸访谈录、京剧名宿王金璐访谈录、京剧名宿李金泉访谈录、京剧名宿张春秋访谈录等,都是非常珍贵的采访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戏曲学习与研究的资料性质。
满50减15,满80减30 现代舞台工程设计与调音调光技术
现代舞台工程设计与调音调光技术
梁华
¥39.20
现代舞台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舞台音响、舞台灯光和舞台机械设备等三大系统。本书在较为全面地说明现代舞台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现代剧场、会堂、歌舞厅、电影院等的舞台音响、灯光、建声、影像技术特、设计方法和使用技巧,并介绍了音响技术的成果。
满50减15,满80减30 茶馆
茶馆
老舍
¥5.99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本书只有三幕,却分别写了三个时段,通过形形色色、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近50年的变迁史,揭示了旧中国黑暗与腐朽,真实展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苦难生活,突出地表现了分别“葬送了三个旧时代”这一主题,那个时代波澜壮阔之下的民间疾苦和嬉笑怒骂,值得当下每个人去阅读和感受。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茶馆,一群平民,在三个不同的时代上演三场不同的悲欢离合。人,一直没变,变的是这个世道。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幕。——曹禺。 《茶馆》是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现代戏剧理论家张庚。 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王蒙
满50减15,满80减30 设计问题:一套充满设计思想魅力的好书(套装共2册)
设计问题:一套充满设计思想魅力的好书(套装共2册)
(美)布鲁斯,布朗理查德,布坎南卡尔,迪桑沃丹尼斯,当丹维克多,马格林
¥42.00
设计问题:一套充满设计思想魅力的好书(套装共2册)分别由《设计问题.第1辑》、《设计问题.第2辑》组成。
满50减15,满80减30 老舍曲艺
老舍曲艺
老舍
¥5.27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围绕着曲艺艺术的创作、语言、表演问题,以及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发展规律、历史沿革、社会作用,它与其他艺术品种的关系等,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作品也具有作者幽默风趣的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满50减15,满80减30 青蛙骑手
青蛙骑手
老舍
¥5.99
《青蛙骑手》描写了一个姑娘因爱上了天界下凡的披上蛙皮的王子,烧了蛙皮,使尚未具备长期留在人间能力的王子死去,她自己也变成了坟前的石头。
满50减15,满80减30 粤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
黄莉丽
¥11.33
  20世纪末,全国戏曲形式由高峰跌人低谷,粤北采茶戏也不例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各种影视、文化传媒、歌舞厅的冲击下,粤北采茶戏的活动空间日趋狭小,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采茶戏举步维艰,陷入困境,片日耶“唱了花鼓(花鼓戏即早期的采茶戏)十八夜,嫁走寡妇十七人”的风光景象一去不返。目前,粤北地区各采茶剧团面临改制,资金严重匮乏,新剧目难以产生,采茶戏艺人队伍老化、贫闲化,无档案记录,从艺人员大量流失,直接威胁到剧种的生存,使采茶剧种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危机。作为韶关的一名文化教育工作者,总想为该剧种的保护、传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算是《粤北采茶戏》编写的初衷吧。《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从内容设置到体例构思皆有特色,资料翔实,尊重事实。其中,《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从理论上对该剧种音乐的整体特征进行了总结、概括、梳理、分析、研究、完善,为广大采茶剧爱好者提供了其他相关书籍所缺少的生动、鲜活的可读内容。《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采用的图片、曲谱等由韶关市采茶剧团提供,《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的撰写也得到了许多采茶戏专业人士的热心帮助。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尼采
¥8.54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包含尼采写作生涯后一年(1888年)里完成的两部独立著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反瓦格纳》,根据科利/蒙提那里编辑的十五卷本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译出。 中文版力求严格对应于原著。文中注释分为“编注”和“译注”两种。“编注”是译者根据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14卷第381—528页(对科利版第6卷的注解)译出的,补入正文相应文字中,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研究。
满50减15,满80减30 清代戏曲与昆剧--中华戏剧学丛刊
清代戏曲与昆剧--中华戏剧学丛刊
陆萼庭
¥23.73
  《清代戏曲与昆剧》收录了陆萼庭先生关于昆剧的论文16篇,并附录四篇给他人著作所写序。书稿涵盖并分析了昆剧演出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或由演出观点切入总论何为“昆味”,或爬梳文献列述“吊场”与下场式;细观则针对单出折子述其演出流变,综论则详析清代之全本戏演出情形;既有在文献搜罗整理中触发的轻松随笔,也有推介罕见曲谱并还其本来面貌地位的严谨考证。在分析史料,“承继”遗产之余,作者更亟思如何“启后”,深刻检讨了当前昆剧所处的困境与遭遇的危机,更进一步思索跳出困境、展望未来的可能性与实践之道,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昆剧的忧心与热情。
满50减15,满80减30 戏史何以需辨--中华戏剧学丛刊
戏史何以需辨--中华戏剧学丛刊
陈多
¥27.78
  本书是中华戏剧学丛刊(辑)第七种,主要就“戏史何以需辨”这一主题所做的思辨性论文集。作者认为戏剧研究首先应辨明两种戏剧史观,一种是作为戏剧文学的史,一种是作为戏剧样式写成的史,前者以文学为中心,后者以表演为中心,只有实现“诗本体观”向“剧本体观”的转变,才能实现戏剧回归表演艺术的本质。作者联系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由上古“变相祭祀”、先秦的“乐舞戏”、巴蜀的目连戏以及《白兔记》《西楼记》等论题出发,阐发戏史需辨的实证精神,呼吁戏曲研究要从其本质为表演艺术的角度,要从众随俗,以演为本,切忌把戏曲研究拉入案头研究死胡同里。本书思辨性较强,其戏剧观是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里的戏曲观念的颠覆,因而是一本较有深度的戏剧理论著作。
满50减15,满80减30 20世纪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中华戏剧学丛刊
20世纪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中华戏剧学丛刊
李伟
¥24.31
  《20世纪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聚焦“戏曲改革”这一历史事件,从政治、思想、文化交互影响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以戏曲改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讨论百年来戏曲改革的内在演进规律,即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梅兰芳范式、田汉范式、延安范式)应时代需要而产生、形成、合流而后又相克相生地发生演变的规律。作者以真实而客观地态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试图为我国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3 4 5 6 7 8 9